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12篇

上传人:众众****夺宝 文档编号:176349478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教案1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教案1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教案1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教案12篇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12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详案),以供借鉴。二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2、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教具准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生利用课前共同准备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小组中各物品的长度。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绳子的长度。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会随机比拟、选择用哪些测量工具比拟适宜。主要是直尺或米尺3、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二、体验探究1、认识米,知道1米有多长。2、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3、学生在察看、交流过程中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归纳:100厘米=1米,1米=100厘米,1m=100cm4、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是1米的物品。三、实践应用1、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2、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拟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3、出示书中5页练习题。4、课外小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二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第10页 例2 做一做 练习二的1、2题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学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1、教师出示主题图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师:怎样列算式?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办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3、请学生表明自己的想法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提问: 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提问: 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3请口算的学生讲提问: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二、做一做: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三、练习:练习二 第1题: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列竖式计算。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二年级数学教案3教材简析试商办法学生已经掌握除法竖式运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办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能力目标: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办法教学难点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策略合作探究前置作业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教学内容试商办法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2.练一练:105 165185 205 335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1.探究试商办法。1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学生说情境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四、总结:2列算式:558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如果商是5,那么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7下面算得对吗?想一想,说一说。1.结合情境列出除法算式。2.体会试商过程3.第4题改错练习。4.拓展延伸。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需要在哪方面努力?你的同桌呢?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应。学生总结。二年级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知识点: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分明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力点:1、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2、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德育点: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笔算加、减法的计算办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整理知识:小组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笔算加法、笔算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用数学。把自己找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二、自主探究,发散思维:1、学生自己编题,复习笔算的办法。小组自编计算题,自己笔算。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做笔算时应注意什么2、18+23 70-41 58+29 89-34 6+48 68-6546+23 91-83 43+19 17+79 92-56 90-5490-60+24 43-8-30 50+27-9 17+26+183、数学医院。8 2 3 9 9 5 2 7-1 7 + 4 8 -1 6 + 7 37 9 7 7 7 9 9 0说说错在哪里4、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并解答。母鸡有45只,公鸡比母鸡少36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5、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学生列式计算。把题改为: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让学生多讨论,说一说解题思路。三、拓展运用:开放题:小明有50元钱,它可能买了以下哪两种物品应该付多少钱(至少写出两种可能)并列出算式。伞14元 钟表26元 足球35元 茶杯10元教学后记:实践活动:我长高了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进一步开展长度观念。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利用统计表开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3、稳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办法。能力点:1、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时机,开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开展的能力。德育点: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意识。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米尺、长绳、皮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测量的办法是什么二、自主探究:1、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比一比哪一小组量的又快又准。学生动手操作。选出量得最快的小组交流一下量的办法。量出2米长的绳子,对于不同的办法给予肯定。师:测量时我们要选择既简单又方便的办法。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2、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小组分工合作。3、分组测量身高、头围、臂长,并填表。与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进行对照。男生女生头围(厘米)43594258身高(厘米)9913398132三、拓展运用:1、大家还想测什么自由测量。2、指导学生测量步长。3、从你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如果没有工具又怎么测量课后完成测量任务。教学后记:二年级数学教案5【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会初步比拟角的大小;能识别角和用尺子画角。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察看、操作分析、比拟,培养学生的察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开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能用尺子画角。【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学用具】课件、布袋、球、圆柱、三角尺、纸条、活动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初步感知角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想玩吗?这里有一个袋子,请你来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让学生上前摸一摸,并说说判断的依据。学生分别摸出了球、圆柱、三角板。过渡:同学们我们桌上都有三角板,把它举起来。摸一摸它的角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扎手提问:课桌上还有其他的学习用品上面也有角吗?请你找一找、摸一摸?第一位小朋友指导摸刚刚我们小朋友摸感觉尖尖的,指着角的边说那我们摸这个地方怎么样?直直的预设:我摸到尖尖的地方,而且直直的。小结:我们摸到的角是尖尖的,角的两边是直直的。2.寻找生活中的角过渡:其实像这样的角在身边也有很多,平常你有发现生活中有哪些角吗?小结:如果你留心察看,就会发现角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观赏生活中的角。课件出示并请孩子观赏生活中的角。二、自主探索,初步认识角1认识“角的根本特征过渡:为了便于察看和研究,老师把这些角从物体外表“描下来把三角板按在黑板上,沿着其中的三个角分别描画出来。思考:这么多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它们都是尖尖的。提问:在哪里?上来指一指生上台指,老师用红笔点出来。讲授:这个尖尖的位置我们把它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追问:除了顶点还有其他相同的地方吗?生:都有两条直直的线。讲授: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角有几条边?板书:边生:两条边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啊?角,它向小朋友进行了一个自我介绍: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2.画角认识了角,我们来画角。提问:画角需要什么工具?指导:请跟随老师的手来看看画角的过程:先画顶点板书:顶点,再用尺子从这个点开始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板书:边,最后画一个小弧线表示角。这样一个角就画好了。示范看分明了吗?生表达画角的过程,再尝试画角。教室巡视,投影学生的作品。反应:你们是这样画的吗?板书:边边顶点学生回顾怎样画角,相机小结: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3.辨角现在你们都认识角了吗?这里有一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请您们来判断一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4.寻找图形中的角小朋友已经会辨角了,你们真棒呀!那如果角藏在图形中,你们能找到吗?三、操作探究,比拟角1.认识角有大小。过渡: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图形中的角,钟面上的角你能找到吗?提问:出示钟表,转动表针,两针联动仔细察看钟面,时针和分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现:两针离开的越来越远了,角就变得越来越大了。比拟:哪个大?哪个小?小结:角有大有小。板书:角有大小2.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游戏一:火眼金睛,找准角。活动要求:出示一个缺了一个角的三角形。同桌讨论、想一想:桌上的哪个角是从图形中剪下来的。为什么?有什么方法证明?教师巡视。指定两名同学拿着角上来。设疑:现在这些小组有答案了,你们认为谁的角是上面缺失的角?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一起来验证,怎么验证?生提出比拟一下,引导孩子尝试重叠法。师补充讲解重叠的过程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如果另一边和三角形的边重合则就是一样的,并确定两个同学的角都是从同一个图形上的同一个角上剪下来的,并指出两个角的大小是相等的。提问:都是从同一个图形上剪下来的角,大小相等,但是有什么不同?发现:边的长短不同;指导:是的,老师剪的时候,有的边剪得长,有的边剪的短,但是却不影响角的大小。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生再尝试说一说。3.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游戏二:心灵手巧,制作角。活动材料:纸条两根,同桌合作。小组开始制作角,教师巡视;小组汇报;设疑:想一想,怎么把角变大一点呢?变小呢?发现:看来这个想要大就要把两条边张开得大,想要小就要把两条边张开的小。小结:则,我们可以说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观看角的大小变化的动画。4.出示活动角。指导:察看老师手中的角,教师将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变得越大,教师将两条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教师将两条边延长而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小结:要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四、总结升华通过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角,你对角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小结:为了更好的记住这节课的知识,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角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要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五、拓展提高,生活应用。1.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小学生儿童爱护视力纠正器及护眼阅读看书架。调整阅读看书的角度,便于小朋友阅读,纠正了坐姿,有效预防近视。2.拓展提高一共有个角。【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角有大有小二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橘子,课本第3页教学目标: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3、提高学生分析察看,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问题引入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察看、思考: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二、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生:14个可以放几盘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4=3(盘)2(个) ,表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由具体到抽象,帮忙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办法。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表明每一步的含义: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三相减: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还剩2个,14-12=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三、稳固练习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学生独立解题,再由老师讲解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课本第4页的第3题。二年级数学教案7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2、过程与办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明力,提高学生的区分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教学重点: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学具准备:1、积木各小组一套;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事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设计意图:从学生比拟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分明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分明,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2、认识特点1察看交流:刚刚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察看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汇报: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褒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3比一比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拟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4折纸验证a:你真聪慧,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方法来验证的想法?折纸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办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褒扬。5摆一摆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用牙签来摆一摆吗?学生活动,教师适当指导。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根底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小结回忆小朋友们都能说能找能摆,真厉害!现在请你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一共认识了几种图形?是哪几种?四、深化练习1、课件出示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2有哪几种图形?请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有哪3个,你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吗?课件闪烁。长方形呢?三角形有几个?一起数一数。圆形呢?2、拼图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一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一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2小组合作活动。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二年级数学教案8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20-P21练习三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办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应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教学过程:一、总结引入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稳固练习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察看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答复。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办法。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仔细察看,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办法。指名汇报,并表明算法。4、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办法。指名汇报、订正。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办法。三、强化练习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领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忙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表明填法。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办法。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五、随堂练习二年级数学教案9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察看物体第一课时第67、70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察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反面察看到的物体。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识别从不同位置察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具准备学生喜欢的玩具、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创设情境1. 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动物如孔雀、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可爱的动物的?学生答复说是根据动物的声音。2. 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局部,又请学生是什么动物?3. 根据学生的答复,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4. 生:我看见大象的长鼻子;我看见老鼠的尾巴;我看见骆驼的驼峰师: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形状,有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那今天我们就玩一玩,从不同位置察看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二、引导探索,体验不同位置察看到的不同的物体形状1. 师:请同学拿出汽车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2. 画学生看到的汽车形状。师: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汽车的形状简单而又比拟准确的画出来。小组活动3. 展示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讲讲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为什么汽车有这么多不同形状?生:因为我是从侧面看的;因为我是从正面看的;因为我是从后面看的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车形状也不同。4. 师:请学生交换位置,再察看,说说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让学生回原位。5. 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上察看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全班交流,介绍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三、应用拓展1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老师同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2连线游戏。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察看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四、小结评价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二年级数学教案10教学内容:课本P13P15练习二教学目标:1、稳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2、让学生有时机在不断探索和发明的氛围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开展。教学重点: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拟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比拟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探索,稳固知识。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2、名汇报、并表明计算办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答复。3、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过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过。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表明解题思路。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察看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指名汇报。学生汇报,并表明解题思路。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开展。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从知识、办法上进行总结。四、随堂练习二年级数学教案11【教学内容】课本第 39-40 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创设的情景,体会用正确的办法收集数据很重要。2、初步学习收集数据,会用划“正字等办法进行数据记录。3、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统计数据。过程与办法:通过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类计数、描述和分析等统计过程。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统计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培养初步统计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会用划“正字等办法进行记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小调查: 小轿车、公交车和卡车师:今天要学习的本事,在生活中十分有用处。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 见,请用自己的办法记录这三种车分别出现了几辆。媒体播放交流汇报记录的办法及数据。小结:像我们刚刚这样将出现的物品分类进行记录、整理数量的过程,就叫做统计。二、感悟统计 学习新知1、介绍“正字记录法。2、介绍竖杠记录法。比拟看一看这两种办法的相同点。2、学习“正字记录法小丁丁他们班正好在统计女生最喜欢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观看视频教学3、尝试记录第一个小调查用正字记录法再来统计一次。交流反应。引出统计表格。出示表格车辆出现的情况统计表种 类辆数辆小轿车10公交车8卡车11师:像这样把记录的结果用数来表示,整理在一张表中,就叫统计表。出示课题:统计表初步。4、尝试填写统计表师:小朋友们已经会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了。小丁丁的班级也完成了一项小调查出示记录。请你们帮他把数据整理填在统计表中。学生独立完成书本P40/2。最喜欢的水果情况统计表师:知道哪种水果最受小朋友欢迎?师: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不能再提些数学相关的问题?示范:喜欢草莓的人数是喜欢橘子人数的几倍?前后两个学生进行一问一答。交流反应。师:通过统计可以了解许多需要的信息。三、经历过程 稳固新知统计最爱吃的食物。开小火车进行汇报,整理数据,将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学习单反应交流。师: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呢?四、课堂总结师:除了统计表可以反映出一些信息外,还有一种图也可以反映出同样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看看。利用excel生成最喜欢的食物统计图。机动师:这样的统计图看上去比统计表怎么样?更直观、数据更明显想不想一起学习怎么画?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事?二年级数学教案12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察看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4、通过测量、察看、比拟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察看、比拟的数学思想和办法。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办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拟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二、探究体验。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察看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方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慧,能想出这么多的好方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察看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根底。2、认识米尺。出示米尺。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拟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根据学生答复,板书:1米=100厘米。设计意图通过察看、比照、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3、用米尺量。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刚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刚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交流。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办法充沛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办法。三、办法应用。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2、小组活动。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小组活动。组织交流。3、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略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察看、比拟的数学思想和办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忆整理,形成根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