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9课 满井游记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7093279 上传时间:2020-11-0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9课 满井游记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9课 满井游记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9课 满井游记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历了漫长的严冬之后,我们终于盼来了温暖的 春天。昨日的一场小雨,让我们想起了“天街小雨润 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你能给大家描绘 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春之美景吗?今天让我们一起随 着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脚步到北京郊外满井去走一走, 看一看,领略一下那时那地的春之美景吧! 游 记 满井游记 29 1. 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3. 背景透视 5. 相关资料 6. 检查预习 7. 听读课文 10. 句段品析 11. 疑难探究 12. 板书设计 16. 教材习题讲解 4. 文体知识 9. 整体感知 13. 本课主旨 17. 课后作业布置 8. 翻译课文 14.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5.拓展延伸 3. 欣赏文章的写作技法,提高鉴赏作品的能力。 1. 掌握文中生字词,整理常见实词,积累文言词语。 2. 品位赏析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 (难点) 来自 点拨 袁宏道( 15681610),公安(今湖北公安) 人。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他主张“独抒 性灵,不拘格套”,作品率真自然,游记散文清新 秀逸,成就较大。他与哥哥袁宗道、弟弟袁中道, 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重要代表。代表作 品有 满井游记 虎丘记 等。 来自 点拨 明万历二十七年 (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 天府儒学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 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 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他就游览 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 满井游记 就作于此时。 来自 点拨 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 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 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 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 “山水小品 ”。 游 记 来自 点拨 公安派是明代后期以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三人为 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其文学主张是 “反对承袭,主张通变”,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的文学 发展观,认为文学应随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反对贵古贱今, 认为“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强调文学首先在于表现真实的 思想感情。又提出“性灵说”,要求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 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这种文学发展观与创作观,开创 了清新活泼、平易近人的文风,发展了散文样式,开拓了杂文和 小品文领域,打破了复古派在文坛上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当时文 坛产生了积极影响。 公安派 一 读一读字音 部分来自 点拨 燕 地 廿 二月 花 朝 节 鲜 妍 明媚 恶 能无纪 飞沙走 砾 曝 沙之鸟 浅 鬣 寸许 靧 面 红装而 蹇 者 脱笼之 鹄 汗出 浃 背 yn yn zho nin w l p li hu jin h ji 二 写一写字形 部分来自 点拨 xi( )浪 hu ( )事 jhun( ) li ( )而歌者 呷 堕 髻鬟 罍 三 文言知识积累 部分来自 点拨 (一) 通假字 1.夫能不以游 堕 事 “堕”通“隳”,毁坏 2.恶能无 纪 “纪”通“记”,记游的文章 部分来自 点拨 ( 二 ) 古今异义 1.柔梢 披风 古义:在风中散开;今义:一种披在肩上没有袖子 的外衣 2.恶 能无纪 古义:安,哪;今义:表示惊讶 部分来自 点拨 (三) 一词多义 1.乍 : 波色 乍 明 (副词,初,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 乍 出于匣也 (副词,突然) 2.始: 髻鬟之 始 掠也 (副词,刚刚) 始 知郊田之外 (副词,才) 部分来自 点拨 3.而: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而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连词,表承接) 罍 而 歌者 (连词,表修饰) 而 城居者未之知也 (连词,表转折,可是) 4.然: 娟 然 如拭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然 徒步则汗出浃背 (连词,表转折,但) 5.之: 脱笼 之 鹄 (结构助词,的) 未 之 知也 (代词,指郊田之外春天来临这一情况) 如镜 之 新开 (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部分来自 点拨 ( 四 )词类活用 1.罍 而歌者 (名词用作动词,饮酒) 2.红装而 蹇 者 (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3.鳞 浪层层 (名词作状语,像鱼鳞一样) 4.作则 飞 沙 走 砾 (动词的使动用法,“飞”, 使 飞;“走”,使 走) 5.泉 而 茗 者 (名词用作动词,泉,用泉水煮; 茗,喝茶) 部分来自 点拨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宾语前置,“之”是动词“知”的宾语,否 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意为:“可 是居住在城里的人没有觉察它啊。”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意为:“在山石草 木之间潇洒徜徉的。” 部分来自 点拨 2.省略句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 省略主语“余”(“吾”)。意为:“二十二日 天气略微暖和,我同几个朋友一起出东直门。” 3.被动句 山峦为晴雪所洗。 “为 所 ” 是被动句标志。意为:“山峦 被天晴后的积雪洗刷。” 部分来自 点拨 4.判断句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 也。 “ 者, 也”表示判断。意为:“能够不因 游玩误事而在山石草木之间潇洒徜徉的,(恐怕) 只有我担任的这种清闲官职了。” 部分来自 点拨 ( 六 ) 成语积累 汗出浃背: 形容非常恐惧害怕。现也形容出汗 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同“汗流浃背”。 (七)名句积累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 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 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满井游记朗读 。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 波浪线 。 4.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原文: 燕地 寒,花朝节后,余寒犹 厉。 冻风时作 ,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 一室之内, 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 返。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后,冬天的 余寒还很猛烈。冷风不时地刮起来,一刮起来 就使沙子飞扬碎石滚动。(我)只得束缚在房 间里,想出去却不能。每次冒风疾行,不到一 百步就返回来了。 译文: 燕地:这里指今北京一带。犹:还。冻 风时作:冷风不时地刮起来。作,兴起。砾: 小石块,碎石子。局促:形容受束缚而不得 舒展。辄:就。 注释: 原文: 廿二日天稍 和 ,偕 数 友 出 东 直, 至 满 井。高柳夹堤,土膏 微润,一望空阔,若 脱笼之鹄 。于时 冰皮始解,波色乍 明,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同几个朋友 一起出东直门,到满井。堤岸两边是高高的柳树, 肥沃的土壤微微有些湿润,一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 景象,(我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冲出去的天鹅 一般(无比轻松)。在这时冰面开始融化,水波开 始发出亮光, 译文: 原文: 鳞浪 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 如镜 之新开 而冷光之乍 出于 匣也。山峦为晴雪 所洗 ,娟然 如拭,鲜妍 明媚,如倩女之靧 面而髻鬟之始掠 也。 像鱼鳞似的波纹一层又一层,水清澈得 能见到水底,(水光)亮晶晶的像打开刚制成 的镜子时,冷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来一样。山 峦被天晴后的积雪洗刷后,美好的样子像擦洗 过一样,鲜明美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 梳过髻鬟一样。柳条将要舒展还没有舒。 译文: 21 22 原文: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 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罍 而歌者, 红装 而蹇 者,亦时时有。 柳条将要舒展还没有舒展开,柔软的柳 梢在风中散开,麦田里的麦苗像短短的鬃毛, 只有一寸左右高。游人虽然不是很多,(可是) 喝用泉水煮的茶的,举起酒杯唱歌的,穿着盛 装而骑驴的女子,也经常可见。 译文: 23 24 25 26 27 28 原文: 风力虽尚劲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悠然自得,毛羽鳞 鬣 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 无 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风力虽然还很猛,可是徒步行走就会有汗 水流出湿透脊背。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 到水面上吸水的鱼,(显得)安闲自在,鸟的羽 毛和鱼鳞鱼鳍之间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 才知道郊田之外未必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 的人没有觉察它啊。 译文: 29 30 31 32 33 廿 (nin)二日天稍和: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 偕: 同。 膏:肥沃。 鹄 (h):天鹅。 于时:在这时。 乍:始,初。 鳞浪:像鱼鳞似的波浪。 晶晶然: 光亮的样子。 新开:刚制成。 乍:突然。 于: 从。 山峦为晴雪所洗:“为 所 ” 是表被动的 固定句式。晴雪,天晴后的积雪。 娟然:美好的样子。 鲜妍:鲜明美好。 注释: 靧 : 洗脸。 掠:梳掠。 披风:在风中散开。 披,开,分散。 鬣 (li):兽颈上的鬃毛。 茗: 茶。这里指喝茶。 罍:酒杯。这里指饮酒。 红装:指女子盛装或盛装的女子。 蹇 (jin):驴。这里指骑驴。 劲:猛,强 有力。 浃背:湿透了 ,背部。浃 (ji),湿透。 鳞:鱼。 毛羽鳞鬣:鸟的羽毛和鱼鳞鱼鳍。 未始:未必。 注释: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3 32 原文: 夫能不以游堕事 而潇然 于山石 草木之间者,惟此官 也。而此地适 与余近, 余之游将自此始,恶 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能够不因游玩误事而在山石草木之间潇 洒徜徉的,(恐怕)只有我担任的这种清闲官职 了。这个地方恰巧离我的住处很近,我的游览将 要从此开始,哪能没有记游的文章?时间是己亥 年二月。 译文: 34 35 36 37 38 堕事:误事。堕 (hu),毁坏,现在写作 “隳 ”。 潇然:潇洒无牵挂的样子。 惟此官: 只有这种官职。作者时任学官 (顺天教授、国子 助教 ),事务少,很清闲。 适:恰好,正好。 恶 (w):安,哪。 注释: 34 35 36 37 38 部分来自 典中点 1. 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 【 答案 】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 砾”。 部分来自 典中点 【 答案 】 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部分来自 点拨 1. 课文第一段写燕地早春“余寒犹厉”“冻风时 作”“飞沙走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答案 】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 作”“飞沙走砾”。 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 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 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 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部分来自 点拨 重点品析第 2段 2. 赏析“脱笼之鹄”的表达作用。 【 答案 】 运用比喻,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 “脱笼之鹄”,表现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 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之情。 部分来自 点拨 3. “柳条将舒未舒 亦时时有”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答案 】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游人的几 种情态,写出了游人的悠闲、豪放、从容, 突出满井早春的盎然生机。 部分来自 点拨 4. 第 2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 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 答案 】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 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 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 “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 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 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 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 情景交融。 部分来自 点拨 5.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 答案 】 这是作者观景之后写的一个议论句,写 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即郊外田野不是没有春 光,只是城里居住的人还不知道罢了。这个转 折句,也启迪读者:美是客观存在的,而人们 却往往受限制而看不到,很可惜。我们只有懂 得这一点,才能摆脱限制,扩大视野,去发现 生活中美好的东西。 重难点小结 部分来自 点拨 集中,细致的描写了满井游时所见的景物, 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文辞简洁而又清丽、自 然,意趣蕴藉,具有艺术魅力。 部分来自 点拨 6.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 也”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案 】 流露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热爱大自然、 寄情山水之间的思想感情。 部分来自 点拨 【 答案 】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 调,历历如画地描 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 色,表达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 愿望。 1.【 主题探究 】 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部分来自 点拨 【 答案 】 “一切景语皆情语”, 满井游记 也不例外, 文章的第二段用二百字左右描绘了一幅北国初春风景图: 那里冰冻初解,水波粼粼;山色晴和,明净如洗;柳条 随风摇曳,麦苗破土而出;游人或喝茶饮酒,或唱歌骑 驴,其乐无穷;鱼儿嬉戏,鸟儿曝沙。这幅优美的早春 风景图中,渗透了作者的欣喜之情。作者犹如鱼儿、鸟 儿那样怡然自得,“喜气”洋洋,而这正是他“独抒性 灵”理论的具体体现。 2.【 手法探究 】 请举例说明本文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满 井 游 记 城中“余寒”(欲扬先抑) 满井春色 寄情山水(表明志向) 面 热爱 自然 厌恶 世俗 点 水 山 柳 麦 人 鸟 鱼 波色乍明 鲜妍明媚 柔梢披风 浅鬣寸许 茗、歌、蹇 悠然自得 本文紧扣景物的季节特征,以游览行踪为线索, 以清新的笔调,细腻地描写了满井的春景,表达了作 者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思想感情,也曲折地表现了 作者厌倦都市官场的生活和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情怀。 1融抒情于叙事写景之中。 本文前两段写景无一句直接抒情,然而又无一句不含情。在作者 笔下,“柳有人的感情,山有人的体态,水有人的情意”,而声 色兼备、形态各异的游者,更把这幅满井早春图点缀得生机无 限,还有那“皆有喜气”的飞鸟游鱼,也成了作者的抒情对象。 2兼用多种修辞手法。 作者写山,用新妆倩女作比,这是比喻。写鱼、鸟,说它们悠然 自得,这是拟人。这样写,既增加了景物的动感和“灵气”,又 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另外,作者还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如“呷浪之鳞”,还用排比的手法写游人的各种情态。 3白描笔法,形象鲜明。 作者写景,不堆砌辞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 勒出来。如写水“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 底”,写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白描 手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 画。 前三篇课文,如柳宗元 小石潭记 、范仲淹 岳阳楼记 、欧阳修 醉翁亭记 ,重寄托重理念。 袁宏道更注重对大自然的客观描写,也揭示出人们游 山玩水的愉悦心情。 文中这样的景物描写还有几处,如“土膏微润”,写冬去春 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冰皮始解,波色乍 明”,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麦田浅鬣寸许”,写麦苗从芳润的泥土中探出头的情景, 准确而生动。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无不渗透了对春回大地 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一、 文中这样的比喻句还有几处,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 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 贴切而有新意;如“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 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 生动而又传神;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 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点拨: 本题意在让我们注意课文中比喻句的用法,体会其恰 当生动的表达效果。 二、 一室之内 郊田之外 (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这种用法现 在的书面语中还常用,如“四海之内”“国门之外”。 ) 脱笼之鹄 曝沙之鸟 (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这种用法现 在的书面语中也常用,尤其保留在成语中,如“惊弓之鸟”“一 丘之貉”。 ) 倩女之面 髻鬟之始掠 (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这种 用法现在已不用。 ) 点拨: 此题意在让我们注意课文中“之”字的用法,体会它的作 用,并作一些古今对比,加深印象。 三、 完成典中点上的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