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讲解部分)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284872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37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讲解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讲解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讲解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栏目索引第十一单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高考历史高考历史栏目索引基础梳理基础梳理考点一考点一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与开创外交新局面与开创外交新局面一、一、“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年)导火线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标志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背景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出发点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栏目索引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1)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2)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4)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来,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5)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已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利(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续表栏目索引二、开创外交新局面二、开创外交新局面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1)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意义美国长期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栏目索引过程(1)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大门(2)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做准备(3)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1978年12月,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5)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标志着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影响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促进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2.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1)美国方面: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2)中国方面:国际地位提高;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安全(3)根本原因:改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3.中日邦交正常化背景(1)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2)日本国内友好党派、团体的不懈努力标志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影响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栏目索引考点二考点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中共八大(1956年)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主要内容(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栏目索引2.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总路线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影响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左”倾错误延伸到经济领域;引发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影响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共产风”“一大二公”影响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栏目索引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19591961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3.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1965年)4.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年)背景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八字”方针提出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结果1965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背景“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劫难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两次好转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经济迅速回升栏目索引考点三考点三 科技、科技、“双百双百”方针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针与教育事业的发展1.科技成果“两弹一星”(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2)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3)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栏目索引2.“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4月)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变化(2)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意义(1)“双百”方针正确处理了政治与学术、艺术的关系(2)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3)促进了科技和文艺领域的繁荣曲折(1)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2)“样板戏”独占舞台栏目索引3.教育事业表现结果教育事业的发展(1)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2)为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青年们强烈的求学欲望,实行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到1965年,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动乱中的教育“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教育战线一片混乱。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栏目索引综合提升综合提升一、一、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年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原因客观原因党对国情的正确认识有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需要一个过程主观原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照搬苏联模式;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正确认识“左”倾错误,致使政治上“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教训(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2)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3)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面追求高速度(4)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主要矛盾,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5)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栏目索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演变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演变阶段时间特点表现原因第一阶段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末敌对状态(1)发动朝鲜战争(2)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1)两大阵营对峙(2)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敌对的做法(3)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1)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公报(3)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2)中苏关系恶化;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栏目索引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发展有摩擦,但合作发展是主流(1)“和平演变”战略在苏联和东欧的成功,促使美国加紧对华干涉(2)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关系不断深化,经济交流日益密切(3)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涉外问题始终绕不开美国因素(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加强与美国的联系与合作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3)进一步深化中美经济合作对我国和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台湾问题的困扰续表栏目索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时间原因核心内容影响土地改革19501952年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公社化19581978年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社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制规模,片面强调“一大二公”,产品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1)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2)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3)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12月至今正确总结了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1)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2)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3)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栏目索引史料探究史料探究主题一主题一 “跨越大洋的握手跨越大洋的握手”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史料呈现史料一史料呈现史料一1971年7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最后1/3的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过时”“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尼克松栏目索引史料二史料二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建交公报史料应用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尼克松认为世界历史出现何种发展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对中国的外交有何影响?(2)史料二中,中美建交公报与中美联合公报相比,内容上有所发展,其依据是什么?(3)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谈谈你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的改善。栏目索引解读解读史料一表明,尼克松政府认识到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认识到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史料二表明,美国政府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中美关系改善和中美建交的基本前提;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答案答案(1)趋势: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依然存在,但也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影响: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迎来建交热潮。(2)美国从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一个进步。(3)中美关系的改善体现了两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国家利益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外交的重要考量;两国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栏目索引主题二主题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史料呈现史料一史料呈现史料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料二史料二国家通过义务交售和实物支付拿走的很大一部分产品,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性质,因为义务交售的和用于实物支付的农产品价格都非常低,远远不能补偿成本实际上使集体农庄难以积累扩大再生产的基金,使庄员在很大程度上失掉对自己的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摘编自吴仁彰关于三十年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的几个问题栏目索引史料三史料三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村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史料应用史料应用 (1)据史料一,概括费正清描述的两种生产经营形式。根据你的理解分析其异同点。年份产量(万吨)收购量(万吨)收购量占产量的比重(%)1958200005876.029.41959170006740.539.71960143505105.035.6栏目索引(2)据史料二、三,归纳中苏两国农业政策具有共性的依据,并概括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3)据上述史料,说明农业组织方式的变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解读解读史料一主要强调的是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毛泽东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史料二说明苏联农业的问题是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这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史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粮食收购量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答案(1)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异:前者实行集体劳动,后者为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栏目索引(2)依据: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下降。背景: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通过牺牲农业筹集工业建设资金。(3)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注意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均衡发展;注意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栏目索引主题三主题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史料呈现史料一史料呈现史料一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翻一番的伟大任务(人民日报,1958年9月1日)史料二史料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29日)栏目索引史料三史料三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为100)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史料应用史料应用(1)史料一体现了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其依据。(2)谈谈你对史料二中现象的认识。栏目索引(3)据史料三,依据曲线图的走向及数据,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解读解读史料一反映出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问题。史料二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严重问题。史料三以一则曲线图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曲折发展。答案答案(1)依据: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实际上犯了“左”倾冒进错误。(2)认识:扩大公有化规模、实行军事化的管理形式,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20世纪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