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1602153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 文学批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学文学批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学批评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方面,涵盖批评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方面,涵盖非常宽泛,从新书的评介到系统的理论研非常宽泛,从新书的评介到系统的理论研究都包含其中,在西方几乎成了文学研究究都包含其中,在西方几乎成了文学研究的同义语。而狭义的文学批评属于文艺学的同义语。而狭义的文学批评属于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在鉴赏的基础上,以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在鉴赏的基础上,以文学理论为指导,对文学文本以及与之相文学理论为指导,对文学文本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科关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科学阐释活动。学阐释活动。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文学批评顾名思义也就是批评文学。“批评”语本来自于古希腊,本义为“判断”,而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出自于英文literary criticism 译语,意思是“文学裁判”。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广义与狭义广义:罗根泽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提出“狭义”“广义”之说,广义的文学批评包括文学评判,批评理论与文学理论。狭义的文学批评只包括文学裁判。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引自美国学者刘若愚引自美国学者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中国文学理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我们的课程:什么是什么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简单地说,就是中国自己的文学理简单地说,就是中国自己的文学理论的发展历史。论的发展历史。过去谈文学理论过去谈文学理论,多是照搬西方多是照搬西方的尤其是前苏联的;现在这门课程的尤其是前苏联的;现在这门课程学习的是学习的是: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及及文学实践中对文学的理论认识。文学实践中对文学的理论认识。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分期问题张少康:五个时期一,先秦萌芽产生期;二,汉魏六朝发展成熟期;三,唐宋金元深入扩展期;四,明清繁荣鼎盛期;五,近代中西结合期。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三分法:一,文学观念的演进期:周秦魏晋六朝二,文学观念的完成期:隋唐北宋三,文学观念的复古期:南宋清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统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统1 1、第一部、第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是陈中凡著作,是陈中凡19271927年年出版的出版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 。2 2、郭绍虞先生在陈著的启迪下,自、郭绍虞先生在陈著的启迪下,自19271927年就开始从事年就开始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资料搜集和研究,花费了七、八年工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资料搜集和研究,花费了七、八年工夫,于夫,于19341934年出版了年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下卷分上卷(下卷分两册,因抗战延至两册,因抗战延至19471947年年 出版)。出版)。3 3、罗根泽的、罗根泽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于于19341934年由北京人文年由北京人文书店出版,内容仅限于周秦汉魏南北朝。后来作者一面书店出版,内容仅限于周秦汉魏南北朝。后来作者一面修改,一面续写,上海古籍出版社三卷本的修改,一面续写,上海古籍出版社三卷本的中国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批评史止于宋代,第三卷为其遗著。止于宋代,第三卷为其遗著。4 4、19441944年,朱东润的年,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讲义由讲义由开明书店出版。这是由作者三十年代初在武大讲授中国开明书店出版。这是由作者三十年代初在武大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稿修改而成,本来文学批评史的讲义稿修改而成,本来19371937年秋即已排印,年秋即已排印,由于抗战爆发而耽搁下来。由于抗战爆发而耽搁下来。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统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统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现状: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及主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及主要成果:复旦(王运熙、顾易生要成果:复旦(王运熙、顾易生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国文学批评史)、北大)、北大(张少康张少康中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南开、南开(罗罗宗强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和和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程千帆,培养了一批沉潜于古代文学程千帆,培养了一批沉潜于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如莫砺锋、张伯伟等研究的学者,如莫砺锋、张伯伟等)、人大(蔡钟翔、成复旺等人大(蔡钟翔、成复旺等中国文学中国文学理论史理论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先秦时期先秦时期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概说先秦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混沌性的主要表现形态先秦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混沌性的主要表现形态(1)先秦文学批评理论因素包含于文艺及总体文化评述之中 (2)先秦文学批评理论因素包含于政治、哲学和社会思想之中 (3)先秦文学批评理论因素与古典美学思想有密切关联 (4)文学批评理论因素表现为一种片断性,但涉及到后来文学理论的方方面面。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文质彬彬,一存在于总体文化的论述之中,作为政治、伦理、道德修养方式来对待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府”: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务的地方。“则”:准则,法则。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文质彬彬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犹犬羊之鞟。”(颜渊第十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注释】棘子成:卫国大夫。质:本质,质朴。文:文彩。指形式,仪式。夫子:对大夫的尊称。说():谈论。驷不及舌: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来。驷():套着驷马的车子。舌:语言。即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鞟():去了毛的兽皮。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如与民同乐言不尽意二其萌芽和产生,和哲学、政治思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各种有代表性的文艺思想派别都是从著名的哲学、政治思想派别中派生出来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与民同乐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yue)乐(le),与人乐(yue)乐(le),孰乐(le)?”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yue)乐(le),与众乐(yue)乐(le),孰乐?”曰:“不若与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注释 庄暴:人名,齐国大臣,即下文提到的的庄子。见(xian现)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乐(yu):说文:“五声八音总名。”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礼记乐记:“先王之 所以饰喜也”“天地之和”“德之华也”。可见,古代的乐是为了身心合德而作。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也是回归天地万物和谐境界的途径。庶几:差不多。朱熹集注云:“近辞也,言近于。”,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变乎色:改变了脸色。朱熹集注云:“变色者,惭其好之不正也。”赵注则说是宣王恼怒庄暴把他“好乐”的事告诉孟子。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 孟子主要想要告诉君主:仁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言不尽意”庄子秋水篇云: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郭象注云:“夫言意者有也,而所言所意者无也。故求之于言意之表,而入乎无言无意之域而后至焉。”所谓言意之表,所谓无言无意之域,均不是故作玄妙之谈。因为他所讲的道本是要离言说相与文字相的。但是离开了言说相、文字相之后,如何能将道的本体诏示于人呢?所以作者不得不寄之于言,而读者却不可徒求之于言。我们且看老子所说的道,说得惶惶惚惚,加上许多不定的形容辞以强为之容,亦无非使人不要认真,不要拘泥而已。(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庄子认为记载“圣人之言”的书籍都是古人的糟粕,其中不可能寄寓精妙的道理。为了说明这种论点,他在天道篇中还举了“轮扁斫轮”的例子。造车论的木匠扁通过几十年的劳动,掌握了运用斧子的纯熟技巧,但他却无法把用劲的分寸和心中的体会说出来。庄子的本意是想借此否定语言的表达能力,证明上述否定人类知识成果的错误论点,但是寓言本身却能给人多方面的启示,因而产生过不同的影响。后代文人言及作作中的精妙之处,感到难于用文字加以表达时,也就经常援用“论扁不能语斤”作为比喻;而从阅读方面的人来说,对于作品中的精妙之处也常常觉得无法用语言来加以分析,因而又有所谓只能“神遇”等说,这正是庄子学说本意之所在。(周勋初中国文学批评小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言不尽意”与“道”庄子学派认为言是为了传达意,但意所依随的“道”却是“不可以言传”的。因为“道”是没有“行色名声”的东西,不可见不可闻,因而不可言。老子:“道可道,非常道”。道家一脉的文学思想初始即是同他们的哲学思想密切联系的,其中关于“道”、“虚静”、“物化”等命题的论述,都成为后代文艺创作理论的重要依据。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三同艺术思想、文学理论批评和艺术理论批评,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诗、乐、舞”“文”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诗经:“诗”“乐”“舞”一体的表现形式表明:早期的文论可能蕴含于乐论之中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尚书虞书舜典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礼记乐记发心声以文字,即为诗;谐声和律,歌之以咏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诗言志尚书尧典节录 帝曰:夔(2)!命女典乐(3),教胄子(4)。直而温(5),宽而栗(6),刚而无虐(7),简而无傲(8).诗言志(9),歌永言(10),声依永(11),律和声(12)。八音克谐(13),无相夺伦(14),神人以和(15)。夔曰:於(16)!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17)。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注释】(1)帝:指舜。(2)夔:人名,相传是尧舜时掌管音乐的人。(3)女:汝,你。典光:主管音乐。(4)教胄子:胄,长。这句谓教育子弟,使其成长。一说,胄子指嫡长子。史记五帝本纪作教子。(5)直而温:正直而温和。(6)宽而栗:宽弘而庄严。栗,坚貌。(7)刚而无虐:刚毅而不苛刻。无,不,下句同。(8)简而无傲:简易而不傲慢。(9)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史记五帝本纪作“诗言意”。(10)歌永言:永,长。这句谓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徐徐咏唱,以突出诗的意义。(11)声依永:谓声音的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声,五声,宫、商、角、徵、羽。(12)律和声:谓律吕用来调和歌声。律吕,六律六吕。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13)八音:周礼春官大师: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里金指铜钟,石指石磬,木指木制的祝(音祝,形如漆桶)、(音语,形如伏虎),大抵都属体鸣器;革指鼓,属皮乐器;竹指帘,匏(葫芦之属,古代制笙的材料)指笙,属气乐器;土指埙(音勋,陶哨),兼涉于体鸣乐器和气乐器。这是八音的原始分类法。后来因乐器所用的材料逐渐复杂,分类也好生变化。八类乐器不同,所发的音也不同,所以称为八音。克谐?达到和谐。(14)无相夺伦:不要搅乱次序。无,毋。(15)神人以和:原书以为神和人通过诗歌音乐可以交流思想感情而能协调和谐。(16)於:音乌,叹词。(17)击石拊石二句:石,磬。拊,小击。二句旧注谓击附石磬,乐感百兽,使相率而舞。按:百兽率舞疑为原始社会的图腾舞。百兽指各种化装的动物图腾。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说明】尚书是关于中国上古历史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相传由伏生口授,用汉时通行文字隶书抄写,是为今文尚书。尧典为其中的一篇。近人以为由周代史官根据传闻编著,又经春秋战国时人补订而成。伪古文尚书把下半篇分出,并加二十八字,作为舜典。这里节录的一段文字,记载了中国早期的文学理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之一是“诗言志”。朱自清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序),对后来的文学理论有着长久的影响。由于“诗言志”概括地说明了诗歌表现作家思想影响的特点,也就涉及到诗的认识作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早期的画论和文学理论也是相通的“文”:说文云:“文,错画也,象交文。”乐记:“五色成文”。易 系辞:“物相杂,故曰文。”“错画”指的是线条与色彩的交错是指由线条交错而形成的一种带有修饰性的形式。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先秦时期儒家:外部规律道家:内部规律四先秦时期虽然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大都还只是一些片断的论述,很多还不是直接的文学理论批评,但是已经涉及到了具有我国民族传统特色的文学理论批评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并且为文学理论批评的进一步发展,从哲学和美学思想埋下了牢固的基石,后代文学理论批评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先秦找到它的渊源。周易、诗经、尚书等古代文献中涉及文艺问题的一些论述,成为后来影响最大的儒道两家文艺思想的历史渊源儒家和道家的文艺思想分别从文艺的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两方面,为后来两千多年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参考书目1927年陈钟凡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1934-1937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下册 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一册列为高校文科教材1934年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人文书店1944年,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由开明书店出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1981年敏泽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19891996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1995年出版了张少康、刘三富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1999年出版了张少康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1999年蔡镇楚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10 1986年罗宗强,第一部断代文学思想史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出版11.1995年,他的学生张毅出版了宋代文学思想史12.1997年,罗宗强又出版了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13.1995年出版的陈良运的中国诗学批评史,则重在理论的阐释14.2005年郭绍虞的主编的四卷本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也有一卷本,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在我国发端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四十年代而奠定基础。在奠基工作中,最早出现的是陈钟凡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初版于1927年)。荜路蓝缕,视野开阔。惜全书只有七万字左右,难以展开,与史的要求不尽相应。其次是北平人文书店所出的罗根泽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史(1934年初版),但仅至六朝而止。在罗书初版的同一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郭绍虞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自先秦至北宋)。1944年,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由开明书店出版;其叙述上起先秦,下至清末。1947年,郭绍虞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册出版,叙南宋至清末的文学批评。就这四部著作而言,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是郭绍虞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与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郭先生的书以广采博收、材料宏富见长,朱先生的书则以见解警辟、取材精审擅场。而且,朱先生写完全书在郭先生之前,所以,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实是我国最早提供严格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较完整架构、对我国的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作出富于新意的探讨和概括的著作。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绪言概说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除了文学批判以外,主要还有两种即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史:以文学的历史为研究对象,重在探讨文学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全过程及其规律性,属于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是文学与历史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