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导学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016173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房宫赋》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阿房宫赋》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阿房宫赋》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 YW1001034阿房宫赋导学案编写人:万山英 审核人:马素华 编写时间:2010-06-10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明确秦王朝灭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2背诵全文。【重点难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学法指导】 1结合课文注释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结合“知识链接”掌握本文的文体特点。3要注意了解这篇赋的时代背景,理解杜牧写此文的目的。【知识链接】1杜牧简介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出身于高门世族,是曾做过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的杜佑之孙。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因杜牧有别墅在樊川,故名。杜牧不仅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在“赋”和古文方面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他对赋这种文体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历代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2简介“赋”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3写作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既愤慨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学习过程】一、语音茶座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蜀山兀( ) 骊山( ) 廊腰缦回( ) 囷囷焉( ) 不霁何虹( ) 妃嫔媵嫱( ) 辇来于秦( ) 梳晓鬟也( ) 杳不知( ) 缦立远视( ) 剽掠其人( )鼎铛玉石( ) 金块珠砾( ) 弃掷逦迤( ) 尽锱铢( )架梁之椽( ) 直栏横槛( ) 在庾( ) 管弦呕哑( )二、文段学习(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六王毕( ),四海一( ),蜀山兀( ),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 )构而西( )折,直走( )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 )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 )斗角。盘盘焉( ),囷囷焉( ),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 )何虹?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朗读这一自然段,解释上面加点的词,并翻译下列句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本段主要描写了阿房宫的什么特点? 3你在本段中发现了修辞手法吗?请举一个例子分析一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 )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 )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 )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1朗读这一自然段,解释上面加点的词,并翻译下列句子。(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2)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揭露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 )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 )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 )焦土!1朗读这一自然段,解释上面加点的词,并翻译下列句子。(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本段的大段排比是围绕哪两个对立方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 )六国各爱( )其人,则足以拒( )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 )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朗读这一自然段,解释上面加点的词,并翻译下列句子。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3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 三深化理解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想一想,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当堂检测】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 , ,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2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3 ,开妆镜也;绿云扰扰,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焚椒兰也。4 , ,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5使负栋之柱, ;架梁之椽, ;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直栏横槛, ;管弦呕哑, 。6秦人不暇自哀,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我的反思与感悟】 【拓展阅读】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鉴赏: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之作。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作者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