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理疾病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175795003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心理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常见心理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常见心理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心理疾病一、拯救人际界线不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过分热心,过分卷入, 过度干涉,过度保护,以拯救者或救世主自居,具有过强的监护人和主人翁精神, 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母亲对待婴儿常常就是如此,因为婴儿没有自理能力,确实非常需要母亲的 关心和保护。孩子长大以后,母亲如果还是这样对待孩子,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 不利。但是,许多母亲并没有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改变这种行为模式。她们继续无 微不至地关心孩子,替他做所有的事,插手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友、恋爱、 婚姻。相对来讲,父亲较少扮演拯救者的角色,这是因为男性的人际界线一般比 女性清,人际距离较远。一个家庭,如果以女性居多,人际界线通常都是模糊不 清的。反之,如果以男性居多,人际界线会清楚一些。管理心理学把管理者(领导)分为两种类型:任务型和情感型。任务型的领导比 较“冷”,只关心团队的工作效率,不关心成员的情感活动,而情感型的领导侧 重于协调人际关系,关心成员的情感活动,擅长于制造气氛,提高团体的凝聚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型的领导是人际界线不清的。他们常常过分热心,过度干 涉,爱管闲事,婆婆妈妈。心理咨询师也常常会以拯救者或救世主自居(英雄情结),跨越人际界线,对 咨客过度干涉。在咨询过程中,打破人际界线有时候是必要的,但是,在多数情 况下,打破人际界线是因为咨询师自己人际界线不清。需要指出的是,拯救不仅仅是人际界线不清,同时也是黑白分明的表现。在拯救 者的眼里,他人是有缺陷的,如果不去拯救,他们会堕落、失败、痛苦、变态。 拯救者把世界分为黑的和白的,他的神圣使命就是把黑的变成白的。二、控制客体关系理论用投射性认同来概括客体关系。常见的投射性认同有四种:控 制(也称权力)、依赖、讨好(也称迎合)、情欲。所谓控制,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或工具,象使用自己的手脚 那样使用别人,并且希望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他们目中无“人”,把别人当成物 体,不关注别人的内心感受,甚至有意压制别人的内心感受。一件工具,如果有 独立思考的能力,使用者就无法完全驾驭它。因此,控制者总是千方百计否定别 人的能力,打击对方的自主性,使他丧失自我,乖乖地服从控制。控制有三种:硬控制、软控制和无形的控制。批评、教育、命令、惩罚、指 责、羞辱、跟踪、调查、限制人身自由都属于硬控制,讨好、利诱、撒娇、胡闹、 施苦肉计、要挟都属于软控制,信用、承诺、保护、恩赐、以身作则、威望、自 信、勇猛属于无形的控制。无形的控制与拯救有某些相同之处,说明拯救是有可能转变为控制的。但是, 两者毕竟不同。拯救的目的是让对方过得好,结果如何另当别论,而控制的目的 是“为我所用”。拯救是利他的,控制是利己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喜欢控制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的身体或工具来使用,常 用的方法是硬控制。表演型人格障碍也喜欢控制别人,常用的方法是软控制。边 缘型人格障碍常常软硬兼施。自恋型人格障碍则是硬控制和无形的控制并用。三、依赖依赖与拯救相对。一方是拯救者,另一方就是依赖者。拯救会强化依赖性。同样,依赖会激发对方的英雄情结。从某种意义上讲,依赖就是软控制。他用依赖控制对方,使对方心甘情愿而 且自鸣得意地扮演起拯救者来。在拯救型的母亲身边,一定会有依赖型的孩子。一个人如果有好几个姐姐, 他的依赖性一定会很强。在女性居多的家庭里,拯救和依赖是每天都在上演的戏。 全家人互相拯救、互相依赖,非常纠缠。在大家庭里,女性达到一定的数量,也 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拯救是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依赖则是把自己的事推给别人,让别人替 自己做。控制也是让别人替自己做事,但后果还是自己承担的,而依赖把责任也 交给了别人,要求别人对自己负责。因此,一个依赖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 口,穿不暖、吃不饱还怪罪父母,甚至故意不伸手、不张口,叫自己穿不暖、吃 不饱,让父母心疼,激发父母的恻隐之心。依赖型的人小时候依赖父母或哥哥姐姐,结了婚以后则依赖配偶,或者同时 继续依赖父母,甚至对方的父母。这种人“家族观念”很强,视结婚为找“归宿”, 要托付终身,所以挑三拣四,百里挑一,不但个人条件要好,家庭背景也要好, 好象不是两个人结婚,而是两个家族结婚。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点就是依赖。当然,病人不是依赖所有的人,而是 关系亲密的人,对陌生人通常是比较排斥的。回避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回避人 际交往,不过,他们所回避的是陌生人,而不是亲人,相反,他们对亲人还是比 较依赖的。这说明,依赖型人格障碍和回避型人格障碍兼有黑白分明,他们把人 分为亲和疏、可靠和不可靠,依赖“白”(亲和可靠),回避“黑”(疏和不可 靠)。依赖和回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依赖型人格障碍侧重于依赖,回避型 人格障碍侧重于回避。四、讨好讨好既是客体关系理论所说的一种投射性认同,又是自体心理学所说的一种 自体客体移情(反映性移情),主要表现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 为此而揣摩别人的心思、了解别人的兴趣,迎合别人的心理,做一些能够让对方 开心的事。讨好别人、迎合别人,其实是对自己的背叛,这是“假自体”形成的 一个重要原因。小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照顾,让自己活得舒服一些,讨好父母是有一定的必 要性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存能力的提高,没有必要继续讨好别人。或 者说,如果是生活所迫,讨好一下某个重要人物,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讨 好变成一种风格,到处讨好,奴颜婢膝,那就有问题了。说讨好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是因为,如果不给别人带来实际的好处,譬如请 客送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而仅仅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投其所好、自我完 善,那是没有作用的。以为这样做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其实是一 个错觉。再说,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有那么重要吗?除了满足一下虚荣心,并没 有实际的好处,除非得到奖金,或者提拔。表演型人格障碍很在乎这些虚名,为了追逐虚名而脱离实际,其实是生活在 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五、猜心讨好必须先了解对方的心思,不然的话,马屁拍错了,反而被踢一脚。以为 自己能够猜透别人的心思,这本身就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俗话说,人心隔肚 皮。别人的心思是永远猜不透的。于是,有的人去研究心理学,希望通过心理学 去了解别人的心思。猜心也是拯救和控制的一种手段。有的人喜欢猜别人,但害怕别人猜自己,担心自己的心思被别人知道。这种 人通常兼有黑白分明,而且认为自己是“黑”的,自我评价是负面的。所以,他 们回避与人接触。表面上与人划清界线,其实是人际界线不清。别人根本不可能 知道你的心里在想什么,“心灵感应”是不存在的。当这种担心达到一定强度时, 可能会出现被洞悉感,觉得自己被跟踪、被监控。偏执型和分裂型人格障碍偶尔 会有这种症状,如果非常明显,那就是精神分裂症了。有的人喜欢被别人猜,故意不把话说清楚。如果猜对了,就很高兴,觉得对 方是自己的知音;如果猜错了,就不高兴,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对自己不够用 心。猜心就是投射,不是猜出对方的心思,而是把自己的猜测强加到对方的头上。六、敏感猜心和敏感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很难说清楚。知道了别人的心思,自己的情 绪就会发生变化,这就叫敏感;因为敏感,所以很容易感受到别人的心情变化, 这就叫猜心。敏感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共情,或者共鸣。双方的情绪相同。对方是什么情 绪,我也是什么情绪。人喜亦喜,人悲亦悲。这种情况也叫“感染”。有的人情 绪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感染,看肥皂剧都会哭得稀里哗啦。这种人心软,耳根也软, 没有主见,容易受暗示。第二种表现是对抗性的,双方的情绪不同,但有联系,是对应的,例如,别 人想打我(愤怒),我感到害怕(恐惧),或者别人在哭(悲伤),我觉得烦(愤 怒)。别人表扬我,我感到高兴,别人批语我,我感到难过,别人对我好,我很 开心,别人对我不好,我很生气。这些也是对抗性的。一般认为,共情是以对方为中心的,“对抗”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自恋” 的表现。自恋型、反社会型、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人都是非常敏感的,他们的敏感 主要表现在“对抗”。换句话说,他们的情绪不容易被感染,但容易受影响。其 实,强迫型、回避型、依赖型人格障碍也是对抗性的,情绪也很容易受影响。七、另一个自我了解和理解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害怕被人了解,但又渴望被人理解。了解可 以为控制服务,理解却与控制无关。了解有利有弊,理解有利无弊。喜欢被人了 解的目的是希望被人理解。了解有可能是对抗性的,而理解就是共情。如果不被人理解,那是非常孤单的。所以,人人渴望被人理解。但是,人心 隔肚皮,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渴望被人理解是很不现实的,是人际界线不清的 表现。另一个自我(简称“另我”),是一种自体客体移情,表现为渴望得到理解、 以为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因为被人理解而兴高采烈、不停地寻找知音、幻想自己 有一个孪生兄弟或姐妹、与某个人处于“共生状态”。八、分离焦虑当一个人与别人处于共生状态时,分离是一件可怕的事,所以非常害怕分离, 分离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害怕分离,说明他的人 际界线是不清的。害怕跟谁分离,说明他跟谁人际界线不清。为了避免分离,当事人会采取硬控制或软控制、讨好或依赖等措施,目的是 继续保持共生状态,朝夕相处,相依为命。这种人很黏、很纠缠,象跟屁虫似的, 吃饭、睡觉都要别人陪,稍微离开一会儿就会不断打电话、发信息。依赖型和边 缘型人格障碍都有强烈的分离焦虑,他们害怕分离,对想象的分离都会有强烈的 反应,常常反复要求对方保证不会抛弃他。九、重感情行为主义只看互动,不讲感情。感情是一个虚幻的东西,别人看不透,自己 也搞不明白。但是,人际界线不清的人偏偏非常重感情。对他们来说,事实是什 么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心里是怎么想的,是不是爱我。两个人在一起磕 磕碰碰、吵吵闹闹、打打杀杀,一点儿也不开心,但是,因为“我爱你”,就舍 不得分开。现实地讲,这样的“爱”已经没有意义,它给人带来的只是伤害。但 是,他们宁愿承受现实的痛苦和伤害,也不愿意放下虚幻的爱。有人说: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其实,在战场、官场、 情场和日常生活中,这句话也是适用的。但是,人际界线不清的人就会把爱恨情 仇想象成永恒的东西。他们不只是人际界线不清,连时间界线也不清,过去、现 在、将来不分。他们希望时间不变、天人合一。究其原因,还是害怕分离,不愿 与心爱的人分开。他们用虚幻的感情麻醉自己,在精神上模糊人际界线。 十、强调意义人生本来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人总是倾向于寻求现象背后的意义。现象瞬 息万变,意义不变。对人来讲,做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为什么这样做, 他的动机是什么,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你想我吗?想,但想不起来。君子之交淡 如水。礼轻义重。只要有爱,怎么伤害都没关系。这是无视事实的表现,是歪曲 事实,是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十一、“过程阐释”现实的人际关系是靠效果来维系的,与动机无关。强调动机而忽略效果,就 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雅罗姆把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分为两个层面:内容阐释和过程阐释。内容阐释 就是就事论事,过程阐释就是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分析当事人的动机。一般的 人际沟通是很忌讳过程阐释的,因为这样做很容易把交谈变成窥探、揣摩、指责 和人身攻击,而心理咨询必须以过程阐释为重点,就事论事是起不到咨询的效果 的。换句话说,过程阐释是心理咨询的特权。任何人(包括咨询师),如果在日 常人际交往中使用过程阐释,就是人际界线不清。当然,亲人、知心朋友、闺密 是可以过程阐释的,因为他们的人际界线本来就是不清的。十二、窥探隐私朋友之间应该分享秘密,不分享秘密、不谈自己的感受、不暴露自己的想法, 就算不上朋友。但是,如果是一般关系,窥探别人的隐私就不合适了。有的人特 别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这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十三、过度暴露同样,跟关系一般的人分离秘密、谈自己的感受、暴露自己的想法,也是人 际界线不清的表现。十四、侵犯隐私过程阐释、窥探隐私、过度暴露都属于侵犯隐私,它打破了人际界线,闯入 了别人的私人领地,侵犯了别人的心理空间。这方面的表现有很多,例如衣着过 分暴露、穿着睡衣会客、借别人的衣服穿、用别人的牙刷、进入别人的卧室、使 用别人的卫生间、翻别人的抽屉、看别人的日记、查别人的电话记录,等等等等。 十五、道听途说人际界线不清的人容易受暗示,别人说什么,他不会理智地分析,而是盲目 接受。不但自己接受,还会迫不及待地向别人传播、推销。于是,未经证实的消 息就传播开来了,而且越传越神,成为流言蜚语。真是人言可畏。人言之所以可 畏,就是因为人际界线不清。人际界线清楚的人不会轻信流言蜚语,他相信事实, 相信证据。十六、忠诚和猜忌忠诚于某人,就是把自己当成别人的一部分,把自己交给对方,这是人际界 线不清的表现。其实,你是你,他是他,只要对自己忠诚就可以了,用不着对别 人忠诚。人际界线不清的时候,人们也会要求对方对自己忠诚,这种情况在朋友和恋 人之间非常普遍。要求对方对自己忠诚,就是把对方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把对方 彻底占有。如果对方不忠诚,就是我的损失,是对我的背叛,因此非常担心对方 不忠诚,想方设法检验对方的忠诚度,严重的就表现为猜忌。猜忌和猜心略有不同。猜心相对“积极” 一些,目的是了解对方,而猜忌是 负性的,是不相信,是怀疑。猜忌很容易转变成窥探和侵犯隐私。怀疑和相信表面上是相反的,但都属于人际界线不清。人际界线清楚的人尊 重事实,不会轻信某个人,也不会无端地怀疑别人。对他们来说,别人的话仅供 参考,类似于灵感或线索,需要事实来验证。别人的意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 际效果。十七、纠正人际界线不清的人往往以为自己比你更了解你。当你产生某种想法、出现某 种情绪变化、想做某件事的时候,他会告诉你,你的想法、情绪和行为是错的, 不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他显然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你身上去了,他以为你和 他是一样的人,发现你和他实际上不一样,他就认为你错了。同时,他又很关心 你,希望你别犯错误,于是就来纠正你。这是双重的人际界线不清。第一,他以 为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是一样的;第二,他要对你负责,他想拯救你。这样的纠正其实非常有害。人际界线不清、暗示性高的人会接受别人的纠正, 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受和意图压抑掉。一个人越不了解自己、越压抑自己,越 容易受暗示,越容易人际界线不清。这就不是拯救了,而是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