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导向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自组织分析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172581197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生导向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自组织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民生导向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自组织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民生导向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自组织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生导向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自组织分析摘 要:重庆市委、市政府在直辖以来改革发展的基础上,施行了一系列“新政”,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是当地干部群众在认真分析地区内外环境因素的基础上,不断提出并不断修正自己的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发展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以自身系统内的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推动为主的自组织过程。重庆的发展恰好符合了这一特征,因此试图以自组织视角分析重庆以民生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关键词:民生导向;重庆模式;经济社会发展;自组织1 “重庆模式”的内涵国内外主要媒体说讲的“重庆模式”是指重庆创造的一种与广东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浦东模式等不同的,“改变改革开放前期以投资及出口拉动经济的粗放模式”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重庆市长黄奇帆讲的“重庆模式”是指重庆创造的“一头在内、一头在外”加工贸易类型的对外开放的新模式;清华大学教授崔之元讲的“重庆模式主要指重庆创造的“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得以携手并进”的新模式;南方周末强调“重庆模式”是“政府投资基建新模式”,但其对重庆市政府主导的这种投资模式提出了强烈质疑;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讲的“重庆模式”是指他认为唯一能够拯救中国房地产的重庆公租房建设模式。此外,还有不少媒体将“打黑”、“唱红”、户籍改革等称为“重庆模式”。这些都是对“重庆模式”狭义的解读。2010年,香港亚洲周刊在其报道中认为“重庆模式”是中国在迈向共同富裕路途中,正在探寻的一条中国模式新路径。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层次更高、内涵更广的新概括,它抓住了“重庆模式”的实质和个性,即重提为人民服务、联系群众等。“重庆模式”就是以民生为导向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地方发展模式、问题解决模式、社会转型模式。本文所讲的“重庆模式”特指十七大以后,重庆市委、市政府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重庆直辖以来发展的基础上,施行的一系列“新政”,从而形成的一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发展的方式,和由此形成的发展路径。其主要包括:适合内陆发展开放的加工贸易的新模式、国企改革乃至整个所有制结构优化的新模式、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尤其是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模式、净化人们心灵、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的新模式。2 民生导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探索2.1 重庆直辖后经济社会发展历程1997年3月,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直辖十多年来,重庆紧紧抓住“重庆直辖、三峡工程库区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三大历史性机遇,攻坚克难,基本完成直辖之初中央交办的历史任务。三峡工程百万移民、老工业基地改造、农村扶贫与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四大难题逐步破解。经过十年的“打基础、建平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市未来发展勾画了新的宏伟蓝图,即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项任务的“314”总体部署,同年6月重庆获批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期新一轮的城乡总体规划也获国务院批准。2009年1月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由国务院正式颁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重庆问题”为重庆量身订作的一个综合性政策文件,是推动重庆早日实现“314”总体部署,更好地完成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任务,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五个重庆”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这也标志着重庆改革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直辖十多年的“打基础、建平台”,重庆经济已驶入又快又好发展的快车道,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之一,正在积极努力争取“314”总体目标的早日实现。2.2 民生导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探索(1)具体战略措施助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的“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为重庆市总体城乡规划提供了一张明晰的科学发展线路图,赋予了改革先行先试权。随着一个个高新技术园及保税港区的成立,重庆搭建起了对外开放的大平台,增强了城市聚集辐射功能。商机汇集,人才涌入,推了重庆经济驶入了健康、高速、持续的发展轨道。(2)科学的机制推动城乡统筹进程。地票交易完善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为城乡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充分保障农民利益和城镇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了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率先在全国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并出台具体措施保障覆盖面,确保了公租房的公共保障属性,建立起完善合理的城市住房供给体系。(3)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在涉及民生的关键领域重庆坚持 “共同富裕”的思想,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50%以上用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财政结构的75%用于区县及基层缩小城乡差别;以“五个重庆”建设为载体,加强枢纽性功能建设;改善城市发展软环境,2010年重庆当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大众文化建设。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唱红歌、读经典”等活动、在丰富群众生活的同时也逐步培养出高雅、正确的共同追求和社会道理判断准绳。通过“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纯洁了政法队伍,维护了社会稳定,为重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客观环境。3 重庆民生导向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自组织分析31 经济社会形成和演化的自组织性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会受到来自于外界指令的影响,但不会是主要的。社会系统作为由它的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从这种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产生出一种较之单个人所形成的意志与理性更有强制性和更加坚定的特殊秩序。它决定了历史变迁的行程,也是文明进程的基础。由于结构提供了整体不等于部分的“堆积”和“总和”的新东西,因而每一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主要不在于它是由什么以及多少要素所组成的,而在于这些要素按什么组合方式相互联系着和相互作用着。根据社会系统演化的这种自组织原理,一个社会系统要实现进化或发展,首要前提就是该社会系统的演化不仅要源于系统内部一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源于系统内部的要素与外部要素的交换,源于系统与外部的相互作用。社会的自组织过程有着不同于一般自组织过程的特殊性。从自组织理论的观点看,发展应当是一种以参与发展的所有人之间的互动交往及其产生的自发秩序为基础的不断演化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是由于人的 “自我意识”或“自主意识”的选择机制的存在,使得系统在其演化进程中总要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及与外界的关系,以使之更加适应于环境。因此,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本地区的干部群众在认真分析地区内外环境因素的基础上,不断提出并不断修正自己的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发展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以自身系统内的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推动为主的自组织过程。人作为自然界自组织演化的最高产物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特有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动物重复性行为的创造性活动,它是人类自身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外部世界与人的关系的融合的过程,是社会进化,特别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是经济社会自组织发展的根本动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当需求是经济社会自组织发展的动力来源和根本目的。3.2 重庆民生导向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自组织分析(1)重庆“民生导向”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形成、维持、演化的整个过程,相关政策的制定顺应了人民群众改善自己生存状况的正当需求。重庆的民生导向发展之路高度重视经济工作让百姓受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品质,引导社会资源进一步向合理领域投资倾斜,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形成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2010年以来,重庆进一步对“民生导向”发展路径做出制度性安排,要求政府把一半以上财力、干部把一半以上精力用于民生,系统解决群众最关心的10类重大民生问题。巨额的民生投入,使重庆经济增速高位运行,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2)按照由内而外、自下而上的发展方式,引导人民群众自发的发挥创造力,并让这种创造力成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土地制度改革成为广大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源头活水;户籍制度改革使进城农民转身成为有地市民,不仅享有城市的福利,还可保留农村的财产;住房制度改革,公租房的大规模建设和推进,房产税的探索性改革,都给底层百姓带来了更多的民生保障和生活热望;金融制度改革,为打造金融结算中心、建设新兴产业基地开辟通道,也为发展微型企业、激励全民创业搭建了平台,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唱读讲传”、“三进三同”等活动,则为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架起了沟通和交流桥梁。全市百姓对“五个重庆”建设深表认同、积极献计献策,投身并参与其中。(3)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坚定不移共同富裕之路。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三个差距”尤其明显,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费尽移山心力,为改善民生、缩小三个差距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2010年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改善民生既作为发展的目的,也作为发展的动力,推动经济社会互促共进、良性互动,明确做出了“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的战略部署。2011年7月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这是市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在全市范围内“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品质,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12。追求“分好蛋糕”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良好基础,给重庆经济的历史跨越、开放高地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强劲动力;坚持民生导向给重庆发展坚持人本、保障共享的科学转型增添了蓬勃生机。参考文献1重庆模式创中国经济反攻新路径n.亚洲周刊,2009,(6).2王岐山在重庆考察n.经济参考报,2010,4(21).3重庆模式、经济民主与自由社会主义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崔之元n.商务周刊,2009,(22).4解读重庆模式n.南方周末,2009,4(29).5重庆探寻中国共同富裕模式新路径n.亚洲周刊,2010,(12).6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第2卷m.北京:三联书店,1999.7金建萍.社会自组织演化的基本原理j.东方论坛,2004,(1).8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50-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