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反思与改革 10500字

上传人:众众****夺宝 文档编号:172578129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反思与改革 105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反思与改革 105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反思与改革 105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反思与改革 10500字 摘要:1995年以来,我国以世界银行倡导的“三支柱模式为根本理念,建立起了一个局部积累制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然而,该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却陷入了严重的困境笔者认为,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中,政策设计者不应无主见地人云亦云或照搬国外的经验,而应更多地对公共养老保险体系的存在意义是什么中国的现实国情适合什么样的制度安顿,以及设计计划能否得到顺利实施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为此,降低企业和职工的负担,建立一个较低水平的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体系,取消提前退休领取养老金的权利以及重新制定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规范,激励企业年金的开展以及个人为养老储蓄,是更为务实的改革关键词:城镇养老保险;局部积累制;现收现付制;基金制社会养老保险不仅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具有丰盛经济内涵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政策问题。一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选择,应该与其经济开展水平、收入分配结构、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税费征管体制、人口结构等现实条件相适应。因此,根据本国的社会经济开展状况来制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计划,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内容。近年来,在多方论证的根底上,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局部积累制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然而,现行养老保险体系的实际运行却不尽如人意,其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值得引起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反思。本文在对当前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存在问题及其本源进行分析的根底上,认为我国应当更加务实地对现行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一、改革历史的简单回忆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国家公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和?国家工作人员退休条例,其保障对象是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主要特征是由国家规定根本统一的养老待遇,由各类单位和企业支付养老费用。由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由国家统负盈亏,因此这实际上是一种享受对象经限定的由国家统一管理并保证养老金发放的养老体系。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要求国有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样,养老包袱的轻重就严重地影响到国有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能力,养老基金由企业统筹向社会统筹方向开展势在必然。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的开始。这实际上是一种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系。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确定了根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简称“统账结合)的模式,强调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根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根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模式。该模式要求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从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向局部积累制过渡。事实上,我国采纳了世界银行倡导的“三支柱模式,即强制性的现收现付制作为第一支柱,强制性的个人账户作为第二支柱,自愿的补充养老保险作为第三支柱。第一支柱按照缴费工资的13%由企业在税前支付,它将保证缴费15年以上的职工在退休时获得20%的替代率;第二支柱由个人和企业共同负担,按缴费工资的11%缴纳,当职工退休时每月可得到个人账户基金积累额的1/120。作为第一支柱的统筹账户和第二支柱的个人账户,可合计提供58.5%的目标替代率。概括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从企业统筹走向社会统筹;二是从单一的现收现付制走向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相结合的统账结合模式;三是扩大了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将非国有企业纳入养老保险体系;四是适当调整了缴费率和养老金的替代率,纠正了养老保险体系在精算上的失衡。而改革的目的在于顺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解决养老保险的可携带性问题,疏通劳动力流动障碍;应对人口结构不利变动对现收现付制的挑战,削减养老保险制度的代际再分配功能;等等。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尽管已有的研究从理论上论证了多支柱模式的优越性,以及通过模拟研究论证了我国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转型的现实可行性(WorldBank,1997;YanWang,etal.,2000),1-2但现行养老保险体系在运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预期之外的问题。1.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巨大,局部积累制名存实亡由于现行的局部积累制是在现收现付以及没有任何基金积累的根底上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当前工作的一代不仅要承当上一代的养老责任,还要为自己积累养老金,由此带来了巨大的转型本钱。对于改革之时已经离退休的“老人、工作期间经历制度转换的“中人以及改革之后才加入工作的“新人来说,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老人老方法,中人中方法,新人新方法进行区别对待。即已经离退休的“老人的养老金待遇保持不变,他们的养老金用每年收缴的社会统筹基金支付;对于“中人,新制度规定将其在改革之前的工作年限视为缴费年限,他们所享受的养老金待遇与他们在改革之后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的差额也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这样,“老人和“中人的养老金来源就成为一笔“历史债务(即转型本钱),如国务院体改办2000年测算的结果为67145亿元(何平,2022)。3现行局部积累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养老保险费的实缴数额未能到达预期的目标,统筹账户的基金缺乏以支付现有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因此个人账户的基金几乎全部被挪用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从而形成个人账户的“空账现象,即个人账户只是一个名义账户。在名义账户下,资金的回报率是由政府规定的,而不是实际的投资回报率。这样,从基本上看,现行养老保险体系仍然是现收现付制。2.缴费率相当高,企业和工薪阶层负担惨重我国养老保险缴费率(平均养老保险费与平均工资的比率)目前已经到达比拟高的水平,从1991年的16%增加到目前的24%,远远高于世界平均缴费水平(为10%),甚至高于国际警界线(20%)。根据对OECD24个国家社会保障缴费率的统计,只有丹麦(24.55%)、意大利(29.64%)、荷兰(25.78%)、西班牙(28.30%)和葡萄牙(34.75%)等5个国家的社会保障税高于中国(孙祁祥,2022)。4尽管企业可以通过降低工资基数的方式向职工转嫁局部社会保险费(转嫁能否顺利实现取决于劳动力的供应和需求弹性),但过高的缴费率无疑将提高企业的经营本钱,并形成缴费企业与未缴费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而在现行制度下,企业职工除了须缴纳“四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外,还须缴纳不菲的个人所得税。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体系再分配功能的资金来源和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实际上大局部来源于工薪阶层。这种状况对于培育中产阶级,改善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是不利的。如果说西方国家的高缴费率主要缘于提供了过高的社会福利,即所谓的“福利病(同工资一样,社会福利水平具有很强的刚性),我国的高缴费率那么主要在于庞大的转型本钱企业拖欠、逃避缴费现象严重,覆盖面、参保率难以提高,以及过高的替代率等原因造成的养老保险资金缺口。理论界热衷于探讨的老龄化问题,事实上并非造成高缴费率的重要因素,而这恰恰更增加了人们对于老龄化将带来的高赡养率的担心。3.企业拖欠、逃避缴费现象严重,扩大覆盖面举步维艰当前企业拖欠、逃避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情况非常严重,近几年来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92年至1998年,收缴率分别为96%、92%、91%、86%、90.7%及82.7%,尔后一直徘徊在90%下列(龚秀全、黄胜开,2022)。5截至1998年底,企业共欠缴养老保险费302亿元,到2000年底回升到414亿元,相当于当年养老金发放金额的20%。而且,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工作进展也乏善可陈。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加速把非公有企业职工和外来劳动力包括到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中来。但直到2022年底,养老保险参与率一直徘徊在50%60%之间(见表1)。覆盖面未能顺利扩大,直接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到1997年底,93.9%的国有企业职工加入了养老保险,而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的参与率为53.8%,其他所有制企业只有32.0%,事实上造成了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二是养老保险体系的负担率大幅回升。如表2所示,从1993年到2022年,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参保职工人数回升了78.8%,而参保离退休人员那么回升了168.2%,负担率提高了50个百分点。在现实中,企业逃避缴费的行为是不可防止的;但过高的缴费率、有效征管体制的缺失,那么大大增强了企业逃避缴费的动机。从我国的国情来看,逃税漏税现象本来就非常普遍,更何况是以“费的形式进行征集的养老保险基金。从职工个人方面来看,由于当前的工薪阶层不仅成为转型本钱的主要承当者,而且现收现付制本身所具有的再分配功能、个人账户的“空账现象和过低的投资回报率等因素,也都抑制了其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积极性,难以有效形成职工对企业缴费的监督机制。地方政府(县或地、市级政府)在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值得注意。地方政府曾是养老保险体系的管理者,且在大局部地区至今仍然是实际的管理者,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将使它们失去对养老基金的控制权。显然,在它们拥有对养老基金控制权的时候,它们有积极性向企业收取养老保险费;而在它们丢失对养老基金的控制权之后,它们的积极性将相应降低。此外,在省级统筹的运作中,省内地区之间的交叉补贴也会对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产生严重的影响。示例,如果一个县(或市)的养老基金盈余被拿去与其他县(或市)分享,这个县(或市)将不会有实现盈余的积极性;反之,如果一个县(或市)的养老基金赤字可以得到来自统筹基金的补贴,这个县(或市)也不会设法去消减赤字。4.其他存在的问题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在运行中出现的其他问题还有很多,如社保基金未能获得令人称心的收益率、省级统筹进展迟缓等。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年报为例,其历年的投资收益率(如表3),在所有年份均低于五年期定期储蓄利率。而自1997年国务院要求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以来至2000年底,真正实现省级统筹的只有5个省,17个省通过省级调剂金进行上缴下拨,8个省还没有建立省级调剂金或者虽然名义上建立了但没有运作(赵耀辉、徐建国,2022)。6过低的投资回报率大大打击了职工对于养老保险体系的信心,甚至使个人账户的缴费异化为某种税负(由于资金回报率低于其时机本钱);省级统筹难以实施,那么不利于调节省内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以及控制养老基金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和腐败行为。综上所述,个人账户空账、缴费率过高、拖欠及逃避缴费现象严重是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中可以看出,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拮据表现为个人账户空账,并产生了提高缴费率的要求;过高的缴费率又大大增强了企业拖欠、逃避缴费的动机;而企业拖欠、逃避缴费的行为,反过来又影响了养老保险费的顺利征收,并使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工作难以实施;最终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从而使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运作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在实践中遭遇的严峻形势所折射出的现行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第一,过于执着养老保险体系自身的财务平衡。面对巨大转型本钱的现实,政府没有必要拘泥于养老保险体系自身的收支平衡,以致于造成个人账户的“空账现象而失信于民。事实上,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社会保障税并不是社会保障资金的惟一来源。除少数国家(如德国)的社会保障税能够完全满足社会保障支出的需要以外,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税收入只占社会保障支出的较大比重,个别国家(如加拿大)的社会保障税收入占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尚缺乏50%。而从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仍处在相当低的水平上。因此,增加其他资金来源(如国有资产的变现所得、税收收入、国债筹资等)用以支付转型本钱是完全合理的。第二,养老金的替代率偏高。现行制度设计中养老金的目标替代率为58.5%,而“老人和“中人的替代率更高。从实施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各地根本养老金替代率的平均水平已超过80%,远高于西方兴旺国家的水平(见表4);局部地区如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安徽、江西、山东、河南等省(自治区)的养老金替代率均超过了100%,甚至出现了一些在岗还不如退休的情况。从人均产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我国与西方兴旺国家的差距仍十分巨大,现行制度如此之高的替代率未免有些自不量力。第三,养老金领取条件过于宽松。主要表现在对提前退休领取养老金的政策把握和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提前退休政策以到达减员增效目的。此外,80年代初期,我国27个产业部门相继制定了1800多个特殊工种名录,规定特殊工种职工可享受提前退休的待遇。但是,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应用,继续沿用这个20年前制定的规范并不完全适宜。不仅如此,为了顺利实现减员的目的,地方政府和企业还有意放松了对提前退休审批的管理,从而导致一大批产业职工提前退休,过早地参加领取养老金的队伍。从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来看,新制度中缴费满15年、旧制度中工龄满10年即可领取养老金这一政策规范,在世界上已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中也是相当低的。第四,对制度实施计划的操作难度不足充沛的估计。现行制度设计不仅建立起了一个拥有较高目标替代率的局部积累制养老体系框架,而且还指望由当前工作的一代承当起巨大的转型本钱,但对于企业和职工能否承受由此带来的高缴费率以及收取养老保险费的难度,却似乎不足应有的思想准备。局部积累制的强制性个人账户客观上也加重了企业和职工的负担,事实上并不是一种比原有的现收现付制更优的选择。由此可见,过于简单、理想化而不足可操作性的制度计划设计,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面临困境的基本原因。现行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暴露出政策设计者过于迷信理论模型的论证而短少对现实国情的深入了解;无视对我国政府和企业之间,以及政府上、下级之间博弈行为的考察。三、反思与相关政策倡议如上所述,即使经过貌似严格的理论论证和数据模拟,一个制度的设计如果短少了现实的可操作性,它也难免会在实施中遭到失败。这是值得我国理论界深刻反思的。总的来看,过去的理论研究更多的是从纯正理论的层面对现收现付和基金制进行比拟,或探讨人口老龄化来临的福利效应及应对措施;而在运用数学模型和数据模拟办法进行论证的过程中那么多少显得有些一厢情愿,对于从若条件引出的结论与现实的差距不足客观的分析,表现出热衷于理论探讨而疏于关注现实国情的倾向。在对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的比拟中,学者们较倾向于认为现收现付制对国民储蓄具有挤出效应,减少了资本的形成,从而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Feldstein,1974);8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并认为从现收现付制逐步向基金制过渡乃是大势所趋。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现收现付制对国民储蓄的挤出效应以及这种挤出效应有多大,在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得到严格的论证。而且,国民储蓄率也并非越高越好。在过剩经济的条件下,降低储蓄率、扩大有效需求反而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的动态无效率问题(袁志刚、宋铮,2000)。9对于现收现付制另一个常见的质疑是,它难以在一个不利的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中得以维系。但从基本上看,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两种养老保险体系只不过是退休一代采用不同的方式索取当前的产出。在现收现付制下,退休一代凭借过去缴纳养老保险费获得分享来自当前工作一代的转移支付的权利;在基金制下,退休一代凭借资本所有权证获得分享当前工作一代提供的产出的权利。两者的物质根底是完全一致的。可见,经济增长和充沛就业才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基本,基金制并不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灵丹妙药(NicholasBarr,2000)。10在老龄化问题上,基金制与现收现付制的区别只不过是基金制将问题抛给社会,而现收现付制那么由政府承当起责任而已。实际上,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在实践中各有利弊。现收现付制的最大弊端是由于其再分配功能而导致企业和职工逃避缴费,养老保险覆盖面难以扩大;基金制那么不足再分配功能,难以抵御通货膨胀等缺陷,使退休人员的根本生活水平无法得到保证。从这一点来看,基金制已根本丢失了“社会保障的功能。老龄化趋势对养老保险体系的考验也是学者们所关注的问题。但是,如上所述,从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造成我国养老保险体系负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并非老龄化问题,而是养老保险覆盖面难以扩大、职工参保率难以提高以及下岗和提前退休顶峰的来临等问题。这些问题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构成的压力,显然远大于老龄化问题;而老龄化问题只不过是使入不敷出的养老保险体系)上加霜罢了。在有关养老保险的理论探讨中,学者们大多借助于代际交叠模型(Samuelson,1958;Diamond,1965)来进行分析,如对现收现付制与国民储蓄关系的论证、人口结构变动的福利效应分析、缴费率和统筹比例的参数设定,等等。11-12但是,代际交叠模型的论证依赖于退休一代不留遗产的强若,而这与现实情况是明显不符的。在现实中,人们有种种理由在死亡时留下遗产,示例:(1)遗产动机是普遍存在的;(2)人们无法准确知道自己何时会死亡;(3)住房和耐用品的残值一般会成为遗产等。在养老保险体系设计的数据模拟研究过程中,学者们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往往在模型中设定有利于自己结论的若条件和参数值。示例,支持基金制的学者往往过分强调养老基金的投资回报率(Feldstein,1999),13似乎认为养老基金的投资回报率理所当然地将高于真实工资的增长率。事实上,在古典经济模型的理想状态下,两者应该是一致的;而从我国的统计数据来看,在1986-2022年的大局部时间内,真实工资的增长率高于五年期国债的实际利率(袁志刚、封进,2022)14,从而基金制是比现收现付制更好的制度选择;而支持现收现付制的学者那么无视了收取养老保险费的难度,隐含了养老保险费能够顺利收取的若。综上所述,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中,政策设计者不应无主见地人云亦云或照搬国外的经验,而应更多地对公共养老保险体系的存在意义是什么、中国的现实国情适合什么样的制度安顿,以及设计计划能否得到顺利实施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一般认为,政府介入养老保险主要基于三方面的理由。一是政府强制保险可以纠正由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二是社会养老保险具有再分配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财富在不同的收入阶层和代际之间再分配;三是政府强制保险可以帮忙人们克服短视行为,即所谓的“家长主义。但从市场失灵和家长主义的观点来看,政府介入养老保险的理由显然不如医疗保险充沛;特别是对于基金制来说,除了具有家长主义的含义之外,政府几乎再没有介入养老保险的理由,而事实上这种家长主义的强制储蓄是否必要也是值得商榷的(在没有公共养老保险体系的情况下,人们也可能会为自己的养老积极储蓄)。相比拟而言,现收现付制由于具有保障退休人员根本生活之需的再分配功能,而更加适合作为政府介入养老保险的方式。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开展仍处在相当低的水平上,且贫富两极分化相当严重,不足一个人口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在这种经济条件下,面对显而易见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一个较低水平、广泛覆盖的养老保险体系,对于我国来说可能是更加适宜的选择。较低水平的养老金可以降低当前工作一代的负担,有利于养老保险费的收取;而养老金水平也反映了政府介入养老保险的程度。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公共养老保险体系的首要目标理应是保障退休人员的根本生活之需;如果人们希望在退休以后过得更宽裕一些,他们有责任在工作时期为自己进行更多的储蓄。根据以上的分析,政策设计者可以考虑从下列几个方面对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更为务实的改革。第一,降低企业和职工的负担。政府应更多地考虑通过减持国有股、发行国债或税收来支付转型本钱。为此,政府有必要重新审视当前的财政支出结构,应向社会保障、教育、国防等有关国计民生的工程倾斜,逐步缩减以至取消大量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如大量的形象项目工程、对竞争性国有企业的财政扶持、民间力量完全可以实现的投资工程,等等)。对于工薪阶层的负担,可以考虑以个人所得税作为社会保险费的来源而取消社会保险费,或者取消个人所得税而保存社会保险费。另外,可以考虑取消养老保险强制性的个人账户(即取消局部积累制)和“四金中的住房公积金,以进一步降低职工的负担。第二,建立一个较低水平的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体系。养老金的给付可以考虑采取DB模式而不必按目标替代率进行设计。养老金发放水平可参考当地的最低工资或最低生活保障规范设定(如以当地的最低工资或最低生活保障规范乘以一定的系数)。对于局部养老金待遇过高的“老人和“中人,考虑到养老金待遇的刚性,可以保持其原来的养老金发放水平不变;但如将来出现通货膨胀,那么不对养老金待遇进行调整,直到与其设定的养老金发放水平相当为止。第三,取消提前退休领取养老金的权利,重新制定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规范并严格其审批管理;适当提高领取养老金所需的缴费年限规范。对于因下岗而提前退休者,可以考虑将这局部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或失业保险制度之中。第四,在保存一个较低水平的现收现付制公共养老保险体系的根底上,激励企业年金的开展以及个人为养老储蓄。为此,必须为企业年金和个人年金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示例,企业购置企业年金可在税前列支,个人购置养老金的支出局部可免缴个人所得税(这些政策已为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所采用)。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政府的行政负担,杜绝地方政府挪用养老金和腐败行为的发生,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和繁荣。注释:这个目标替代率的计算办法是:若预期寿命为70岁,实际工资增长率等于名义利率,职工按缴费工资的11%向养老保险体系交费35年,这样退休时个人账户可以提供38.5%的替代率,统筹账户提供20%的替代率。二者合计共提供58.5%的替代率。Wang,etal.的模拟显示,在2000年到2022年间,每年的转型本钱占GDP的0.6%左右,到2050年将下降到0.3%。转型本钱的补偿可以通过税收进行融资,这样,支付第一支柱相当于工资20%的养老金所需交纳的费用率只需10%12%。“老人老方法是指对已退休者继续实行以前的退休金发放规范,退休金替代率为60%90%,退休金计算基数为退休时的工资额;离休者离休费为离休时工资的100%。“新人新方法是指1997年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后加入工作的职工,他们的退休金相当于当年职工平均工资的20%,有35年工龄的职工,目标替代率为58.5%左右。“中人中方法是指中人的养老金由根底养老金、新制度建立以后个人账户上积累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将统一制度建立以前的工作年限视为缴费年限计算的“过渡养老金三局部组成月养老金=根底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120过渡养老金,过渡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0%-1.4%)视为缴费的年限。现收现付制的再分配功能包括从工作一代对退休一代的转移支付、从高收入群体向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从短寿者向长寿者的转移支付,以及从男性向女性的转移支付。我国现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不足再分配功能,而且人们显然会为了购置住房而自觉地储蓄。所以,这种强制性储蓄几乎是毫无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