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之分支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8284688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3.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大学之分支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交通大学之分支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交通大学之分支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董煜宇董煜宇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前身是北洋官铁路局创办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1900年,由于八国联军入侵,学堂被迫停办。1905年,学堂在唐山复校,改名为唐山铁路学堂唐山铁路学堂。1906年,增设矿科,更名为山海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关内外路矿学堂。1908年,学堂由清政府邮传部直辖,更名为邮传部唐山路矿学堂邮传部唐山路矿学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政府的邮传部被民国政府交通部取代,学堂归交通部直辖,学校更名为交通部唐山铁路学校交通部唐山铁路学校。1913年,学校奉教育部、交通部令,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21年,北洋政府交通部组建交通大学,总部设在北京,下设北京、唐山、上海三个学校。我校更名为交通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大学唐山学校。1922年,交通部改组交通大学,下设唐山大学和南洋大学,学校更名为交通部唐山大学交通部唐山大学。1928年2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指令唐山大学改名唐山交通大唐山交通大学学。同年6月,国民政府宣布南北统一,唐山交通大学改称第二交通大学第二交通大学。同年,交通部重组交通大学,总部在上海。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院。同年10月,国民政府设立铁道部,暂归铁道部直辖。11月,交通大学移归铁道部后,交通大学改称铁道部交通大学,下设上海本部、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唐山工程学院,学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工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程学院。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校校园被日军占领。在全校师生、校友的努力下,学校于年底在湖南湘潭复校。1938年3月,教育部指令,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暂行并入唐山工程学院。5月,学校迁往湖南湘乡杨家滩。1938年,武汉沦陷,举校再次被迫西迁。1939年,学校在贵州平越古城(今福泉市)复课。1941年7月,教育部下令将学校校名改为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由于此校名在校内引起争议,1942年1月,教育部更改前令,组建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下设唐山工程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1944年11月,日军攻占贵州独山,学校被迫再次迁校到四川璧山办学。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8月,接教育部令,学校更名为国立唐山工学院国立唐山工学院,归教育部直辖,迁回唐山原址办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学校由中央军委铁道部接管,组建中国交通大学,本部在北京,下设唐山工学院和北京铁道管理学院,学校更名为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50年8月,学校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我校采矿、冶金、化工、建筑、水利、通讯等系(组)师生调整到外校,我校更名为唐山铁道学院唐山铁道学院。1964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建设大三线的精神,铁道部决定学校迁至四川峨眉。1972年,学校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总校迁往成都,(峨眉成为分校,后改为校区)。2002年在成都犀浦建设新校区,遂形成今日“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茅以升(18961989年),字唐臣,江苏镇江人。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他十岁那年,南京秦淮河举行龙舟比赛,秦淮河上的文德桥,由于看比赛的人太多,桥塌了,砸死、淹死许多人。茅以升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1911年,他考入唐山路矿学堂预科。当时,上课不发教科书,教师用英语讲课,他认真作笔记。课后要看许多指定的外文参考书,再整理一遍课堂笔记,补充讲课内容,扩大知识面。茅以升在5年中,记有200多本笔记,摞起来,超过一人高。学校还规定有不定期的考试,也可能一天考几门课。茅以升订出学习计划表,紧张而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学习。不管考与不考,他都认真准备。他注意学习方法,重视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各门学科能互相沟通。这样,学习起来效率就高。在唐山5年,学业成绩总平均为92分。考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名。1916年他赴美学习,以优异成绩取得硕士、博士学位1920年12月,他怀着“我的事业在中国”的赤子之情,学成回国。1920年上半年,任南京下关惠民桥的工程顾问。8月,他回母校任教,时年24岁,是国内最年轻的工科教授。他对母校有深厚的感情,曾经4次任校长。他除了在我校任职外,还曾在东南大学、河海工科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任教或任校长。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桥是美国人修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修的,云南河口人字形大桥是法国人修的,沈阳浑河大桥是日本人修的。当外国专家听说中国要修钱塘江大桥,狂妄地说:“在钱塘江上架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生。”茅以升立志为自己的国家造一座举世闻名的桥,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1933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桥工委员会主任委员和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茅以升邀请了他的康奈尔大学的同窗好友罗英担任总工程师,并与自己一起研究设计建桥方案。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创造性地采用了“射水法”,克服了在厚硬的流沙上难以打桩的困难;采用“沉箱法”,克服了水流湍急难以施工的困难;采用“浮运法”,利用江潮的涨落巧妙地在桥墩上架设钢梁。在建桥过程中,他们克服了80多个重大难题。1935年4月6日开始动工,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建成。在900多个日日夜夜里,茅以升和职工没有节假日,无论寒冬酷暑、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上,终于在激流汹涌的钱塘江上建起了这座长1453米,高71米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大桥。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显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显示了中国人民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是一座不朽的丰碑。11月11日,上海沦陷,杭州危急。16日,茅以升接到炸桥以阻止日军南侵的命令。12月22日,炸桥前一天,通过大桥撤退的机车有300多台,客货车2000多辆。这座由中国人第一次自行设计和建造,历经925天夜以继日的紧张施工,耗资531.6万元的1453米的大桥,仅存在89天,就被炸成6截,成了一座伤心的断桥。这座桥创下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唯一,它是唯一一座开桥的时候,就在桥洞里埋上炸药,在通行三十多天后由它的建造者亲自点燃了导火线而炸断的大桥。“陡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有人问茅以升,炸桥当时“他是一种什么心情,他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就好比必须亲自捏死自己的儿子一般。”炸毁大桥当天晚上,他彻夜未眠,悲愤交加。他伏案写了8个大字以明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1944年3月28日,1945年2月4日我抗日游击队对大桥5、6号桥墩爆炸破坏,墩身受损严重,多处裂缝钢筋外露。到1945年4月25日才勉强恢复行车,但这时距日本投降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抗战胜利后,1946年春,茅以升又再任钱塘江大桥桥工处处长,9月对大桥进行修复,第二年通车,实现自己的诺言。由于大桥破坏严重,只能保护性使用,火车、汽车限速,而且火车、汽车不能同时通行。塘江大桥命运多舛,1949年5月3日,解放杭州的战斗以抢夺钱塘江大桥为中心而展开。经过激战,国民党军队溃退时,将大桥第五、第十二孔爆炸破坏。解放后,国民党军队来轰炸,5号桥墩重达300吨的套箱被炸后沉入江中,所幸桥墩无碍1953年9月,大桥才完成了永久性的修复。“茅以升修桥的时候,是按照20公里的时速设计的,设计荷载铁路面轴重50吨、公路面15吨。当时平均每天仅有150多辆汽车、4.9对火车通行。”研究钱塘江大桥史的钱塘江大桥纪念馆工作人员钟光明说,“70多年过去了,在这座桥上,动车可以跑到时速120公里,汽车也可以跑到时速100公里,40吨、甚至60吨重的汽车也在桥上跑,的确是非常神奇。”放到今天的标准来看,钱塘江大桥不仅超期服役,而且也超限、超载。“工程班子每次为大桥做完评估,都肃然起敬,当年是真把修桥当成百年基业在做。”中新网2011年7月15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消息,15日凌晨2点左右,杭州西兴大桥发生塌陷事故。西兴大桥又称钱塘江三桥,三桥北向南离滨江转盘不到800米处右侧车道部分桥面突然脱落,塌陷的面积至少在50平方米以上。5分钟之后,一辆重型半挂车从桥面坠落,又将下闸道砸塌,桥梁护栏被撞毁。钱塘江三桥是连接杭州老城区与滨江、萧山两区及萧山国际机场的重要通道之一。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1890年3月7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东关镇。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学习土木工程,学习成绩居全班第一。1910年,考取清华第二期庚款留美。他因中国是以农立国,所以入伊利诺斯大学农学院学习,后又入哈佛大学,专攻与农业生产密切有关的气象学,获硕士、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19181921年在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国立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科学家应取的态度应该是:(一)不盲从,不附和,一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三)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他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回到了祖国,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他受聘担任南京高师地学教授,次年,学校改称国立东南大学,在竺可桢的主持下,建立了地学系,下设地理、气象、地质、矿物四个专业,并新任系主任。在这里为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地理学通论和气象学两种讲义,成为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教育的奠基性教材。1925年1月,国立东南大学发生“易长风潮”,竺可桢于本年夏季离校,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史地部部长,潜心著述,接连发表了论江浙两省人口之密度北宋沈括对于地学之贡献与纪述论以岁差定尚书尧典四仲中星之年代等重要文章。1926年到南开大学任地理学教授,于此就地取材,成文直隶地理的环境和水灾。他同年作为中国科学社的代表入组中国代表团,赴日参加了第三届泛太平洋学术会议。1927年学校又改名国立中央大学。在此期间,他一面担任地理系主任,主持日常行政工作;一面教授地学通论。气候学,气象学等课程,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气象学和地理学研究及教育人才。张宝堃、吕炯、黄厦千、沈孝凰、胡焕庸等,都是这个时期培养出来的优秀学者。他还积极参加中国科学社,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同年秋,在中国科学社第十二次年会上被选为理事长。1927年北伐胜利,政府筹建中央研究院,下设观象台筹备委员会,分设天文、气象两研究所,担任中国气象学会副会长的竺可桢,又被任命为气象研究所所长。这时的气象研究所,既是全国的气象学术研究单位,又是领导全国气象事业建设的国家机构。竺可桢白手起家,克服了重重困难,努力发展我国气象事业,他首先领导了中国气象台站网的建设,提出了全国设立气象测候所计划书计划在十年的时间内,全国建立气台10处,测候处150处,雨量测候所1000处。在气象所成立的当年,就首先建成了南京北极阁气象台,这是我国近代气象科学事业的发扬地,也是当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中心和业务指导中心。在此期间,还开展了天气预报业务,拟订了气象观测实施规程,统一了观测时制、电码型式、风力等级标准、天气现象的编码等,开展了气象资料整编的出版业务。先后出版了中国之雨量、中国之温度、中国气候资料以及气象月报、气象季刊、气象年报等。1934年他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他以“求是”为校训,明确提出中国的大学,必须培养“合乎今日的需要”的“有用的专门人才”的进步主张。1937年,浙江大学为躲避战事、继续学业,举校西迁。竺可桢带领633人四度迁徙,途经浙、赣、湘、粤、桂、黔六省,行程2600多公里,最终于1940年初,抵达贵州遵义遵义地处黔北山区,远离炮火和敌机的干扰。史称“文军长征”。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一面组织师生上课,一面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并为当地群众服务。在民主爱国的学潮中,他始终站在进步学生一面,保护浙大师生的爱国正义行动。办学中,他十分重视学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注意培养学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广博的知识,注重学生的实践训和智能培养,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1961年他撰写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1972年他又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学术论文。前者依据北冰洋海冰衰减、苏联冻土带南界北移、世界高山冰川后退、海面上升等有关文献资料记述的地理现象,证明了二十世纪气候逐步转暖,并由此追溯了历史时期和第四纪世界气候、各国水旱寒暖转变波动的历程,发现十七世纪后半期长江下游的寒冷时期与西欧的“小冰期”相一致。最后指出: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可能是引起气候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为历史气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论据。后一篇论文,可说是他数十年深入研究历史气候的心血的结晶,是一项震动国内外的重大学术成就,他充分利用了我国古代典籍与方志的记载,以及考古的成果、物候观测和仪器记录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研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黄万里(19112001),上海人,我国著名教育家、民主人士黄炎培之子。他1928年考入唐山交大,1932年毕业。毕业后他任杭江铁路见习工程师。1931年长江决堤,湖北省云梦县一夜没城,淹死7万人,这件事刺激了年轻的黄万里,决心改学水利。1933年,他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1935年获硕士学位,1937年获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他是获得该校工程博士学位的第一个中国人,他的博士论文瞬时流率时程线学说,当时在世界上处于学科领先地位。在美期间,他曾亲自驱车45000英里,看遍美国各大水利工程。1936年密西西比河发生特大洪水,他曾乘船沿河考察直达出海河口。1937年回国后,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登门邀请他任浙江大学水利系系主任。他以年轻为由婉辞,他迫切的愿望是考察中国的河川做一些实际工作,积累第一手资料,他出任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处技正,后远赴四川省水利局任工程师、测量队长、涪江航道工程处处长等职,长期在中国治理江河的第一线从事技术工作。1947年,他出任甘肃水利局局长,从长江走向黄河,在黄河沿岸,目睹水土流失给甘肃、陕西造成的影响有深刻的认识。黄万里批驳说,三门峡工程方案是建立在一个错误设计思想基础上的。因为它违背了“水流必须按趋向挟带一定泥沙”的科学原理。三门峡修建拦沙高坝,泥沙在水库上游淤积,会使黄河上游的水位逐年增高,把黄河在河南的灾难搬到上游的陕西。与苏联专家的设计意见相左本来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在当时的形势下就被视为重大的政治问题,再加上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感召下,于1957年的5月和6月,在新清华校刊上发表了短篇小说花丛小语,对北京市的市政建设和三门峡方案提出批评,因此被打成右派。3年之后,三门峡大坝建成蓄水,所引发的灾害如黄万里当初所料,蓄水水位离设计水位尚远,水库即发生严重淤积,潼关水位大大提高,渭河航运窒息,渭河大淤,淹毁良田80万亩,一个县城被迫撤离,40万农民被迁到宁夏缺水的高地。当坝前水位达到332.58米时,泥沙淤积迅猛发展,蓄水以后的一年半中,15亿吨泥沙全部铺到了潼关到三门峡的河道里,从无水患的渭河两岸也不得不筑起防洪大堤。三门峡水利枢纽的改造不可避免。1964年,在黄河两岸凿挖两条隧道,铺设4条管道泄水排沙。同时,8台发电机炸掉4台,剩余4台。每台机组发电量5万千瓦,共20万千瓦,只是原设计发电量120万千瓦的零头。但第一次改建还是不行,5年后的1969年,又第二次改造,花了6000万元,将原坝底的6个排水孔全部炸开。三门峡改建工程从1964年动工,到1973年12月才完工,但这种改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门峡工程的先天不足。2003年,渭河下游5年一过的小水,酿成50年一遇的大灾,1080万亩农作物受灾,255万亩农田绝收,受灾人口51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2.9亿元。自然规律无情地打破了人们期待黄河变清的美梦,人们不得不承认三门峡水库已到决定存废的时刻了。在黄万里晚年,言及治黄,他几番涕泪纵横,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他们没有听我一句话。”2001年8月8日,他自知沉疴不起,在与来探望他的赖敏儿、沈英夫妇谈话时,再次谈了治江之事。他们走之后,他觉得言犹未尽,又提笔写下最后的的遗言:“万里老朽手所书敏儿、沈英、夫爱妻姝:治江原是国家大事。蓄栏、疏、及挖四策中,各段仍应以堤防栏为主。汉口段力求堤固。堤临水面宜打钢板桩,背水面宜以石砌,以策万全。盼注意,注意。万里遗嘱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京唐两院独立,学校改称北京铁道学院。1970年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2000年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我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我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东京审判”担任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都曾在该校任教。谢谢观看/欢迎下载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BY FAITH I BY FAIT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