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实验报告

上传人:ta****u 文档编号:18284584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菌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真菌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真菌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菌学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1.1 了解真菌形态的基本特征。1.2 掌握丝状真菌制片方法。1.3 掌握内生真菌的分离方法1.4 掌握真菌的鉴定方法。二. 前言:真菌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从高山、湖泊到田野、森林,从海洋、高空到赤道、两极,到 处都有真菌。真菌虽然不在空气中生长繁殖,但它的孢子却成群的漂浮在天空,只要稍微注 意你会发现人类原来生活在真菌的汪洋大海中。当今世界,生物技术已迈入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真菌学在生物技术的大潮中得到了长 足的发展。真菌是原始的真核生物,具有广泛的多样性,真菌生长我繁殖迅速,在很短的时 间内就可以得到比动物和植物多得多的后代,能够直接、快速地进行遗传性状分离的分析。因此,真菌可以作为研究基础生物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真菌基因的多样性 以及真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生物技术产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植物的生长环境直接影响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植物物种的年代越久远,其生物内生 真菌的多样性越丰富:抗病原性能越强的植物,其所含的内生真菌具有抗菌活性的可能行就 越大;其所含的内生真菌有可能产生与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抗菌无知或产生抗菌活性物质可能 参与了药用植物的抗菌过程,本实验通过植物病原真菌和g+、g-细菌的抑制实验发现茎,根, 花,种子或果实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能力,并且对g+、g-有普片遍的抑 菌作用。研究和开发内生真菌的寻找新的抗菌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三. 材料与方法:3.1.1 材料:在校园内采集银杏、喜树、桂花树样品包括叶、茎、根、花、种子或果实。3.1.2. 药品与试剂:葡萄糖、蛋白胨、kh2p04 3h2o、mgso4 7h2o,马铃薯、琼脂。孟加拉红,青霉素,链霉素,甲基蓝,蛋白胨,酵母膏,蔗糖,磷酸盐,葡 萄糖,琼脂条,无菌水等。消毒剂:75%的乙醇,0.1%升汞(hgcl2),次氯酸钠溶液(含活性 氯 10%), 30%双氧水。双蒸水、琼脂糖,tris饱和酚、巯基乙醇(0-mercaptoethanol),石英砂,tris饱和酚, 氯仿,异戊醇,无水乙醇,硼酸,冰醋酸,氯化钠,盐酸,氢氧化钠, edta, ctab。3.1.3. 培养基:3.1.3.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汁1000ml,葡萄糖20g,琼脂20g(注:取去皮马铃薯200克,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30分钟,滤去马铃薯块, 将滤液补足至1000毫升,加葡萄糖20克,琼脂15克,溶化后分装, 15磅灭菌30分钟3.1.3.2察氏琼脂培养基蔗糖 30g, nano3 3g, mgso4.7h2o 0.5g, kcl 0.5g, feso4.7h2o 0.01g, k2hpo4 1g, 琼脂13g,蒸馏水1000ml,自然ph3.1.3.3沙氏培养基蛋白胨1g,葡萄糖或麦芽糖4 g,琼脂1.5克,水100 ml。制法:1将上述物质称好,放入水中煮沸溶解(不必调ph即有5左右)分中号试管(约 4毫升)包扎,高压115C20分钟。趁热斜好,凝固备用。3.1.3.4 马丁氏培养基葡萄糖 10g,蛋白胨 5g, kh2po4 1g, mgso4?7h2o 0.5g, 1%孟加拉红3.3ml,琼脂20g, 水1000ml, ph值自然。抗生素用法与用量:培养基灭菌之后分装前按链霉素40u/ml,青霉素30u/ml用量加入,冷却到45C左右未凝固时加入抗生素,混匀倒平板。四. 方法:4.1.1 采样方法:在校园内找到银杏、喜树、桂花树并用刀采集叶、茎、根、皮、种子。4.1.2 样品前处理:分别取根、茎、叶、果实,用洗涤剂在自来水下洗净。老树皮用 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后,用镊子取出,于酒精灯上烧灼15秒至表面焦糊,切成1 X 1cm2大小置于pda固体培养基上。对于根、茎、叶、果实按下列程序进行表面消毒:75%的酒精漂(浸)洗2-3min无菌水冲洗4-6次一0.1%升汞不同的消毒时间(见表2-2, 共设置7个梯度)一无菌水冲洗4-6次一用灭菌滤纸吸干多余水分一无菌刀片将材料切成小 块将根、茎的表皮、韧皮部、木质部大致分开,并切成0.5X0.5cm2大小。将果实的外种皮去掉,消毒之后将内种皮去掉。灭菌时,沥干的植物材料转放到烧杯中,记好时间,倒入消毒溶液,不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以促进材料各部分与消毒溶液充分接触,驱除气泡,使消毒彻底。在快到时间之前1-2分钟,开始把消毒液倾入一 备好的大烧杯内,要注意勿使材料倒出,倾净后立即倒入无菌水,轻搅漂洗。灭菌时间是从 倒入消毒液开始,至倒入无菌水时为止。灭菌液要充分浸没材料。宁可多用些灭菌液,切勿 勉强在一个体积偏小的容器中使用很多材料灭菌。4.1.3 内生菌的分离方法:将上述组织块置于分离培养基上(每一平皿培养5块组织块)于27C恒温培养,同时将上述消毒过程中最后一次冲洗组织块后的无菌水 滴在培养基上平行培养,用以检测消毒是否彻底。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污染情况。4.1.4 纯化方法:培养3-4天后及时采用尖端菌丝挑取法,挑取形态不同的菌丝或菌落移种到新鲜pda培养基上。纯化3-4次以保证所得菌落为纯培养。4.2 形态鉴定方法:4.2.1 培养方法:4.2.1.1培养基:查氏培养基、沙氏培养基和pda培养基。4.2.1.2将4C保存菌种活化2次;4.2.1.3将活化菌种分别点种pda、沙氏、察氏平板,每重复4.2.1.425C恒温培养箱培养7天;4.2.1.5然后进行菌落特征描述,取一个平行进行制片(胶带子粘片法),观察个体形态;4.2.1.6另两个平行继续培养至14天,取出;篇二: 6.4.1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报告初中生物实验操作(学生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班级: 组别: 姓名: 日期: 目的要求:1. 尝试细菌、真菌的采样(接种)和一般培养方法2. 认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材料用具: 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实验要求:1. 清点实验器材。2. 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1 号或 2 号),贴在培养皿底面。3. 接种:可选用以下方法 将培养皿盖从一侧掀开一条缝隙,用未洗过的手指在培养基上按10秒; 将培养皿盖从一侧掀开一条缝隙,用肥皂洗过的手指(不用毛巾擦)在培养基上按10 秒; 将培养皿盖从一侧掀开一条缝隙,将硬币或笔帽或一次性卫生筷子或饭勺等轻放在培 养基上10秒; 将培养皿盖从一侧掀开一条缝隙,将头发放在培养基上;打开培养皿盖,放在实验 室或走廊、操场10分钟用无菌棉签蘸取饮水机里的水,涂抹在培养基上;4. 将另一套高温灭菌后、没有打开的培养皿不做处理,作为对照。5.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进行恒温培养。6. 五天至七天后,用放大镜观察出现的菌落。7. 将污物倒进污物桶,清理实验器材。 提示:在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教师评价: 日期:篇三:真菌学实验报告平菇,金针菇实验报告10生物技术(1)班 夏志强 10521012实验一 平菇栽培实验一实验目的与原理1 目的: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掌握平菇塑料袋栽培技术。2原理:选择适宜的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培养料厚加水搅拌均匀,层播 法装袋接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菌袋。待菌丝长满培养料后,给予适宜的温、光、湿、 气等条件,进行出菇管理。二实验用品 材料:棉籽壳,水,石膏 器材:锅,塑料袋,酒精灯,镊子,剪刀三实验内容1. 培养料配制:按照需要量准确称取棉籽壳, 倒在地面,将石灰加入水中搅拌均匀,然 后倒入棉籽壳中翻拌均匀。注意含水量要适宜。含水量判断方法为用手握少量培养料用力握 有水渗出而不下滴为宜。2. 装袋接种:采用层播法装袋播种。先撒上一层菌种,装入培养料,待装料至料袋的四 分之一时,撒上一层菌种,待装料至料袋的一半时,撒上一层菌种,封口。4菌袋培养:袋装好后搬回宿舍进行培养观察,控制温度25C左右、空气相对湿度 70以下,保持空气新鲜,暗光培养。 30 天左右菌丝可以发满菌袋。6. 采收和后茬管理 待平菇菌盖平展、连柄处下凹、边缘平伸时,就可以采收。采收后清理料面,停水养菌 5 天左右,再进行后茬菇的管理。四注意事项所压的料应内松外紧,便于菌生长,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并且上下松紧一致决不允许培 养料中出现分层或有大量缝隙;每袋装料不超过2/3 袋长。建议每袋料装35 cm 压一次料, 每次压到边缘时,手扶袋,一手用大拇指侧向内压,切记不宜压得太紧,用手握装好的料有 松散感,但不散开为宜。接种:将装好的料用筷子打一个孔直到底部,在底部上一点也可以(孔是为了通气,增 加氧气含量),然后将菌种均匀的洒在培养料上,接种量不可过多,只要大致覆盖住培养料即可做个标记。五 实 验 结 果 篇四:真菌学实验指导本课程,本课程是大学本科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的选修课程。介绍真菌分类现状、 分类方法(包括传统与现代分类方法的比较)、分类依据及其原则。本课程的教学不限于介绍 研究的成果,重在介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所以在 理论学习的同时开设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基本掌握真菌分离、鉴 定的方法,并应用于真菌其它领域的研究。本指导书适用于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1、实验: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2、实验报告基本内容要求?3 、 实 验 报 告 格 式?8实验 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实验学时:18实验类型:综合实验要求:选修一、实验目的1. 了解真菌形态的基本特征。2. 掌握丝状真菌制片方法和真菌鉴定方法。二、实验内容 采集植物样品包括叶、茎、根、花、种子或果实,然后对分离样品的内生真菌,并进行 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鉴定。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一)实验原理根据真菌的形态特征和 its 序列等分子证据对分离到真菌进行归类和鉴定。(二)实验手段和方法1、内生真菌分离纯化方法1.1 样品的表面消毒及预处理 分别取根、茎、叶、果实,用洗涤剂在自来水下洗净。老树皮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后,用镊子取出,于酒精灯上烧灼15 秒至表面焦糊,切 成IX lcm2大小置于pda固体培养基上。对于根、茎、叶、果实按下列程序进行表面消毒:75%的酒精漂(浸)洗2-3min无菌水冲洗4-6次一0.1%升汞不同的消毒时间(共设置7 个梯度)一无菌水冲洗4-6次一用灭菌滤纸吸干多余水分一无菌刀片将材料切成小块将根、茎的表皮、韧皮部、木质部大致分开,并切成).5X0.5cm2大小。将果实的外种 皮去掉,消毒之后将内种皮去掉。灭菌时,沥干的植物材料转放到烧杯中,记好时间,倒入消毒溶液,不时用玻璃棒轻轻 搅动,以促进材料各部分与消毒溶液充分接触,驱除气泡,使消毒彻底。在快到时间之前1-2分钟,开始把消毒液倾入一备好的大烧杯内,要注意勿使材料 倒出,倾净后立即倒入无菌水,轻搅漂洗。灭菌时间是从倒入消毒液开始,至倒入无菌水时 为止。灭菌液要充分浸没材料。宁可多用些灭菌液,切勿勉强在一个体积偏小的容器中使用 很多材料灭菌。1. 2内生真菌的分离与纯化将上述组织块置于分离培养基上(每一平皿培养5块组织块)于27r恒温培养,同时将 上述消毒过程中最后一次冲洗组织块后的无菌水滴在培养基上平行培养,用以检测消毒是否 彻底。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污染情况。培养3-4天后及时采用尖端菌丝挑取法,挑取形态不 同的菌丝或菌落移种到新鲜pda培养基上。纯化3-4次以保证所得菌落为纯培养。2、真菌的形态学鉴定方法 对分离到的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主要根据宏观的培养性状(菌落形态),微观的个体形态特征及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经典分类研究。2.1 培养性状(菌落形态)培养基:查氏培养基(czapek agar)、沙氏培养基和pda培养基。方法:将固体培养基制成平板,以点植法接钟,即用接种针尖沾取少量孢子点植在平板 的中心位置,然后于25-28r培养一定时间(通常为7天或14天)进行观察,观察时可用肉 眼或借助放大镜等。观察的要点:大小:以菌落的直径(mm)表示。颜色:包括菌落表面和背面的颜色,及色素是否渗入培养基。菌落表面的纹饰:如皱纹、辐射沟纹、同心环、整个菌落致密或疏松等。 菌落的质地: 毡状、毯状、绒毛状、棉絮状、粉粒状、革质状、有无成束状或绳状的气生菌丝。菌落的高度:扁平、凸起或隆起,及菌落中心部分状况等。菌落边缘:全缘、锯齿状、树枝状等。 渗出物:菌落表面有无液滴及液滴的颜色等。2.2 个体形态菌丝的特征:表面性状(粗糙或光滑),宽度等分生孢子梗:分支情况-简单或复杂,轮生或单生等;长短;基部粗糙或光 滑等。产孢结构的形态特征:形状,大小,着生状况(位置,单生、互生或成轮生体) 分生孢子的形态:形状,大小,表面状况,聚集方式(直链、斜链或聚集成头)2.3 真菌制片方法粘片法胶带粘贴法:选用在显微镜油镜下观察细致不粗糙且粘性好的胶带。取一小段胶带从菌 落表面的中心向边缘粘,75%乙醇固定,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染色,将粘有菌丝的一面向上, 盖上盖玻片,于显微镜下观察产孢结构等特征。2. 4显微摄影照片在mo tic数码显微镜下,观察并选取具典型性状特征的视野拍照、直接测量相关数据和 进行描述记载。2.5 菌种的鉴定 根据描述的菌种的特征,索引分析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对比相关特征的异同,最后确定 待定菌株的分类地位。3、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3.1 真菌菌丝的获得(1)固体培养基培养菌丝体对于气生菌丝较多的真菌可以选择pda固体培养基在培养皿上培养,在固体培养基平板 上铺一层玻璃纸,27C培养5-7天。将3-4个用培养皿平行培养的新鲜菌丝小心地刮下,收 集在一起,以备进行dna提取。在刮取菌丝体时,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培养基一起刮下来,以 免对提取dna造成影响。(2)液体培养基培养菌丝体培养基成分与不加琼脂的pda固体培养基成分相同。将液体培养基以100ml每瓶分装至 250ml三角瓶中,用8层纱布封口。121C,蒸汽灭菌20min。将菌丝致密的真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于恒温振荡培养箱中 27C、120rpm 培养 5-7 天。用两层灭菌纱布过滤菌丝球,用无菌蒸馏水冲洗菌丝球5 次,避免培养基中的糖类和蛋 白对dna提取的影响。40C下烘干菌丝,但是不要过于干燥,然后进行dna的提取。篇五: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目的要就 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实验用具 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 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实验步骤 观察现象并记录1 、仔细观察酵母菌 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 察被染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3、观察青霉 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4、观察青霉 用解刨针挑取少许长有孢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交流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 酵母菌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2、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 青霉孢子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3、你是否在某个酵母菌的菌体上看到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什么? 是。这是芽体。实验名称 制作孢子印(书上 78 页) 实验目的1、了解真菌的生殖。2、学会制作孢子印的方法。实验器材新鲜蘑菇,解剖刀,白纸,培养皿,放大镜。实验步骤1、 选取一个较大的新鲜蘑菇,用或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2、 把菌褶那面朝或上,扣上被风吹散。3、第二天,拿开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4、孢子印是由应观察到的现象 看到鱼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实验结论 了解了真菌的生殖和 制作孢子印的方法。讨论与交流1、 通过制作孢子印,你有哪些体会? 通过实验我认识了什么是孢子印,同时学会了制作孢子印。进一步了解了真菌的特点。2、 根据你所制作的孢子印,预测一个蘑菇能产生多少个孢子?1516 亿个。3、为什么实验( 转载于: 真菌实验报告) 要求选择一个大蘑菇?小蘑菇不行吗?4、不行。大个蘑菇的外部形态规则,制作出来的孢子印才清晰、美观。实验名称 制作米酒(书上85 页)实验目的了解制作米酒的方法及过程。实验器材酒曲一块,糯米1500 克,凉开水一杯,清洁的容器,蒸锅,清洁的筷子,清洁的蒸布一 块。实验步骤1、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把米淘洗干净。2、在蒸锅的笼屉上放上蒸布,将糯米倒入,铺平,盖好锅盖。置于旺火上蒸熟。3、将蒸熟的米饭用凉开水冲淋一次。放置到用手触摸微热( 30 摄氏度 )的时候,装 入清洁的容器中。4、将酒曲碾成粉末,洒在糯米饭上,并迅速将酒曲与微热的糯米饭均匀地搅拌在一起, 然后将糯米饭压实,中间挖一个凹坑,最后淋上一些凉开水。5、把容器盖好,并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如用毛巾将容器包裹起来。容器放在温暖的地 方,冬天可放在暖气旁,以提高温度。尽量少打开容器,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的侵入。6 、三天以后(冬季)当你打开容器,闻到 酒香 ,并看到米粒呈 应观察到的现象 糯 米粒呈柔软状 实验结论 学会了制作米酒的方法。,食用时微甜而不酸 就说明米酒的制作已 经成功了。讨论与交流1、谈谈你制作米酒的体会。实验课题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目的1、通过采用微生物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2 、设计并实施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3、体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环 境中是广泛分布的。实验原理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细菌菌落的特点:菌落较小,不与培养基结合,表面光滑粘稠。真菌菌落的特点:菌落 较大,是细菌菌落的几倍至几十倍,与培养基结合,表面常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孢 子呈红褐绿黑黄等多种颜色。实验器材 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 放大镜实验步 骤设计1、问题:不同的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 2、假设:不同的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3、制定并实施计划:( 1)、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个组有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 (2)、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1 号或 2 号),将标签纸培养皿的底部。(3)、要求各个小组选取不同的环境进行实验。(如:教室或草地、林中、汽车站旁等地 方)(4)、接种: 到达目的地后,拿出1号培养皿并打开盖子,暴露在空气中5 分钟,在盖上盖子,2号 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用无菌棉棒擦洗手前和洗手后的手心两次,在培养基上轻轻滴涂抹一下。(5)、培养:将1 号和2号培养皿均拿回实验室中,在相同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6)、设计好观察记录的表格,定期做好观察与记录。4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不同的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只是分布的多少不同。 实验 结论是否支持最初的假设?支持讨论与交流1、 试验中使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 因为经过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和真菌杀死,这样就排除 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2、 如果使用无菌棉棒接种,将棉棒无菌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3、通过各组交流,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不同。4、推测一下,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真菌和细菌? 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机械电气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