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实践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7010040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实践研究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实践研究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实践研究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实践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它能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的知识,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发展其学习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环节。作业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本着以人的发展为原则,应该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只有适量、适用、适人,通过作业内容、形式、过程、空间、结果的开放和多元化,才能使“老师让我做”的被动局面转变为“我想要做”的主动态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可安排口头作业、书面作业、综合实践性作业等。作业的量要适度,既要重视基础性,又要联系生活,具有应用性。只有丰富数学作业的形式,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作业应有的效益。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尤其是小学高年的数学作业,还存在着大量的不尽如人意之处。笔者对我校高年级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发现高年级的数学作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作业内容过多。37.5%同学认为,作业太多或枯燥无趣而不爱完成作业或对付完成作业。 第二,作业的内容统一。62.5%的同学认为,作业内容一样,没有分层,不完全适合自己。 第三,作业的情感体验不积极。只有31.9%的学生从不会因写作业而烦躁。绝大多数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伴随的并不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优生来说,作业缺乏挑战性;对学困生来说,作业出现太多的错误,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作业的形式比较单一,多是书面作业,占87.5%。从教师的角度,不可忽视的是许多教师对布置作业充满无奈,一方面教师们也认识到学生作业量太大,作业太单一,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怕不做不练影响学习成绩,每天至少有25%的时间用在了作业的批改上,但收效不大。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作业内容的针对性,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前提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但是作业量过大、搞题海战术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就必须使作业中的每道题都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我们在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深入了解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精选每一道习题,使每道题都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尽可能地减少低效作业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分三步进行“磨题”。第一步是磨“常规题”,主要是课时题(包括每节课的当堂检测)和单元题,功能是巩固消化当堂所学知识;第二步是磨“阶段性测试题”,其功能是诊断和反馈;第三步是磨“研究性试题”。老师跳进题海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脱离题海。努力在提升作业的“含金量”上下功夫。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品质和需求,精心设计和选择精品题,作业分量适中,注意题目难度的适当性。通过老师对习题精选,降低了作业的数量,基本上解决了作业量过大的问题。 二、放归作业的自主权,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关键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有差异,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布置作业,往往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吃不消”,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这使得很多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是数学学科“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要求的练习,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自主选择自己的作业层次,使学生们在作业的天地中享受充分的“自主”。 (一)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降低难度,确保完成基础目标 努力控制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业量和作业的难度,确保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为基础性作业相对来说难度较小,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从中能够体验到完成作业的成功感,这对于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大有益处。 (二)对学习中等程度的学生保持难度,努力完成发展目标 这类学生可塑性较大,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努力就会跨入学优生行列,但如果松劲一些也许就会退入学习困难学生行列。这部分学生数量最多,要格外关注,必须保持作业难度,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促使他们达到较高的目标。 (三)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综合应用的数量,给予自由发展的时空 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教材知识领会掌握较快,解答相应的基础性作业游刃有余,常常“吃不饱”。因此,教师要适当减少他们做基础性练习的量,使他们从简单作业的机械练习中解放出来,拥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去做一些综合性、灵活性于一体的拓展性习题。 要达到作业的针对性,需要教师利用假期的时间,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编写课课清作业本,其中设有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要做的习题层次,这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需要,解决了作业内容的整齐划一问题。其功能是开发孩子的思维,增强学生作业的兴趣和能力。 除了作业分层布置外,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实施开放型作业。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都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孩子们作业的内容既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题材要广泛,思路要开阔,形式要多样。这样,才能促进各类学生的学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的自主精神。 三、多样的作业形式,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欲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努力“寓做作业于兴趣之中”。如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可以设计为符合年龄特点的递进式“闯关作业”;对于同等难易程度的知识可以设计成“作业自选超市”;对于单元的整理和复习等可以布置成“树”形作业、“金字塔形作业或思维导图式作业;对于需要动手操作的可以留“实践性作业”;对于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需要一段时间完成的,可以留成“研究性作业”或“小专题作业”等。我常常和学生商量我们用什么方式留作业,留哪些内容?这样留作业不再是老师的专利,而是在悄悄地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求,征求学生意见的过程其实也是和学生达成共识的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获取知识非要真切的体验不可。事实证明实践性作业、小课题研究等更为小学生所青睐。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布置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最终使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实践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与人合作、搜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能力,而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学过了体积,教师布置测量土豆的体积及100粒黄豆体积的作业。更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是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全程摄录下来,并利用讲评课全班同学共同观看,看看在测量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做得好,值得借鉴,哪些地方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看着孩子们从准备的用具、到测量及计算过程,认认真真地投入到研究中去,俨然是个小小的科学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把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同学们分享,同学们群策群力想办法,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孩子们反映这样的作业他们喜欢,有趣而且真正感受到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再如:学过了百分数,布置“反弹高度”的小课题研究,从实验的目的到实验的准备、实验的步骤、实验的结论等等,特别难得的是我们还会针对实验的过程进行反思。这对于让孩子们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十分有益。事后孩子们的数学日记也写得有声有色,因为他们亲身经历了,所以写起来也不费力气。孩子们反映这样的作业题目有趣,学习数学有用不再是一句停留在老师口头上的话,而是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这样,孩子们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在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作业的多种形式不是目的,目的是增强孩子做作业的兴趣和积极的体验。不仅要注重趣味性和多样性,更要注重作业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这很好地解决了作业形式单一的问题,同时多种多样的作业,对于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增强学生作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四、多元的作业评价,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保障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评价出学生的自信。 (一)教师的多种方式评价 以前的作业评价,主体几乎都是教师,教师忙得无暇他顾,而很多学生看到老师的批改后就直接把它束之高阁,不再多看一眼。 在目前的教学改革中,老师们都在不断创新作业批改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多种评价语言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比较常用的是两种,一种是等级加等级的方式:一个等级评价的是作业的质量,另一个等级评价的是作业的态度,良好的态度决定了作业的质量;另一种是等级加评语:等级仍然是评价作业的质量,而评语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作业各有不同。如对于一直特别好的作业教师可能用的是这样的评语“你的作业,真是让人赏心悦目”“无论什么样的作业总是做得这么好,了不起!”对于正在努力进步的孩子“你的作业一次好于一次,看得出你在努力,坚持呀!”对于某些需要提高的孩子,教师则给一些期待性的评语“质量不错,字迹再整齐些就更好了”话虽不多,起到的作用却不小。学生从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浓浓的师爱。 (二)学生参与的作业评价方式 数学新课标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因此,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笔者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学习。 (1)自我评价。学生作业的自我评价在评价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就是一个学习上的自我反思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根据作业的难易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或者把自己的疑问及时反馈给教师。在学生平日的作业中,一般都有自我评价的内容,孩子们用等级来表示对自己作业质量的自评情况,用笑脸与哭脸来表示作业的难易程度,还有的学生在自己不会的题目旁边打上一个问号,借以暗示需要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 (2)小组评价。把全班分几个小组,同学们轮流当组长,最好的孩子当顾问。选择合适的内容,让组长适当负责本组的作业评价。这样,中等生可以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的长处,也可以通过批改学习薄弱生的作业帮助差生来巩固知识,加深印象。成绩稍差的学生则会主动去问组长自己做错的原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另外,学生批改作业可以很好地进行教师与学生的换位思考,让学生体验教师的工作,促进师生的感情。当然,教师不能完全脱离作业,因为作业反映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所以最后一步教师要检查(学生进行的是第一次检查,教师主要检查的是纠错部分),总结学生作业情况。 (3)全班欣赏。每当一个月结束的时候,进行全班同学的作业展,在观展的过程中,记下自己最欣赏的作业,记下进步最大的作业。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最欣赏的作业,和自己认为进步最大的作业,并要说出原因。这个过程十分重要,是全班同学互相教育的过程,是他们自己对作业的全新认识的过程,然后根据月作业的成绩和同学们(下转第38页)(上接第36页)推荐的情况评选出“月最佳作业”和“月进步作业”。 (三)家长参与的作业评价方式 作业评价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教学活动,更应该是家庭的。很多作业是在家里完成的,家长对孩子们完成作业的情况理解得更多,所以让家长朋友也参与到学生的作业评价中,不但可以使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知识水平与学习情况,而且也更好地做到了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实践活动作业的增多,为了增强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一部分是布置回家做的,这类作业就融进了家长评价,并将评价意见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的检查指导。 无论怎么评价,我们都不能够忘记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拔”和“淘汰”,而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不但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过程,多元评价,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实践证明:当教师在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前提下设计作业,在作业设计的含金量上下功夫,在作业的形式上下功夫,在作业的层次上下功夫,在作业的评价上下功夫后,孩子们作业的积极性得以很大的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得以很大的增强,作业成了学生放飞数学思维的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