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上传人:易**** 文档编号:17060372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上册教学方案高一数学上册教学方案1一、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根本要求,立足于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浸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良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和根本才能,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才能,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根底。二、高一上册数学教学教材特点: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开展、创新之间的关系,表达根底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承受性等,具有如下特点: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络与启发,强调类比、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考虑问题的方式,进步数学思维才能,培育理性精神.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开展应用意识.三、高一上册数学教学教法分析p :1.选取与内容亲密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可以表达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消费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终究的冲动,以到达培养其兴趣的目的.2.通过观察,考虑,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考虑和探究活动,实在改良学生的学习方式.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四、学情分析p 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探究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程度和实际才能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五、高一上册数学教学教学措施: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进步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进步到理性;注意运用比照的方法,反复比拟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考虑.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进步学生的自学才能,养成擅长分析p 问题的习惯,进展辨证唯物教育.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络;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p ,讲清解题的关键和根本方法,注重进步学生分析p 问题的才能.5、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才能的培养.高一数学上册教学方案2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构造、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数学教学方案,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一.学情分析p 秋季起,湖南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启动,我校选用的数学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A版教材。与旧教材作一比拟,发现本套教材是在继承我国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优良传统和根底上积极创新,充分表达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我校是一所普通的高中,在重点高中和私立学校扩招的影响下,我校新生的素质可想而知了。学生根底差,学习兴趣不大,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期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二.教材分析p 本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1、更加注重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即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美感,使学消费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终究的冲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2. 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表达了问题性,本套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是每一章都可以看到观察考虑探究以及用问号性图标呈现的边空等栏目,利用这些栏目,在知识形过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络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开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实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 信息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认识工具,在教材的编写过程表达了积极探究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对数学的本质作进一步的理解。4.关注学生数学开展的不同需求,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开展空间, 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例如教材通过设置观察与猜测、阅读与考虑、探究与发现等栏目,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探究性、拓展性、思想性、时代性和应用性的选学材料,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和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反映了数学在推动其他科学和整个文化进步中的作用。5. 新教材注重数学史浸透,特别是注重介绍我国对数学的奉献,充分表达数学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三. 教学任务与目的1.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绘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绘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理解函数的构成要素,会求简单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会根据实际情境的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通过已学过的详细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理解奇偶性的含义,会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根据某个主题,搜集17世纪前后发生的一些对数学开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欧拉等)的有关资料,理解函数概念的开展历程。2. 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详细实例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详细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究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通过详细实例,直观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详细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究并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y=ax 与对数函数y=loga x互为反函数(a 0, a1)。通过实例,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y=x, y=x2, y=x3, y=1/x, y=x1/2 的图象,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3.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络.根据详细函数的图象,可以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利用计算工具,比拟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间的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搜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4. 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构造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绘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构造。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根底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外表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5以长方体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根底上,认识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大量图形的观察、实验、操作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垂直断定方法以及根本性质。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体验公理化思想,培养逻辑思维才能,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详细图形,探究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能根据斜率断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究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探究并掌握两点间的间隔 公式、点到直线的间隔 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间隔 。四.教学措施和活动1. 加强集体备课与个人学习,个人要加强自我学习和养成解数学题的习惯,进步个人专业素养和教学根本功。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开展的主人,教学中要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与开展的意识和才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根本理念。3、理解新课程教学根本程序,掌握新课程教学常规策略,立足于进步课堂教学效率。4、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5、要深化理解领悟新教材的立意进展教学,而不要盲目地加深难度。五.教学时间大致安排集合与函数概念 13根本初等函数 15函数的应用 8空间几何体 8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10直线与方程 9圆与方程 9高一数学上册教学方案3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全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高一全年级学生共有200多人,就读我校的学生初中根底较差,全年级的学生整体程度不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根底上,进一步进步作为将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开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详细目的如下:1、获得必要的数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理解根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2、进步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根本才能。3、进步数学地提出、分析p 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才能,数学表达和交流的才能,开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才能。4.开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形式进展考虑和作出判断。5、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世界观。二、教材分析p 1.从中职数学教学的特点出发,加强教材的根底性、实用性和灵敏性。新教材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职业学校,为不同专业,不同程度,不同开展需求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_台。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更加突出知识的根底性、应用性以及学生获取知识手段的多样性,其表现为知识低难度,教材表达、例题的选择尽量贴近职校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表达时代的特色。尤其在职业模块,更加强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编写理念。2.着眼于中职数学教学的实际,通过“低起点、巧衔接”的编写手法,力务实现学生乐于学,老师便于教的目的。教材编写遵循学生认知开展的规律,降低知识的起点,由到未知,由浅入深,由详细到抽象。三、学情分析p 我校的生对象一般都是中考落榜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就承受着宏大的升学压力,在经过苦读之后,仍然无望升入高中继续学习,由于不能实现预期的学习目的,学习上的挫折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进取心。为了求职的需要,有局部学生自愿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但有相当一局部学生是迫于外界某种压力,如父母的强烈要求等,而不得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还有一些学生初中都没有念完,是家长为防止其子女在社会上出乱子,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知识那么放在次要的位置。这些“学困生”容易沉迷于开设在学校周围的录像厅、电子游戏室、网吧等娱乐场所,彻夜不归的上网等逃避学习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致丧失了求职的目的和毅力;于是作业不写不作、上课迟到、说话、看小说、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几乎是比比皆是。另外,由于学生入学时,初中阶段的文化根底差,年龄小,对专业知识陌生,因此,承受才能、分析p 才能、思维才能偏低,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门数不断增多,教学方法与中学有所不同,教学进度也比初中快,所以,不少学生难以适应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自暴自弃。因此,学生中存在的潜在被动学习因素偏多,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学习才能差异较大等,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和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四、教学措施1.加强自我学习,特别是中职数学大纲的学习,吃透大纲,准确把握教学要求,进步教学效率,不做无用功;2.加强听课备课,集思广益,讨论优化教学方案;平行班级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作业,统一考试;3.认真贯彻教学六认真的要求,精心组织教学,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重视数学学习才能培养;4.加强衔接教学,适量打破模块式教学,使学生得到和谐的开展。5、采用理论与理论的教学形式。要紧紧围绕进步学生的各项才能来确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构造,明确设置课程在才能培养中必须的知识点,根据不同专业工种和不同层次需求选择编排,确定教学要求。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的,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组织教学,同时配合相关的技能训练,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才能,让他们可以用理论指导理论,通过理论验证理论。6、降低理论难度,进展概括总结。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奔着够学、够用的原那么,不求学的过深,而要强调学会、会用、够用,通过三年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熟悉或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或技能,以适应求职的需求,使学生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比方说,就适当减少周学时,留出足够时间加强职业技-4-能训练。同时,对知识的概括总结也是很重要的。概括总结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构建知识构造、梳理知识脉络的重要手段。中职教学里的用语、概念、理论、计算技巧等许多知识,都是通过概括总结才被学生理解承受,并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所以在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启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全方位多层次地考虑,而且要重视对知识及学习过程进展概括总结,进步学生的概括总结才能。7、激发学生兴趣。(1)联络实际生活,创设情景教学。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络起来,使学生更热爱学习,热爱生活。(2)比照或类比教学。有些课程内部或课程之间有相似的方面,又有不同的方面。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能找到它们的不同点和一样点,又便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才能、发散思维才能等。高一数学上册教学方案4本学期担任高一5、6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10人,初中的根底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程度还可以;局部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方案。一、教学目的。(一)情意目的(1)通过分析p 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互相评价,进步学生的合作意识(4)基于情意目的,调控教学流程,坚决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究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时机,在开展他们思维才能的同时,开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二)才能要求1、培养学生记忆才能。(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构造教学,提醒其本质特点和互相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详细数据的记忆。(3)通过提醒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才能。2、培养学生的运算才能。(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才能。(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那么的明确性和灵敏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才能。(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进步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才能。(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敏的运算才能,促使知识间的浸透和迁移。(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进步学生运算才能。3、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1)通过对简易逻辑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2)通过不等式、函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灵敏性和敏捷性,开展发散思维才能。(3)通过不等式、函数的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络,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才能。(5)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p ,培养思维的灵敏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三)知识目的1、集合、简易逻辑(1)理解集合、子集、补订、交集、交集的概念。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互相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2、函数(1)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2)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3)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6)可以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数列(1)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1、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2、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3、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三、教学难点1、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2、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四、工作措施。1、抓好课堂教学,进步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大面积进步数学成绩的主途径。(1)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周练题、章考题、月考题。(2)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知识的产生,开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进步才能。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进步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进步数学素养,并大面积进步数学成绩。高一数学上册教学方案5、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指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简单应用.教学重点是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是指数函数在本章的位置.指数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后,学习的第一个新的初等函数.它是一种新的函数模型,也是应用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研究函数的一次理论.指数函数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研究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初等函数打下根底.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学生体验数学思想与方法应用的过程.指数函数模型在贷款利率的计算以及考古中年代的测算等方面有着广泛地应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消费和科学研究有着严密的联络,因此,学习这局部知识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教学目的设置1.学生能从详细实例中概括指数函数典型特征,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建构指数函数的概念.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可以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拟两个幂的大小.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经历从特殊到一般、详细到抽象的研究过程,体验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4.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独立考虑和合作交流,开展思维,养成良好思维习惯,提升自主学习才能.学生学情分析p 授课班级学生为南京师大附中实验班学生.1.学生已有认知根底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完成了指数取值范围的扩大,具备了进展指数运算的才能.学生已有研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初等函数的直接经历.学生数学根底与思维才能较好,初步养成了独立考虑、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2.达成目的所需要的认知根底学生需要对研究的目的、方法和途径有初步的认识,需要具备较好的归纳、猜测和推理才能.3.难点及打破策略难点:1. 对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的认识.2. 自主选择底数不当导致归纳所得结论片面.打破策略:1.老师引导学生先明确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从总体上认识研究的目的与手段.2.组织汇报交流活动,展现思维过程,互相评价,互相启发,促进反思.3.对猜测进展适当地证明或说明,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教学策略设计根据学生已有学习根底,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才能,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自主学习方式.通过老师引领学生经历研究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认识研究的目的与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详细落实在三个环节:(1)建构指数函数概念时,学生自主举例,归纳特征,并用符号表示,讨论底数的取值范围,完善概念.(2)探究指数函数图象特征与性质时,学生自选底数,开展自主研究,并通过汇报交流互相提升.(3)性质应用阶段,学生自主举例说明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研究函数的性质,可以从形和数两个方面展开.从图形直观和数量关系两个方面,经历从特殊到一般、详细到抽象的过程。借助详细的指数函数的图象,观察特征,发现函数性质,进而猜测、归纳一般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并适时应用函数解析式辅以必要的说明和证明.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建构概念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大家都知道函数可以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你能用函数的观点分析p 下面的例子吗?师:大家知道细胞分裂的规律吗?(出示情境问题)情境问题1某细胞分裂时,由一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4个分裂成8个,假如细胞分裂x次,相应的细胞个数为y,如何描绘这两个变量的关系?情境问题2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这种物质剩余的质量是原来的84%.假如经过x年,该物质剩余的质量为y,如何描绘这两个变量的关系?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p ,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得到解析式y=2x和y=0.84x.师:这样的函数你见过吗?是一次函数吗?二次函数?这样的函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问题1类似的函数,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能否写成一般形式?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中指数函数的详细例子,感受指数函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络.引导学生从详细实例中概括典型特征,初步形成指数函数的概念,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初步得到y=ax这个形式后,引导学生关注底数的取值范围,完成概念建构.指数范围扩大到实数后,关注xR时,y=ax是否始终有意义,因此规定a0.a1并不是必须的,常函数在高等数学里是根本函数,也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使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能构成反函数,规定a1.此处不需对此解释,只要补充说“1的任何次方总是1,所以通常还规定a1”.师生活动学生举例,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其共同特点是自变量在指数位置,从而初步建立函数模型y=ax.教学预设学生能举出详细的例子y=3x,y=0.5x.如出现y=(-2)x最好,更便于引发对a的讨论,但一般不会出现.进而提出这类函数一般形式y=ax.方案1:生:(举例)函数y=3x,y=4x,(函数y=ax(a1)师:板书学生举例(稍停顿),能举一个不太一样的例子吗?(提示:底数非得大于1吗?)生:函数y=0.5x,y= x,y=(-2)x,y=1x师:板书学生举例(停顿),好似有不同意见.生:底数不能取负数.师:为什么?生:假如底数取负数或0,x就不能取任意实数了.师:我们已经将指数的取值范围扩大到了R,我们希望这些函数的定义域就是R.(假设没有学生注意到底数的取值范围,可引导学生关注例举函数的定义域.假设有同学提出情境中函数的定义域应为N+,师:我们已经将指数的取值范围扩大到了R,函数y=2x和y=0.84x中,能否将定义域扩大为R?你们所举的例子中,定义域是否为R?)师: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生:都有指数运算.底数是常数,自变量在指数位置.(假设有学生举出类似y=max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它仍然具有自变量在指数位置的特征.而刻画这一特点的最简单形式就是y=ax,从而初步建立函数模型y=ax,初步体会根本初等函数的作用.)师:具备上述特征的函数能否写成一般形式?生:可以写成y=ax(a0).师:当a=1时,函数就是常数函数y=1.对于这个函数,我们已经比拟理解了.通常我们还规定a1.今天我们就来理解一下这个新函数.(出示指数函数定义)方案2:生:(举例)函数y=3x,y=4x,(函数y=ax(a1)师:板书学生举例(稍停顿),能举一个不太一样的例子吗?(提示:底数非得大于1吗?)生:函数y=0.5x,y= x,师:这些函数的自变量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可用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概括)都有指数运算.底数是常数,自变量在指数位置.可以写成y=ax.师:y=ax中,自变量是x,底数a是常数.以上例子的不同之处,是底数不同.那你觉得底数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呢?生:底数不能取负数.师:为什么?生:假如底数取负数或0,x就不能取任意实数了.师: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要求底数a0.当a=1时,函数就是常数函数y=1.对于这个函数,我们已经比拟理解了.通常我们还规定a1.今天我们就来理解一下这个新函数.(出示指数函数定义)阶段小结一般地,函数y=ax(a0且a1)称为指数函数.它的定义域是R.意图分析p 概念教学应当让学生感受形成过程,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那种直接抛出定义后辅以“三项注意”的做法剥夺了学生参与概念形成的过程.此处不宜纠缠于y=22x是否为指数函数等细枝末节.指数函数的根本特征是自变量出如今指数上,应促使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指数函数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粗到细,由特殊到一般,由详细到抽象的渐进过程,这样更加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2.实验探究汇报交流(1)构建研究方法师:我们定义了一个新的函数,接下来,我们研究什么呢?生:研究函数的性质.问题2你打算如何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与函数的一般性质,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认知根底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寻找研究问题的方法.开场的问题较广泛,老师要缩小问题范围,用提示语口头提问启发.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通过汇报交流活动达成共识实现殊途同归.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一新授课阶段,提倡学生以形象思维作为抽象思维的支撑.师生活动师生经过讨论,解决启发性提示问题,确定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教学预设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和经历,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明确研究的内容以及研究的方法.局部学生会提出先作出详细函数图象,观察图象,概括性质,并进而归纳出一般函数的图象的分布特征等性质.另一局部学生可能从详细函数的解析式出发,研究函数性质,猜测一般函数的性质,然后再作出图象加以验证.师:(稍等片刻)我们一般要研究哪些性质呢?生:变量取值范围(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师:(板书学生答复)怎样研究这些性质呢?生:先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分析p 函数性质.生:先研究几个详细的指数函数,再研究一般情况.师:板书“画图观察”,“取特殊值”(假设没有学生提出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师:底数a的取值不同,函数的性质可能也会有不同.一次函数y=kx(k0)中,一次项系数k不同,函数性质就不同.底数a可以取无数多个值,那我们怎么办呢?)(假设有学生通过对y=2x解析式的分析p ,得到了性质,并提出从详细函数的解析式出发,研究函数性质,猜测一般函数的性质,然后再作出图象加以验证.师:你的想法也很有道理,不妨试一试.(仍引导学生从详细指数函数图象入手.)意图分析p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给学生提供由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法的时机,逐渐学会研究问题,促进才能开展.(2)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师:我们确定了要研究的对象和详细做法,下面可以开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了.问题3选取数据,画出图象,观察特点,归纳性质.设计意图假设直接规定底数取值,对于为什么要以y=2x,y=3x,y=0.5x为例,为什么要根据底数的大小分类讨论,缺乏合理的解释,学生对于图象的.认识是被动的.假设在探究前经讨论确定底数取值,由于学生认知程度的差异,仍可能会造成局部学生被动承受.学生自主选择底数,虽有得到片面认识的可能,但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互相验证结论,仍能得到正确认识.并且学生能在过程中体会数据如何选择,理解研究方法.由于描点作图时列举点的个数的限制,学生对x时函数图象特征缺乏直观感受.而且由于所举例子个数的限制,学生对于归纳的结论缺乏一般性的认识.老师应利用绘图软件作出底数连续变化的图象 ,验证猜测.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是概括归纳抽象对象的一般思维方法,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指数函数图象性质的研究,总结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应充分发动学生参与研究的每个过程,得到直接体验.师生活动学生选取不同的a的值,作出图象,观察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与函数性质.教学预设学生通过观察图象,发现指数函数y=ax(a0且a1)的性质.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所画图象,学生根据详细函数图象说明详细函数性质.在学生说明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对结论进展适当的说明,进而引导学生归纳一般指数函数的性质.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列表描点作图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过程,并通过动态图象验证猜测,促进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分析p 方法.老师尊重生成,但需引导学生区别指数函数本身的性质与指数函数之间的性质.其中不强加于学生.对于,要引导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图象,启发学生观察底数互为倒数的指数函数的图象,先得到详细的例子.对于,在例1第3小题中,会有学生提出利用不同底数指数函数图象解决,可顺势利导,也可布置为课后作业,继续研究.生:自主选择数据,在坐标纸上列表作图,列出函数性质.师:(巡视,必要时参与讨论,及时提示任务,待大局部学生有结论后,鼓励学生交流,请学生汇报.)有条理地整理一下结论,讨论交流所得.(同时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所画图象.假设没有投影仪,用几何画板作出图象.)生:(可能出现的情况)(1)在两个坐标系中画图;(2)所取底数均大于1;(3)两个底数大于1,一个底数小于1;(4)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指数函数.师:(过程性引导)底数你是怎么取的?你是怎样观察出结论的?在列表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为什么要在两个坐标系中画图?为什么不也取两个底数小于1?师:(用彩笔描粗图象,成心出错)错在哪里?为什么?生:指数函数是单调递增的,过定点(0, 1).师:(引导学生标准表述,并板书)指数函数在(-, +)上单调递增,图象过定点(0, 1).师:指数函数还有其它性质吗?师:也就是说值域为(0, +).生:指数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师:有不同意见吗?生:当0(其它预设:(1)当a1时,假设x0,那么y1;假设x1.(2)学生画出y=2x和y=3x图象,得出函数递增速度的差异.(3)画出y=2x和y=0.5x图象,得到底数互为倒数的指数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师:(板书学生交流结果,整理成表格.注意区分“函数性质”与“函数之间的关系”.假设有学生试图说明结论的合理性,可提供时机.)大家认为底数a1或0阶段小结 指数函数y=ax(a0且a1)具有以下性质:定义域为R.值域为(0, +).图象过定点(0, 1).非奇非偶函数.当a1时,函数y=ax在(-, +)上单调递增;当0函数y=ax与y=x (a0且a1)图象关于y轴对称.指数函数y=ax与y=bx(ab)的图象有如下关系:x(-, 0)时,y=ax图象在y=bx图象下方;x=0时,两图象相交;x(0,+)时,y=ax图象在y=bx图象上方.意图分析p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对指数函数图象的直观认识.学生观察图象,是对图形语言的理解;根据图象描绘性质,是将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或文字语言.对函数的理解,是建立在三种语言互相转化的根底上的.在交流汇报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对探究较深化学生的详细研究过程的剖析,总结提升学习方法,优化学习策略;另一方面要关注局部探究意识与才能都薄弱的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大胆发言,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活动,让全体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自主探究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互相学习才能,能有效帮助学生打破难点.3.新知运用稳固深化(方案一)(分析p 函数性质的用处)师:如今我们理解了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它们有什么用处呢?师:函数的定义域是函数的根底,是运用性质的前提.值域是研究函数最值的前提.具备奇偶性的函数,可以利用对称性简化研究.指数函数过定点(0, 1),说明可以将常数1转化为指数式,即1=20=30=那么函数单调性有什么用呢?生:可以求最值,可以比拟两个函数值的大小.师:那你能举出运用指数函数单调性比大小的例子吗?(提示:既然是运用指数函数单调性,那应该有指数式.)生:(举例并判断大小.)师:你考察了哪个指数函数?怎么想到的?(标准表述)师:以往我们计算出幂的值来比大小,如今我们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不用计算就可以比拟两个幂的大小.(出例如1)(方案二)师:如今我们理解了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它们有什么用处呢?师:(口述并板书)你能比拟32与33的大小吗?生:直接计算比拟.师:那比拟30.2与30.3的大小呢?能不能不计算呢?生:利用函数y=3x的单调性.师:能详细说明吗?(引导学生标准表达)我们再试一试.(出例如1)【例1】比拟以下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1.52.5,1.53.2;0.5_1.2,0.5_1.5;1.50.3,0.81.2.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指数函数性质.对于 32与33的大小比拟,学生更可能计算出幂的值直接比拟.变式后,学生可能作差或作商比拟,转化为比拟30.1与1的大小,进而运用指数函数单调性,也可能直接运用单调性.初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注重题意理解,扩大知识迁移,感悟解题方法,到达对新知稳固记忆,加深理解.师生活动学生板演,老师组织学生点评.教学预设 两题,学生能运用指数函数单调性解决.题学生可能得到错误答案,老师可组织互相点评,标准表达,正确运用性质.学生可能运用不同方法,应给予充分的时间,并在详细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总结一般方法.师:(引导学生标准表达)你考察了哪个指数函数?根据函数的什么性质?师:(对的引导)你考虑利用哪个函数?是y=1.5x还是y=0.8x?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关联?(引导学生画出图象,从形上提示:图象有什么关联?)生:它们都过点(0, 1).师:也就是说,可以将1转化为指数形式,即1=1.50=0.80.那接下来呢?生:比拟1.50.3,0.81.2和1的大小.师:我们找到了一个比大小的中间量.以往我们计算出幂的值来比大小,如今我们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不用计算就可以比拟两个幂的大小.【例2】3x30.5,务实数x的取值范围;0.2x高一数学上册教学方案6一、指导思想1、获得必要的数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理解根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2、进步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根本才能。3、进步数学地提出、分析p 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才能,数学表达和交流的才能,开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才能。4、开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形式进展考虑和作出判断。5、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二、学情分析p 及学生情况分析p 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高考我们也是边探究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程度和实际才能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三、详细措施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2集中精力打好根底,分项打破难点、所列根底知识根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根底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根底,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才能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才能,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展才能方面的分析p ,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需要哪些才能要求。4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才能,从而及时总结经历,找出缺乏,做好充分的准备5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提早展开数学奥竞选拔和数学根底辅导。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进步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一数学上册教学方案7高一年级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习惯不好,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课堂上能听讲,但是课后不归纳总结,不做题,学习效率低。另外,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大,学生根底差,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许多学生意志不坚决,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特作以下方案:一、学生状况分析p 本学年,我担任高一(9)和(10)班的数学课。两个班整体程度都一般,成绩以中下等为主,中上不多,后进生有很多。其中在中考成绩两个班中都存在20人以上等级分在5分以下。从而看出根底知识不太结实,当然上课效率也不是很高。二、教材简析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教材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鉴、开展、创新之间的关系,表达根底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承受性等,具有亲和力、问题性、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联络性等特点。必修1有三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根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必修2有四章(空间几何体;点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三、教学任务本期授课内容为必修1和必修2,必修1在期中考试前完成;必修2在期末考试前完成。四、教学质量目的1.获得必要的数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理解根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2.进步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根本才能。3.进步学生提出、分析p 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才能,数学表达和交流的才能,开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才能。4.开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形式进展考虑和作出判断。5.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世界观。五、促进目的达成的重点工作及措施重点工作:认真贯彻高中数学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双基”教学为主要内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才能都得到进步和开展。分层推进措施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探究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程度和实际才能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详细措施如下:(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降低难度。(2)集中精力打好根底,分项打破难点.所列根底知识根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根底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根底,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才能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才能,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展才能方面的分析p ,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需要哪些才能要求。(4)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才能,从而及时总结经历,找出缺乏,做好充分的准备(5)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进步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7)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树立勇于克制困难与战胜困难的信心。(8)合理引入课题,由数学活动、故事、提问、师生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进步到理性;注意运用比照的方法,反复比拟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考虑。高一数学上册教学方案8一、详细目的:1.获得必要的数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理解根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2.进步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根本才能。3.进步数学地提出、分析p 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才能,数学表达和交流的才能,开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才能。4.开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形式进展考虑和作出判断。5.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二、本学期要到达的教学目的1.双基要求:在根底知识方面让学生掌握高一有关的概念、性质、法那么、公式、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根本技能方面能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展运算、处理数据、能使用计数器及简单的推理、画图。2.才能培养: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会根据法那么、公式正确的进展运算、处理数据,并能根据问题的情景设计运算途径;会提出、分析p 和解决简单的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消费和生活的数学问题,并进展交流,形成数学的意思;从而通过独立考虑,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展探究和研究。3.思想教育:培养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毅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及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并懂的数学来于理论又反作用于理论的观点;数学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互相联络、互相转化等观点。三、进度授课方案及进度表掌握幂的运算;探究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高一数学上册教学方案9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的(1). 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可以按照指定的方法表示一些集合.(2).开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才能;培养学生分析p 、比拟、归纳的逻辑思维才能.2.过程与方法目的通过实例抽象概括集合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集合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关注集合的根本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抽象概括才能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造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进步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才能,训练学生分析p 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合作交流、勤于考虑、积极讨论的精神,开展用严密慎重的集合语言描绘问题的习惯;学习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合作意识;培养数学的特有文化简洁精炼,体会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2、教材分析p 本节课位于我校现行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学第一章第一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