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学课件1总论.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6967211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推拿学课件1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针灸推拿学课件1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针灸推拿学课件1总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 灸 推 拿 学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李君芳 总论 推拿与针灸概述 一、按摩推拿 二、针灸 三、拔火罐 李唐 (约 1050 1130) 南宋画家 针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宋著名画家李唐的 村医图 描绘了宋代村医在村头为病人针灸时的一个场景。 一、推拿 (一)推拿的定义: 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下 , 运用各种不 同手法 , 刺激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 , 运动患者肢体 , 进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 (二)推拿发展简史 起源: 素问 异法方宜论中: “ 中央者,其地 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 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 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 发展: 唐六典: “ 按摩可除八疾:风、寒、暑、 湿、饥、饱、劳、逸。 ” 诸病源侯论: “ 相摩拭目,令人目明。 ” 肘后备急方: “ 救卒中恶死,令爪其病 人 人中,取醒。 ” 宋代庞安时, “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 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 令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 为上下按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 ” 香案牍记载: “ 有疾者,手摸之辄愈,人呼之曰摸先生。 ” 医宗金鉴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列为伤科八法。 (三)对 伤筋 的治疗原理: 舒筋通络 -“ 松则通 ” 理筋整复 -“ 顺则通 ” 活血祛淤 -“ 动则通 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在适当刺激下,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 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从而解 除紧张、痉挛,消除疼痛。 通则不痛 促进肢体组织的活动 促进气血的流动 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 “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为正法也。”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四 )有关推拿作用的实验观察 1. 直接接触皮肤的摩擦类手法的作用 2. 推拿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3. 推拿对局部组织氧需要量的影响 4. 推拿对周围血管的作用 (五 )推拿的适应范围 运动实践 治疗疾病 养生保健 (六 )推拿的禁忌症 1、皮肤破损处及皮肤病,如疱疹、脓肿、烧烫伤等 局部一般不宜做推拿; 2、各种肿瘤患者,肿瘤部位一般不宜做按摩; 3、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如骨髓炎、化脓性关 节炎、结核、急性肝炎等也不宜; 4、开放性损伤,如骨折、关节脱位、肌腱、韧带断 裂及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当时禁止做按摩 . 5、内外科危重病人,如严重心脏病、肝病、肺病患 者,急腹症及手术后未拆线的病人,不宜做按摩 . 6、有出血性疾病如恶性贫血、血液病等 ,均不宜做; 7、妇女月经期、妊娠期,腹部不宜做; 8、体质过于虚弱者,最好不做自我按摩。 (七 )推拿注意事项 施术者双手清洁、温暖 ,要勤修指甲 ,每治疗一人后 要洗手 . 体位、姿势与手法:以患者舒适放松,操作者方便 为好。 按摩的方向:多沿着静脉和淋巴液回流方向进行, 淋巴结部位不宜按摩。 施治时间:治疗时间的长短以用力的大小、病程长 短、气候冷热而定。 推拿强度:由轻 -重 -轻 .推拿面积:由大 -小 -大。 可用介质如擦剂 :滑石粉 ,姜汁 ,冷水 ,鸡蛋清 ,白酒等。 二、针 灸 概念: 包括 针刺 和 艾灸 。属于中医外治范畴, 是运用针刺和艾灸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 二、针 灸 二、针 灸 二、针 灸 二、针 灸 (一)、针灸的起源 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度时期。 针法的起源 灸法的起源 拔罐法的起源和发展 1.针法的起源 “ 砭石 ” 说文解字: “ 砭,以石刺病也。 ” 素问 异法方宜论: “ 东方之域 其病皆为痈 疡,其治易砭石。 ” 九针:镵针(皮肤针)、圆针、鍉针、锋针(三 棱针)、铍针(剑头针)、圆利针、毫针、长针 (环跳针)、大针。 源于人类的本能 2.灸法的起源 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 , 通过经络腧 穴的作用 , 以达到治病 、 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 素问 异法方宜论说: “ 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芮,故 灸芮者,从北方来。 ” 医学入门 “药之不及 , 针之不到 , 必须灸之 ” 。 艾叶气味芳香 , 易燃 , 用作灸料 , 具有温通经络 , 行气 活血 , 祛湿逐寒 , 消肿散结 , 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 用 。 名医别录 载:“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3.拔罐法的起源和发展 古称 “ 角法 ” ,古代利用兽角作成饮具, 后 来用做拔罐,顾以此为名。 (二)、针刺的禁忌症 1过饥、过饱、酒醉、劳累过度、过于虚弱、精神过度紧张 时,应少针或缓针。 2孕妇三个月以内者,少腹部、腰骶部以及一些强针感的穴 位,应禁止针刺。妇女行经时,若非为调经,也不应针。 3小儿囟门未合时 ,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小儿一般不留针 .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注意避开血管针刺,以免出血。针刺胸腹背部腧穴,要防 止刺伤重要脏器。 7人体有部分禁针或禁深针的腧穴,应斜刺或浅刺,以免发 生事故。 8对尿潴留患者针刺小腹穴位时,应掌握适当的方向、角度、 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