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人际关系》PPT课件.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6968310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1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沟通与人际关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沟通与人际关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沟通与人际关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单元 体语沟通 第三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与理论 第四单元 人际吸引 第五单元 人际互动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一、沟通的概念 二、沟通的结构 三、沟通的功能 四、沟通的网络 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人际沟通 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以 及情感、需求、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 交流,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形式。 大众沟通 ,亦称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 体(如影视、报刊、网络)中介的沟通过 程。 二、沟通的结构 (一)信息源 是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 (二)信息 是沟通者传达给他人的观念和情感。 以各种不同的可以为他人觉察的信号,最重要的 是词语。 (三)通道 是沟通的信息载体。个体的各种感 官均可接受信息,其中视听信息占的比例较大。 (四)信息接受者 是沟通的另一方。接受者个体 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把它 “ 转译 ” 为沟通者试图 发送的信息或态度、情感。 二、沟通的结构 (五)反馈 回送信息、双向的相互过程。 可告知发送者,接受者所接受和理解信息的 状态。 (六)障碍 常常发生。信息源的信息不充 分或不明确,编码不正确,没有正确转化为 沟通信号,误用载体及沟通方式,接受者的 误解以及信息自然的增强与衰减,彼此缺乏 共同经验,双方的主观因素等。 (七)背景 发生情境。背景提供许多意义, 词语意义也会随背景不同而改变。 沟通模式 图 2 7 信息源 信息 通道 信息接受人 反馈 障碍 背景 三、沟通的功能 1、获取信息的手段; 2、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 3、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 素; 4、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 5、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的 实现与效率的提高。 四、 人际沟通的分类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按组织系统划分。 正式沟通的优势是信息通道规范、准确度较高; 非正式沟通具有形式灵活,传播速度快,但随 意和可靠性差; 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按信息流动 方向划分。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以信息源及接受人的位 置来划分。 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按沟通形式划分。 五、沟通网络 现实的人际沟通不是单通道的沟通。各种沟 通方式的组合形成沟通网络。 正式沟通网络 在正式群体中,个体与个体 的信息交流与传递的结构称正式沟通网络。 美国学者策维特把这种网络分为五种形式。 非正式沟通网络 戴维斯对 “ 小道消息 ” 的 研究,得出三种方式。 正式沟通网络图 策维特 美 图 2 8 链式 轮式 圆周式 全通道式 Y式 O 代表信息传递者 表示信息传递方向 比较指标常用的有:信息传递速度、准确度、 接受者接受的信息量及其满意度。 非正式沟通网络 (戴维斯) 图 2 9 流言式 集束式 偶然式 戴维斯对 “ 小道消息 ” 的研究,得出以下图示 专栏 2 13 虚拟沟通与网络成瘾 网络作用: 可以使个体尽情扮演自己理想的角色, 逃避现实压力 网络成瘾种类 :交友、游戏、色情、信息收集、计 算机、其他强迫 网络成瘾心理症状 :角色混乱、人格扭曲、道德感 弱化、丧失正常生活节律、难以区别现实与虚拟、 急躁、抑郁 网络成瘾身体症状 :植物神经紊乱、失眠、头疼、 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 第二单元 体语沟通 一、目光与面部表情 二、身体运动与触摸 三、姿势与外貌 四、身体间的空间距离 一、目光与面部表情 1、目光 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 。眼睛 是 最有效的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 途径,情绪、态度和情感变化都可显示, 人对目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 。个 体的情绪变化,首先反应在瞳孔变化上。 瞳孔变大 变愉悦 瞳孔缩小 变厌恶 2、面部表情 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 可控、易变、效果较为 明显。因此, 面部表情表达的情绪状态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是人们 运用较多的体语形式之一。 可表现 肯定与否定,接纳与拒绝,积极与消极,强烈与轻微 等情感。 表现愉悦的关键部位是嘴、颊、眉、额; 表现厌恶的是鼻、颊、嘴; 表现哀伤的是眉、额、眼睛及眼睑; 表现恐惧的是眼睛和眼睑。 一般情况,目光与面部表情相互一致,均与其内在心态对应; 特殊情况,目光与面部表情出现分离。 此时个体真实心态的有效线索是目 光而非表情。 二、身体运动和触摸 1、身体运动 是 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 。其中手势语占有重要位置。 摆手 制止或否定 双手外推 拒绝 双手外摊 无可奈何(典型西方体语,中国人的是摇头叹 气) 双臂外展 阻拦 搔头或搔颈 困惑 搓手、拽衣领 紧张 拍头 自责 耸肩 不以为然或无可奈何(典型西方体语,中国人的是 撇嘴) 触摸 2、触摸 是人际沟通有力方式 。人在触摸和 身体接触时 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表达某些强烈 情感的方式。 每一个体都有被触摸的需要,这是一种本能。 婴儿接触温暖、松软物体感到愉快,喜欢拥抱、 抚摸;更重要的是,个体不仅对触摸感到愉快, 而且对触摸对象产生情感依恋。 亲子之间缺乏触摸于身体接触,会产生个体的 皮肤饥渴 三、姿势 姿势 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动作表达某种情 感及态度的体语。 也是常见的沟通方式 。 尽管姿势及其意义与文化有关,但通过姿势 进行沟通的适应范围还是较为宽泛的。 见图 2 10(教材 152页) 四、人际距离 由于人们的关系不同,人际距离因而不同。美国学者霍尔根 据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提出四种人际距离。 公众距离 ( 12 25英尺)( 3.5 7米)在正式场合,演讲 或其它公共事物中的人际距离,此时沟通往往的单向的。 社交距离 ( 4 12英尺)( 1.5 3.5米)是彼此认识的人 们的交往距离,许多商业交往多发生在这个距离上; 个人距离 ( 1.5 4英尺)( 0.5 1.5米)是朋友之间交往 的距离。此时,人们说话温柔,接受大量体语信息; 亲密距离 ( 0 18英寸)( 0 0.5米)这是亲人、夫妻之 间的距离。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 温等私密性感觉刺激。 影响人际距离的因素有文化、民族、社会地位、性别等。 第三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与理论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阶段 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深度 四、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五、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 人与人在人际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 特点: 个体性 直接性 情感性 个体性 在人际关系中,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而 对方是不是 自己所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成为主要问题。 直接性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 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 没有直接的接触和交往不会产生人 际关系,(狭义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一经建立,一定被人 们直接体验到。 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 情感因素 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人际间的情感倾向有二类,一类是 使彼此接近和相互吸引的情感;另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排斥分 离的情感。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阶段 1、定向阶段 包括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及初步沟通等方 面的心理活动; 2、情感探索阶段 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建立感情联系。 随着双方共同的情感领域的发现,彼此沟通越来越广泛,有一 定程度的情感卷入; 3、情感交流阶段 双方关系的性质发生重要的变化。双方的 信任感、安全感开始建立;彼此沟通的深度有所发展并有较深 的情感卷入。此时,双方会提供评价性的反馈信息,进行真诚 的赞许和批评; 4、稳定交往阶段 彼此在心理相容性方面进一步拓展;已允 许对方进入自己的私密性领域,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 下图对人际关系状态予以直观描述。 人际关系状态及其相互作用水平 图解 人际关系状态 相互作用水平 零接触 低 高 单向接触 双向接触 表面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深度 自我暴露 就是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 奥特曼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 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信任和接纳是自我暴露的 前提 。自我暴露不是百分百的。特例也有,在完全 没有关系和网络交往下,可能达到完全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四级水平: 第一、情趣爱好 第二、态度 第三、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状况 第四、隐私方面 四、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相互性原则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 2、交换性原则 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个体期待人际 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 于失。人际交往是双方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倾向的心 理活动,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否定和贬低。由于自我价 值是通过他人评价而确立的,个体对他人评价极其敏感。对肯 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投以肯定与支 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此时可能激活个体 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 4、平等原则 交往时角色地位等往往不对等,但平等待人,让 对方感到安全、放松与尊严,有益于人际关系建立 五、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舒茨 美 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自称为基本人际关系取向( FIRO) 理论。 1、个体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 与他人接触、交往、相容 支配需要 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 感情需要 爱他人或被他人所爱 2、人际关系需要决定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 ,如不能满足 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它严重问题,为精神崩溃; 3、 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加上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形式构 成六种人际关系的取向。 4、六种取向 ,包容(主动被动)、支配(主动被动)、情感 (主动被动) 5、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满足与否和满足形式,决定成年人际 4、六种人际取向 主动包容式 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被动包容式 期待他人接纳,往往退缩、孤独 主动支配式 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被动支配式 期待他人引导,原意追随他人 主动情感式 表现对他人的喜爱、友善、同情、亲 密 被动情感式 对他人冷淡、负性情绪大,但期待他 人对自己亲密 5、童年人际需要的满足与成年人际方式 需要 高满足 适度 不满足 包容 需要 高社会行为,寻求 接触,要求注意 群居与独处 都会满足 低社会行为, 保持距离,不 合群 支配 需要 过分控制他人、独 断专行 民主自主 顺从、不愿负 责、拒绝支配 他人 情感 需要 高社会行为,寻求 爱,希望与他人建 立亲密关系 荣辱不惊, 恰当对待自 己 低社会行为, 情感距离大, 避免亲密 专栏 2-14 人际关系和幸福 金钱、地位、名誉、成功似乎是幸福的基 础要素,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良好的人 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夫妻、亲密朋友之 间关系的融洽才是幸福的决定因素。 幸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 和生活态度。用真诚、友爱、关怀、体贴 和理解与宽容才能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终获得幸福。 第四单元 人际吸引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人际吸引 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 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 肯定形式 。 按吸引的程度划分 亲合 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 喜欢 是中等程度的吸引; 爱情 是人际吸引强烈的形式。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 熟悉与邻近 熟悉和邻近能增进人际吸引,交往频率与喜欢 程度的关系呈倒 U型曲线, 2、 相似性 包括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兴趣、爱 好方面相似;社会地位的相似;年龄、经验的相似。 实际的相 似性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双方感知到的相似性。 3、 互补 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包括需要的互补;社会 角色的互补;人格某些特征的互补 如内向与外向。当双方的 需要、角色及人格特征呈互补关系时,所产生的吸引力是很强 的; 4、 外貌吸引力 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等个人外在 因素在形成人际情感中的作用往往是很大的。 外貌美能产生光 环作用,即倾向认为外貌美的人也具有其它的优秀品质 5、 才能 一般可增进人际吸引,但才能会构成压力致使吸引降 低,有才能的人犯点小错误,会增进吸引。 6、 人格品质 是影响吸引力的稳定因素。 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人格品质 安德森 美 最积极品质 中间品质 最消极品质 真诚 诚实 理解 忠诚 真实 可信 智慧 可信赖 有思想 体贴 热情 善良 友好 快乐 不自私 幽默 负责 开朗 信任 固执 刻板 大胆 谨慎 易激动 文静 冲动 好斗 腼腆 易动情 羞怯 天真 不明朗 好动 空想 追求物欲 反叛 孤独 依赖别人 古怪 不友好 敌意 饶舌 自私 粗鲁 自负 贪婪 不真诚 不善良 不可信 恶毒 虚假 令人讨厌 不老实 冷酷 邪恶 装假 说谎 第三单元 人际互动 一、人际互动的概念 二、人际互动的形式 一、人际互动的概念 人际互动 即相互作用,专指人们在心理和 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 相互作用 可能是信息交流、情感等心理因 素的交流,也可能是行为动作的交流。 人际互动互动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 互动组成的;其中人际互动是研究较多的领 域,它在结构上更强调角色互动。 二、人际互动的形式 合作 与竞争 1、合作及其基本条件 个体、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 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 基本条件 目标一致 共识与规范 相互依赖的合作氛围 二、人际互动的形式 合作 与竞争 2、竞争及其基本条件 竞争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 目标的行为。 其基本条件是: 只有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才能形成竞争; 目标是较为稀有或者难得; 争夺中可能出现零和冲突(一方赢另一方输),也 可能出现双赢结局; 竞争是有理性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多伊奇 1、个体行为和他人行为目标或手段间如存在 相关依赖关系,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作用。 2、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肯定性关系 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 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 他们 之间是合作关系。 3、目标手段存在消极或否定性的依赖关系时, 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不能达到目标或实现 手段时,自己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 他们之 间是竞争关系。 专栏 2-15 人际互动的哲学 利人利己 利人损己 损人利己 损人损己 不损人利己 利人不损己 附加资料:增加你的吸引力 掌握接近性因素 建立积极情感,记得表达积极的而不是 消极的情感 在引起情绪的情景中接触他人 展示你的外表的一切,但是不要只看其 他人的外表 关注相似性和忽视差异性 思考题 试述人际沟通的概念及其意义。 简述沟通结构的七个要素。 正式沟通网络有哪几种形式?都是什么? 试述目光及面部表情在沟通中的作用。 简述人际距离概念并说明四种人际距离特点。 试述人际关系的概念,其特点是什么? 简述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四阶段。 简述舒兹关于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人际吸引分哪三个层次,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简要解释目标手段依赖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