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理念及其功能定位的思考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8382620 上传时间:2020-12-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理念及其功能定位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理念及其功能定位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理念及其功能定位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理念及其功能定位的思考 摘要:各个时期的自由贸易区特点不同,不同区位的自由贸易区更是各有千秋,对自由贸易区历史发展特点和不同区位自由贸易区特点的总结对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理念以及功能定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创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决策是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之一,体现了中国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战略取向,是对未来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战略布局。而上海也因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肩负了更高的国家使命。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贸易;经济结构;开放战略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253-04一、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的特点分析世界上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的出现是在470年前的欧洲。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共有近千个功能各异的自由贸易区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三分之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当今世界95%以上WTO成员国至少隶属于一个自贸区,有的则隶属于多个自贸区甚至主导某些自贸区的合作。分析比较各贸易区的初设和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由于其建立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这些自贸区在理念与功能等各方面均有所不同,且各具特色。自由贸易区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完善后,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逐渐扎根。众所周知,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和活跃与其所在地的地缘经济密不可分,而这一地区的地缘经济却又时刻影响着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活动,客观上使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代表性Free Trade Zone以及其特点1.欧洲主要自由贸易区及其特点。欧洲的主要自由贸易区包括:德国汉堡自由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以及爱尔兰香农自由贸易区。汉堡自由港是最具代表性的自由港。外国货物主要从水上进出,免税运输。而外汇交易也无限制。安特卫普港注重单证管理而非实物管理,并且兼具保税仓库的功能。欧洲主要贸易区的主要特点在于为转口贸易保税业务,为进出口商提供方便,免去了进出口税。而香农自由贸易区则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出口加工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其免税的优惠和低成本优势吸引大量外国投资,再加之地缘经济发达,爱尔兰香农自由贸易区发展迅速。故而可以看出欧洲的自由贸易区最大的王牌就是免税或者低税,很少兼具其他功能,即使是香农贸易区,最初吸引外资的手段也是低税。或者说低税,免税是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首张王牌。2.亚太主要自由贸易区及其特点。亚太地区的主要自由贸易区有韩国自由贸易区,香港自由港,台湾自由贸易区以及新加坡自由贸易区。韩国自由贸易区主要通过政府对高科技的投资来吸引商业投资,实践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建立出口商品基地”的宗旨。台湾自由贸易区的特点则是出口加工区制度蓬勃发展从而向开放更深的自由贸易港转型。香港自由港的特点可以用“自由”来概括:贸易自由,即对进出口贸易基本没有管制,不存在关税壁垒;金融自由,即货币市场是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人员进出自由,即外人进出港手续简便;投资自由和企业经营自由。新加坡自由港仅次于香港,除汽车,石油产品和烟酒等,其他商品不征收关税,不断吸引分销、仓库管理、货运管理以及高科技制造公司。3.中东主要自由贸易区及其特点。中东主要贸易区包括阿联酋贸易自由区。阿联酋共有14个比较活跃的贸易自由去,外资可百分之百独资。外国公司享受十五年免所得税。资本和利润进出自由;无个人所得税和进口税;货币也可以自由兑换并且注册手续简便。最值得一提的是其能源供应十分充足,工作环境也优美。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均设有分部,阿联酋也成为西亚和非洲销售产品的转运站。(二)代表性Free Trade Area及其主要特点目前全世界近千个自由贸易区中成员最多,经济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三大自贸区运转良好,成绩显著,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并逐步向外拓展1。1.欧盟及其特点。欧盟的前身是欧共体,从欧洲共同体、关税同盟、共同外贸、农业和渔业政策到欧洲货币体系,统一大市场和欧元的正式流通,欧盟已成为贸易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体1。这种自由已经从经济贸易的合作和共享向政治的合作与共享迈进。2.北美自由贸易区及其特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运行,体现出“南”、“北”共存性特点和一国主导性特点即以美国为核心的区域经济集团。美国既是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得以正常运行的主要支撑力量,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发挥着毋庸置疑的主导作用,居于支配地位2。3.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其特点。东盟成立之初主要基于政治和安全的考虑,后来转向经济领域的合作。到2002年,6个东盟元老级成员国初步实现区内贸易自由化。并且,AFTA还在促进产业内分工与贸易,提升区内外直接投资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加深区内经济合作的同时,积极地向外扩大自贸区的范围1。二、中国(上海)自贸区理念的思考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批准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总体方案并正式命名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8 月22 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选择上海设立自贸区,一是形势使然,二是基础造就。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转型阶段,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使得中国进出口贸易大幅回落,严重冲击了国内经济。同时,经济全球化也迫切要求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资源与要素的流通加速。同时,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以“国际化”为特色,经济基础深厚,这是选择上海建设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支撑点。早在1990年9月国务院就正式启动了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目前,又选择上海建立自贸区,这种由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的转变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转型提供了路径,并且也对中国服务业的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上海作为20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重镇,在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由贸易区的落地更是为上海提供了发展契机,也给予了上海更高的国家使命。这次自贸区启动所追求的也不仅仅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事所追求的以商品贸易为主的开放效果,而是逐步走向以“要素自由流动,自由贸易”为主导的更高层次的开放水平。因此,在理念上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变:1.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的转变。相比国内目前各类保税区,自由贸易区意味着更优惠的政策,具体说,就是自由贸易区的监管理念相比较保税区是由货物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这也就意味着,以前上海各个保税区对于货物的管理需要升级成为自贸区内外资企业的管理。扩大了贸易的开放度,更扩大了政策的开放度。但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自由贸易区必须要避免用保税区的理念来建设。保税区是为海关统管区域,即为“关内境内”,但自由贸易区是“境内关外”。也就是先前所说的单一的货物管理变为多边贸易,这种转变是巨大的也是极具挑战性的。因此,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的转变是上海自由贸易区的首个理念。2.由单一的对外贸易向综合型功能的开放式发展。从发展趋势看,全球自由贸易区的功能逐步由单一的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趋于综合化:在区内,原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等均可以自由进出,也可以进行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保税仓储以及商品的展销、制造、拆装、改装、加标签、分类和与其他货物混合加工等商业活动3。从当今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来看,将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加工、商品展示和金融等多种功能综合起来,可极大提高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效率和抗击风险能力。自贸区发展在国外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也积累了相当可供借鉴的经验。因此,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也必定不会局限于某一方面或者单一类型,而是致力于综合型功能的开放式发展。这种综合性功能的开放式发展应该以香港、新加坡代表的自由港形式为基础,融合其他类型的自由贸易区特点,将出口加工、保税仓库、商业零售相结合,集转口集散,贸工等模式于一身,形成综合性的贸易试验区。 三、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功能定位的思考 上海最初向国务院递交的是上海自由贸易园区总体设计方案,但国务院最终批复的却变成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4。这无疑是一次颇具开创意义的政策实验,仅仅从名称上就有了两个创新:一是以“中国”冠名,上海仅是括号内的备注。意味着这是一个设在上海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二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称谓也是首次出现,无疑这是要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区概念5。所以,建立上海自贸区面临着更高起点的功能定位。(一)建立中国(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深化改革和开放的继续在加入WTO和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谈判之前,中国首先进行改革开放,不断接受国际产业的转移以及不断引入外商的直接投资。而加入WTO组织以后,中国在自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19782001年)的基础上,面对全球的贸易和投资规则以及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的约束。目前,在赢得了巨大发展机遇,迅速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上,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仍然面临各种内外挑战,包括体制和机制。此时,面对发达国家正在通过的TPP, 美欧自贸区和日欧自贸区企图制定21世纪新一代的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望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3。1.新一轮经济改革的试验田。“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的有效平台”,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如是说,这表明了上海自由贸易区是新一轮经济改革的试验田。这种试验与时不我待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在TPP通过的关键时期,上海自由贸易区有望成为中国加入TPP的首个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引进来”和“走出去”构建更便捷的桥梁。通过这种过程,拓展市场和金融的领域。自由贸易区对于外资企业来说无疑是先机,在降低某一企业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方面的特殊优惠),提高某一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便利化。特别是服务贸易,是全球各国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复苏的新兴动力,这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的经济改革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的经济不仅仅倒逼中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开放了金融活动和深化了金融改革的内容。自贸区为经济活动提供了一种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化程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化程度靠拢,这样一来便实现了海外资本和市场对接的可能。总体来说,上海自贸区在实体经济和金融改革等各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的经济体制的改革。通过自由贸易区释放的更多的红利,为发展服务贸易,优化产业结构,给予自贸区内企业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加速要素流动,是中国新一轮经济改革的试验田。2.新一轮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创新制度建设,促进开放向纵深发展。制度建设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6。上海自由贸易区不单单是由“自由贸易”带动经济制度的创新,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其带动制度创新。在改革开放三十五年的今日,更多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在内部与外部问题的双重挑战下不断暴露出来,因此改革势在必行。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对于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毫无准备地开始全国范围内深入的改革有极大的难度和风险,因此,上海自由贸易区则成为更靠近世界贸易前端的试验田,这块试验田也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试验田,并且逐步带动贸易、税收、金融、法律等一系列变革。这种破局式的试验田,其巨大的示范效应,倒逼中国的新一轮制度改革。这种制度体系的改革不是争取若干新的贸易,金融和经济的优惠政策,更深层次的在于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新制度体系。这种制度体系不单单是实现经济的新一轮改革,更多的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从而向世界展现一个防范风险与“法无禁止即自由”理念并存的自由贸易区。(二)建立中国(上海)自贸区是上海建设两个国际中心的需要对于中国(自由)贸易区选定在上海建设,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上海自民国以来就是中国经济、金融和贸易的中心,有较完备的体制和经济贸易环境。其二在上海设立自贸区的这一举措,进一步确认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地位,为吸引更多国际机构入驻,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人才、资金、货物等资源聚集。依托28.78平方公里的自由贸易区和20.6平方公里的国际旅游度假区,上海的国际化都市建设和文化建设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7。其三则是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重镇,一旦取得突破则可推广到全国8。1.自贸区促使上海保持开放。2009年,国务院批复上海关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方案,至此,上海建设两个国际中心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然而,近几年来,由于中国现有的金融和财税体制的诸多限制,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进展缓慢,仅仅是把南汇并入浦东等片面的措施,并未有实质性的政策突破。这意味着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要成为现实,就必须要突破上海在政策,特别是金融,贸易以及财税甚至法律上的自主性障碍。此时,在上海建设自由贸易区就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打下了一定基础。回归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初衷,其价值在于试点和先试先行,经验要可复制,可推广,发挥的是示范带动作用9,但是对于上海来说,需要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一步的开放、优化本身的经济生态,在为全国提供例证的基础上,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目标上取得政策性、实质性的突破。故而,自由贸易区的试点实际上为上海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在推动中国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上海保持其开放的姿态。2.自贸区帮助上海重返金融时代。在这里,不少学者都提出了疑问,那就是上海是否能够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重返金融的黄金时代。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与香港比较,对于整体的改革作用更大,示范性更广,并且能与天津、深圳等贸易中心连结成为贸易圈。这种贸易的历史性的突破,是在上海综合保税区的基础上更深更广的开放。例如离岸贸易的改革,金融采用低税率,对外投资收益采取分期缴纳所得税的优惠政策。逐步从贸易为主向投资与贸易并重转变,从监管保税货物到多功能贸易口岸的转变。而这一系列的贸易开放和优惠政策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有效的管理,同时,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系列的难题设立境外机构的期货交割仓库问题,建立离岸债券业务等等问题,都是上海能否重返金融黄金时代的关键。当然,这一系列问题与中国的进一步的发展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但是上海能否成为中国贸易金融的突破口,能否实现建立两个国际中心的梦想,能否重拾亚洲第一城市的辉煌,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自贸区的建立给予了上海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三)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具有国家战略价值1.及时跟进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当今世界,全球化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总趋势。在这样一个条件下,发达国家和众多跨国公司仍然主导了全球的生产要素分配以及产业布局的调整,由此可见以技术密集,绿色低碳生产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产业地位日益重要,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的主导力量。创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为顺应全球化的客观趋势以及借助全球化推进本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更为中国面临的战略机遇与挑战提供了战略性的突破,使得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模式能及时跟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大趋势。 2.推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的代价。这种粗犷式的世界“制造工厂”的发展模式,既不利于提高总体的国民生活水平,特别是底层劳动者的,更危及到环境生态的平和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在未来,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可取,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调整资源的利用的基础上,能够优化和升级经济结构,对于推进区域内的功能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快贸易和金融、航运、物流、制造、会展等产业语气之间的融合发展,承接国际先进经济发展方式,进而辐射国内并且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先进模式,进一步体现上海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家战略定位10。 3.推动中国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开放型经济,顾名思义是在开放战略实施的前提下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在改革开放近三十五年来,中国的开放战略小有成就,但展望未来,中国必须在现有的开放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换句话说,就是要实施新型的开放战略。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中国进行进一步开放的具体表现,是中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质量的形式。从而将开放的重点由先试点变为推动中部,西部乃至全国的开放。具体的做法是借助自由贸易区这一小块区域来吸引高端的制造业和着力形成高端服务业的产业聚集。由此来带动全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升。4.推动中国全球化模式的新突破。中国一直被看做劳动密集型的国家,“MADE IN CHINA”是中国加工出口产品的特点。将“MADE IN CHINA”变为“CREATIVE IN CHINA”是中国适应全球化资本输出的必经之路。大量实证表明,中国参与全球化模式仍旧在初级阶段。因此,中国全球化模式的新突破是必然的,借由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在战略定位上努力将中国打造成为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推动者之一。这不仅提高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更提升了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经济、政治等国际地位,取得了主动与话语权。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中国参与全球化经济贸易合作的收益度,由被分配者变成参与者、制定者。参考文献:1李国祥.浅析全球三大最主要自由贸易区J.北方经贸,2005,(11):57-59.2周文贵.北美自由贸易区:特点、运行机制、借鉴与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04,(1):16.3张建品.以上海自由贸易区撬动新一轮改革J.中国外汇,2013,(5):16.4扬正莲.上海开启自贸区之旅J.中国新闻周刊,2013,(7):63.5屠新泉.上海自贸区肩负更高国家使命N.上海证券报,2013-09-06(A01).6刘红.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N.金融时报,2013-09-03(005).7吕彦儒.上海自贸区为中国改革再探路J.环球人物,2013,(24).8叶檀.上海重返金融黄金时代?J.商周刊,2013,(8):19.9聂日明.自贸区促使上海保持开放J.新民周刊,2013,(34).10李正图.创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国家战略价值J.中国远洋航务杂志,2013,(8).责任编辑 王玉妹收稿日期:2014-04-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