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诸家之诗豪刘禹锡.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6969307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唐诸家之诗豪刘禹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唐诸家之诗豪刘禹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唐诸家之诗豪刘禹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讲 中唐诸家之“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 ( 7 7 2 - 842) 字梦得 ,彭城 ( : 今江苏 徐州)人。贞元年进士及第后,授监察御史。 因参加王叔文政洽改革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朗 州司马,此后长期过着逐客生活,做过连州 、 夔州, 和州剌史,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 与白居易唱和最多。他的诗以讽刺诗、怀占诗 和根据当代民歌或曲调创作的七绝歌词这二类 最为 著名。 在政治生涯中遭到的挫折 ,使刘禹锡心 怀激 愤不平,写下了大量的政治讽刺诗。当他贬为 朗州司马后,过了十年被召还京 都、写了 元 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人将京城里在永贞改革失败后纷纷登台的 执政新贵比做一吋竞芳的桃花,实际上也暗 示了他们的得势不可能长久的下场。过了十 四年,他官复为主客郎巾,又写了一首再 游玄都观绝句: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落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讽刺桃花虽好 、转眼凋落, 那些新贵当初显 赫一时 ,然 而 曾几何吋,就被政治斗争的漩涡无 情吞没。刘禹锡能亲眼看到他们的下场,就是一 种胜利。这两首诗都是借玄都观看花这件生活琐 事寓 刺,如无寓意 ,本身也是很巧妙而又颇有感 慨的游览诗:去国十年 ,后 栽的桃花都长大开花。 这不能不引起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的叹息。再 过十四年,桃花荡然无复一树,这不能不引起重 游旧地者的盛衰之感。而诗的骨子里又有更深一 层寄托, 桃喻 新贵,看花者喻趋炎 附势之徒。 种 桃道十喻打击永贞改革的当权者 , 刘郎是自喻。 二十多年来 ,皇帝屡换, 人事变迁 . 作者有意重提 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 挑战,字里行间允满了轻 蔑的讽意和爽朗的笑声,说明诗人顽强不屈的 精 神依然如此 刘禹锡也像张籍,王建一样,写了一 些 新乐府类的讽喻诗如 插田歌,贾客 词,边风行等等,其中插田歌讽 刺意 味最浓 , 诗序说“遂书其事为俚歌, 以俟采诗者”。说明他和白居易的主 张一 样, 是希望此诗被采,对统治者产生警戒 作用的。 插田歌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 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 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 “ 君家侬定谙 , 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 计吏笑致辞: “ 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 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 这首 插 田歌以俚歌形式记叙农夫插秧的场 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讽刺了朝廷滥行 卖官鏗爵的严重问题 ,将汉乐府长于 叙亊和对活的 特点与山哥俚曲流畅清新的风格相结合 ,通俗 活 泼,简洁明快 ,富丁幽默感 ,可说是一首具有民歌 天然神韵的新乐府诗,也是诗人融合古今民歌的 一大创造。 刘禹锡还有 一 类以咏物寓意为主的讽刺诗 ,如 昏镜问,飞鸢操,聚蚊谣,百舌吟 等,对各种丑 恶的社会现象予以 辛辣 的讽刺 . 聚蚊 比拟吸吮人血的政敌,争腐鼠的飞鸢比喻争权夺 利的权奸 . 这些讽刺诗大都借题发挥,锋芒毕露。 寄托了他在政治斗争中 的愤懑和感慨,体现了 他 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力。 刘禹锡的怀古诗往往就历史的陈迹想象出优 美而怅悯的意境,寄寓兴亡盛衰之感,语言浅显 而含蕴深厚。如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人取西晋灭吴这件史亊,描写晋武帝吋益州刺史王 濟受命伐吴,楼船以摧枯拉朽之势,从益州直下金陵, 东吴阻拦的千寻铁锁被王濟烧断沉入江底、石头城上 打出降幡的过程。通过六朝 的第一朝东吴灭亡之事说明 了兴废由人事,山川不足 恃的道理。又以“ 人世几回伤往事 ” 带过八朝逐一灭亡的历史。让“山形依旧枕寒流“和 故垒蕭萧芦荻秋 的景象作为历史的见证 , 令人在凭吊 历史遗迹的感叹屮自然引起对兴亡教训 的思索 , 又如 石头城: 山围故国 周遭 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 女墙 来。 诗人选择了夜深人静时的寂宽景象以表现历史感 觉 上的冷落荒凉,把石头城置于沉寂的群山、回荡的潮声和 矇胧的月色中 . 将亘古如斯的自然现象和不断变更的人事 相对照 ,而又不 拘泥于一朝一姓的兴亡,便使故国萧条的 意中之景具有更为深广的概栝力,形成厂浑厚悲凉的意 境。又如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所勾勒的好像只是金陵城朱雀桥边巷 口在夕阳斜 照下的 一角春景 , 美丽而又透着 荒凉。但诗屮的深意全在所取地名中见出。 朱雀桥是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乌 衣巷是东晋高门士族的聚居区,现在开遍野 草野花,则衰败之意不言自明。未二句更出 人意料地将盛衰之感寄托在飞燕的去向上, 诗人抓住燕子爱栖息旧巢的特点, 暗示 出王 谢唐已变成寻常百姓家 . 这一今昔对比便包 含了人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刘禹锡善于向当代民歌学习,创作了许多 声情并茂便于哥唱的七言绝句。盛唐诗不 少可以人乐 ,但诗人们主 要是向汉魏六朝 古乐府学习, 只有 少数诗人用西域和凉州 传来的新卢写歌 词。 中唐以后向当代民歌 学习的风气才流行起来 , 刘禹锡妙解音 律,有较髙的音乐修养 ,并 能运用当地民 歌的曲曲创作新词,其中最主要的是竹 枝 词 .杨柳枝词踏歌词浪洶沙等。 刘禹锡在 竹枝词九首 的序言里说 : 他在夔州 时, 当地人联歌竹枝, 吹短笛 ,击 鼓以合节拍,哥者 扬袖而舞 ,声音宏大响 亮,末章声调高亢激扬 。,可见竹 枝词本是巴东民歌, 经刘禹锡采录并加以改造 ,使之成为 富冇民歌特色的一种诗体,刘禹锡今存十一首竹枝词的 内容大多是夔州风土习俗 ( 新 唐书 - 刘禹锡 传 和乐 府诗集都说作于刘貶在朗州司马时 ) , 如: 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朗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 红花绿 水 渲染 出蜀地 明 媚的舂 色 , 也象征 着热烈的爱 意 和似水的柔情 ,因而托物起 兴, 吐露出少女对郞情易衰的忧虑 和 漾在 心头的淡愁,就很自然了。诗以 明朗自然 的格调 描写少女微妙复杂的 心理 。写景抒 情无不明艳动人。又 如: 杨柳青青江水流,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情却有情。 用 情 、 晴 的双关谐 音表达少女捉摸不定郎 君是否有意的心情,境 界开阔爽明 . 而情思却 缠绵细腻。又如: 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炳火是人家。 银钏 金钗 来负 水。 长刀短笠太烧畲。 满山桃李、云间烟火,勾画出色彩 绚烂、满山飘香的山乡春色 ,又 捕捉住 少数民族男女佩饰的特点,便绘出了一 幅地方色彩鲜明的巴东山区人民生活的 风俗画。刘禹锡这类诗不仅局限于描绘 风土人情,还用它剌时寄慨。如: 瞿 塘嘈嘈十二滩, 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小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写人间波澜的凶险更胜于峡 水,这就以明快精警的比喻道 出了诗人在政治生涯中对世态 人情的痛切体验,也概括了封 建政治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 象。 浪淘 沙是 唐代教坊曲名,后来发展 成词牌名。刘禹锡用 此曲调 写了不少七绝 。 如: 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江边畏。 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江中浪底来。 以轻快婉转的民歌风调描 写 清晨江边女子淘金的壮美 景 色,却又一针 见 血地点出了这 种劳动本身所反映的社会 不 合理的现实 。 又如: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黄沙始到金。 也是就浪淘沙的曲名着想 , 联系自己的政治遭际, 以恶浪比深险的谗言 ,以 沉沙比被眨的命运 . 淘沙见金 比喻正立清白的品格历经磨难之后,终将闪射出光 辉。比喻的贴切使这类诗具有格言 的艺术感染力 。 刘禹锡诗中本有浅俚的倾向,后期又与白居 易唱和,也不能不受浅俗诗风的影响 ,但他的诗 仍然浅而 能深 ,境界较髙。 如著名的 酬乐天扬州 初逢席 上见赠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人在贬谪二十三年之后,终于得返 洛阳 ,故人已尽, 恍若隔世 。 自己有如沉 舟和病木,面对过往的千帆和春天的万 木,感慨是很深的 , “ 沉舟 ” 一 联从自然现 象中抽绎出生动的形象对比,以显 露的 言 语说明了新旧更替的某种规律忡,富有哲 理启示。 在中唐元白、韩孟两派诗歌大变的潮流 中 ,刘禹锡却从 视 风骚、宗盛唐 的传统创作 方法山发、开辟自己的新路。他的诗浑然天 成,神情豪爽, 优美 明快, 含蕴 深厚,这都是 盛唐诗的基本特点。但他又能凭借自 己在政 治生活中的独特体验以及对社会 问题的深刻观 察,创造出独具卓见的咏怀、吊占和讽剌诗 , 井从 民歌中吸取新鲜的 题材和生活内容, 爽朗 幽默的风神和微婉深厚的韵味形成自己独特 的诗歌 意境。从刘禹锡所取得的种种成就来 看被称为 诗豪 是不为过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