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科普知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060500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100 大小: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科普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电力科普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电力科普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科普知识序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和落实电力部领导关于加强科普工作的指示,进一步提高电力职工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更好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特编写出版电力科普知识一书。本书对电力技术、生产建设和技术经济等知识,以及当代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和电力科技的新发展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知识面宽、通俗易懂,可作为技术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了解电力科技知识和高新技术知识的“入门”读物,供学习参考。本书是在电力部电力科普知识竞赛组委会具体指导下,由电力科普知识编委会编写。参加编写人员有曾庆禹、刘纫、杨勤明、肖国泉、周照茂、曾鸣、刘惠民、朱新华、宗士杰、饶纪杭、林江、杨飞、甄雷、楼重义、唐金生、王绍民、陈梅倩、孙海波、于海琴、冯爱玲、马驯、王洪生、杨学勤、周晖等。电力部电力科普知识竞赛组委会全体成员和有关专家对本书初稿进行了审阅,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本书的编写得到了电力部有关司局和在京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学者的指导,以及科技人员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时间仓促、水平与条件的限制,本书难免存在缺点与不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第一章 电力技术与电力工业3一、电力技术与电力工业发展简史3二、中国电力工业发展5三、电力与能源5四、电力技术与电力工业6五、电力工业的特点7第二章 火力发电8一、火力发电概述8二、火力发电厂的基本生产过程9三、锅炉设备12四、汽轮机设备14五、汽轮发电机15六、汽轮机乏汽的冷却16七、火电厂电子计算机控制现代火电厂自动化17第三章 水力发电19一、水力资源和水电站19二、水电站的型式20三、水电站的构成21四、水电建设23五、水电站的运行24六、抽水蓄能24第四章 核能发电25一、核裂变反应26二、核能发电26三、核电站安全保障系统28第五章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30一、风力发电30二、地热发电31三、太阳能发电32四、海洋能发电33第六章 输电与配电34一、变电站35二、送电线路37三、高压直流输电(HVDC)39第七章 电力系统40一、概述40二、电力系统互联42三、电力系统规划44四、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45五、电力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电力系统52调度自动化系统52第八章 供用电56一、电能质量56二、供电可靠性60三、电力负荷控制62四、电力需求侧管理(DSM)节能节电的新举措63五、节电新技术65第九章 电力环境的保护66一、概述66二、火力发电与环境66三、水电开发与环境68四、核电与环境68五、输变电与环境69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温室效应和酸雨问题69第十章 电力成本、电价和技术经济指标70一、电力成本71二、电价72三、技术经济指标73第十一章 电力基本建设76一、可行性研究77二、勘察设计78三、招投标79四、建设监理80五、投融资80六、施工准备81七、施工建筑安装82八、启动调试83九、试生产和竣工验收84第十二章 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与电力新技术84一、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85二、电力新技术92第一章 电力技术与电力工业一、电力技术与电力工业发展简史电力技术的发明、电力工业的建立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今天,电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研究和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对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已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奠定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的发现,引起了技术的发明。1866年,维西门子发明了励磁电机,并预见:电力技术很有发展前途,它将会开创一个新纪元。接着,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继蒸汽机技术革命后,引起了电力技术革命。1882年,爱迪生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较正规的发电厂,装有6台直流发电机,共900马力(1马力=0.735kw,下同),通过110V电缆供电,最大送电距离1.6km,供6200盏白炽灯照明用,完成了初步的电力工业技术体系。1881年,卢西恩高拉德和约翰吉布斯取得“供电交流系统”专利,美国发明家乔治威斯汀豪斯买下此专利,并以它为基础于1885年制成交流发电机和变压器,并于1886年建成第一个单相交流送电系统,1888年又制成交流感应式电动机。1891年,在德国劳芬电厂安装了世界第一台三相交流发电机,建成第一条三相交流送电线路。三相交流电的出现克服了原来直流供电容量小,距离短的缺点,开创了远方供电,电力除照明外,用于电力拖动等各种用途的新局面。电力技术和电力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面貌,促使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美国原来落后于英国、德国等国家,电力技术革命使美国后来者居上,成为最发达的国家。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需求的增加,促使电力技术和电力工业进一步向高电压、大机组、大电网方向发展。高压输电、大型汽轮发电机、大型水轮发电机应运而生,迅速发展。1960年,美国制成50万kW汽轮发电机,1963年制成100万kW双轴汽轮发电机。1973年,美国将BBC公司制造的130万kW双轴汽轮发电机投入运行。1971年,原苏联将单轴80万kW机组投入运行。1980年,在科斯特罗姆火电厂单轴120万kW机组投入运行,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台单轴最大机组。在高电压输电方面,瑞典于1954年首先建成第一条380kV输电线,此后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相继使用330345kV输电系统。1964年,美国建成第一条500kV输电线路,原苏联也于1964年完成了500kV输电系统。1965年,原苏联建成400kV直流输电线路。1965年,加拿大建成765kV输电线路。1989年,原苏联建成一条世界上最高电压1150kV、长1900km交流输电线路。到1990年,全世界拥有发电设备2746亿kW,其中火电占649,水电占23,核电占121,全世界发电量为117340亿kWh。随着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力工业自动化迅速向前发展。以大机组、大电厂、高电压、大电网、高度自动化为特点的现代化电力工业在不同的国家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二、中国电力工业发展中国电力工业从1882年上海创建第一个12kW发电厂至今,已有110余年历史。1949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85万kW,年发电量43亿kWh,分别名列世界第25位和21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用了30年时间,使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kW,年发电量达2566亿kWh。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只用了10年时间,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就翻了一番。199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13789万kW,年发电量达6213亿kWh,均名列世界第4位。1994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9990万kW,其中火电占74,水电占248,核电占12,年发电量为9279亿kWh。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1972年建成了刘一天一关330kV输电线路,接着1981年建成了第一条姚双武500kV输电线路。1990年,第一条葛洲坝至上海、南桥500kV直流输电线路投入运行。1975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30万kW汽轮发电机在姚孟电厂投入运行。目前,国内运行最大机组是60万kW汽轮发电机和90万kW核电机组;全国(除台湾省外)已形成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联营六大跨省(区)电网,以及山东、福建、四川、海南、新疆和西藏等省(区)独立电网。一个初步现代化的电力工业技术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三、电力与能源电力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从其他能源转换而来的能源。人类利用的能源包括已开采出来可供使用的自然资源和经过加工或转换的二次能源。电力是二次能源。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与非再生能源。可连续再生、永久持续利用的能源,如水力、风能、潮汐能和太阳能,均称为可再生能源,而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称为非再生能源。自然界存在的能源资源,通过相应的技术都可转换为电能。目前,用于发电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水力、风能、潮汐、地热、太阳能、核能和生物质能。在技术、经济可行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造福人类。电力是一种便于集中、传输、分散、控制和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源,它的利用已遍及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现代社会的必需品。同时,电力又是使用方便、清洁的能源。因此,世界各国都尽可能地将各种能源转换成电能再加以利用,例如:美国的发电能源消耗量占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1970年为247,1980年为348,1990年为436,按预测,本世纪末将达到50以上。1990年,我国的比重为231,按照规律,这一比重必将逐步增加。电力消耗量的年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比值称为电力弹性系数。它是分析电力工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的重要指标,系数的大小与产业结构和科技进步有关。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向前发展,电力工业要保持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即电力弹性系数为1),同时要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步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使电力工业的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四、电力技术与电力工业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出现飞跃,是科学革命;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就是技术革命。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会引起整个社会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人类近代历史经历过蒸汽机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因此,电力技术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知识宝库。技术是什么?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狄德罗在他主编的百科全书中,给技术下了一个定义,即“技术是为某一目的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他所阐述的技术概念包括5个方面的要点,即技术是“有目的”,强调技术的实现是通过广泛“社会协作”完成的;技术表现首先是生产“工具”,即硬件;技术表现的另一重要形式是“规则”,即生产工艺、方法、制度等知识,是软件;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狄德罗给技术下的定义,今天仍有指导意义。电力工业主要包括5个生产环节。发电,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和其他能源发电;输电,包括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包括用电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用电负荷的控制,以及将这5个环节所存在的设备连接起来的电力系统。此外,还包括规划、勘测设计和施工等电力基本建设,电力科学技术研究和电力机械设备制造。电力技术,按照狄德罗给技术的定义是形成电力产业,发展电力产业的综合的知识体系,它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电力技术的发展推动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工业的发展史就是电力技术的发展史;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支持,反过来促进电力技术的发展。因此,电力工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电力科学技术的研究必须面向电力建设,为电力工业发展服务。五、电力工业的特点电力工业与生产其他商品的行业一样,其产品有生产、运输、销售和使用的过程,但又有显著的不同。目前,它是集产、运、销为一体。电力作为广泛利用的二次能源,电能与其他能源不一样,一般不能大规模储存。电力生产过程是连续的,发、输、变、配电和用电是在同一瞬间完成的,因此发电、供电、用电之间,必须随时保持平衡。在一个电力系统内,电力用户有千家万户,其用电的时间和用电的数量虽然有一定规律,但很难准确预测。为了满足用户的电能需要,电力系统内的发电容量和设备均需要有相应的备用容量,以适应各种用户用电因素的变化。在一个电力系统内,发电、供电和用电设备在电磁上相互连接,相互耦合,因此,任何一点发生故障或任何一个设备出现问题,都会在瞬间影响和波及全系统,如果处理不及时和控制措施不恰当,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事故扩大,在严重情况下会使系统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因此,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得特别重要。所有发供用电设备在制造时,均有规定的额定容量和短时过负荷的能力,使用时必须按照厂家规定的容量使用,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为了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可靠地向用户供电,电力生产过程有严格的统一调度制度。系统内各个电厂、变电站和供电所都必须接受统一调度,执行调度员的命令;在正常运行条件下,随时保持电力供需平衡;在故障出现时,按调度员命令,迅速处理事故,使事故的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以减少事故的损失。第二章 火力发电一、火力发电概述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界蕴藏量极其丰富的化石燃料发电称为火力发电。按发电方式,它可分为汽轮机发电、燃气轮机发电、内燃机发电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还有火电机组既供电又供热的“热电联产”。汽轮机发电又称蒸汽发电,它利用燃料在锅炉中燃烧产生蒸汽,用蒸汽冲动汽轮机,再由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种发电方式在火力发电中居主要地位,占世界火力发电总装机的95以上。内燃机和燃气轮机发电均称燃气发电。内燃机发电主要指功率较大的柴油机发电。柴油机系统压缩点火式发动机,将吸入的空气用活塞压缩到高温与喷入的燃油着火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推动机械旋转运动,带动发电机发电。它的优点是单位容量重量轻,占地面积小,投资省、建设速度快,缺点是使用燃料价格高,发电成本贵、容量小、维修工作量大、运行周期短,除特殊场合外,多用作尖锋供用电电源和应急电源。目前,最大的单机柴油发电机组功率已达45万kW,净发电效率达3040。燃气轮机是旋转式机械,与柴油机相比更适宜于作为常用发电设备。它通过压气机将空气压缩后送入燃烧室,与喷入的燃料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进入透平机膨胀作功,推动发电机发电。它的单机容量远比汽轮机小,最大功率已发展到13216万kW,净发电效率可达35以上,主要用于带尖峰负荷。把燃气发电和蒸汽发电组合起来就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它有较高的电能转换效率,受到世界各国重视。二、火力发电厂的基本生产过程这里介绍的是汽轮机发电的基本生产过程。火力发电厂的燃料主要有煤、石油(主要是重油、天然气)。我国的火电厂以燃煤为主,过去曾建过一批燃油电厂,目前的政策是尽量压缩烧油电厂,新建电厂全部烧煤。火力发电厂由三大主要设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相应辅助设备组成,它们通过管道或线路相连构成生产主系统,即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和电气系统。其生产过程简介如下。1燃烧系统燃烧系统如图2l所示,包括锅炉的燃烧部分和输煤、除灰和烟气排放系统等。煤由皮带输送到锅炉车间的煤斗,进入磨煤机磨成煤粉,然后与经过预热器预热的空气一起喷入炉内燃烧,将煤的化学能转换成热能,烟气经除尘器清除灰分后,由引风机抽出,经高大的烟囱排入大气。炉渣和除尘器下部的细灰由灰渣泵排至灰场。2汽水系统汽水系统流程如图22所示,包括锅炉、汽轮机、凝汽器及给水泵等组成的汽水循环和水处理系统、冷却水系统等。水在锅炉中加热后蒸发成蒸汽,经过热器进一步加热,成为具有规定压力和温度的过热蒸汽,然后经过管道送入汽轮机。在汽轮机中,蒸汽不断膨胀,高速流动,冲击汽轮机的转子,以额定转速(3000rmin)旋转,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带动与汽轮机同轴的发电机发电。在膨胀过程中,蒸汽的压力和温度不断降低。蒸汽做功后从汽轮机下部排出。排出的蒸汽称为乏汽,它排入凝汽器。在凝汽器中,汽轮机的乏汽被冷却水冷却,凝结成水。凝汽器下部所凝结的水由凝结水泵升压后进入低压加热器和除氧器,提高水温并除去水中的氧(以防止腐蚀炉管等),再由给水泵进一步升压,然后进入高压加热器,回到锅炉,完成水蒸汽水的循环。给水泵以后的凝结水称为给水。汽水系统中的蒸汽和凝结水在循环过程中总有一些损失,因此,必须不断向给水系统补充经过化学处理的水。补给水进入除氧器,同凝结水一块由给水泵打入锅炉。3电气系统电气系统如图23所示,包括发电机、励磁系统、厂用电系统和升压变电站等。发电机的机端电压和电流随其容量不同而变化,其电压一般在1020kV之间,电流可达数千安至20kA。因此,发电机发出的电,一般由主变压器升高电压后,经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和输电线送往电网。极少部分电,通过厂用变压器降低电压后,经厂用电配电装置和电缆供厂内风机、水泵等各种辅机设备和照明等用电。4火力发电厂的效率提高在火力发电厂中,汽轮机组容量越大,效率越高。汽轮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大是随蒸汽参数提高而实现的。蒸汽参数就是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其单位分别是帕(Pa)和摄氏度()。最早的汽轮机组是低温、低压机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轮机组逐渐发展为中温中压、高温高压、超高压、亚临界压力、超临界压力机组,现在正发展超超临界压力机组。水的临界压力是227.98105Pa(225大气压),该值以上的压力称为超临界压力,172.25105Pa(170210大气压)一般称为亚临界压力。水的压力越高,水的沸点(也称饱和温度)也越高。在临界压力下,水加热到沸点374(称临界温度)时,一下子全部变成饱和蒸汽。此时,饱和蒸汽和饱和水的比重相同,两种状态没有任何区别。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采用的蒸汽参数和相应的机组容量的关系如表21所示。表21我国火力发电厂采用的蒸汽参数和相应的机组容量的关系提高火电厂效率,必须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火电厂热量损失主要是汽轮机乏汽热损失,以中温中压机组为例,每公斤汽轮机进汽的热含量为3.308103kJ(790大卡),而每公斤乏汽在凝汽器内损失的热量约为2.093103kJ(500大卡),这是火电厂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提高火电厂的效率措施除提高锅炉、汽轮机等设备的制造、运行水平外,主要是提高蒸汽参数和采用中间再热。进入汽轮机的蒸汽参数越高,含的热量也越高,但是汽轮机排出的乏汽损失的热量因蒸汽参数的提高却变化不大。这样蒸汽参数提高后,转变为机械能的热量相对增加,从而可提高火力发电的效率。中间再热就是把在汽轮机高压缸内已经部分膨胀做功后降低了汽压、汽温的蒸汽,再送回锅炉内的中间再热器中重新加热到初蒸汽温度,然后再引回到汽轮机的中、低压缸继续做功,这样可提高效率56,同时可降低汽轮机低压缸中蒸汽的水分,有利于安全运行。因此,超高压以上的机组普遍采用中间再热。提高火电厂效率的另一途径是利用供热式汽轮机的抽汽或乏汽供生产或生活用,从而减少排到凝汽器中的热量损失。这种热电联产方式,发电效率可达5080。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绝大多数机组采用亚临界压力;采用超临界压力机组最多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日本和原苏联。我国引进的超临界压力的600MW机组已投入运行。日本于1990年建成2台容量为700MW的超临界压力机组,发电效率为40.6,其蒸汽参数为310105Pa、566566566,居于现阶段汽轮机发电的领先地位。三、锅炉设备锅炉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加热给水以获得规定参数(温度、压力)和品质的蒸汽的设备,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之一。按锅炉炉膛结构和燃烧方式,划分为链条炉、煤粉炉、液态排渣炉、旋风炉和沸腾炉等,在我国单机容量25MW以上的火电机组都是由煤粉炉供应蒸汽。按照锅炉水流动的方式,锅炉又可分为自然循环锅炉、强迫循环锅炉和直流锅炉。自然循环锅炉设备的组成,如图24所示。锅炉是一庞大而复杂的设备,它由锅炉本体及辅助设备所组成。锅炉本体由“锅”和“炉”两大部分组成,所谓“锅”是指锅炉的汽水系统,主要包括汽包、下降管、水冷壁等;而“炉”是指燃烧系统,主要包括炉膛、燃烧器、烟风道及空气预热器,它的任务是使燃料燃烧放热,产生高温火焰和烟气,并把热量传递给汽水系统。锅炉辅助设备包括输煤系统、制粉系统、给水系统、送风机、引风机、烟囱、除灰除尘设备,以及热工仪表自动调节装置等。锅炉设备的主要工作过程简述如下:由输煤皮带运来的煤送入磨煤机磨制成煤粉后,被热空气烘干并携带出磨煤机进入粗粉分离器中分离,符合要求的煤粉送入输粉管道,经燃烧器喷入炉膛燃烧。在炉膛内煤粉的燃烧非常强烈,其中心温度可达13001400。燃烧所形成的火焰及生成的烟气主要以辐射的方式把热量传给炉膛四周被称为水冷壁的管子上,加热其中的水并使其部分蒸发成蒸汽。离开炉膛的烟气依次流过过热器、省煤器等各个对流受热面,逐步将热量以对流的方式传给这些受热面中的蒸汽和水,最后流过空气预热器将热量传给来预热的空气。烟汽流出空气预热器,经高效除尘后被吸风机送入烟囱,排入大气。过热器是电站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把水冷壁中蒸发的饱和蒸汽加热成为具有一定温度的过热蒸汽。提高蒸汽温度可使蒸汽在汽轮机中的作功能力提高,从而提高热力循环的效率。流出过热器的蒸汽称为主蒸汽,主蒸汽经主汽管道流向汽轮机,推动汽轮机运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供给锅炉的水要经过严格的化学处理,除去硬度和氧以减少对设备的腐蚀。给水由给水泵在送到锅炉以前,已在汽轮机车间受到低压、高压加热器的加热,送入锅炉后经省煤器进一步加热。由此可知,锅炉的工作过程可以看成是燃料在炉膛内燃烧放热生成高温烟气,通过热交换不断地将热量由烟气传给水和蒸汽的过程。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都布置在锅炉尾部烟道中,故统称锅炉的尾部受热面。它们的共同作用是:吸收烟气的余热,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节约燃料。自然循环锅炉的优点是可以将汽包内含杂质浓度较高的水连续排去一部分(连续排污),还可以在水冷壁下部定期放水,除去沉淀的水渣(定期排污),对给水质量要求稍低,自动调节系统较简单。目前我国火电厂采用的锅炉绝大部分是自然循环锅炉。锅炉的汽压越高,饱和蒸汽与饱和水的比重就越接近,使炉水自然循环的动力也越小。如果设计、运行不当,就容易发生水循环不良,引发爆管事故。一般汽压超过16.6MPa(170大气压)时不宜采用此种锅炉。直流锅炉的特点是没有汽包,水在给水泵的压力下,一直流过锅炉的蒸发部分,不往返循环,如图25所示。直流锅炉的优点是没有汽包,比较容易制造,钢材耗量少,缺点是不能排污,对水质要求高,自动调节也比较复杂。直流锅炉可用于任何蒸汽参数,特别适用于超高压以上的电厂。四、汽轮机设备汽轮机设备包括汽轮机、调速系统、凝汽器和附属设备等。汽轮机是以蒸汽作为工作介质的原动机,其作用是将来自锅炉的高温高压蒸汽所具有的热能转换为汽轮机转子旋转的机械能,转子带动发电机就可以将机械能再转换为电能。汽轮机工作依靠的主要零部件是喷嘴(或称静叶片)和动叶片。喷嘴起着将蒸汽的势能转换为动能的作用,从喷嘴出来的蒸汽具有每秒数百米的高速,这样的高速汽流冲击到装在叶轮上的动叶片,就可以推动由动叶片、叶轮、轴等零部件组成的转子连续不断地高速旋转,再带动发电机源源不断地产生电能。动叶承受蒸汽冲击力作用的原理叫冲动原理。当蒸汽在动叶流道中流过时,如果蒸汽在其内继续膨胀降压,进一步将热能转换为动能,蒸汽在高速离开动叶的同时给其一个反作用力,就象火箭的工作原理一样,这叫反作用原理。根据蒸汽产生冲击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比例以及结构的不同,汽轮机可分为冲动式和反动式两大类,目前我国均有生产。由一列喷嘴(静叶片)和一列动叶片构成汽轮机最基本的作功单元,称为“级”。汽轮机是由许多级串联起来的,蒸汽在各级内逐级膨胀作功,组成多级汽轮机。现代电厂使用的大功率汽轮机往往由几十级至一百多级组成,分装在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中,成为多缸汽轮机。图26所示为国产300MW汽轮机示意图。在汽轮机内作完功的蒸汽被排至低压缸后的凝汽器,在凝汽器内蒸汽将热量进一步传给循环水,最终成为凝结水,凝结水再通过高低压加热器等进入锅炉。所以凝汽器的任务有两个:一是使作完功的蒸汽凝结,使排汽侧形成负压(称真空状态),以提高热效率;其次是回收作完功的蒸汽,供给锅炉洁净的凝结水。调速系统的作用是保持汽轮机在额定转速3000rmin下稳定运行,调整进汽量,以适应电力负荷变化的需要。危急保安器是装在汽轮机大轴上的重要保护装置。当调速系统动作失灵,汽轮机转速超过3300rmin时,危急保安器动作,迅速将主汽门关闭,防止汽轮机超速破坏,以免造成设备破坏和人身伤亡事故。五、汽轮发电机火电厂中用来发电的电机都是由汽轮机或燃气轮机拖动的同步发电机。它是利用导线切割磁力线感应出电势的电磁感应原理,将原动机的机械能变为电能输出。同步发电机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定子是发出电力的电枢,转子是磁极。定子由电枢铁芯,均匀排放的三相绕组及机座和端盖等组成。转子通常为隐极式,由励磁绕组、铁芯和轴、护环、中心环等组成。汽轮发电机的极数多为两极的,也有四极的。转子的励磁绕组通入直流电流,产生接近于正弦分布磁场(称为转子磁场),其有效励磁磁通与静止的电枢绕组相交链。转子旋转时,转子磁场随同一起旋转、每转一周,磁力线顺序切割定子的每相绕组,在三相定子绕组内感应出三相交流电势。发电机带对称负载运行时,三相电枢电流合成产生一个同步转速的旋转磁场。定子磁场和转子磁场相互作用,会产生制动转矩。从汽轮机输入的机械转矩克服制动转矩而作功。发电机可发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所以,调整有功功率就得调节汽机的进汽量。转子磁场的强弱直接影响定子绕组的电压,所以,调发电机端电压或调发电机的无功功率必须调节转子电流。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几何相加之和称为视在功率。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之比称为发电机的功率因数(力率),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因数一般为0.85。供给发电机转子直流建立转子励磁的系统称为发电机励磁系统。大型发电机励磁方式分为:它励励磁系统;自并激励磁系统。它励励磁是由一台与发电机同轴的交流发电机产生交流电,经整流变成直流电,给发电机转子励磁。自并激励磁是将来自发电机机端的交流电经变压器降压,再整流变成直流电,作为发电机转子的励磁。六、汽轮机乏汽的冷却汽轮机乏汽的冷却过程是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的一部分,通常选用水作为冷却介质(水冷),这种系统简单,初投资小,运行可靠,但水的散失量大。一座1000MW火力发电厂每日的耗水量约为1.15105m3。这给贫水富煤地区建设电厂带来了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用空气作为乏汽的冷却介质(空冷)。早在30年代末,德国首先在鲁尔矿区的1.5MW汽轮机组应用了直接空冷系统,使在贫水地区建设电厂成为可能。1987年和1988年,山西大同第二发电厂的两台200MW机组首次引进了匈牙利的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使我国火电厂空冷技术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该两台机组每小时能节水470m3。用于乏汽冷却的空冷系统主要有3种,即直接空冷系统、带喷射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和带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直接空冷系统是将汽轮机的乏汽引入粗大的排汽管道,送到室外的空冷凝汽器内,轴流冷却风机使空气流过散热器外表面,将乏汽在散热器内冷却成水。该系统一般与高背压汽轮机配套。带喷射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又称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冷却水进入凝汽器直接与汽轮机乏汽混合并将其冷凝。冷凝混合后的水绝大部分由冷却水循环泵送至空冷塔散热器,与空气进行表面式换热冷却后,通过调压水轮机返回到喷射式凝汽器。还有少部分水经过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处理后作为锅炉给水。该系统可与中背压汽轮机配套。带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又称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它是在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基础上发展的,所不同的是冷却水与汽轮机排汽不相混合,进行表面换热。这样可以满足大容量机组对锅炉给水水质较高的要求。七、火电厂电子计算机控制现代火电厂自动化火力发电设备的发展方向是采用高参数带有中间再过热的大容量单元式机组。随着单机容量的增大,火电厂系统日趋复杂,辅助设备和辅机数量多、容量大,结构也复杂,生产工况变化多,监视与控制项目数量大,只有在高度自动化的前提下,才能确保火电厂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采用电子计算机对火力发电机组进行控制,进而对火电厂全厂进行控制,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现代化的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和发电厂将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计算机控制可实现的功能随各电厂要求的控制方式和控制范围有所不同,主要功能有:(1)安全监视、数据处理。包括巡回检测、参数处理、越限报警、参数显示、制表打印、性能计算等。这是火电厂计算机运用的一种初级和最基本的功能。(2)正常调节。在正常运行时,对锅炉、汽机、发电机等主辅设备进行直接或间接控制。(3)管理计算。对生产过程可按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寻找最优工况,实现最优控制;对各运行指标进行计算,改善全厂的运行管理。(4)事故处理。对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和趋势预报,事故发生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记录下事故时的设备状态和参数,供运行人员事后分析。(5)机组起停。实现发电机的自动起停。计算机对电厂的控制可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开环控制方式就是火电厂生产过程的计算机安全监视。闭环控制方式分为:直接数字控制(DDC),即利用计算机在正常运行时对汽温、汽压、负荷、给水进行控制及锅炉的点火灭火、升温升压、汽机的升速和加负荷等几乎所有项目进行控制;监视控制方式(SEC),是指计算机不直接操作发电设备而是通过常规仪表或子回路控制等去控制发电设备,适宜于已有常规仪表和子回路控制系统对发电设备实行闭环控制的情况,利用计算机只在它们的上层进行监视和指挥;触发控制(STC),即计算机向程序控制器发出触发信号,程序控制器按规定顺序起停多种电动机,适宜于辅机的起停方面。计算机对电厂的控制还可分为:集中控制和分布式控制方式。集中控制是指一台发电机或全厂各台发电机的监视、控制以及管理集中于一台或两台计算机上。分布式控制方式如图27所示,其特点是控制任务分散在下层各级机上,在上层设置小型机或中型机进行总的管理,这是一种有前途的控制方式。采用计算机控制可以:提高火电机组或全厂的运行效率,机组运行稳定;减少和避免重大事故,延长设备寿命;节省运行人员,减轻劳动强度。第三章 水力发电一、水力资源和水电站天然的水流所蕴藏的位能或动能统称为水能或称水力资源。水力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而且是洁净的能源。利用水能的最普遍的形式是建设水电站,利用水流的流量和落差发电,或称为水力发电。世界各国都竟相优先开发水力发电,作为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幅员辽阔,河川纵横,是世界上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水力资源的蕴藏量达68亿kW,约占全世界的16,居世界第一位,可能开发的容量约4亿kW,年发电量12万亿kWh左右。这相当于每年提供48亿吨标准煤或36亿吨重油的能量。水力发电是利用江河水流从高处流到低处存在的位能进行发电。当江河的水由上游高水位,经过水轮机流向下游水位时,以所具流量和落差做功,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出电力。水轮发电机发出的功率P与上下游水位的落差(即水头)H和单位时间流过水轮机的水量(即流量)Q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P=981HQ,为引水系统水轮机和发电机的总效率,一般1.0。因此,为了有效地利用天然水能,需要用人工修建集中落差和能调节流量的水工建筑,如筑坝形成水库、建设引水建筑物和厂房等,以构成水电站。由于天然水能存在的状况不同,因此,水电站的型式多种多样。二、水电站的型式(1)按集中落差方式的不同,水电站可区分为堤坝式、引水式和混合式堤坝式水电站又可按水电站厂房所处位置的不同,分为坝后式、河床式和岸边式。坝后式水电站由堤坝集中水流落差,厂房设在堤坝下游坝处,不承受上游水的压力。河床式水电站适宜于建筑在河床宽阔、落差小、流量大的平原河道上,厂房与堤坝一同起挡水作用。岸边式水电站的厂房设在大坝下游的岸边,发电水流通过隧洞或埋管流入厂房。引水式水电站是在河道坡度陡竣或急拐弯的山区河道,通过修引水工程将水流的落差集中用来发电。混合式水电站的发电落差,一部分靠大坝蓄水提高水位,获得落差,一部分利用地形修建引水工程集中落差。(2)按水库蓄水的调节能力不同,水电站可分为径流式水电站、日调节水电站、周调节水电站、年调节水电站和多年调节水电站。径流式水电站没有调节水库,上游来多少水发多少电,发电能力随季节水量变化,丰水期要大量弃水。日调节水电站有水库蓄水,但库容较小,只能将一天的来水蓄存起来用在当天要求发电的时候。周调节水电站是将周休日的来水积存起来,平均在本周的工作日使用。年调节水电站的库容较大,可将平水年的丰水期多余的水量贮存起来,在枯水期间使用。多年调节水电站的库容更大,能把丰水年多余的水量积存起来在枯水年使用。年调节和多年调节水电站具有比较稳定和稳定的发电能力,在运行时同样可以进行日调节和周调节,能够充分利用水力资源。三、水电站的构成水电站由水工建筑物、厂房、水轮发电机组以及变电站和送电设备组成,如图31所示。(1)水工建筑物包括大坝、引水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等。大坝又称拦河坝,是水电站的主要建筑物,作用是挡水提高水位,积蓄水量,集中上游河段的落差形成一定水头和库容的水库,水轮发电机组从水库取水发电。大坝可分为混凝土坝和土石坝两大类。混凝土坝分为重力坝、拱坝和支墩坝3种。土石坝分为土坝、堆石坝、土石混合坝,又统称当地材料坝。大坝的选型要根据坝址的自然条件、建筑材料、施工现场、导流、工期、造价等进行综合比较后确定。引水建筑物包括组成建筑物的进水口、拦污栅、闸门等以及组成输水建筑物的渠道、隧洞、调压室、压力管道等。泄水建筑物主要包括溢洪坝、溢流坝、泄水闸、泄洪隧道及底孔等,用于渲泄洪水、放空水库、冲砂、排水和排放漂水等。厂房是安装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配套设备的场所。根据自然条件、机组容量和电站规模可分为地面厂房、地下厂房和坝内厂房几种。(2)水轮发电机组。水轮发电机组由水轮机与发电机的轴相联,水轮机接受水的位能和动能,转换为旋转的机械能驱动发电机发电。水轮机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冲击式水轮机和反击式水轮机。冲击式水轮机的转轮受到水流的冲击而旋转,此射水流的压力不变,转轮将水流的动能转换为旋转的机械能。反击式水轮机的转轮是接受水流的反作用力而旋转,此射水流的位能和动能都在改变,但主要是位能转换为旋转的机械能。冲击式水轮机可分为切击式和斜击式两种。切击水轮机转轮圆周布置多种水斗,喷嘴将水的位能变为动能,形成高速水流沿转轮圆周的切线方向射向双U形水斗中部,水流在水斗中折转向两侧排出。斜击式水轮机的转轮圆周密布叶片,喷嘴出来的高速水流从转轮一侧倾斜冲击叶片使转轮旋转。水流经转轮上的叶折转后从另一侧流出。反击式水轮机由带有导叶的进水装置和具有数个叶片的转轮组成,可分为混流式、轴流式、斜流式和贯流式几种。在混流式水轮机中,水流径向流入导叶再进入转轮,然后轴向流出转轮。在轴流式水轮机中,水流径向进入导叶,在导叶与转轮间由径向转为轴向,转轮区域内水流沿轴向流动。在斜流式水轮机中,水流倾斜于主轴某一角度流入转轮。各式水轮机的使用水头和比转速见表31,比转速是几何相似的水轮机在1m水头下发出1kW功率时的转速。定浆式的转轮叶片为固定的,转桨式的转轮叶片可以绕叶片轴旋转。从表31中可以看出,混流式水轮机适用的水头范围大,广泛用于大中型水电站。表31水轮机的使用水头和比转速水轮发电机的特点是:转速较低,一般均在750rmin以下,有的只有几十转分;由于转速低,故磁极数较多;结构尺寸和重量都较大;大、中型水轮发电机一般采用竖轴。水轮发电机主要由定子、转子、推力轴承、机架、冷却系统和励磁系统等组成。定子是产生电能的部件,由绕组、铁芯和机壳组成。转子是产生磁场的转动部件,由支架、轮环和磁极组成。推力轴承是承受竖轴转子(水轮机和发电机)的重量和水轮机轴向推力的部件。大中型水轮发电机一般采用空气冷却,部分采用水冷却。目前,国外投入运行的大型水轮发电机采用水冷却。四、水电建设水电建设是水电开发的全过程,水电建设大多要建拦河坝截断水流,抬高水位,其功能除发电之外,还要起到防洪、灌溉、航运、养殖和旅游等效益,但也会对上下游交通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水电建设要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原则,正确处理远期与近期、干流与支流、上、中、下游、防洪、发电、灌溉、航运以及与当地电力系统实际情况的关系。在流域规划中应根据综合利用的原则和水文、地质等条件进行河流的梯级开发。合理选择坝址,确定坝高和库容,以求最佳的综合效益。优先开发上游梯级,并使之具有较好的调节能力,将有利于下游梯级充分利用水能和改善航运。五、水电站的运行要根据所在电力系统的具体情况,发挥水电机组能够调峰、调频、调相和紧急备用的特点,充分利用水库的水量和水头来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需要。一般在洪水期间应充分利用水量多发电,使全部机组投入满发,承担电力系统的基荷。在水库供水期间,尽量保持水库高水位运行,以保持水轮机的效率,少用水多发电。要注意水库调度,处理好来水与用水、发电与防洪、发电与灌溉、水头与水量等各种矛盾。切忌不管水位高低,不顾来水如何超量发电造成被动。要根据水文变化情况结合预报,掌握各个时期水库来水量,了解各方的用水要求,及时蓄水放水,以求水库的最大综合效益。六、抽水蓄能电力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完成的。在负荷低谷时,发电厂的发电量可能超过了用户的需要,电力系统有剩余电能;而在负荷高峰时,又可能出现发电满足不了用户需要的情况。建设抽水蓄能电站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抽水蓄能电站有一个建在高处的上水库(上池)和一个建在电站下游的下池。抽水蓄能电站的机组能起到作为一般水轮机的发电的作用和作为水泵将下池的水抽到上池的作用。在电力系统的低谷负荷时,抽水蓄能电站的机组作为水泵运行,在上池蓄水;在高峰负荷时,作为发电机组运行,利用上池的蓄水发电,送到电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关键是选好站址。一般要求上、下池之间的落差愈高愈好。大多在已有水库的地方寻找山头建设上池,以原有水库作为下池。也可选择已有水库附近的谷地建设下池,以原有水库作为上池。站址选对了可大量节约建设资金。抽水蓄能电站的关键设备是水泵、水轮、电动发电机组。初期的机组是水泵与水轮机分开的组合式水泵水轮机组。以后才发展为可逆水泵水轮机,把水泵与水轮机合为一台机器。正转是水轮机,反转即是水泵。电动发电机也是一台特殊的电机,受电时是电动机驱动水泵抽水,为上池放水;水泵变为水轮机时,电动发电机也就成为发电机。抽水蓄能电站除调峰、填谷之外,也可用作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抽水蓄能电站能提高电力系统高峰负荷时段的电力(功率),但它抽水和发电都有损耗,俗称用4kWh换3,即低谷时段如以4kWh的电量去抽水,换来高峰时段放水发电只有3kWh。抽水蓄能电站的效益除峰谷电价差之外,更重要的是改善了电网的供电质量,提高了火电机组,特别是核电机组的负荷率,降低了这些机组的发电成本。第四章 核能发电核能指原子核能,又称原子能,是原子结构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目前,从实用来讲,核能指的是一些重金属元素铀、钚的原子核发生分裂反应(又称裂变)或者轻元素氘、氚的原子核发生聚合反应(又称聚变)时,所放出的巨大能量,前者称为裂变能,后者称为聚变能。通常所说的核能是指受控核裂变链式反应产生的能量。核能的特点是能量高度集中。lt铀235(U235)在裂变反应所放出的能量约等于lt标准煤在化学反应中所放出能量的240万倍。据估算,地球上已探明的易开采的铀储量,如果以快中子堆加以利用的话,所提供的能量将大大超过全球可用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总和。现在核能已成为一种大规模和集中利用的能源,可以替代煤、石油和天然气,目前主要用于发电。核能发电就是利用受控核裂变反应所释放的热能,将水加热为蒸汽,用蒸汽冲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从1954年原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开始,到1991年全球已有420座核电站在26个国家运行。总装机容量达327亿kW,发电量占全世界的16。核电发展比较领先的地区是那些缺乏煤、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水力资源的地区,如法国、比利时、韩国、日本等。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远离煤炭生产基地,电力需求增长快,经济发达,发展核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和引进设备的大亚湾核电站已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投入运行,结束了我国无核电的历史。一、核裂变反应重金属元素铀235的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后产生核反应,使这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极少情况下会是3个)更轻的原子核以及23个自由中子,还有、射线和中微子,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一过程称为核裂变。当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时,一部分铀235原子核吸收中子而发生裂变。如果铀235核裂变产生的中子又去轰击另一个铀235,将再引起新的裂变,如此不断地持续进行下去,就是裂变的链式反应。这种链式裂变反应自己维持进行,或者维持自持链式裂变反应的条件(或状态)是至少有一个中子而且不多于一个中子从每一次裂变到达另一次裂变。这种状态称为“临界状态”。中子与铀235核的自持链式反应可以由人来控制。目前最常用的控制方式是向产生链式反应的裂变物质(如铀235)中放入或移出可以吸收中子的材料。正常工作时使裂变物质处于临界状态,维持稳定的链式裂变反应,因而保持稳定的核能释放。如需停止链式反应,就放入更多的吸收中子材料;如果要求释放更多的核能,可以移出一定的吸收中子材料。这种能维持和控制核裂变,因而维持和控制核能热能转换的装置,叫反应堆。二、核能发电核能发电的核心装置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按引起裂变的中子能量分为热中子反应堆和快中子反应堆。快中子是指裂变反应释放的中子。热中子则是快中子慢化后的中子。目前,大量运行的是热中子反应堆,其中需要慢化剂,通过它的原子核与快中子弹性碰撞将快中子慢化成热中子。热中子堆使用的燃料主要是天然铀(铀235含量07)和稍加浓缩铀(铀235含量3左右)。根据慢化剂、冷堆剂和燃料不同,热中子反应堆分为轻水堆(包括压水堆和沸水堆)、重水堆、石墨气冷堆和石墨水冷堆。目前已运行的核电站以轻水堆居多,我国已选定压水堆作为第一代核电站。核反应堆的起动、停堆和功率控制依靠控制棒,它由强吸收中子能力的材料(如硼、镉)做成。为保证核反应堆安全,停堆用的安全棒也是由强吸收中子材料做成。下面简要介绍压水堆和快中子堆核电站。1压水堆压水堆是指用高压水作冷却剂,堆中的水在高压下通过蒸发器将二次回路的水加热变成蒸汽的反应堆。这种反应堆慢化剂也是水,用23的低浓缩铀作燃料,用传热效率较高的水作介质,因此反应堆体积小,造价低,技术上比较容易掌握。其原理流程如图41所示。整个一次回路系统被称为核蒸汽供应系统,也称为核岛,它相当于常规火电厂的锅炉系统。由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二次回路系统,与常规的火电厂汽轮机发电机基本相同,称为常规岛。2快中子增殖堆核燃料的增殖热中子反应堆主要利用天然铀内的少量铀235,以及在反应堆生成的少量钚239。因此,热中子堆仅能利用天然铀中2左右的铀。由快中子来产生和维持链式裂变反应的反应堆快中子反应堆,有可能实现核燃料的增殖。快中子堆以钚239为裂变燃料,以铀238为增殖原料(不裂变)。钚239裂变反应应用的是快中子,而不是热中子。裂变产生的中子即是快中子,因此快中子堆中不需要慢化剂。用快中子轰击钚239原子核产生裂变;一个钚239原子核裂变放出的中子数平均值比一个铀235核裂变放出的中子数多,因此钚239裂变产生的中子数除维持反应堆的链式反应外,多余的中子被铀238俘获后可产生新的钚239,而且新生的钚239比堆芯内消耗的钚239还多,这样就实现了核燃料的增殖。快中子增殖堆的结构以钚239为核燃料组成堆芯,铀238为增殖原料,安放在堆芯周围形成增殖层(再生区)。冷却剂用液态钠,以大大减少中子的吸收损失。快中子增殖核电站原理流程如图42所示。1951年,美国按上述原理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快中子增殖堆。到70年代末,快中子示范电站功率已达3万kW,开始进入实用阶段。目前,已建成商业规模的示范堆。快中子增殖堆理论上可利用全部铀资源,实际上由于各种损失,估计可利用铀资源60以上,它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发电用反应堆。三、核电站安全保障系统为了保护核电站工作人员和核电站周围居民的健康,核电站必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行均采用纵深防御的原则,从设备、措施上提供多等级的重迭保护,以确保核电站对功率能有效控制,对燃料组件能充分冷却,对放射性物质不发生泄漏。纵深防御原则一般包括五层防线,即第一层防线:精心设计、制造、施工,确保核电站有精良的硬件环境。建立周密的程序,严格的制度,对核电站工作人员有高水平的教育和培训,人人注意和关心安全,有完备的软件环境。第二层防线:加强运行管理和监督,及时正确处理异常情况,排除故障。第三层防线:在严重异常情况下,反应堆正常的控制和保护系统动作,防止设备故障和人为差错造成事故。第四层防线:发生事故情况时,启用核电站安全系统,包括各外设安全系统,加强事故中的电站管理,防止事故扩大,保护反应堆厂房(安全壳)。第五层防线:万一发生极不可能发生的事故,并伴有放射性外泄,启用厂内外应急响应计划,努力减轻事故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按照纵深防御的原则,目前的设计在核燃料和环境(外部空气)之间设置了四道屏障(指中国目前使用的压水堆核电站)。即第一道屏障:燃料芯块,核燃料放在氧化铀陶瓷芯块中,并使得大部分裂变产物和气体产物98以上保存在芯块内。第二道屏障:燃料包壳,燃料芯块密封在锆合金制造的包壳中,构成核燃料芯棒,锆合金具有足够的强度,且在高温下不与水发生反应。第三道屏障:压力管道和容器(冷却剂系统),将核燃料芯棒封闭在20cm以上的钢质耐高压系统中,避免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反应堆厂房内。第四道屏障:反应堆安全壳,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筑,壁厚近100cm,内表面加有0.6cm的钢衬,可以抗御来自内部或外界的飞出物,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核电站配置的外设安全系统包括:隔离系统,用来将反应堆厂房隔离开来,主要有自动关闭穿过厂房的各条运行管道的阀门,收集厂房内泄漏物质,将其过滤后再排出厂外。注水系统,在反应堆可能“失水”时,向堆芯注水,以冷却燃料组件,避免包壳破裂,注入水中含有硼,用以制止核链式反应。注水系统使用压力氮气,在无电流和无人操作情况下,在一定压力下可自动注水。事故冷却器和喷淋系统,用来冷却厂房以降低厂房的压力。在厂房压力上升时先启动空气冷却(风机换热器)的事故冷却器;再进一步可以启动厂房喷淋系统将冷水或含硼水喷入厂房,以降热和降压。以上所有安全保护系统均采用独立设备和冗余布置,均备有事故电源,安全系统可以抗地震和在蒸汽空气及放射性物质的恶劣环境中运行。核电站运行人员须经严格的技术和管理培训,通过国家核安全局主持的资格考试,获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运行值岗操作员或高级操作员执照才能上岗,无照不得上岗。执照在规定期内有效,过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