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第九章PPT.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7687088 上传时间:2020-11-30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第九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第九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第九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九 章 正弦稳态 电路的 分析 首 页 本章重点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9-3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9-4 复功率 9-5 最大功率传输 9-6 电路的相量图 9-2 阻抗和导纳 9-1 2.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3.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分析 重点: 1. 阻抗和导纳 返 回 9-1 阻抗和导纳 1. 阻抗 正弦稳态情况下 I Z U + - 无源 线性 网络 I U + - iuZ I UZ 阻抗模 阻抗角 欧姆定律的相 量形式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ZZI UZ | d e f 当无源网络内为单个元件时有 RIUZ LXLI UZ j j CXCI UZ j 1j Z 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 I C U + - 下 页 上 页 I R U+ - 表明 返 回 I L U + - 2. RLC串联电路 KVL: . . . . . . . 1 jj ICILIRUUUU CLR IXXRICLR CL )(j)1(j IXR )j( ZZXRCLRI UZ j1jj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R + - + - + - + - . I j L U LU CU . Cj 1 RU L C R u uL uC i + - + - + - + - uR Z 复阻抗; |Z| 复阻抗的模; Z 阻抗角; R 电阻 (阻抗的实部 ); X 电抗 (阻抗的虚部 )。 转换关系: )a r c t a n ( | | 22 R X XRZ Z 或 R=|Z|cosZ X=|Z|sinZ 阻抗三角形 |Z| R X Z iuZ I U Z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I 分析 R、 L、 C 串联电路得出 ( 2) L 1/C , X0, Z0, 电路为感性, 电压超前电流。 下 页 上 页 相量图:一般选电流为参考相量, CU RU LU U Z UX 电压 三角 形 2 CL 222 )( UUUUUU RXR j Leq 等效电路 返 回 0i XU R + - + - + - RU ( 1) Z=R+j(L-1/C)=|Z| Z 为复数,称复阻抗。 I ( 3) L1/C, X0, Z U=5, 分电压大于总电压。 相量图 注意 U LUCU IRU -3.4 返 回 3.导纳 正弦稳态情况下 uiY U IY 导纳模 导纳角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YYU IY | 定义导纳 I Y U + - 无源 线性 网络 I U + - Z Y Y Z 1 , 1 对同一二端网络 : 当无源网络内为单个元件时有 GRUIY 1 LBLU IY j j 1 C B C U I Y j j Y 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 下 页 上 页 表明 返 回 I C U + - I R U+ - I L U + - 4. RLC并联电路 由 KCL: CLR IIII j1j UCU L UG )j1j( UCLG )j( UBBG CL )j( UBG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YYBGLCGU IY j1jj i L C R u iL iC + - iR R + - I jL U LI CI Cj 1 RI Y 复导纳; |Y| 复导纳的模; Y 导纳角; G 电导 (导纳的实部 ); B 电纳 (导纳的虚部 ); 转换关系: )a r c t a n ( | | 22 G B BGY Y 或 G=|Y|cos Y B=|Y|sin Y 导纳三角形 |Y| G B Y uiY U I Y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 2) C 1/L, B0, Y 0, 电路为容性, 电流超前电压。 相量图:选电压为参考向量, 2222 )( LCGBG IIIIII U GI . CI . I Y LI . 分析 R、 L、 C 并联电路得出: RLC并联电路会出现分电流大于总电流的现象。 IB 下 页 上 页 注意 返 回 ( 1) Y=G+j(C-1/L)=|Y| Y 为复 数,称复导纳。 0u ( 3) C1/L, B0, Y0, 则 B0, 电路吸收功率 。 p0, 0 , 感性 ; X0, 0 , 容性 。 cos 1, 纯电阻 0, 纯电抗 平均功率实际上是电阻消耗的功率 , 亦称为有 功功率 。 表示电路实际消耗的功率 , 它不仅与电 压 、 电流有效值有关 , 而且与 cos 有关 , 这是交 流和直流的很大区别 , 主要由于电压 、 电流存在 相位差 。 下 页 上 页 结论 返 回 一般地 , 有: 0 cos0, 表示网络吸收无功功率。 Q0, 表示网络发出无功功率。 Q 的大小反映网络与外电路交换功率的速率。 是由储能元件 L、 C的性质决定的 )(A V : d e f 伏安单位 UIS 下 页 上 页 电气设备的容量 返 回 有功,无功,视在功率的关系: 有功功率 : P=UIcos 单位: W 无功功率 : Q=UIsin 单位 : var 视在功率 : S=UI 单位 : VA 22 QPS S P Q 功率三角形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5. R、 L、 C元件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u i R + - PR =UIcos =UIcos0 =UI=I2R=U2/R QR =UIsin =UIsin0 =0 PL=UIcos =UIcos90 =0 QL =UIsin =UIsin90 =UI=I2XL i u C + - PC=UIcos =UIcos(-90)=0 QC =UIsin =UIsin (-90)= -UI= I2XC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i u L + - 6. 任意阻抗的功率计算 PZ =UIcos =I2|Z|cos =I2R QZ =UIsin =I2|Z|sin =I2X I2(XL XC)=QL QC 吸收无功功率为负 吸收无功功率为正 0 0 2 2 CC LL XIQ XIQ ZIXRIQPS 222222 S P Q Z R X 相似三角形 (发出无功 )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u i Z + - 电感、电容的无功补偿作用 t i O uL L发出功率时 , C刚 好吸收功率 , 与外电路 交换功率为 pL+pC。 L、 C的无功功率具有互相 补偿的作用 。 t i O uC pL pC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L C R u uL uC i + - + - + - 电压、电流的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 以感性负载为例 IUUIP R c o s GUIUIP c o s I U BI GI I U RU XU IUUIQ X s in 的无功分量为称 的有功分量为称 X UU UU R BUIUIQ s in 的无功分量为称 的有功分量为称 II II B G 下 页 上 页 R X + _ + _ + _ U RU XU I G B + _ GI I BI U 返 回 IUUIP R c o s GUIUIP c o s IUUIQ X s in BUIUIQ s in IUUUIQPS XR 2222 IUIIUQPS BG 2222 S P Q Z R X 相似三角形 I IG IB U UR UX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反映电源和负载之间交换能量的速率 。 m a xm a x 2 m 222 2 2 1 2 1 2 )2( WfWLI ILLIXIQ T LL 无功功率的物理意义 :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例 4-1 三表法测线圈参数。 已知: f=50Hz , 且测得 U=50V, I=1A, P=30W。 解法 1 AV50150 UIS v a r40 3050 2222 PSQ 301302IPR 401 40 2I QX L H1 2 7.01 0 040 LXL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R L + _ U I Z W A V * * 30130 222 IPRRIP 解法 2 50150| IUZ 又 22 )(| LRZ H127.0H3050314 1|1 2222 RZL c o s UIP 6.0 150 30c o s UI P 50150| IUZ 300 . 6 50c o sZ R 408.050s i n|L ZX 下 页 上 页 解法 3 返 回 7. 功率因数的提高 设备容量 S (额定 )向负载送多少有功功率 要由负载的阻抗角决定。 P=UIcos =Scos cos =1, P=S=75kW cos =0.7, P=0.7S=52.5kW 一般用户: 异步电机 空载 cos =0.20.3 满载 cos =0.70.85 荧光灯 cos =0.450.6 设备不能充分利用 , 电流到了额定值 , 但功率容 量还有 。 功率因数低带来的问题: 下 页 上 页 S 75kVA 负载 返 回 当输出相同的有功功率时 , 线路上电流大 , I=P/(Ucos), 线路压降损耗大 。 U I 1 I 2 c o s UIP c o s I 解决办法: ( 1)高压传输。 ( 2)改进自身设备。 ( 3)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 U 下 页 上 页 i + - u Z 返 回 分析 CI U LI 1 I 2 并联电容后,原负载的电压和电流不变, 吸收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不变,即:负载的 工作状态不变。但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了。 特点: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L R C U I LI CI + _ 并联电容的确定: 21 s i ns i n III LC 补偿 容量 不同 全 不要求 (电容设备投资增加 ,经济效 果不明显 ) 欠 过 功率因数又由高变低 (性质不同 ) 代入得将 c o s , c o s 12 U PIU PI L )t a nt a n( 21 UPCUI C )t a nt a n( 212 UPC 下 页 上 页 CI U LI 1 I 2 返 回 并联电容也可以用功率三角形确定: 1 2 P QC QL Q )t a nt a n( )t a nt a n( 212 2 21C U PC CUQ PQQQ C L 从功率角度看 : 并联电容后 , 电源向负载输送的有功功率 UIL cos1=UIcos2不变 , 但是电源向负载输送的无功 UIsin2UILsin1减少了 , 减少的这部分无功功率 由电容 “ 产生 ” 来补偿 , 使感性负载吸收的无功 功率不变 , 而功率因数得到改善 。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9-5 复功率 1. 复功率 功率”来计算功率,引入“复和为了用相量 IU AV * 单位IUS U I 负 载 + _ 定义: js i njc o s )( QPUIUI SUIUIS iu XIRIX ) I(RZIIIZIUS 2222* jj 也可表示为 )( *2* YUYUUYUUIUS 或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2121 SSSUUU 下 页 上 页 结论 S 是复数,而不是相量,它不对应任意正弦量。 0 0 1 1 b k k b k k Q P 0)j( 11 b k k b k kk SQP 注意 把 P、 Q、 S 联系在一起,它的实部是平均 功率,虚部是无功功率,模是视在功率。 S 复功率满足守恒定理:在正弦稳态下,任一电 路的所有支路吸收的复功率之和为零。即 返 回 复功率守恒,视在功率不守恒。 求电路各支路的复功率。 例 5-1 解 1 )15j5()25j10( )15j5()25j10( Z AV)1 9 2 0j768(AV)25j10 1(236 *2*121 YUS 吸 AV )345 3j113 1( *222 YUS 吸 发吸吸 SSS 21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 _ U 10 0o A 10 j25 5 -j1 5 1I 2I AV )1424j882 1(AV101.37236 发S V1.372 3 6 10 ZU 解 2 AV)923 1j769(AV)25j10(77.8 21211 ZIS 吸 A)V 348 3j116 1(AV)15j5(94.14 22222 ZIS 吸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A 5.3494.14 12 III S A 3.10577.8A15j525j10 15j5010 1 I AV )423 1j885 1( AV)25j10(3.10577.810 *11 SIZIS 发 9-6 最大功率传输 Zi= Ri + jXi, ZL= RL + jXL 2 Li 2 Li s Li s )()( , XXRR U I ZZ U I 2 Li 2 Li 2 sL2 L )()( XXRR URIRP 有功功率 负 载 有 源 网 络 等效电路 下 页 上 页 s U ZL Zi I + - 返 回 正弦电路中负载获得最大功率 Pmax的条件。 若 ZL= RL + jXL可任意改变 (a)先 设 RL 不变, XL 改变 显然,当 Xi + XL=0, 即 XL =-Xi时 , P 获得最大值。 2 Li sL )( RR URP (b)再讨论 RL 改变时, P 的最大值 。 i 2 s m a x 4 R U P 2 Li 2 Li 2 sL )()( XXRR URP 下 页 上 页 讨论 当 RL= Ri 时, P 获得最大值 RL= Ri XL =-Xi ZL= Zi* 最佳 匹配 条件 返 回 若 ZL= RL + jXL只允许 XL改变 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 Xi + XL=0, 即 XL =-Xi 2 Li 2 sL m a x )( RR URP 最大功率为 若 ZL= RL为纯电阻 负载获得的功率为 2 i 2 Li s Li s )( , XRR UI RZ UI 电路中的电流为 2 i 2 Li 2 sL )( XRR URP i 2 i 2 i 0d d ZXRR R P L L 获得最大功率条件令 模匹配 下 页 上 页 返 回 电路如图。求: 1.RL=5时其消耗的功率; 2.RL=?能获得最大功率,并求最大功率; 3.在 RL两端并联一电容,问 RL和 C为多大时能 与内阻抗最佳匹配,并求最大功率。 例 6-1 解 )5j5 105010j5j 65i ( LXRZ W4W589.0 2L2L RIP 下 页 上 页 获最大功率当 07.755 .2 222i2i XRR L 返 回 + _ U 10 0 V 50H RL 5 I =105 rad/s A6.2689.0A55j5 010 1. I A5.227 6 6.0A07.75j5 010 I W15.4W07.77 6 6.0 2L2L RIP 下 页 上 页 CRY j1 3. L 2 L 2 L 2 L L L L L )(1j)(1j1 1 CR CR CR R CR R YZ 5 )(1 5 )(1 2 L 2 L 2 L L CR CR CR R 当 获最大功率 F 1 10 L C R A1A10 010 I W5W51i2m a x RIP 返 回 + _ 10 0 V 50H RL 5 I C + _ 10 0 V 50H RL 5 I 下 页 上 页 + _ 10 0 o V 50H RL 5 I 2 2 2L )(1j)(1j1 1 L L L L L L CR CR CR R CR R YZ 5 )(1 5 )(1 2 2 2 L L L L CR CR CR R 当 获最大功率 1 10 FC R L A110 010 o I W5512m a x iRIP 返 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