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非遗征文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7281508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眼中的非遗征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眼中的非遗征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眼中的非遗征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眼中的非遗征文导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物质财产,承载着人类智 慧和辉煌,它是以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 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我眼中的非遗征文范文我自小对石城灯彩情有独钟,已从事灯彩研究 50 多个年头。石城 灯彩集音乐、舞蹈、美术、剪纸、竹木工艺制作等多种民间文化艺术 于一体,通过歌、舞、戏、灯多种表演形式来叙述故事和表达群众的 美好期盼,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客家文化的一朵奇葩。2008 年,石 城灯彩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石城灯彩节目龙 腾鼓欢参加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并获得民间广场歌舞展演金奖。记得我们年轻的时候,大家最喜欢看、最喜欢学的就是石城灯彩 表演。据统计,上世纪 80 年代初石城县从事灯彩表演的专业人员有 620 多个,每个村至少有一个灯彩队。可是现在,老一辈灯彩表演艺人 逐渐老去,年轻人因为学习灯彩表演非常辛苦,没有社会保障,经济效 益又不高,所以宁愿选择外出务工,而不愿留在家里学灯彩、吃“灯彩 饭”,就连以前的一些表演骨干也纷纷转业,石城灯彩传承青黄不接的 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为石城灯彩市级传承人,我看到这种现象心里非常着急。我曾 尝试说服儿子跟我学习灯彩,他却回答说:“要是我跟你学灯彩,家里 人谁来养活啊。”一句话引起了我对石城灯彩传承的深思。前年,在我的提议下,县里开展了“石城灯彩传承人评选活动”, 评选出 21位县级灯彩传承人,并对传承人进行适当的补助。一系列措 施让我看到了灯彩传承的曙光。但是,我认为这仅仅是开始,要将石城 灯彩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承下去,还需要给予多方面的扶 持。希望国家加快完善非遗保护体系,让非遗保护有坚强政策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力度,提高补贴,为非遗传 承人提供社会保障,增强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非遗人才 的辐射作用,通过建立民间非遗保护协会、组建民间非遗表演剧团等 方式,形成保护、传承非遗的合力。我眼中的非遗征文范文学校广播通知,今天的班队会在操场进行,主题是走近“非 遗”!什么是“非遗”?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是丈二和尚摸 不着头脑。大家议论纷纷。“我知道!”一位同学叫起来,“就是非物质文 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意思呢?”一位同学追问道。有的人说:“是向我们展示一些精美的作品吧!”“不对!应该是一种奖品发给表现好的班!”“不可能!依我看,应该是为庆祝些什么而定的一个标题罢了。” 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正在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一抹红色飘了过来!这是个“危 险”的信号向老师来了!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 向老师轻轻 地说:“带上自己的椅子,到操场去看看我们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异口同声地问道:“向老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呀?” 老师耐心地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相对于有形的 财产来说,是一种无形的遗产。它是很有价值,值得传承下去的一种 民族技艺。用心去看看,你就会明白的!”我们迫不及待地带上凳子, 冲出了教室。操场就像一个大火炉,烤得我们直冒汗。但我们仍目不转睛地盯 着搭建在操场正前方的.舞台。首先,主持人介绍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接着,孽龙表演开始了。 两个身着侗族服装的小伙子出场了,一人舞龙,一人舞球。龙在舞台 上上下翻飞,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我仿佛感受到了龙的朝气和生命力。 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不由自主地响起。体育刘老师和张老师实在忍不住,走到舞台上,跃跃欲试。我们 立即用掌声表示支持。看似简简单单的随手挥舞,可要做到真正的配 合,却有天大的难度。你瞧,刘老师往左,张老师就往右,真是太“惨 不忍睹”了!他们边舞,同学们边笑,连一向严肃的向老师也忍不住 捧腹大笑起来!看来,这条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舞好的。主持人说:“同学们大概笑累了,听一段奇特的音乐放松放松吧! 接下来是芦笙演奏。这可不是一种普通的乐器。它主要流传于通道侗 族自治县。芦笙用几块铁片,几根竹子就可制作。芦笙构造简单,吹 出来的声音却十分动听。请欣赏!”只见几位侗族小姑娘,边跳边吹 着出来了。她们的舞姿优美,我们从没见过。乐声低沉浑厚,十分舒 缓,保你听过一次,就再也不会忘记。逸骏有点不服气,想上去试一下。他自信满满地上了台,接过芦 笙,摆好姿势,鼓起腮帮,用劲吹了一下,什么声音也没有。他不信 邪,再试了一次,终于吹出一声。大家都笑了。不知谁喊了一句:“哇! 终于放出来了!”更逗得我们轰堂大笑!主持人安慰他:“没关系,练 一年就能吹出好听的声音来的。”他不好意思地下了台!今天,我们算是长了一回见识。像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 家乡还有很多,要了解它们,可需要一定的时间。它们是我们怀化劳 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果这些技艺没了传承,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 中,这将是多大的损失。我们誓言:传承我们民族的技艺,让它永远 活下去!上文是关于我眼中的非遗征文,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