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物流行业业务规划方案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18284606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公司物流行业业务规划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某公司物流行业业务规划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某公司物流行业业务规划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行业业务规划方案北京赛迪信息技术评测有限公司二九年九月目 录第1章 引言1.1 物流行业概述中国物流发展的进程,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密不可分。“物流”概念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经历了近20年的研讨酝酿、启蒙尝试,到90年代后半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有力推动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现代物流开始在经济生活中推广应用,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新世纪的第一年,也就是2001年,以物流业发展进入“十五”规划,六部委出台首部关于加快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首家全国性物流行业协会挂牌,国家标准物流术语颁布实施,第一个物流示范基地建立和各地大力推动物流规划与建设等重大事件为,被称为中国物流发展的“起步年”。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物流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2002年的中国物流在持续“升温”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对基本概念的“炒作”中,增加了理性的思考;在理论探索中,加大了实践操作的分量;政府、企业和行业社团组织都在寻找自己的角色定位,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实质性进展。在企业全球化竞争和第三利润源泉的驱动下,物流快速发展并已形成产业,一大批专业的物流公司涌现并成熟起来。这些物流公司类型纷呈,活跃在市场上。这些公司包括传统的物流公司(运输、仓储、等企业),独立于供需双方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以及为公司服务的公司。目前,国际上一些大的物流企业已经形成,并呈雄霸全球之势,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新科安达、和黄天百、TNT、马士基物流、EXEL、德国邮政、英迈、辛克、泛亚班拿等。国内的一些物流大企业也涌现出来,目前国内冠名物流的企业已超过万家,典型代表是中外运、中海、中远、中储等公司,新兴的物流公司则以宝供、和记黄浦、招商局物流等。目前,国内的一些公司还纷纷挤身物流行业,这些公司大多以资本力量雄厚的上市公司为主,民营企业也成了这一行业的新军。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物流市场在中国加入WTO后,物流发展已成为热点且潜力巨大。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中国巨大的经济总量决定了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2000年我国我国的物流费用支出约占当年GDP(10000亿美元)的20%,高于美国和日本的一倍,相当于16000万亿人民币。美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0%,依美国2000年的GDP8万亿美元计算,物流费用支出约为8000亿美元。中国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降低物流成本,这恰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二、中国企业对物流的需求正向纵深方向发展。目前国内企业外包的物流业务基本还属于比较简单的仓储、运输功能。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外包业务项目最多的是仓储保管,比例达到70.6%,其次依次是中转运输和市内配送以及代为报关;再次是物流信息管理,然后依次是物流系统设计、原料质检、代结贷款、包装加工和条码采集。未来企业希望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项目,首先是物流过程管理,比例高达约79%;其次是物流信息管理;再次是物流系统设计,市内配送和代为报关,比例都较以前有了40%,再往后是条码采集、仓储保管,中转运输和包装加工,最后是原料质检和代结贷款。由此可见,生产、销售企业对高层次物流的追求,在客观上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三、物流提供企业正在迅速崛起。现实情况是,生产企业希望得到的一些高层次的物流服务,还难以从物流提供商处得到满足。目前国内的还没有出现市场占有份额超过2%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地域性局限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物流市场纷争格局已经出现,部分传统物流企业正在改造为现代物流企业,新兴的企业正在迅速崛起,国际物流巨头借助WTO开始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所以,未来中国的物流市场将异彩纷呈。具体来说,物流涉及的相关概念很多,其中典型的一些概念如下:1) 物流企业 Logistics cnterprise: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市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非法人物流经济组织可比照适用。2) 物流服务 Logistics service:物流供应方通过对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管理等基本功能的组织与管理来满足其客户物流需求的行为。3) 综合物流服务 Integtated logistics service:为客户制定整体性的物流方案,并对物流活动要素进行规划、组织、实施和系统化运作。4) 物流信息管理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完成物流过程中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交换,实现物流信息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物流供应方通过对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管理等基本功能的组织与管理来满足客户物流需求的行为。因此根据物流企业以某项服务功能为主要特征,并向物流服务其他功能延伸的不同状况,划分物流企业类型。根据GB/T 18354主要分为以下三类:a) 运输型物流企业b) 仓储型物流企业c) 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对于具备一定综合水平的三种类型的物流企业,根据GB/T19680-2005标准,按照不同评估指标分为AAAAA、AAAA、AAA、AA、A五个等级。AAAAA级最高,依次降低。1.2 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1.2.1 2008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概况1.2.1.1 市场规模和增长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6836亿元。从构成看,运输费用为18854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1.2%,同比下降个百分点,是近10年来最低。表1 :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统计2008年前三个季度,物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即中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比上年同期提高。图1 中国物流需求系数的上升趋势2008年前三季度,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0675亿元,同比增长13.5%。从投资构成看,仓储、邮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最高,而交通运输业则最小。表2 :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008年前三季度,配送、加工和包装业完成1158亿元,同比增长33.6%,远高于其他物流业务,表明中国配送、加工、包装等现代物流业务正加速发展。表3 :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2.1.2 行业结构(1) 货运市场,公路依然占主体2008年前三季度,公路货运量和周转量的增长速度最快,而民航增长则最慢,甚至还落后于铁路。表4 :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货运总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布(2) 工业品物流占社会物流总额的主体2008年前三季度,工业品物流总额就达600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7.8%,继续成为带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再生资源物流总额达到了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43.2%,显示了该市场的巨大潜力。图2 :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分布(3) 运输费占物流总费用的主体,保管增长最快从2008年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构成看,保管费用同比增幅继续快于整个社会物流总费用的平均增长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保管环节中的配送、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及相关服务等现代物流业务呈加快发展态势。图3 :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分布1.2.1.3 行业盈利水平据中国采购与物流联合会于2008年公布的2007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受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土地使用税,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物流企业业务成本增长较快。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7.1%,增幅高于物流业务收入个百分点。其中,配送成本增长24.3%,包装成本增长 8.1%,装卸搬运业务成本增长46.5%,仓储成本增长29.8%,运输成本增长15.8%。物流业务成本增幅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益。2007年物流企业收入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为10.9%,同比下降个百分点。成本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成本的比率)为12.9%,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表明调查企业盈利水平有所下降。1.2.2 20092011年中国物流产业发展预测1.2.2.1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1) 市场发展趋势未来油轮运输、国内航空客运市场的先行复苏的机会较大油轮运输;国内的航空运输市场不至于会出现供求长期严重失衡的现象;公路运输具有一定的防御性,路网效应的不断完善也推动了公路运输的持续发展;铁路行业会表现出一定的需求刚性。(2) 技术创新趋势物流技术最主要的发展趋势是向信息化发展。物流信息经过了口头信息、文字单据信息、条码信息等历程,现在发展到物料、商品的多元信息技术。(3) 竞争趋势内外资物流企业两种力量的竞争、合作与重组,可以说是2009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物流市场的显著特征。今后一段时期内高端物流服务市场与国际航空货邮、快递将成为国内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制造业将成为各方重点争夺的领域。1.2.2.2 发展预测(1) 规模预测赛迪顾问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流产业的增长趋势将会受到一定的考验,尤其是海运市场和航空运输市场仍将处于低谷;但是中国物流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物流外包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仓储、保管等现代物流功能获得不断发展,再加上全球油价的下跌和降息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中国整体物流需求并不会出现大幅下降。图4 :20092011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预测(2) 结构预测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7年前50名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共达4178亿元,比上年前50名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099亿元增长35%。排名第50位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亿元,比2007年的亿元提高19%。2007年,综合性物流企业的增长速度要远高于单一的运输或者仓储型企业,配送、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及相关服务等现代物流业务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赛迪顾问预计,综合性物流企业的成长将是未来5年内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再加上,当前物流行业集中度低,领先企业降低成本、扩张服务网络,以求迅速扩大规模,获取领先优势的冲动将会驱使它们进行行业的兼并和重组。而在资本的关注之下,赛迪顾问认为,行业的重组趋势将会进一步加速。1.3 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1.3.1 物流行业信息化现状在国外,成本占产品成本不到10%,而在中国,这一比例高达30%。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微利时代,环节成本降低1个点就意味着上游企业的利润能上升1个点,而30%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可变空间。所以推动产业的低成本化、规模化、现代化,将给传统产业带来巨大影响。而产业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快速扩张及互联网和IT技术的发展是现代业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快速发展的几个重要原因。提起戴尔,人们很容易想到它的“零库存”。其实“零库存”并不意味着没有库存,只不过是在其他电脑厂商平均库存为30天左右的时候,戴尔电脑的库存已经做到只有5-6天。效率高、周转快,就意味着成本更低。而做到“零库存”,与高效运转的供应链管理、管理密切相关。中国业是在改革开放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国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说:“从历史的角度看,信息技术曾在现代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信息技术对不同阶段业的发展有不同的作用。国外把信息化发展分成6个阶段,我们则大致分成3个阶段。第一个是基本建设阶段。就是把原来的业务通过信息系统来完成,解决的是规范化和透明化的问题,这个阶段的 应用是比较低层次的,主要是买设备、建网络、培训人才。第二个是整合优化阶段。这个阶段主要解决流程的优化改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三个是服务创新阶段,这个阶段生产企业进行的是订单生产,需要通过高效的信息系统来接受订单、处理采购、组织生产和配送,没有信息系统就不可能完成。”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经实施或部分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仅占39%,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仅占10%。而中国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仍处于第一阶段,少部分处于第二阶段,部分领头羊企业如中外运、中远集团等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第三阶段。此外,还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基本没有信息化。应该说信息化需求很大,但是目前处于没有整合完的阶段,也就是说业还没有走完工业化和集约化的发展阶段。这时候信息化的需求很少,一旦业走向集约化发展的阶段,信息化需求就会慢慢地显现出来。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数据对中国业信息化市场的总体规模作准确的估算,但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企业信息化采购量来预测这个市场的高速成长性。据全国最大的快递企业之一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公共事业本部副总裁王立顺介绍,目前顺丰拥有员工超过6万人,顺丰给4万多的收派员配备了HHT(无线射频手持巴枪),每一个HHT的价格在6000元-9000元之间,仅HHT的采购金额就在2亿元-3亿元,尚不包括他们在IT领域的其他技术采购。而这个去年营业收入为62亿元的快递企业,每年在科技上的投入是营业收入的3%。算一算,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王立顺表示,未来几年顺丰的IT采购关注点将集中在识别技术、定位技术、分拣技术以及大数据量处理和交换技术。目前顺丰公司一年的数据量是全国订票系统数据量的10倍,所以如何能获得更好的安全性是他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国家科学技术部确定把电子商务作为重点攻关技术来开发,其中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化作为重点支持的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确定了9个城市为首批全国系统应用示范工程试点城市,它们是上海、天津、重庆、济南、青岛、广州、中山、深圳、杭州。海关总署的“电子口岸工程”初战告捷,上海口岸数据中心正式运行,为上海大通关工程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技术保障。上海口岸的出口成品通过无纸通关只要50分钟,最快30分钟;进口报关速度已经缩短至15分钟,部分料件甚至达到6分钟。事实上这是一个成功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不仅提高了通关的效率,对于整合物流信息和流程规范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年,北京、广州、满洲里等一批口岸的信息化系统也纷纷告捷,物流的信息化从涉外贸易做起,也是“入世”“接轨”的积极促进作用所致。另一件较有影响的事件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办了首届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的评选活动,该项活动以应用效益、流程改造和标准化、规范化成果为评选准则,推选出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和企业共计16个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应用案例,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与此同时,IT界也加大了对物流领域的关注,赛迪集团和计算机世界两家IT媒体都对物流信息系统市场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对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起到宣传和推动的作用。 当前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参差不齐。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调查,80%的物流信息系统是以现有流程为基础的信息采集、共享和反馈等基础功能的整合;15%的物流信息系统涉及流程改造、优化或者是能够在运行中提供优化操作方案;只有5%以下的物流信息系统具有企业之间业务协同的供应链管理功能。这种应用结构状况反映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需求还是初等级的,基础性的信息化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提倡物流信息化要务实,要切切实实地解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标准化建设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另一件基础性工作。目前已经引起政府、企业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并已经组织机构和队伍,开展了基础研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例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正式颁布的两项国家标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和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就是具体的进展。该两项国标于2002年9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年末,交通部又发布了关于港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字典等八项行业标准。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正在筹备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标准化的建设。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很重视标准化建设的工作,例如广东省政府转发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快我省现代流通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完善流通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流通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加快商品条码的广泛应用;加大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现代物流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这种依赖也为信息通信业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多元化特征明显,信息资源共享需求迫切,需要信息通信业提供综合化的应用方案与接入手段。物流业发展可以分三个层次,即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与个性化服务。在此三层架构下,物流行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也存在三重境界。一是基础信息化,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与共享,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如办公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二是流程优化,即在基础信息化实现以后,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如仓储存取的优化、运输路径的优化等;三是供应链管理,主要指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需求仍然以底层的基础信息化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占的比例较大。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由于有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需要,将信息化重点转移到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上,而这些优化通常集中在最能产生效益的几个环节,比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1.3.2 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随着物流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五大趋势:l 趋势一: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紧密结合;在我国, 由于各物流企业经营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导致各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运作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简单、机械地照搬同行企业的WMS(仓储管理系统)和TMS(运输管理系统)软件应用,必将“水土不服”,最终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树立“量体裁衣” 式的信息化建设思路,才能真正支撑业务运营,否则信息化将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桎梏,导致业务执行繁琐复杂、信息滞后且不真实、系统使用积极性低、领导信息化信心下降等众多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对众多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型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更应随着其业务模式与经营思路转变而灵活调整,要能通过系统配置调整、简单二次开发等方式满足其业务发展的需求。l 趋势二:仓储、配送等业务从“异构、分散”向“统一、集中”转变;对于大型物流企业,集约化管理难度高和异地业务监控效率差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必将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加以解决。趋势是,在集团统一信息编码的基础上,利用总部集中部署式的信息系统,及时地将各地子公司的分散业务数据进行汇总,通过数据了解与监控各地的业务开展状况,分析出集团发展战略执行或统一经营管理中各地出现的差异性与潜在问题,进而及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加以改进。l 趋势三:第三方信息集成建设将拓展客户服务领域;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客户服务”,而服务的及时性与全面性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实力,在客户服务要求逐步细化的今天,拓展客户服务领域、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将是各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客户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如货物离港、到货。验收、装车出库等、务操作的实时信息),以跟踪、解货物实时的物流状态。因此,必须打破原有封闭式的物流系统架构,为客户提供实时的信息交换接口,为客户提供网上查询、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客户可以通过物流系统获得货物到达的准确时间、到达位置等信息。物流服务企业将实现与客户系统间的信息集成(如:物流企业的WMS系统与生产企业的SCM系统,物流企业的TMS系统与分销企业的DRP系统等),通过系统问信息的及时传递,加强企业与客户联系的紧密性,以完善、及时的信息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实力。l 趋势四:信息系统灾难性故障防备将成为大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外运、中海、中储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就开展了大规模的信息网络基础环境建设, 不断优化IT基础设施配置, 为信息化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企业内部各类业务对信息系统、计算机设备以及通讯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因此, 为提高信息系统及网络服务的连续性与高效性, 需要进一步加强IT基础环境建设。对于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大型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数量的增多、各方面业务数据量的增大导致企业整体IT风险陡然增加, 需要为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以应对各类灾难性系统故障,因此应急网络及灾备(灾难防备)中心的建设将是信息化基础建设中的重点。而对信息化基础薄弱的中小型物流企业, 当务之急在于完善内外部网络基础环境建设,在企业与客户(包括货主、承运商等)之间架设起信息桥梁,进而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带动入库分拣、配送计划编排等业务效率的提高。l 趋势五:RFID技术将在物流行业广泛应用。 随着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成本(单品价格、实施费用等)的逐步降低,以及在国内物流企业应用案例的增多,RFID技术对物流企业业务处理效率的提升价值将日益凸显。利用RFID技术可实现货物供应链实时监控,保证库存高可见性,使企业不需要在业务起步时就拥有强大的条码系统。RFID技术凭借无光电应用特性,将支持更多的自动读取, 在缩减制造及分拨方面人员成本的同时保证高准确性。RFID提供对供应链资产的实时监控并通过电子标签操作使人员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 这为改进决策、加快处理问题的速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之,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竞争环境中,做为改善企业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业务效率的“利器”,信息化必将成为物流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将是巩固与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必由之路”。1.3.3 位置服务在物流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优势位置服务的应用,必将提升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使企业日常运作数字化,包括企业拥有的物流设备或者客户的任何一笔货物都能用精确的数字来描述,不仅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同时提升企业形象,能够争取更多的客户。位置服务和无线通信的结合,使得流动在不同地方的运输设备变得透明而且可以控制。结合物流企业的决策模型库的支持,根据物流企业的实际仓储情况,并且由 GPS 获取的实时道路信息,可以计算出最佳物流路径,给运输设备导航,减少运行时间,降低运行费用。利用 GPS 和 GIS 技术可以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跟踪、报警、通信等,能够满足掌握车辆基本信息、对车辆进行远程管理的需要,有效避免车辆的空载现象,同时客户也能通过互联网技术,了解自己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细节情况。比如在草原牧场收集牛奶的车辆在途中发生故障,传统物流企业往往不能及时找到故障车辆而使整车的原料坏掉,损失惨重。GIS/GPS能够方便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人的因素也处处存在,而 GIS/GPS 能够有效的监控司机的行为。通过对物流运作的协调,促进协同商务发展,让物流企业向第四方物流角色转换。由于物流企业能够实时地获取每部车辆的具体位置、载货信息,故物流企业能用系统的观念运作企业的业务,降低空载率。这一职能的转变,物流企业如果为某条供应链服务,则能够发挥第四方物流的作用。物流企业通过无线通信、GIS/GPS 能够精确地获取运输车辆的信息,再通过 Internet 让企业内部和客户访问,从而把整个企业的操作,业务变得透明,为协同商务打下基础。第2章 物流行业信息化市场分析2.1 市场现状分析2008年,中国GDP超过3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总额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万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6.5%,占GDP比重的6.6%。其中,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33亿吨,铁路货运总周转量25118亿吨公里;全国营业性货运车辆完成货运量亿吨,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全国水路货运完成货运量亿吨,水路货物周转量40987亿吨公里;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亿标准箱。从上述各项物流指标看,不少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看,中国还不是物流强国。一是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二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指标物流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8年为18.3%,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国内物流效率不高,使得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平均周转速度比发达国家低几倍甚至十几倍;三是国内领先的物流企业与跨国物流企业相比,无论是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国际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提供能力、服务创新能力、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均有很大差距。同时,我国当前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参差不齐。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调查,80%的物流信息系统是以现有流程为基础的信息采集、共享和反馈等基础功能的整合;15%的物流信息系统涉及流程改造、优化或者是能够在运行中提供优化操作方案;只有5%以下的物流信息系统具有企业之间业务协同的供应链管理功能。这种应用结构状况反映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需求还是初等级的,基础性的信息化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提倡物流信息化要务实,要切切实实地解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的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网站已广泛应用,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手段和企业形象的宣传工具。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调查,至少78.2%的企业建立了企业网站。在已建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中,其中86%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在物流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购买软件和委托开发是最主要的系统开发方式,分别占37%和26.1%。其次是联合开发和自己开发,比例为16.8%。对已建系统的企业调查显示:对开发商最看重有成功案例(85%)、咨询与服务经验(73.3%);对品牌的看重和价格因素分别占46.7%和45%。对未建系统的企业调查显示,也同样对有成功案例最看重(40%) ,其次是品牌(26%)。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财务管理、仓储管理是物流信息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比例高达95%。其次是ERP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70.7%、68.3%、63.4%和61%。同时,打算建立信息系统的企业认为:库存管理、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三项首选的功能模块。其中,采购与库存是数据库整合的主要领域,其次是订单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对于现代物流而言,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是发展现代物流的主要内容。2002年在落实“电子政务年”的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在促进物流信息化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2 市场前景分析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仍处于基本建设阶段,只有部分领头羊企业如中外运、中远集团等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服务创新阶段,因此,我国物流企业对信息化需求很大。因为需求巨大,所以国家在出台产业振兴规划中把发展应用技术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一般来说,信息化的内容包括了企业信息化、公共平台信息化、政府监管信息化等三个层次。领域信息化涉及的技术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一、是数据采集技术。包括了条形码、RFID、传感器、定位等数据采集技术,其多样化、稳定性、兼容性、成本等是用户关注的焦点。二、是移动通信技术。最后一公里的环境各种各样,需要在移动的情况下动态识别监管。三、是终端设备。未来终端将有可能向着3G手机方向发展,3G手机根据需求集成各种功能模块。四、是平台技术比如SOA、模块化等技术都是业比较关注的技术。应该说,信息技术在现代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伴随位置服务的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越来越被各类物流企业所关注。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车辆运营的空载率约45%左右。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物流企业无法准确知道运行车辆的具体位置,而且无法与司机随时随地地保持联系,不能为其组织货源和灵活配货。同时,司机只能凭个人经验确定路线,有时不能找到最佳路径,不仅延误时机而且增加运行成本。另外,实际客户也不能及时了解货物配送过程的情况,不能和物流企业协调配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跨平台、组件化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逐步成熟,基于GIS/GPS平台应用的物流企业也会越来越多。与成熟的军用方面相比,GPS在民用方面却差强人意,特别是在需求庞大、最有应用前景的物流行业,目前GPS系统还没有形成一个应用的规模。自从2005年5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宣布,物流行业实施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这就要求所有参与评估等级的物流企业货物跟踪水平要达到50%至90%,为GPS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3 市场介入分析目前,资源小而散、运距长、成本高、效率低、公共信息平台不畅通、服务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众多企业。中国行业的信息化有两大难题:一是中小企业多,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发展的不确定性、需求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行业信息化在中小企业难以推动。二是信息孤岛的问题,行业要和很多行业打交道,诸如海关、民航、铁道等等,如果条块分割、信息不共享,行业的信息化就无法很好地推进。不久前出台的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强调:“要尽快制订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把推进信息技术标准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针对中国信息化中几个关键难题可以采取这样的推进方式:一是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信息化难以推动,国家相关部门可以政府投资的方式研制一些低成本的甚至是免费的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让中小企业免费用,这样的好处是统一电子单证的标准。企业一旦用这个系统,大家便都是统一的标准,规则、格式、单证、传输共享不会有后顾之忧,还可以促进产业的标准化,加速中国产业集约化的进程。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目前正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动,这些平台的建设很难推进,但是如果这些平台有政府背景,又因各部门的条块与利益分割导致难以互联互通。所以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一个既不改变行政管理的职责与权力,又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共享的业务流程模式、商业模式和技术平台。针对公共服务平台的这个难题,可以采用“松耦合”的构建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由信息系统平台厂商提供底层IT基础结构,这个架构要适应这样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要求:原有的业务关系互不影响,在建立新型业务关系时,不会对已有的业务关系造成影响, 与一个业务合作伙伴相关的更改不会对其他合作伙伴造成影响等,而这正是包括移动运营商在内的各种平台厂商可以介入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 同时,我国现在正在积极实施“两化”融合,而国际上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物流企业必须加大信息化投入,运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去再造、创新出新业务模式与新商机的企业也对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很多人预计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将大幅下降。但是有一批企业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德利得总公司运营总监说他们公司今年的IT投入将增加100%,原因是尽管他们传统的业务下降了20%30%,但是他们却在新的业务上获得了大量的新订单。也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上游客户把关注力放在了核心业务上,于是外包成为他们新的选择,德利得刚刚签约了三家客户,每一个客户的外包订单都超过1000万元,针对这些需求,德利得必须要增加信息化的投入。另一个例子是来自海尔,今年,大量的家电产品将流向农村市场,运距长、成本高、效率低,成为面向农村市场的焦点问题,海尔通过信息系统和技术让其的 “点”织成“网”,通过严格的先进先出、条码库龄管理,加速产品的流速及账单精细化管理;通过TMS信息化订单系统,一方面提高效率及订单响应速度,减少 订单传递等作业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按单预约备货等模式的创新,提高车辆周转效率,实现零库存、零停留。因此,目前产业对信息化的需求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标准化的服务。除了高端服务器与大型网络外,目前国内IT厂商基本从服务器、网络到管理软件都可以提供。二是定制化、专业化、细分化服务。这也是未来服务发展的方向,振兴规划把业列入十大产业中,国家是希望用现代服务业去改造传统产业,所以对于想帮助发展的IT企业,也需要进入到汽车、钢铁等等行业中,做专业的钢铁、汽车、食品等解决方案。而这需要非常了解业的流程,目前了解各个专业业务流程的人才都在企业中,IT企业如何弥补这个短板,成为进入专业领域的关键。企业的流程再造、服务创新必须与IT融合互动。目前行业有两类企业,一类是专为大众提供服务的社会企业,比如快递公司,他们的需求是快而准;而另一类是为李宁服装、通用电器等企业服务的企业,由于上游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系统、业务流程的多变性,导致了为之服务的企业信息系统也必须实时与之更好对接,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对IT企业的“依赖性”、“黏性”就更大了。让IT企业与企业变成战略伙伴的关系,利益共享,捆在一个战车上,借助软件企业信息化能力,集中精力去研发现代业的流程再造,这对推动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3章 物流行业信息化需求分析3.1 目标客户分类参考2005年出台的关于物流行业的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19680-2005,和其它行业规范和惯例,对目标客户进行分类,分类规则如下所示:3.1.1 横向分为: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服务型3.1.1.1 运输型物流企业 运输型物流企业应同时符合以下要求: (1) 以从事货物运输服务为主,包括货物快递服务或运输代理服务,具备一定规模; (2) 可以提供门到门运输、门到站运输、站到门运输、站到站运输服务和其他物流服务; (3) 企业自有一定数量的运输设备; (4) 具备网络化信息服务功能,应用信息系统可对运输货物进行状态查询、监控。3.1.1.2 仓储型物流企业 仓储型物流企业应同时符合以下要求: (1) 以从事仓储业务为主,为客户提供货物储存、保管、中转等仓储服务,具备一定规模; (2) 企业能为客户提供配送服务以及商品经销、流通加工等其他服务; (3) 企业自有一定规模的仓储设施、设备、自有或租用必要的货运车辆; (4) 具备网络化信息服务功能,应用信息系统可对货物进行状态查询、监控。3.1.1.3 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 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应同时符合以下要求: (1) 从事多种物流服务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运输、货运代理、仓储、配送等多种物流服务,具备一定规模; (2) 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制定整合物流资源的运作方案,为客户提供契约性的综合物流服务; (3) 按照业务要求,企业自有或租用必要的运输设备、仓储设施及设备; (4) 企业具有一定运营范围的货物集散、分拨网络; (5) 企业配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建立完备的客户服务体系,能及时、有效地提供客户服务; (6) 具备网络化信息服务功能,应用信息系统可对物流服务全过程进行状态查询和监控。3.1.2 纵向分为:大型、中型、小型3.1.2.1 大型物流企业大型物流企业的定义标准:(1) 参与运输车辆总数 400(辆)(2) 数据分析频率高度频繁 300x20%60 辆次/周(3) 远程查询车辆行驶状态信息频率高度频繁 300x50%x3450 辆次/天(4) 对车辆位置信息需求实时性高,15-20 秒以内(5) 需要在 GPS 技术应用上有很高的扩展性与综合应用能力(6) 内部职能部门较多3.1.2.2 中型物流企业中型物流企业的定义标准:(1) 参与运输车辆总数 80 且 100x20%20 辆次/天(3) 远程查询车辆行使状态信息频率比较频繁 100x50%x3150 辆次/天(4) 对车辆位置信息需求实时性不高,如应答结果在 60 秒以内(5) 需要支持复杂度不高的对其应用的支持3.1.2.3 小型物流企业小型物流企业的定义标准:(1) 参与运输车辆总数在不足80辆(2) 数据分析频率比较低 50x20%10 辆次/周(3) 远程查询车辆行使状态信息频率不高 50x50%x375 辆次/天3.2 客户需求分析在我国,由于各物流企业经营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导致各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运作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不能正确识别这些需求差异,必将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建设“量体裁衣”式的信息化建设思路,才能真正的支撑业务运营,否则信息化将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桎梏”,导致业务执行繁琐复杂、信息滞后且不真实、系统使用积极性低、领导信息化信心下降等众多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对众多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型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更应随着其业务模式与经营思路转变更作以灵活的调整,通过系统可调整配置、简单二次开发等方式满足其业务发展的需求。物流供应方通过对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管理等基本功能的组织与管理来满足客户物流需求的行为。因此根据物流企业以某项服务功能为主要特征,并向物流服务其他功能延伸的不同状况,划分物流企业类型。根据GB/T 18354主要分为以下三类:运输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和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同时,根据用户规模的不同,我们还可以将物流运输企业划分成大、中、小及微型客户几种类型。下面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需求进行分析。3.2.1 按不同类型企业进行需求分析物流企业按照国家标准GB/T 18354定义分为三类:运输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和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3.2.1.1 仓储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需求特点仓储型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货物存储、保管、中转等仓储服务,以及为客户提供配送服务为主。从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结果看,我国只有39%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说明我国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是信息系统优越性的重要衡量特征,远程通信能力低,缺乏必要的决策功能。因此,仓储型物流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具有以下特点:l 需要采用集中式的网络布局采用集中式的网络布局能实现各仓库业务流程标准,生产数据统一,服务规范,各仓库之间的数据信息可以实时处理,减少网络故障点,增加了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各仓库系统建设前期投资少,见效快;系统维护专业化,各仓库系统维护成本低廉;系统升级快捷方便。l 需要依托储运业务标准化流程开发编写采用运业务标准化流程开发编写能够使得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堵塞管理漏洞。科学的标准化储运流程是数码仓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标准化流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得到优化和细化,更加适合计算机管理;数码仓库应用系统是仓库实施标准化储运流程的有效途径,通过软件程序,杜绝人为因素,堵消管理漏洞。l 确保仓储业务的流程化监控仓库的所有业务均被分解成多个岗位的流水作业,各岗位专业分工,提高了业务效率。各岗位职责明确,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以业务受理为中心的窗口式服务模式,提高了服务质量;形成相应的电子单据作为业务数据结果,便于管理者跟踪生产过程各阶段,同时保证数据加工汇总方式的多样性。l 码单和仓单的电子化管理码单是动态表现仓储物品进出库变化的核心单据,在仓储管理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系统还融入了新的技术内容,对出入库可以采用仓单管理,而且实现了仓单数据处理和银行抵押的电子化处理过程,有利于挖掘仓库结点的物资银行功能。l 业务岗位角色分配灵活各仓库系统可以根据业务规模的大小调整为“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最大化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平衡工作负担。3.2.1.2 运输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需求特点运输型物流企业以从事货物运输业务为主,包括货物快递服务或运输代理服务。运输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需求明显具有以下要求:l 提高车辆的利用率运输型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需并根据合同的要求和车辆信息,实施统一的配送调度,集中配送调度将现有的车辆有效地整合在一起综合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打破的原来车辆分散管理、分散调度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并采用GIS和GPS系统相结合,实现车辆路线的优化,提高车辆的整体利用率。在配送过程中调度中心实时监控车辆的运行,并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及时调度。l 对车辆的实时管理采用基于各种通信方式基础上的移动通信手段、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G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运输网络的动态优化。l 与仓储业务的无缝衔接通过与仓储业务员和客户资料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提高全流程效率。3.2.1.3 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需求特点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从事多种物流服务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运输、货运代理、仓储、配送等多种物流服务,并能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制定整合物流资源的运作方案,为客户提供契约性的综合物流服务。l 网络化信息服务 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能够可对物流服务全过程进行状态查询和监控,实现用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仓储和配送的无缝衔接,优化车辆调度和行驶路径,优化配装,实现自动配装,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和时间开销,实现高效的管理。l 业务流程协同优化提升每一个物流节点的管理能力,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从流通全过程来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总体优化,形成物流网络整体优势。3.2.2 按不同规模企业进行需求分析物流并非简单的传统货物运输,而是依靠现代信息系统技术,集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等为一体的现代商业服务。近年来,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物流行业基础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3.2.2.1 大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需求特点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是发展现代物流的主要内容。随着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型物流企业基本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实现了对订单处理、采购、进入库、库存管理、补货及检货、流通加工、出货处理、配送、会计审核、营运管理、绩效管理等一系列作业流程的信息化处理,可以说,大型物流公司并不缺少信息化管理软件,从整体上来说,这些物流企业信息化存在以下明显特性:l 信息服务向一体化发展大型物流企业开始重视业务流程管理、客户资源管理、全程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一体化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作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大型物流企业通过整合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加速实现多式联运全程物流服务的同时,以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运输技术,仓储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化、一体化物流服务将加快发展。伴随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以及基于互联网的EDI技术的日益成熟,实现订单处理、跟踪、结算等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成为物流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主攻方向。l 业务协同化要求高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是物流企业占据高端物流市场的必然选择和未来发展趋势。大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综合采用包括基于各种通信方式基础上的移动通信手段、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G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化仓储管理技术、智能标签技术、条形码、射频技术、信息交换技术等现代尖端科技。在这些尖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移动通信、资源管理、监控调度管理、自动化仓储管理、业务管理、客户服务管理、财务处理等多种信息技术继承的一体化现代物流管理体系。3.2.2.2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需求特点对于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往往无法建立一套覆盖前端运行到后台服务的完整信息平台,这时就需要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系统。l 以业务管理和货物调度为应用核心中小型物流企业不像大型企业资金实力很强,所以,中小型企业一般都从公司的具体业务出发,应优先满足客户的货物运输和存储要求为基本目标。因此,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其信息管理系统不像大型企业比较成规模,往往一个应用系统需要同时集内部ERP和外部CRM为一体,全方位支持短信(查件、调度、通知、群发)、GPRS等无线通信和数据传送,支持电子秤、集团电话等外围设备,最终形成了用户管理、业务分类及价格核算体系、客户及业务信息管理、杂项收支管理、内部邮件系统、报表系统、系统日志、来电、调度、运单转单换单、追踪查询服务等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小企业的核心是建立一套从下单、电话调度、进货到出仓、追踪、客服等一体的流程管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其工作效率。l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活跃使得竞争加剧。当进入网络时代,物流企业在面临优化内部流程提高效率的同时,将储存、搬运、流通加工、配送、运输环节整合起来亦非常必要,尤其是那些拥有仓储、配送、运输一体化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业务委托、网上跟踪、网上车队、网上仓库、网上物流中心等功能,真正构筑长途运输与短途配送相结合、专业配送与社会配送相结合,大批量、远距离运输与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配送相结合,各种功能的物流据点与输送网络相结合的综合物流网络体系。从而,将整个供应链的客户和供应商综合到物流网络中来,向客户提供一种低成本、连贯性的、自始至终的服务,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方向。3.2.2.3 微型企业信息化需求特点微型企业是指以个体经营为主的一些区域性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不会自行开发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而主要是借用某些平台服务商来开展服务,主要是以推广自己的业务为主导。微型企业基本不会在信息化方面有大量的投入,但由于微型企业数量庞大,其累计效应很高,因此,如果能提供一个平台供他们自己维护,也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第4章 竞争对手及其合作伙伴分析4.1 竞争对手状况主要是提供包含位置服务的解决方案的厂家。目前,针对位置服务市场,赛格、大三通、华强、航盛、招商迪辰、有为、雅迅、飞田、慧视通、易流等国内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均对市场虎视眈眈,志在必得,竞争非常激烈,国外厂商也作了大量产品本土化的工作。现将目前位置服务市场上国内主流厂商列出,如下表所示,这些厂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均比较成熟,他们将会是我们将来的主要竞争对手,同时也是本次调研的重点对象。表5 提供包含位置服务的解决方案的厂商表序号厂商名称厂商网址成功案例1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日本丰田公司全球物流管理系统开发项目大连环东物流网络系统建设项目2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广东大三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邮政物流配送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市黄埔穗兴储远公司广州新宜运输有限公司广西玉柴物流(集团)公司广西兴发物流(集团)公司4深圳华强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携手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