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激活与创造力开发(PPT)要点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18039973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潜力激活与创造力开发(PPT)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潜力激活与创造力开发(PPT)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潜力激活与创造力开发(PPT)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潜力激活与创造力开发第一章 潜力和潜力开发第一节 潜力的概述一、潜力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用(一)潜力的概念所谓潜力就是潜在的能量、能力和力量,或者说是一种内在的没有发挥出来的力量或能力,这种能量难以从表象看出。人的潜力是人的一种现实活动能力的潜在状态表现,是人类能够把握客观事物活动的内在根据,也是人自身活动力量的内在原因和动机。它是一种人自身存在的潜在状态。潜力是人类原本具备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没有发挥出来,或者忘记使用的能力。经过研究人员调查,人类是具有巨大的潜力的,而且人的潜力就存在于潜意识之中,这样的判断得到了心理学家的证实。(二)潜力的构成要素所谓人的潜力素质就是指构成人的潜力结构的要素或成分。一个人的能力是由人的生理体力、心理活动能力和思维活动能力所组成,因此,人的潜力素质系统作为人的能力的潜在状态,应该同样有相应的三个基本层次。生理素质指的是人的生理组织构成状况,从客观的解剖学和遗传学上来分析,它具有生理解剖上的特性,特别是脑部神经结构和它的机能状况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并凭借此展开的那些相对稳定、内在深层的动力倾向性的基本心理品质。它是指思维活动中那些深层的、相对稳定的具有操作倾向的基质性因素,而不是整个思维活动本身。它是制约思维活动及其效果的潜在规定,也是主体思维活动所借以进行的主体因素。一是主体的知识素质。二是思维能力素质。(三)潜力的作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思维素质在潜力素质系统结构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又是相互贯通的。比如,人的生理素质,作为人的自然属性,它是可以通过遗传方式得以保存,并延续的,可是,当它进入到人的潜力素质系统结构中,就会受到心理素质和思维素质的影响与制约而发生改变,这种改变甚至可能是质的改变,发生了这种改变,它就会与纯粹的自然属性或动物性区别开来。在人的潜力系统诸素质结构中,生物性和文化性是互动且互补的,它们相互同化,相互改变,相互适应。二、潜力实现的过程1潜力的实现是一个外化与内化对立统一的过程。所谓外化,就是指人的潜力所蕴含的运动矢量通过对象化活动,将自身运行到外部结构中去,物化为客体的存在2潜力实现的过程是解构与建构的对立统一过程。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解构是建构的逻辑前提和基础,建构是解构的必然结果,并反过来又促进了其解构的合理化过程。3潜力实现的过程是超越环境与受制于环境的对立统一过程。潜力通过对象化活动改变了外部环境的实际状态,实现了自己改造环境的理想,使之变为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人化环境或所是状态,即符合人之潜力结构要求的状态。三、潜力在具体工作中的运用工作分析 只有准确分析出需要的工作内容,才能让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发挥,这样就提高了效率潜力。组织定位以企业为例,要让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了解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价值观是什么,把企业组织的定位明确地告知给员工。同时使员工适应企业的组织定位,就可以使员工在往后的职业生涯中,成为公司文化的认同者。实施开放式沟通沟通可以增进谅解,消除误会,让专业技术人员心无旁骛的工作,发挥人际关系潜力。激励手段激励手段需要以组织利益和员工利益为目标,要尽力满足员工的需要。员工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两部分,管理者需要在满足组织需要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员工的这两部分基本需要。职业培训帮助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文化和价值观,适应单位的组织气候,同时帮助其熟悉或者掌握工作职能。第二节 潜力的开发1.2.1潜力开发的特征、重要作用和意义(一)潜力开发的特征:1模糊性不辩真假,潜意识没有能力辨别真假,所有指令照单全收。这也就产生了我们改变自己思维的方法。2重复性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来刺激潜意识记忆,这也是我们以往所说的形成长时记忆的手段。3偏好性喜欢有音律的东西,例如:听到别人唱或者播放一首歌时,自己也会不自觉的哼唱起来,这就是潜意识在作祟。4色彩性喜欢图画以及有色彩的东西。5感性对有感情色彩的东西偏爱有加。6自然性 在放松的时候最容易进入潜意识第二章 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第一节 创新的概念2.1.1 创新的概念、作用、意义(一)什么叫创新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起源于拉丁语,其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就是一个企业通过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使得产品在原有基础上使得外观和功能都更加受消费者喜欢或依赖,从而提高这个产品给公司带来的社会地位,增加公司的经济效益。科技创新是一个单位或企业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更是一个企业的生存命脉。第二节 科技创新对企业的影响(一)什么叫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就是通过人们在突破原有的旧思想、产品工艺技术等方面现状的基础上,不断研究,不断挖掘出新的有利于发展的思维,通过新思维的不断实践而得出新的有利于企业发展产品的创新产品定位、生产方法等等。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是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所以,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实现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现代企业始终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未来发展的着力点。(二)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现代社会中,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企业的未来,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话题。总体来说,科技创新既包涵着科技创新思维,也包涵着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可以增强企业之间的竞争,促进企业进步,带动社会经济和文明的发展进步,完成每个企业身上担负的社会责任,从而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科技创新,就是让自己的企业在众多同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增加企业产品的销售业绩,完成企业经济的增长的目标,为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使得产品质量更加稳定,更加有市场竞争力,由此更能得到客户的认可,引领市场的潮流;并且可以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福利,继续增强员工创新的动力,促使企业从人到产品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一)在单位或企业组织的发展中,科技创新方面必须要以人为本人才竞争是现代企业竞争中最大的竞争,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企业竞争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二)在单位组织内部营造创新的氛围,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直接关乎着企业的发展速度与高度。在这个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的今天,必须要有人兴企业兴的观念,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个正确的认识。(三)单位或企业组织想要良性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四)在单位组织和企业中,每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具备创新思维. 如果能把每个员工潜在的创新能力挖掘出来,那么这个单位或企业将拥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其中,对中层管理者的创新培养尤为重要,因为这些中层管理者往往是单位的中坚力量。第三节 创新的思维方法与应用2.3.1 思维方法的定义与种类 (一)思维方法与创新思维 思维方法就是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使用的各种方法,思维方法就是人们通常在处理事情时需要想的思路,再根据这个思路去处理事情。当然人的思维方法是有的正确的也有的错误的,也还有无法简单评价其好坏的方式,比如一些人具有的独特怪异的思维方法。总之,人只要活着就会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具体来说,创新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要掌握正确的创新思维方式,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创新思维。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处理事情的方法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就是面对同一个问题或者面对同一件事,为什么有些人需要一天而有些人只需要一个小时,甚至是短暂的瞬间。(二)思维方法的种类人的思维方法非常广泛,并且多种多样。人们在思考问题时都要涉及到不同种类的思维方法,有时几个思维方法分类之间可以同时出现,有时任意一个思维方法又是可以单独出现的。人类的思维方式主要有:1固定的思维方式所谓固定思维方式,也就是人们通过长期以往对某件事物一成不变的看法形成共同认知,无需思考研究,无需解释,而最终能得到大家共同认可的结果。上面所举例子都说明了这样现象,即按照固定的思维方式,大多数人都能得出相似的结论。2逻辑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也可以称为抽象逻辑思维,是指以人们根据经历和经验总结出来的现有观念,再进行想象各种可能发生或存在的事情和现象,然后通过想象的各种可能进行猜想、判断、推理、实验等方法总结出结果的思维方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抽象概念,由此判断对各项问题和事务的认知。3现象思维 现象思维是通过事务和实物表象等现象而做出判断。 4跳跃思维 跳跃思维通常被称为跳跃性思维,是指人对于某一个事物还没有思考完毕,不按照常规逻辑的顺序而突然跳跃到另一思维逻辑上,甚至很有可能又转移到其他事务上。 5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超越固有的既有的思维模式,能够创造性地提出见解和对策或解决问题方案,是一种最好的思维方式。要学会创新思维,首先得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拥有创新思维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前提。2.3.3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有多种多样,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片面的、因循守旧的、固步自封的、过于跳跃离奇等等思维方式,明显是错误的,一分为二的、辩证的、合适逻辑的、比较分析的以及创新的思维方式,则是我们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正确的思维方式。专业技术人员要如何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呢?(一)根据不同的情况养成正确思维的习惯正确的思维方式的获得,是因人而异的,要针对个自的不同情况,培养采用不同的思维习惯。比如,人们大多数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孩子的思维要靠大人去引导和灌输,青少年的思维主要靠学校来引导。家长处理问题时运用的思维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孩子的观念和习惯第三章 智商、情商与创造力的关系第一节 智商和情商概述3.1.1 智商及其重要作用(一)什么叫智商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即智力商数的简称,也就是人们平时经常说的IQ。是指数字、空间、记忆、逻辑、词汇、创造、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若干综合能力的统称。法国的比奈(Alfred Binet)和他的学生经过长期的考察,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测试来测量人在其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即智力的得分。智商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有几十个不同种类的智力测试,包括很多项目,如、理解、算术、记忆、字词、同类、图像、排列、拼图、积木等。从测试来看,智商越高,代表人越聪明,根据这套测验的结果,将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为100,而正常人的智商,根据这套测验,大多在85到115之间。3.1.3 决定智商和情商的因素以及提高的方式(一)决定智商的因素遗传因素:智商高的人比智商低的人大脑中的脑灰质含量要高。由此初步判断,人类的智商高低和大脑中的灰质有关联。 简单来说,大脑分为脑灰质和脑白质。在大脑中细胞体聚集在大脑表层,看起来颜色深,叫做脑灰质;而神经纤维聚集在大脑内部,看起来颜色浅,叫做脑白质。大脑灰质用肉眼观察呈灰色,网状分布在大脑的各个区域中,参与信息的传输与处理,在大脑固定区域的灰质越多,人在和此区域相关的领域的表现就越聪明。后天因素:智商受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各种人为的环境因素,对智商同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说胎儿的胎内环境很重要,母亲怀孕时营养是否充足,是否有不良嗜好,比如吸烟,喝酒,尤其是吸毒,都会妨碍婴儿的智力发展。大脑的发育和DNA关系很大,营养不良的母亲的胎盘上的DNA含量远远低于一般人的平均值,而发育期间的DNA增加速度往往直接关系到细胞数目的增加第二节人的创造力及其重要作用3.2.1 创造力的内涵和特征(一)什么叫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创造新鲜事物以及发现新观点的能力,它是一种基于概念及精神上的人类精神现象。创造力就是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创造出其他一般常人所想像不到的东西。 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也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其构成要素是智力、知识、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等,因此创造力是一系列接连不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例如,创造新作品,发现新理论,发明新工具,创造新观念,这些都是创造力的具体表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活动会产生有价值的成果,从而使人类的文明程度得以提高。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将创造力看成是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复杂心理过程的产物,人们运用这种心理过程创造出新鲜的有价值的东西。3.2.3 创造力在工作中的运用(一)创造力在技术上的应用1渐进性创新 顾名思义,循序渐进的、接连不断的小创新,这种创新虽然小,但是因为其数多,多作用也很明显。2根本性的革新 这个属于比较大的创造能力,开拓全新领域、有重大技术突破的创新。3技术系统的变革 这种变革比较重大,产生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连带扩展性比较强,通常出现技术上有关联的创新群的出现。4经济范式的变更 这类革新将囊括很多根本性的创新群,又包含着很多技术系统的变更3.3.1 创造型人才所具备的情商特征(二)创造型人才的情商特征4.好奇心好奇心是迈向事业成功的驱动力,许多发明家、专利的发明者都是这类人才。创造力强的人,大都表现出对人间事物很强的好奇心,喜欢主动地去探寻自己感兴趣的事情。5.善于变通 创造型的人才往往善于变通,他们可以在原有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寻找到更高明的方法。这类人才适应个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并用很短的时间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6.有耐力 创造力和有耐心往往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成功者必须要具备的情商。一个创造型人才一定是一个有耐力的人。7.富有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息息相关。想像力丰富的人,联想多多,幻想奇特,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本源,拉开创造的序幕3.3.2 重视智商和情商的修养和锻炼(一)正常认识智商和创造力的关系1.低智商者难以有高的创造力2.高智商者不一定有高的创造力 3.高创造力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4.创造力低的人,其智商水平不可确定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日新月异,传统的在学习中靠死记硬背而取得考试好成绩的人才,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用人单位的培养,都必须更加注重对人才各项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水平进行考察时,我们应当以人才的知识、智力、创造力等综合方面的方面各项指标作为依据。(二)怎样提高自己的情商智商和创造力的关系1.敏锐的察觉能力 2.善于控制 3.自我激励 4.善于理解 5.善于运用人际关系中的艺术和技巧 想要获得创造力,在创新的路上走的成功,就必须要具备必要的努力,毅力,自信心和面对失败的勇气等等,这些都属于情商的范畴,可见情商才是创造力的关键。拥有创造力的人足够的自信,对自己想做的事有足够的热情,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不断自我检讨、思索、进步,接受别人的批评,往往只有成熟、敏感、自我认识高的人才能真正做到这些。3.3.3 提升创造力要避免哪些误区(二)管理者需要避免的误区管理过严 搞“大锅饭” 太过现实主义 太过强调竞争 不良的企业风气 过分固定的用人要求 工作负担太重第四章 心理学对激活专业技术人员潜力的影响第一节心理学基本常识4.1.2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一)塑造健康的心理需要正常的社会环境案例1920年印度人辛格在加尔各答附近发现了两个“狼孩”,大的7岁,取名为卡玛拉;小的2岁,取名为阿玛拉(很快便死亡)。起初,卡玛拉用四肢爬行,双手和膝盖着地歇息,她害怕强光,白天蜷伏在黑暗角落里睡觉,夜间潜行,不穿衣物,不怕冷,不洗澡,用舌头舔饮生水和流汁,只吃扔在地板上的生肉。经过辛格的照料和教育,两年后学会了站立,6年后学会独立行走,8岁时只有6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4年后学会了6个词,7年后学会45个词,17岁死去时只相当于4岁儿童的智力水平。点评: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社会生活条件,尽管他有着正常的人脑,也不可能产生正常人的心理。4.1.3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心理学应用于医学上的意义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是生理机能的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健康的心理之上。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具备以下四种特质:积极的自我观念、适当的认同他人、面对和接受现实、主观经验丰富。(二)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学上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专业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可以使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的了解被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动态,教与他们知道怎样的去认识自我和发掘出自己的潜力。(三) 心理学应用于管理学上的意义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对劳动者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是心理学运用在在管理中的两个任务。通过研究可以掌握管理工作中个体、群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制定出管理个体、群体、组织的科学管理方针政策和方法,同时极大地促进领导者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对企业组织和个人的影响4.2.1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一)什么叫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它以组织中的人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学的分支,研究在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它有助于调节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组织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一个健康、文明、和谐、共进的人际关系。管理心理学所指的组织成员,是指组织中的一群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在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整体。4.2.2 如何运用管理心理学激励员工(一)管理就是界定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管理心理学是管理科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和结合。从心理学方面来看,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一个组织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在用人方面能做到扬长避短,使每个人的长处都可以发挥出来。对人的管理重点必须放在这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检验一个组织是否优秀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绩效。如果人际关系不以达到高绩效为目标,互相迁就则会导致士气下降,而组织的“士气”并不意味着“人们在一起相处得是否好”,因为组织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4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员工更加努力工作 员工希望领导者能与他们分享信息,并能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和同事之间在诚实信任的基础上建立牢固的伙伴关系。即在单位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和团队友谊,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员工把单位看成自己的家,乐意身处其中,工作起来有积极性。5与员工共渡危机,有效减少危机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单位或企业组织遇到危机的时候,组织成员感兴趣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管理者对事情的态度,尤其会把目光集中在主要领导者身上,根据自己所观察到领导者的表情和动作变化来猜测危机的损害程度以及企业的真实状况。汶川大地震期间,地震重灾区的许多单位领导的英勇表现,都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有利于职工的心理稳定下来。4.2.3 如何克服抗拒心理抗拒心理是指人们相信对自己行为拥有控制权,当自己的这种控制自由受到限制或者干涉的时候,人们会采取对抗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个人潜力受到限制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目标,缺乏潜力释放的动力;缺乏激励,自我观念的局限;训练和教育背景的不足,导致价值观不匹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缺乏自我实现的意愿,以及错误的心智模式等等,都会对个人潜力的开发起到制约作用。1.关注人与环境匹配科学合理的匹配,将有效改变员工的抗拒心理,激发其潜力的开发。思考机器怎样适合于人,开始注意到人与单位组织、环境的匹配问题。2运用激励机制应当主要从工作价值观、职业发展、工作责任心、组织认同和对社会的态度等方面加强学习研究,管理工作中建立起激励机制,以此消除员工的抗拒心理。3发挥领导科学作用应用于指导领导者的个体素质、领导行为、思维方式、实践经验以及领导方法等与领导力和领导效能相关的问题工的抗拒心理。第三节 积极心理学和潜力激发4.3.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重要性(一)积极心理学的缘起和发展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始于20世纪30 年代Terman 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大力倡导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人本主义的思想潮流所激发的人类潜力运动,在当时对积极心理学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以塞里格曼和Csikzentmihalyi于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积极心理学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说的,中国大陆翻译为“积极心理学”,中国台湾翻译为“正向心理学”,中国香港翻译为“正面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缘起有一个美丽而感人的开端。(二)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1心理治疗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培育人类最好的正向力量;2对积极的力量培育与强化来取代个案的缺陷修补;3发挥人类正向或积极的潜力:幸福感、自主、乐观、智慧、创造力、快乐、生命意义等。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是对心理学的一种新的理论结构,NYTP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都不及传统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了以新的方法看待人类的生存和问题的解决路径。而新的方法、新的思维的出现是一门学科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作为一个新的心理学思潮,创立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第五章 企业文化与潜力激发第一节 企业文化概述5.1.1 企业文化的概念、意义和特点(一)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或称为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无论是单位组织、各类企业,还是商业、教育组织机构,都有着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我国古代的一些产业行会和商会组织,就出现过带有浓郁传统文化色彩的企业文化。例如,明清以来的晋商组织当中,就有着企业文化的内容。晋商以儒家伦理道德作为塑造企业精神的文化依据,并融会于商业经营和企业发展之中,形成了自己在经营之中的价值观念、精神激励和核心文化。晋商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倡导“诚信为本,信誉第一”的职业道德和经商宗旨,其诚信为本的理念还表现在追求商品质量上。5.1.2 企业文化的概念、意义和特点(二)积极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个人潜力心理学中所指的人的潜意识,就是潜藏在人的一般意识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又称“右脑意识”、“宇宙意识”,“祖先脑”等等。潜意识聚集了人类数百万年来的遗传基因层次的信息。它囊括了人类生存最重要的本能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与宇宙法则,即人类过去所得到的所有最好的生存情报,都蕴藏在潜意识里,因此只要懂得开发这股与生俱来的能力,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人类现在需要正确认识和激发潜意识。潜力的激发有内因和外因两种方式。内因指的就是内在的自我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潜力进行挖掘开发,而外因,就是自身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而进行的潜力激发。在企业中,要塑造一个适合激发员工潜力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企业文化。第二节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5.2.1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一)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每个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能脱离企业自身情况而生搬硬套。国外有些企业文化建设搞得很好,可以吸收一些健康的积极有用的经验,但要注意国外的做法有的“水土不服”,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如果仅仅把一些“国际通用”、“世界流行”的企业文化经验照搬过来,那不是企业文化建设,反而会起到东施效颦的反作用。同样,国内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也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只有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为某个企业文化对特定的企业能够造成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从提高企业软实力的高度来认识其意义,从精神文明范畴去寻找、确立企业的方向和目标,然后根据所确立的共同的理念来设计能够达到这些目标的行为或视觉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精神、物质、制度、行为各方面入手,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机制,达到激发员工潜力,创造更多价值的目的。5.2.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导向、途径和方法(一)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激发员工活力,提高企业效率为导向建立起具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应该具备两个因素:一是以人为本,二是以激发员工活力,提高效率为导向。这两个因素必须贯穿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企业文化才能把企业的价值观落实到员工的职业行为中去。以人为本是建立在对员工的差别化管理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到每个员工的情况,从实际出发,如果采用无差别的方式会最终导致优秀员工的积极性受到挫伤,造就了更多的实际上的不公平,也就根本没有做到“以人为本”。以效率为导向,就是要对于绩效表现达不到期望的员工,企业应有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或是转岗,或是再培训,或是淘汰等其它处理手段。团结是许多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一个方向,但是企业文化绝非只是提倡一团和气。企业需要根据优胜劣汰原则做出果断的管理决策。(二)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1提升管理层的综合素质,提高管理层建设企业文化的意识企业管理层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旗手,其综合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关键作用。2营造单位组织内部学习氛围,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21世纪是个不断学习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经成为企业的生命和源泉,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只有营造单位组织内部的学习气氛,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进取的企业,企业文化才会繁荣发展,企业才会与时俱进。3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 正确的价值观是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评价事物与行为的共同标准,是企业文化的真正核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5.2.3 如何运用企业文化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潜力(一)发挥企业文化的力量企业文化的重要任务在于以文化为指引,激发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并凝聚组织内的全体员工的智慧与行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因此,企业文化的作用离不开“人”这个载体,要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就需要企业能通过企业文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组织要获得发展,就不能让员工潜力永远蕴藏起来。这就是现在的很多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员工身上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却无法充分发挥那些能量,因为给予员工的燃料不足,或者没有让员工在最能发挥的场合工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源变得越发稀缺,客户的要求却日益提高,这就意味着领导者必须更加关注员工的需求,灵活应对,并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来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二)关注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需求1需要知道工作的意义专业技术人员需要看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是否与组织及更大的目标想连接。员工需要明白自己的工作是怎样与整体愿景相联系的。2合作氛围专业技术人员渴望在充满激励的环境下工作,希望能和其他员工一起,相互合作,获得成功。3公平公正专业技术人员愿意为公平公正的企业服务,无论是薪资、福利、工作量都公平且平衡,员工之间相互尊重。4自主权利专业技术人员希望能自主完成工作任务,希望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信息来参与关乎自己工作的决策制定。(三)运用企业文化来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潜力3企业文化要能教育并帮助员工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细节的完成质量往往会决定企业战略实现的质量。企业文化要能真正起到促进企业战略实现的目的,就需要企业文化能教育并帮助员工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培养员工习惯从细节做起,把每一个细节解决好。企业面对着消费者,要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需要广大员工在生产和销售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注意细节,让消费者在细节处满意,从而展现出负责任的行业形象。4企业文化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激励机制企业文化激励机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确保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方面,有着积极的正面的意义。正确的激励可以巩固员工的责任意识,因此,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激励机制,以正确的激励机制来保证员工责任意识的强化与巩固,从而确保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第六章 专业技术人员的自我管理第一节专业技术人员自我潜力的提升6.1.1 自我管理对组织和个人潜力和创造力提升的影响(一)什么叫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自我管理属于管理科学范畴,分为自我行为管理和个人发展管理。自我行为管理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言行举止大方得体,情绪稳定,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要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自己。有一则寓言故事: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当它走到一棵苹果树下,看见满树的苹果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苹果。小猴子捧着几个苹果,走到一片瓜地里,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苹果去摘西瓜。所以最后才导致两手空空,无功而返。6.1.3 自我管理与情商(一)自我管理可以使我们走向成功专业技术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如何提升自我潜力,已经成为一个大家关心的话题。很多管理学方面的学者都开始在自我潜力提升方面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提升自我潜力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对个体自身有一个比较客观科学的认识,在自我管理方面有一定的技巧和手段。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历史上那些极成功的人拿破仑、达芬奇、莫扎特,一直进行自我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自我管理使他们成为伟大的成功者”。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个体社会适应效果和活动绩效及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第二节专业技术人员的情绪管理6.2.2 情绪调动和潜力开发的关系(一)学会科学运用情绪管理来激发员工潜力传统的管理学认为,单位或企业组织的员工在工作的时候,是不应该带着情绪的,也就是说工作场所是一个专业的地方,不能感情用事。现代管理学融合了心理学的元素,让管理者从本质上明白,由于组织成员和企业员工的个体情绪受到了制度的约束,产生了习惯性防卫,慢慢地放弃了工作的激情,以此来保护自己或他人可以免于因自身个性的张扬而受窘或感到威胁,对单位或企业组织的发展并没有好处。一个聪明的管理者应该学会科学运用情绪管理来激发员工潜力,进而提高绩效,创造出一流的业绩。情绪调动和潜力开发,属于管理学的激励理论范畴。激励就是管理者对组织成员和企业员工的激发和鼓励,促进其发挥才能,释放潜力,发挥出个体最大限度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阐述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之间的关系。第三节 在专业技术人员人群中提倡规律作息6.3.1 规律作息及其作用(二)养成有规律作息时间的重要作用1可以保持饱满的工作状态规律作息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合理利用和分配时间,规律作息就是工作和休 息遵循一定的规律去进行,不打乱人体内的生物钟。2有助于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心理学上,积极乐观的心态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健康的标准之一。3可以保持充沛的体力体力并不仅仅局限于生理上的力量,也包含脑力活动在内。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的工作是脑力劳动大于体力劳动,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轻松应对突发状况,并且保持一个清晰的大脑,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4增加自己的幸福感指数幸福感是近年来频频出现的一个词语,指的是人们对幸福的感受程度。6.3.2 作息不规律的危害及其克服方法(一)什么叫作息不规律地球物种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一套计时系统,也就是所谓生物钟。 制定一套符合科学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是规律作息的首要条件。作息时间安排表只是我们用来进行自身行为规范,而规律作息则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变化而稍作调整,为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工作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遵守作息时间的价值。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和舒适原则。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三)改变作息不规律的方法1为自己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一天中大脑运作的三个黄金时间是:上午九点至十一点,下午五点至七点,晚上八点到九点。上午的时候大脑最清醒、理性思维最强。 2科学安排工作时间有研究表明,很多人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原本不重要的事上,而真正需要时间去完成的工作,却需要加班来完成,这就是著名的“二八”法则,即在工作的时间段内,很多人80%的时间在做无用功,只用了20%的时间来做重要的事。3留出休闲的空间在自己的工作之余,留出休闲的空间:与他人共享时光,交谈、倾诉、阅读、冥想、听音乐、处理家务、参与体力劳动等等方式,都是获得内心安宁的绝好方式,内心安宁是人生理和心理都得到了放松的重要表现。 4讲究饮食方法6.3.3 规律作息和潜力开发 (一)潜力和规律作息关系密切潜力泛指是人生来就具备的潜在能力,是一种尚未被开发利用的、没有实际化和外显化的能力,包括生理潜力和心理潜力。人的生理潜力主要包括视觉潜力、听觉潜力、味觉潜力、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心理潜力包括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自信等方面的潜力。 人的潜力是否得到发挥,与人的生理、心理条件以及脑功能有关,是人类进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的大脑有三个主要的功能。一是记录,二是思考,三是创造。外界纷繁的信息、事物进入大脑之后必须经过加工思考,理出头绪,找出事物之间真实的因果联系,而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是正确判断事物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条件。(二)潜力和规律作息关系密切有作息规律的人,能够对现实有相对真实的知觉。在认识与解释周围发生的事物时,他们能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能真实地看待各种事物,而不将其看成是自己所希望的东西。他们对他人内心活动有较敏锐的觉察力,不会总是误解他人的言行,很少发生错误的知觉;他们对情绪的自我管理也相对比较好,对生活中所遭受的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能正确对待,具有必要的忍耐力,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接纳比较高;他们不仅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必要时能遏制自己非理性的冲动,还具有调节自己心理冲突的能力;他们有成长的意愿,能有效地调动自己的身心力量,在有关领域实现较高水平的目标;他们还有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能,关心他人,与人为善,团结合作;他们不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苛求于人,因此人际关系适宜,有知心朋友,有亲密的家人;他们还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各项心理机能健全,并有较高的整合水平。第七章人的性格与创造力第一节 性格概述一、性格的概念和种类(一)人的不同性格性格是一个人独特而稳定的个性特征,它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的心理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心理学上,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它显现出一个人的艺术境界,深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成功有三条捷径,一是显赫的家世,二是出身名校的高等学历,三就是心态。职业技能是由知识、技能及心态组成。心态往往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二、九型人格分类上述性格分类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个人成长、企业管理及人际沟通和关系处理,特别适于企事业单位在人员招聘、组织构建、团队沟通过程中,成为评价人员性格的工具之一。3)好老板一定要关注员工的成长,公司最大的投入也应该放在员工身上而不是固定资产、营销.三、性格和心态的关系(一)心态及其属性1心理状态心态即人的心理状态。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与个性心理特征三种形态。心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稳固的,而心理状态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固性,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统一的表现。心理过程都是在一定的心理状态的背景中进行,都表现为一定的心理状态。如注意的分心与集中;思维的明确性、迅速性和“灵感”状态;情绪的激动与沉着;意志方面的果断与犹豫等。心理状态是个别心理过程的结合、统一,是某种综合的心理现象,所以它往往又成为某种个性特征的表现,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面貌(即性格),因而心理状态的特征又往往成为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2心理状态的属性(1)心理状态具有明显的直接现实性,同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当主体进入或处于某种心理状态时,若无必要强度量级的动因起作用并达到改变原心理状态的临界度以上,原来的心理状态就会持续稳定或长或短的时间(2)心理状态具有流动性和趋变性即具有变化不定的特性,也可叫动力性。任何心理状态都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时可能由于种种无法避免的内外动因的作用而发生量变和质变。但也不像个性心理特征(性格)那样具有时间上与情境上的一贯性。由于内外部现实的影响构成心理过程的不断变化,使复合的心理状态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不断发生变化。(3)心理状态具有情境性这里所说的情境指主体的感官在一段时间内接受到的全部信息,既包括注意的范围,也包括注意范围以外的,但作用于感官的其他事物对主体产生的未必全被主体意识到的心理影响。而心理状态往往与某种情景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定的情景或受到情景的一定影响。第二节性格的自我认知和定位(三)性格的自我认知对选择职业的意义现实型现实型的人喜欢户外、机械以及体育类的活动或职业。他们喜欢与“物”打交道而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制造、修理东西,喜欢操作设备和机器,喜欢看到有形的东西;显得有毅力、勤勉,但缺乏创造性和原创性,这类性格的人喜欢用熟悉的方法做事,并建立固定模式,考虑问题往往比较绝对。他们还喜欢模棱两可,不喜欢抽象理论和哲学思辨。可见这类人属于传统、保守的人,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言语沟通技巧。当他们成为别人的瞩目中心时,会感到不自在,并且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别人还认为他们比较腼腆害羞。但是,绝大多数现实主义着都秉承着实事求是的生活和工作作风。探索型探索型的人好奇心强,好问问题,他们喜欢了解、解释和预测身边发生的事。因此,探索型的人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选择拥有创新精神的工作,比如科技发明、科研工作、政策研究、创意设计等等艺术型艺术型的人有创造力、善表达、有原则、天真、有个性。他们喜欢与众不同,并努力做个卓绝出众的人,既不喜欢从事笨重的体力活动,也不不喜欢高度规范化和程序化的任务,而是喜欢通过艺术作品表现事物,表现自我,希望得到众人的关注和赞赏。这类人喜欢的工作以艺术类、表演类、创作类为主。社会型社会型的人友善、热心、外向、合作。比较喜欢的职业有教师、专家顾问、咨询师、社团组织工作者等等。二、性格的自我认知方法 (一)性格的自我认识方法性格的自我认知用什么方法呢?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态度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是耿直还是伪善,有同情还是冷酷等;对学习、工作的态度,是勤奋还是懒惰,认真仔细还是马虎草率等;对自己的态度,是谦虚谨慎还是骄傲放任,自尊自信还是自贱自卑等。理智即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方面表现出来的风格差异。情绪了解自我一向的情绪感体验是强烈还是微弱;一旦情绪被激发,波动起伏的程度大小以及持续时间的久暂;了解个人主导的稳定心境,是开朗快乐还是多愁善感、抑郁沉闷等。意志了解个人对行为自控是有目的型还是盲动型、纪律型还是散漫型、主动型还是被动型;在学习工作中,尤其是遇到困难时的坚持性,是持之以恒还是见异思迁、半途而废;面对紧急或意外,是勇敢果断、镇定自若还是怯懦畏缩、惊慌失措等等。第三节 性格和创造力的关系三、发展个性与提高创造力(一)朝着提高创造力的方向来发展自己的个性人的个性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让自己具备能够提高创造力的那些个性特征,对提高创造力是有益的。发展个性来提高创造力的关系,需要从个性形成的孩提时代开始。心理学家认为对小孩子而言,他们处理的是两个世界,一个是日常世界,充满着成年人强加的条条框框;另外一个是内心世界,充满着自己的规则、愿望和需求。小孩子而言,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地带想象空间。但大多数富有创造力的人,从未完全走出童年。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父母的态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鼓励并帮助孩子进行自由联想(三)避免走入创造力思维的误区1从众心理切忌人云亦云,即别人怎么说,自己就这么说;别人怎么做,自己也照做。2畏惧权威从小接受来自家长和学校教育的权威,使人们逐渐习惯于权威的言论,不加思考地盲目信从。3按照经验办事从小到大,我们感受到的、亲身经历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和事件,它们都进入我们的头脑而构成了丰富的经验。4书呆子气书呆子气就是教条主义,一切信奉书本里传输的道理。5以自我为中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经验和个性,以及各种各样的独特的价值观念。6缺乏自信轻视自己的能力,固守熟悉的空间,将无法获取创新的思维。第八章 良好人际关系和创造力第一节 人际关系和创造力8.1.1 人际关系及其重要性(一)人际关系概说人际关系一般是指人与人交往关系,它们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广义的人际关系包含了文化制度模式与过程方面,是人与人之间在一段间内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互动之关系,它体现出文化制度模式与社会关系。8.1.2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哪些功能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人际关系的作用或影响也是有正反两个方面,它有积极、友好、和谐与消极、敌对、不和谐之分,这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这里所讲的人际关系功能,主要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所具备的功能。(一)产生合力合力,就是人的力量、能力的有机组合。人的力量、能力如果按照正确的方式组合起来,就会产生很大的力量,也许还会产生11大于2 的效果。我们平常说的“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就是这个道理。 (二)形成互补 互补,是指人与人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交往,在多方面的双向交流中可以产生能力上的跃进。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是对人际关系互补的生动比喻。在实际工作中,互补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比如配备领导班子要讲究人员知识、专业、性格、年龄、男女互补,组成科研攻关组织更要讲究人员知识结构上的互补,不同知识、才能、气质、性格的科学工作者,优化组合成一个研究集体的作用,是任何一个科学家所望尘莫及的。 互补,必须要有互异,也就是说交往双方的一方较之另一方必须存在某种差异,这是产生互补的必要条件。而这种差异又能够变成双方的需求以及对于对方的期望正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三)互相激励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人际关系之所以有互相激励功能,是因为存在这些激励因素:群体压力因素根据现代心理学的从众心理效应原理,社会心理环境一经形成,就产生一定的群体压力,对群体成员有制约和规范的作用。这种新的、高层次对照组的人际比较,会产生激励竞争的结果,使人的智力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良性竞争有助于互相激励。在良性竞争状态下,会造成一种生机勃勃、人人争先的局面,从而提高竞争群体的整体水平。 交际情感交流也需要激励。情感激励因素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这就是情感。由于人是合群的,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喜欢与自己合得来的人交往,有时可以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自己喜欢的人保持一致。(四)联络感情 人是社会性的高级动物,有合群的需要,不愿意孤立、独处。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孤独的人会变得精神忧郁、变态,其寿命比乐观、开朗、爱交往的人短。人们通过彼此的互相交往,诉说各自的喜怒哀乐,增进相互间的思想感情,产生一种亲密感甚至依恋之情,从中吸取力量。因此,人际交往对人的身心健康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交流信息 良好的人际关系具备信息传递功能。在社会生活中,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是人们相互联系的重要形式。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对于每个人都更加重要,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源,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以信息传递的两种方式来看,第一种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因特网等传媒来传播信息。(六)自知、知人 自知,即有自知之明,即有成熟的自我意识;知人,了解他人的想法 人的自我意识并不是自然地成熟的,而是通过交往,在与别人的相互交流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人生的许多经验,也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才能做到自知和知人,对于一个封闭的不与人交往的人来说,根本谈不上知人。(七)自我表现 只有扩大交往范围,在更大的范围内表现自己,别人才可以了解你的为人、你的性格、你的学识、你的才能。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把人类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越是高层次的需求,越是需要人际关系。三、认知方式、人际关系和创造力的关系(二)创造力对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创造力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吸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实际操作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是创造力的基础。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知识,知识丰富有利于更多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设想,对设想进行科学的分析、鉴别与简化、调整、修正;并有利于创造方案的实施与检验,而知识的获得与人际关系的关系密不可分;而且创造力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在人际交往中能够积极主动,是创造力对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第二节创造双赢的人际关系8.2.3 疏导矛盾及其主要方式 (一)疏导矛盾将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导致人的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增大,思想日渐活跃,由此容易引发一些不利于单位稳定发展的矛盾。解决问题、疏导矛盾,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已经引起各行各业的重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