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设计1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69303062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乡》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故乡》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故乡》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乡教学设计 【课文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16本,65篇,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等。 2背景资料: 鲁迅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3题目解说: 作者以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以“我”记忆中的故乡到现实中所见故乡发生巨大变化为基本内容,组织材料,展开情节,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思想。 【字词综合运用】 生字 阴晦 hu 猹ch 脚踝hui 獾hun 潮汛xn 髀b 愕然 吓h 瑟索s 黛di 惘然wng 恣睢z su 生词 阴晦:阴沉昏暗。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起居住。无端:无缘无故。愕然:吃惊的样子。 嗤笑:讥笑。惘然:已里好象失去了什么的样子。展转: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通“辗转”。恣睢:放纵、凶暴。 词义辩析 阴晦 阴暗 都含有“暗、阴沉”的意思。“阴晦”不仅昏暗,而且有不明显之意;“阴暗”仅是阴沉、昏暗。 隔膜 隔绝 都含有“不相通”的意思。“隔膜”从感情方面来说,指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隔绝”从空间上面来说,指隔断的意思。 惘然 怅然 都是形容词。“惘然”着重指心里好像失去什么的样子;“怅然”着重指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重点难点讲解】 重点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小说采用对比,突出辛亥革命后农村经济衰败和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原因,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难点 难点是抓住小说中闰土、杨二嫂,“我”人物性格的分析,突出一个“变”,从中联系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以及造成主要人物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小说中闰土是一个勤劳善良,但不觉悟的农民形象;杨二嫂是一个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典型;“我”是一个对现实不满正在寻求中的进步知识分子形象。 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得满脸愁容,麻木迟钝,但善良忠厚、勤劳朴实。20年前的杨二嫂“终日坐着”“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特别好”;20年后她变得自私、尖刻、贪婪、势利。对这两个人物,作者通过前后对照,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写出了他们的变化。然而作者并没有单纯地、机械地描写农民,表现他们的苦痛,而是深刻地提出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我”是故乡中又一重要人物形象。“我”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从2000里之外回到故乡,看到故乡变坏的情景,自感悲哀、失望,但又不甘心故乡坏下去,“我”为故乡的远景构制着蓝图憧憬着美好的新生活。“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知识延伸检索】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创造人物、不同于写真人真事,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塑造人物可以作概括介绍,也可以作具体描绘,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行动、对话。还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可以正面着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课文阅读指导】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因此,在阅读本文时,一定要落实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小说是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为表现主题手段的,因此,在阅读课文时,须明白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中,主要人物是谁,有何性格特征,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这些均是在阅读中要仔细思考的问题。很明显,本文成功塑造了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形象。闰土是本文的主人公。少年闰土敢月夜看瓜刺猹,会装谅逮鸟。20年后,少年时的勃勃英气荡然无存,苦难的生活把聪明机敏的闰土变成了板滞麻木的闰土了。他“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松树皮了”,作者不仅在外貌上描写闰土的变化,而且描写他心灵的变化。他见了久违的“我”,压抑住炽热的友谊,以“老爷”称呼;他不甘于自己的境遇,而不知如何摆脱,只是寄希望于香炉烛台,向渺茫的“神”顶礼膜拜。这样写闰土,表现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目的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杨二嫂在20年前,人称“豆腐西施”,20年后,变得势利贪小,为了从“我”的搬家中捞点东西,不惜无中生有、曲意奉迎,说什么“我”“放道台”“有三房姨太”,“出门便是八抬大轿”等,这些都是病态社会的反映。杨二嫂尖刻自私衬托了闰土的憨厚朴实。通过杨二嫂又深刻广泛地暴露了旧社会的腐败残酷,连借色招徕生意的“豆腐西施”也被挤压成了泼妇式的“细脚伶仃的圆规”了,杨二嫂是个既可恨可鄙又可怜的人物。 【课文结构分析】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 第一部分(15)描写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678)“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作者着重刻画了闰土和杨二嫂。从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故乡的变化,劳苦大众在封建传统观念辖制下受的毒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第一层(69)写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还与母亲商定搬家后事。 第二层(1034)“我”回忆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 第三层(3553)杨二嫂是一个城镇小市民的典型。 第四层(5478)准确、生动地刻画了中年闰土的外貌、神情、语言,从而使我们看到了闰土的变化,看到了一个在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奴役下尚未觉醒的贫苦农民的形象。 第三部分(7989)“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 第一层(7984)“我”一家人乘船离开故乡,其中插叙了有关“杨二嫂” 的细节。 第二层(8589)“我”坐在船上,渐离故乡的感受。 【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根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写了“两个”闰土和“两个”杨二嫂,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感情。 【课文写作特色】 通过对比突出主题思想。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的对照,反映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我”和闰土关系的前后对照,反映等级观念的鸿沟难以逾越,杨二嫂前后生活的对照,反映黑暗社会病人膏肓;故乡情景的前后变化对照,反映每况愈下的中国农村经济。 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运用准确的性格语言表现人物。 巧妙地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使小说结构流转自如,疏密有致,浓淡相间。 【词句品味鉴赏】 1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迎着”形象地表达了母亲盼子的急切心情,子未到,母已出来等候了。“飞出”形象、生动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 2“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已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句怎样理解? 希望好比地上的路。它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 【同步达纲练习】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凸颧骨( ) 愕然( ) 嗤笑( ) 惘然( ) 潺潺( ) 恣睢( ) 2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阴侮 影像 心绪 谋食 B蓬隙 寓所 獾猪 愕然 C潮汛 打拱 瑟索 恣睢 D隔膜 惘然 箫索 展转 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愕然:吃惊的样子 B鄙夷:看不起 C. 惘然:因不如意感到不愉快 D展转: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4从文中找出与下面各词相近的词 (1)阴暗 (2)萧条 (3)寂静 (4)悲凉 (5)鄙视 (6)崇敬 5辨析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我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 他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 她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圆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 ) 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故乡以 为线索,按照 、 、 来安排情节,揭示了旧中国的社会根源,激发了人们 愿望。 (2)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 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 ,他们应该有 ,为我们 。 (3)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 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 起一个,大竹匾, 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 在棒 那鸟雀就 在竹匾下。 7指出下列语句所用的表达方式,再说明该句表达的内容。 (1)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不够吃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主要运用了 ,表达的内容是 。 (2)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主要运用了 ,表达的内容是 (3)净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的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主要运用了 ,表达的内容是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 而生活,也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 而生活 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 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1在“ ”内填上标点符号。 2在“”线上填写词语。 3给加线的字注音: A潺潺 B隔膜 4解释词语: A隔膜: B隔绝: 5“我想”的内容概括起来说有几点? 6“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这“新的生活”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7本段文字运用了 修辞手法。 8最后一句话的成分怎样分析?请用符号分析。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二)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的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选文中的“我”指( ) A主要人物 B.线索人物 C.鲁迅 D.暗衬人物 2我想到希望,为什么忽然害怕起来了? 3“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一句中“切近”“茫远”包含着什么意思? 4“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 ) A希望有没有都可以 B. 希望没有用 C. 希望在黑暗社会不以实现 D. 不能空有希望 5“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中“这”指的是( ) A希望 B. 希望无所谓有,无所谓无 C生活道路 D故乡美好景象 这句话中“成了路”比喻的是( ) A有了希望 B. 地上的路 C家乡变得美好 D. 希望得以实现 6“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句该怎样理解? 7选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是( ) A语言描写 B肖像描写 C. 行动描写 D. 心理活动描写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qun ch wng chn z su2 C 3 C 4阴晦 萧索 安静 悲哀 鄙素 崇拜 5 . 6(1)“我”回故乡的见闻,回故乡一在故乡别故乡 农村经济衰败和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创造新生活(2)辛苦展转 辛苦麻木 辛苦恣雅 新的生活 所未经生活过的(3)扫、支、撤、系、拉、罩7(1)叙述闰土生活的贫困(2)议论,有了希望就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3)描写少年闰土的活泼可爱 【创新能力训练】 (一)。,辛苦展转 辛苦麻木 辛苦恣难A.chnBmA从感情方面来说,指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B从空间上面来说,指隔断的意思a我们的后辈是一气的;b我不希望他们象我们一样生活;c.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指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生活。表达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排比略(二)B 因为革新之路上阻碍多,旧势力大而且近”因为他借助菩萨来寄托自己的愿望,菩萨就在面前,“茫远”指革新社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许多工作,现在还没有计划,将来还要付出很大努力,经过相当长时间。DBD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的生活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