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 教育与经济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课 时2教学目的1、理解社会政治是如何决定学校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如何反作用于社会政治。2. 能从多方面分析今天的学校教育为何经济功能尤为突出。教学重点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难点教育对政治和经济的作用以及政治和经济对教育的制约课程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讲授、自由讨论、课前准备教案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主 要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运用第一节 教育与经济这里讲的经济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和消费。经济发展是指物质资料生产的不断增长,它是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实现的。教育的经济功能指教育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既为教育提供现实的物质技术条件,又因发展的需要不断对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经济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的条件表现在人力、物力、财力三方面。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结构和培养规格经济结构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经济结构的复杂多样必然要求人才结构与之相适应,从而决定了教育结构的变化和发展。3.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选择生产实践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科学文化知识最基本的源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生产力水平制约着学校课程的门类和内容。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教育形式和手段的更新古代教育是以师徒关系为基础的个别教育形式,以呆读死记加体罚的教育方法为主要特征;现代教育则是以班级教育为主的集体教育形式,以直观形象的实验教育手段和方法为其基本特征。而教育手段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评议模仿,方法手段是口耳相传,动作模仿;第二阶段是文字的产生和纸张的发明,方法手段是粉笔黑板;第三阶段是印刷术的发明书籍;方法手段仍是粉笔黑板,纸质教科书盛行;第四阶段是信息技术时代,教育方法手段进入了多媒体教学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方式”时代。这个阶段是从19世纪开始的。伴随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仪器被大量创造和使用。20世纪初,幻灯、电影、录音用于教育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电视、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被广泛运用到教育中,随之计算机辅助教学、广播教学、电视教学、卫星转播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远距离教育技术迅速发展,彻底打破了传统教育方法手段形式死板单一的局面。总之,社会经济虽然制约着教育发展,但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强烈的反作用。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要素中,教育的作用随着历史的推进而愈益突出地显现出来。二、学校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是伴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教育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即把可能而尚未掌握科学技术的可能的或潜在的劳动力变为掌握科学技能的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过程就是把具有潜在劳动能力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的过程,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科学知识的继承和发展,必须凭借教育把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传递给年轻一代。所以,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也是科学知识扩大再生产的手段。通过教育,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并不断扩大其传播范围。这种科学知识的扩大再生产,提高了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新产品的推广使用,为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准备了条件。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高等学校的两大职能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对发展科学,并通过技术这个中介,最终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在中等和高等学校中,一般都有实验室、实验园地、校办工厂和农场,它们既结合教学进行实验和实习,又可开展科学研究,创新科学知识和技术。学校还担负着社会咨询工作,对生产上遇到的问题,可以帮助研究和解决,这都起着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生产的作用。所以,现在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都纷纷把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由于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具有生产性的。现代许多国家都把教育看作是一种生产事业,重视开发人才,大力投资于教育,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许多国家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优先发展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腾飞的有力保证。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又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影响。一、社会政治对学校教育的作用现代社会政治对学校教育的决定性作用,不仅指政治对教育的阶级性的制约与控制,还包括政治为教育发展提供保证,即发挥政治在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政治制度对教育性质、目的的制约学校教育是适应社会政治的需要并为政治服务的。在阶级社会中,政治决定着教育为哪个阶级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一切方面。(二)政治制度影响部分课程和教育内容在阶级社会,统治者的思想道德意识对教育的影响通过课程和教育内容表现出来,集中反映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中。用什么样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去教育影响年轻一代,是关系到把他们培养成为什么样的接班人,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根本问题。社会主义教育与资本主义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德育不同。德育内容中除了在那些社会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人类社会进步结晶的伦理道德方面具有共性外,在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方面根本不同。政治不仅制约德育课程,而且还制约着其他课程的政治方向。因为,各科教学是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每门课程都有一个方向问题,这个方向必须与政治保持一致,做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三)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任何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使教育更好地为本阶级利益服务,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必然要把教育的领导权和管理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愿望来兴办教育。1.通过立法、人事管理等手段来领导教育。2.通过控制财权来领导教育。3.通过思想上的优势力量来领导教育。(四)政治制度对受教育权的影响由于统治阶级总是拥有着最雄厚的政治资源,尤其是因为他们掌握国家权力。所以,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机会总是由统治阶级来分配。(五)政治制度决定国家的教育制度1.从行政结构和管理权限的角度来看,一国的教育制度往往就是该国政治制度的翻版,有什么形式的政治制度便有什么形式的教育制度。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改革起着定向、驱动和支持的主要作用。从中外教育史可知,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教育制度改革都是由该国政府推动的。主要是由于该国原有教育制度的功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要求以及国际竞争不相适应。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便是明证。最近一时期的改革明显地带有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领域中引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二是教育行政管理权力的逐步下放。二、学校教育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教育的政治功能来源于教育外部的社会政治和教育内部人的主观意愿。教育的政治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教育为政治培养人才,维系和巩固原有的政治制度 教育的政治功能首先表现在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培养、选拔政治和管理人才,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2.通过政治思想的传播和灌输,促进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二)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社会政治的“恒定性”是相对的,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社会政治的变革也会发生。从总体上看,社会政治变革是不断趋于前进与进步。教育则是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对于社会政治变革具有强烈的反作用。1.教育的普及化与社会政治变革现代社会教育的普及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的普及,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意识,表明社会政治的平等与开放。教育的普及,深深地蕴藏着一种变革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业已在现代社会政治领域中得以展现。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更有力地推动社会政治的变革与进步。2.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在现代社会,教育通过传播科学真理,弘扬优良道德,形成正确的舆论;同时产生进步的政治观念,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革新。教育的能动的主导作用在于它能弘扬社会政治、思想、道德领域中的正面因素,抑制与抵制腐朽、落后的消极因素,从而为推进社会政治的先进化服务。3.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这是由该国的政体所决定的。但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依赖于教育的推动。民主意识又与科学意识紧密相关,缺乏科学知识素养也就无法提高民主的素养。所以,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全体国民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实现社会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我们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注意到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三)教育通过传播社会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功能列宁在论述社会主义学校的作用时曾经指出:“不仅应当成为一般共产主义原则的传播者,而且应当从思想上、组织上、教育上实现无产阶级对劳动群众中的半无产的和非无产的阶层的影响,以利于彻底镇压剥削者的反抗和实现共产主义制度。”总之,教育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板书设计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 教育与经济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教学后记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第四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课 时2教学目的比较政治、经济、文化对学校教育作用的性质和涉及面的区别。教学重点联系学校实际分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学难点理解“教育先行”的意义。课程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讲授、自由讨论、课前准备教案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主 要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运用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文化是紧密联系的,教育活动的展开离不开文化,文化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倾向;而文化的延续和更新又要依赖于教育。分析教育与文化两者的关系,对于认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推动教育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一、文化及其构成由于文化内涵非常复杂,人们一般把文化概念区别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一般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价值观;规范准则;意义和符号;物质文化。狭义文化主要是指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它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社会客观精神文化。它是人类主观精神的外化、客观化。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文学艺术作品、技术知识、乡规民约、宗教教义、法律条文等等。第二层面是社会主观精神文化。它是一定文化共同体中的人类在其长期的社会活动中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观念、宗教情绪等等。教育学里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狭义文化。二、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与经济、政治相比,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有明显的不同。从形式上看,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间接性、隐蔽性。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作用于人的观念形态来实现的,这种作用主要存在于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等思想活动中,对教育活动的影响是潜在的、间接的;从影响范围看,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不仅反映在教育价值观和内容上,也渗透在教育体制、课程教材、道德教育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中,具有广泛性特点。从影响的方式和途径来看,既有社会意识、社会舆论的影响,也有个人深层心理结构的影响。这些影响的作用往往是深刻而持久的。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学校教育中多种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内容和渗入其中的价值观都是社会文化本身。因此,社会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1.文化传统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文化传统典型地反映了民族文化特定内涵。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又塑造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也塑造了不同的教育。教育中所传递的内容必定是反映了一定的文化传统。2.文化的发展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文化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范围。当文化发展水平很低、文化积累数量很少时,教育内容的选择范围很小。而当文化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文化积累日益丰富、发展速度加快时,教育内容的选择广度和深度就大大增加,于是,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系统。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社会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并突破原有文化的界限。这必然会带来教育内容的深刻变化。3.文化内容结构对教育内容的影响由于自然的、社会的、心理的原因,不同文化的内容结构往往是不同的。有的注重伦理道德;有的注重知识;有的倾向传统;有的倾向发展。这对不同民族的教育内容的价值倾向产生重要影响。 (二)文化观念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文化观念是指长期生活在同一文化环境中的人们逐步形成的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基本的、比较一致的观点和信念。教育观念是存在于每个教育者或其他人头脑中的对教育的看法。它表现为具体的人才观、育才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和方法观等。它的形成直接受到文化观念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文化观念制约和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行为人们对教育的总看法是在一定文化观念支配下,在各种教育活动或教育行为中形成的,它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普遍精神状况。2.文化观念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完整而系统的教育观念。它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探索、反复检验、整理、改进而提出的。任何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首先是在一定社会文化中孕育起来的。其次,一个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总是被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个人经验所制约。(三)文化模式制约教育模式文化模式是由若干彼此相关的文化特质构成的。一个文化特质可以是一种信仰、一种风俗或一种习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模式。一种文化的历史愈是悠久,时间持续愈长,其模式愈是稳定,个性也愈突出,对教育的直接制约力也愈大。教育模式的形成不是任意的,它既受教育本身规律的制约,也受一定的历史文化的制约,特别是受一个民族特定的文化模式的制约。教育模式是和一定的文化模式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文化模式,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模式。三、学校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文化一方面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另一方面,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教育从一开始就担负着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1.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文化保存是指将创造出的文化积累起来以利于后人继承和延续的过程。文化保存是文化积累和延续的条件。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所创造的文化,所以能够延续下来并不断丰富扩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凭借教育。教育总是用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内容去武装年轻一代,通过设置课程、编写教材、讲评内容、指导运用来筛选、整理、评价文化,以便把人类文化的精粹用最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组织起来,指导和帮助年轻一代获取更多更有效的知识,从而实现文化的保存和延续。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文化传播是指文化从一个群体到另一个群体的散布过程。教育是人类传播文化的一种社会行为,人们通过教育,掌握语言文字,获得文化信息,进行互交作用,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使人类克服了孤立、独处和疏远的状态,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尤其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日益趋于一体化的今天,教育由于其在文化传播交流中以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教育传播文化的特点是:教育可以对传播的内容加以选择整理。教育过程中可随时接受反馈,修正传播内容、渠道,避免所传文化的失真。传播者大多是“闻道在先”的,值得信赖,易于为受传者接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可建立起稳定的、亲密的联系。可利用远距离教育、班级授课等组织形式,大范围地进行文化传播。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内在机理,因而,教育对文化也具有提升的功能。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就是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注: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所选择的文化是反映一定社会的价值取向的文化。不同性质的社会、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因而,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就有很大的差异。(2)教育所选择的文化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在教育过程中所选择的文化不仅反映了一定社会的价值取向,而且这种文化要能为学生接受,要有利于他们能力的发展、知识的增长、品性的陶冶、体质的增强。注:教育选择文化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培养目标的确定来选择文化。(2)通过对教育内容的确定来选择文化。(3)通过教师选择文化。(4)通过校园文化的选择来实现。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多方面、多途径的,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主动选择。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它促使文化的“净化”和“创造”的实现,并由此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进步。4.教育具有生产、创新文化的功能文化生产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活动。教师通过教学,并结合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创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和新的作品。他们不仅生产一般精神产品,更重要的是生产有文化的人去更新文化。教育不仅要再生产已有的文化,而且要创造人类没有的文化特质,即生产新的文化。注:文化的创新已成为现代教育最富有特色的功能,体现在下列两方面:(1)学校教育不仅传递文化,还要承担创造新文化的部分任务。在学校教育的学术领域内,提倡不同流派的争鸣,使富有生命力的,对人类的认识和行为具有积极意义的新文化得以生长。(2)学校在培养人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已有文化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新文化的能力,这是实现学校教育更新文化功能的最根本的方面。第四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它除了与上述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密切联系外,还有它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是教育所独有的特点。教育过程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这一转化活动的过程和应采取的步骤,是使受教育者从感知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的东西,是不同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它是与人们的精神活动的规律密切相联的。教育自身的许多规律,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认识的结果。随着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对教育规律的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丰富,逐渐深化。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同时又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的关系,都带有自己发展历程中的烙印,也就是说,教育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正因为如此,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度里,有着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之后,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并不立即随之而消亡,还会残存一个时期。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里,还残存有剥削阶级的教育思想。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想,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板书设计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第四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