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家庭教育与儿童身心健康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81959259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荣—家庭教育与儿童身心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李荣—家庭教育与儿童身心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李荣—家庭教育与儿童身心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与儿童身心健康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 心理科心理科 李李 荣荣与家庭环境相关的医学问题n与行为相关的进食紊乱q厌食、偏食、挑食、零食、贪食等n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儿童情绪障碍n行为问题q攻击、破坏性/注意-寻求行为q发脾气、任性行为、不合群、退缩、退行n学习问题、厌学、低自尊不良进食行为成为营养问题主因不良进食行为成为营养问题主因n厌食n挑食、偏食n零食n边吃边玩n不会咀嚼,易恶心n过食n狼吞虎咽进食习惯与行为互动n过度关注与保护:有利于健康的每顿七、八成饱的饮食原则被每餐十二分饱的现状所替代n过度控制:家长根据自己的饱饿感来判断孩子是否需要进食n营养观念受贫困经历的影响n用食物塑造幼儿行为n用食物表达爱n补偿心理家长和孩子在饮食过程的职责n父母负责用正面、积极的态度和方式提供安全、美味、营养的食物;n孩子负责决定进食的品种和进食量。进食调节能力的影响因素n 家长的控制,可以削弱儿童对进食量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儿童没有机会亲自经历、体验和感受自己的饱足感和饥饿感,他们可能失去对进食量的自我控制能力。预防肥胖的饮食措施n给孩子提供各种健康食物的选择,而不刻意限制进食,n如果所有的选择都是健康食品,不必过于担心孩子吃得太多。n不要强迫孩子把碗里盛的饭菜吃光,应允许孩子剩饭。健康理念培养告诉孩子长高食品和长胖食品n长高食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品,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如瘦肉、蛋、奶、各类蔬菜、水果等。n长胖食品:高脂、高糖类食品,容易导致儿童肥胖,如甜饮料、油炸食品、甜点心、糖果、膨化食品等。针对挑食-食物替代法n建立替代行为n先吃健康食物再吃非健康食物。滚雪球效应滚雪球效应n小步走不停步n一直进步 n尽量不用负面言语:不许、不能、不可以n避免使用损害孩子自尊的语言:这么胖了还吃、n多用正面的语言:可以、先吃、n对孩子的良好饮食改变及时表扬自我指导训练n加强内部言语的调节成分,使其行为在自己的言语控制下。n训练儿童自身内部的言语评价或自我指导。n鼓励儿童适当地强化自己的行为。肥胖认知行为治疗肥胖认知行为治疗n儿童对进食量自我调节能力减弱,缺乏对进食量的自我控制能力。n让儿童体验饥饿、不饿、过饱的感觉n用“你现在还饿吗?”代替,“你现在吃饱了吗?”培养爱运动的生活习惯n逐渐减少儿童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增加儿童室内和室外运动时间,培养勤劳的习惯。n淡化饮食在各类活动中的重要性,培养儿童对户外活动的兴趣。躯体症状与儿童情绪障碍n消化系统:腹痛、呕吐,胃纳减少,腹泻等。n心血管系统:胸闷,叹大气,晕厥,n神经系统:头痛,头晕,n泌尿系统:尿频,尿急。n精神症状:哭吵增多,不切实际的担忧很多,不愿与人交往,冲动,易发脾气,n其他:睡前或睡眠中哭闹增多,不安全感,多梦,原来已能独睡的孩子要大人陪伴才能入睡。n不愿上幼儿园或上学,粘人或孤僻,进食减少。上课时注意力难集中,小动作增多,不想做作业无法正常参与学校中的各项活动等。案例讨论:离别焦虑n男孩,4岁。粘妈妈,频繁哭闹,一月;n生活事件:妈妈离家进修,每周回家一次n对妈妈离开反应过度,妈妈回来时,整天坐卧不安,一刻不能分离,容易生气、很难被安慰,需要反复保证;n情绪低落,失去游戏兴趣,胃口减退,容易呕吐,睡惊频繁。离别焦虑生物易感性q内化的行为模式:个性敏感、胆小、害羞、对紧张性刺激反应大,对陌生环境常表现害怕,人际交往中感到紧张、恐惧。q外化的行为模式:社交回避、拒绝上幼儿园、不服从、口头和身体攻击、情绪不稳定、哭泣、争吵、沮丧、疲乏、腹痛呕吐、头痛 家庭的养育环境和养育方式 n过度“保护”,事事代劳,百依百顺,没有独立面对困难的机会,社会技巧与经验缺乏,依赖性强n物质满足来替代孩子的情感需求,缺乏情感交流,触发因素n生活事件和在幼儿园受到挫折等q被批评、被欺负、分离焦虑、担心尿裤、陌生感、想获得更多的来自监护者的关注、q与妈妈分开n高要求的环境和自身的低能力无法协调,是促使情绪障碍患儿增多的原因之一。维维持因素(使行为获得强化)持因素(使行为获得强化)n儿童的行为在家中得到保护和支持q关注 q看电视q在家做更有吸引力的事情n父母附和、同情的态度;n父母的焦虑反应,使症状得到强化。安全依恋的模式n亲子互动q因为每次与父母分开,都哭闹厉害,爷爷、奶奶总责怪妈妈态度不坚决,有时妈妈常感到“力不从心”,开始操作“蒸发游戏”.n妈妈的出现与离开对这个男孩来说是不可控的。维持因素(使行为获得强化)维持因素(使行为获得强化)n妈妈的焦虑反应;n对儿童表现不接受的态度;n儿童的行为在家中得到保护和支持q关注、附和、同情的态度;q在家做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看电视干预策略n缓解家人焦虑n不要忽视帮助孩子建立对社会环境的安全感,信任感。n要求家长不要表露出过多的语言和身体上的关注n不允许接触任何强化病症的东西:电视、游戏机等支持性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q接纳与共情,切忌“雪上加霜”与表现失望q讲故事与角色游戏:在故事中树造角色,在情景支持的下演绎发生在儿童身上的情感经历,尽量听到孩子担心、害怕,给予情绪宣泄的机会;n积极的方式解释发生的情况;n设定乐观的进展与结局。注意资源重新分配注意资源重新分配n离别焦虑患儿往往会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焦虑事件上,各种社会功能要受到影响,要用活泼、生动的户外活动或游戏,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n留给孩子足够时间发应平息情绪,逐步适应环境,避免过快的要求。系统脱敏系统脱敏n建立焦虑等级n营造舒适、愉快情绪,应用放松反应作抵抗条件用,抑制恐惧反应,循序渐进有系统地将焦虑反应,由弱到强逐步消除。正性行为强化正性行为强化n注意孩子出现的期望的行为期望的行为,及时肯定,使已经的阳性行为得以保持下来。n获得控制感获得控制感q每一天固定时间的电话q量化等待时间游戏治疗n玩具-词汇,游戏-语言;消除了儿童面对大人时的焦虑恐惧和言语表达的限制;n营造以儿童为中心的“世界”,他的自我意识可以尽情发挥,游戏过程儿童容易与大人建立最自然的表达与沟通,玩时告诉我们的关于他的故事,帮助进入儿童内心世界,而不是强迫儿童进入成人的平台;游戏治疗n游戏过程是自发和释放的,营造一个可接纳的,保护的,包容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n通过玩孩子可以充分地表达,宣泄、领悟、学习、成熟,达到处理儿童内心的创伤,使心灵得到滋养和成长。讲故事讲故事n通过间接交谈去分析儿童心理活动的方法。通过间接交谈去分析儿童心理活动的方法。q“三个愿望”q借用他人立场讨论n设计积极的解决方法:设计积极的解决方法:“英雄英雄”示范,理想的示范,理想的发展发展帮助儿童表达情绪n儿童在经历各种情感困惑、体验焦虑、恐惧后,由于压抑或表达受阻,行为症状常表现为睡眠紊乱或躯体化症状。q睡眠紊乱:入睡困难、噩梦、夜晚恐怖;q躯体化症状:腹痛、头痛、胸闷等q对任何刺激都过度害怕,怕做梦的女孩,8岁n夜晚恐惧:q怕做梦、噩梦q不敢独自上厕所q怕独自一人睡、整夜开灯睡觉q怕小偷q怕鬼(怪兽)q怕被子上的花纹q怕过马路情绪控制治疗技巧n引导恐惧与焦虑浮现;q想象引导(桥梁)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q模糊、不真实、纠缠想象被清晰化、现实化,被意识掌控;n重新检验与定位无助、害怕的感觉,充分表达,中和;n利用简单暗喻取代严苛的事实(容易接受),通过想象游戏的情景,孩子可以从惧怕的失败中解脱出来。n治疗过程减低问题的敏感性,用语言刻画出解决问题的过程。n当类似的恐惧发生时,自我提示性经验直接进入意识,将不成熟的防御淹没n新的应对方式置换到日常的生活乖乖女、示范生:5岁,夜惊来诊q表现优秀q害怕犯错q需要各个方面表现有能力q答案只有一个q需要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家庭的养育环境和养育方式 n百般控制,过多“理性”教育,父母“价值观”影响过多,忽视对孩子的表达能力,处事能力和自我个性的培养,n对孩子要求很高,过分苛责,导致孩子遇事退缩,不知所措,在情绪无法用语言和动作进行正常表达时便被压抑潜伏在体内,并改头换面地以躯体症状来表达自己。n空间是舞台,发展出自己的舞台,经历风雨,收获经验n儿童需要运用自己的能力发展自我责任(面对挫折,处理心理冲突),所有事情都要吻合父母的意愿,不知不觉中,儿童迷失了自我削弱自信的组拳n持续地纠正错误n嘲笑他的错误n执行简单任务时不必要的介入n毫不在意地形容孩子(标签+胶水)无条件接纳无条件接纳n符合妈妈要求的时候,妈妈才给予笑脸q孩子就会更努力地用自己的行为来让母亲高兴,成为动力和获得母亲关注和喜爱的手段;行为模式里在乎外界评价.q一旦循环停下,“事与愿违”,幸福和快乐源泉枯竭。n儿童情感世界的根据地、加油站、避风港自我负责自我负责n孩子需要能够运用自己能力发展自信的机会n帮助找对他自己有用的解释,n假装我会系鞋带游戏q哇!你已经知道了好多,你只要再。;从帮助其他孩子学习的过程学到经验,远超过学会系鞋带的实际意义。常见儿童行为问题常见儿童行为问题n任性、发脾气n破坏性/注意-寻求行为(咬人等)行为互动A-B-C模式n亲子互动惯式反应模式,让家长意识到任性行为如何被强化和不断升级?n行为的后果(双重奖励)q学会了通过制造父母情绪上的痛苦来迫使妥协,有能量来控制家人。q同时获得所需要的东西。“奖励”与行为n无意中奖励了不良行为,是父母在教养过程中最常犯的一种错误。q妈妈教会了孩子哭哭啼啼-关注+温和的训斥-停止哭闹,孩子以安静来奖励、回报妈妈的关注,双方彼此强化适当与不适当行为。冰山现象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表达n行为背后q愿望q情绪n愤怒n委屈n恐惧n焦虑 忽视不良行为n纠正不良行为避免只针对负性行为,过度强调“不打人”(批评打人/表扬不打人)而关注重点应放在与同伴合作、友好上。n给孩子一定的负性情绪体验,结合大量的正性情绪体验,有利于建立耐受负性情绪体验的能力。目标操作技巧n现实的n能够被清楚地描述n可观察到可评价n确保成功q刻意发现q强化、固定、维持与发展n激发主动参与与学业挫败相关的行为问题与学业挫败相关的行为问题q注意能力q行为控制力n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动机丧失动机丧失n对老师消极态度对老师消极态度n对学校适应不良对学校适应不良n社会社会功能功能不良不良q与同伴关系不良 q情绪控制较差n易怒、敌对 n情绪自控力弱 认同与发展认同与发展学业顺利信心与决心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儿童心灵大厦的基石学习上得不到认同,就会采取另外的方式引起他人重视,引人发笑、与人作对、欺负弱小,或寻求自我刺激与满足自卑感:频繁受挫,灰心丧气,动机消失殆尽负性互动持续循环的结果n童年经历中有一个高度批评和拒绝他的重要人物,形成核心信念:“我可能不行”“我不胜任”q负性的方式预期将要发生的结果:q主动回避行为从在乎-不在乎到对抗无效沟通n盘问n反问n唠叨n指责n旧事重提n消极暗示n全盘否定n孩子听完后的感受?q害怕:回避q愤怒:情感爆发q委屈:对抗q沮丧:自卑q“雪上加霜”积极情感互动:做孩子的情感教练n了解孩子的内心愿望与行为动机n“事与愿违”的结果和有效的亲子沟通n帮助情感的表达n认识自己、爱自己、珍视自己“事与愿违”的结果和有效的沟通n描述过程:能听,放下评价。n关注情感:此时孩子的情绪状况如何:n表达感受:情感困惑时,语言表达能力?n感同身受:接纳其内心感受,不排斥。q问自己孩子现在最需要什么?n自我评价n肯定n建议:金玉良言,先情后理。n积极的暗示肯定正面动机,引导引导更有效做法n行为受愿望驱动,行为必有正面动机;n将行为与动机分开是共情基础;n如果是我也会感到避免为什么?n关心他的感觉,使用诱导的语气n不要将你的解答加在儿童的问题上;n透过他们的视野来看世界,你会知道更多有关孩子的内心感受。认识自己-清楚地“看见”自己n我是怎样一个人?q儿童依照重要的“社会他人”评价由外向内寻找“自我”(拼图),在内心世界建立一个“自我”。n帮助心愿的达成,成功的内心体验,不断向自己证明“我能够.”n爱自己、珍视自己,自我价值感:一种让自我感觉良好的积极情感q积极情感:自我胜任感与力量感。q消极情感:自卑,沮丧,无助,动机消失殆尽亲子成长亲子成长 父母希望孩子是父母应该对孩子是自信的相信的不是总批评的具有自我价值感的自爱的爱的感谢的尊敬权威又不畏权威尊敬孩子又有教育有情感的接受情感表达情感自我指导训练自我指导训练n个人的行为与情绪受自我教导性语言所控制,将积极信念重复地对自己说明,使其逐步地融化进自己的信念系统,成为支配自己的行为规则。n儿童把来自外界的言语评价转变为自我评价是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自控差的儿童缺乏语言调节功能,攻击性儿童可以被看成没有很好地将“外控”转变为“自控”,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n观察你自己,对你们责骂孩子的行为做一个记录,你会发现自己容易在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上失控,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发火或者控制情绪。n示范给孩子你希望他效仿的行为。最重要的是,对自己也要有耐心,因为你和孩子都在经历一个考验。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