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文化的公共管理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68331428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人文化的公共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人文化的公共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人文化的公共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人文化的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通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秩序,为社会大众提供 公共服务。衡量公共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根本标准应该是社会公众的便利,而不是 部门管理的便利。公共管理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满足 社会的公共需求。我国的公共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管理以人为本,就 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为本,就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 要与发展需要为本,就是以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本。这要求我们通过 公共管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社会公共物品的需 求,不断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一、我国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中出现的“人文缺失”倾向1. 自动化过度,替代人际交流。一些公共管理部门片面追求高科技、自动化, 出现了“科技万能”、“自动化蔓延”的唯科技倾向。电子眼拍摄本来只是交通 管理的一个操作环节,而在一些交管部门,它却成为“管理的全部”,本应进行的告 之、反馈、教育等人际交流活动几乎全部略去,剩下的只有上缴罚款。在电信、 互联网、现代商务及银行自动取款等服务系统,同样存在着“人力缺位”的问题。 即使是颇具公信力的“市长热线”也多由录音接待,可谓科技对人文的“戏弄”, 使人们大失所望。2. 市场化越轨,替代行政管理。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管理部门和人员把追求利润最大化渗透到行政管理领域,把公共管理的职权转化为寻求自身利益 的手段。公共管理的职能是保障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它一旦掺入过多的功利性因 素,就会成为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障碍。3. 制度化僵硬,替代人文关怀。一些管理部门片面强调制度化,以统一制度为 标尺,实行“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而忽视对具体人事的实地考察。某司机在同一 地点“违章罚款”居然达一百余次,这本身就是对这一禁行设置必要性和可行性 的双重质疑,被处罚者依法拥有的陈述和申辩权利在这里不复存在。人文化作为一个新的经济与管理学概念,是与高科技化紧密联系和相互对应 的一个社会经济范畴。主要指经济与社会发展着眼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以人为本, 尽量增加人文关怀,减少对人类活动和发展环境的不利影响,通过增加个性化的服 务和沟通,避免高科技发展可能给人们带来的不便,提高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满意 程度。在现实中,我们较多地强调科技创新,却忽视了对公共事业本身人文内涵和 发展趋向的研究与探寻,把本来的工具和手段当成追求的宗旨,从而使公共管理中 科技发展失去了人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方向,这一点必须予以纠正。公共管理大量使用高科技手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满足人们不 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必要路径。许多高科技手段为公共管理提供了新的路径 和平台,大大提高了公共事业的管理效能。但这些新的管理效能都必须以人文化 为核心内容和工作目标,必须将科技创新与人文化密切结合以求获得实效。如“, 电 子探头”在为案件侦破提供不可替代的事实证据的同时,必须维护公民的正当隐 私;测谎技术在为分析判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的同时,必须与个人心理和事件情 景密切联系,才能得出可资参考的结论;声讯电话应有专业人员服务才能解决实际 问题,即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服务也必须配备相应的人员和实物供 给,毕竟单纯的鼠标点击是不可能产生水电和食物的。所以,公共管理必须坚持这 样的原则,其一,考虑公众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不能以简单的程式化管理“随便 应付”,不能以一成不变的自动化模式应对瞬息万变的实际情境;其二,相关人员参 与和控制,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状况,保证对公众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务。二、公共管理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原则要使公共管理沿着人文化方向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公共服务理念,坚持公平正 义,注重制度约束。1. 公共管理必须强化公共服务理念。公共管理是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按 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的社会管理 原则,公共管理必须强化公共服务理念。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 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共管理的惟一宗旨。在公共管理中,管理者既是管 理主体,又是服务主体,管理对象是社会公共事务,服务对象是全体人民,公共管理 者应该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求人民之所求、供人民之所需。强化 公共管理的服务理念,需要制度设计,通过多种途径与形式,将公共服务理念转化 为具体服务内容与服务指标,落实到公共管理的每一部门、每一岗位、每一个人; 需要通过对服务内容与服务指标的考核并形成具体的责任机制,将公共服务理念 转化为公共管理者的具体行为。2. 公共管理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公共管理是向社会有效提供与合理分配公共 物品的过程,提供与分配公共物品也就是提供与分配社会价值(如税收政策作为公 共物品是社会价值分配的重要手段),由于公共权力的介入,公共管理对社会价值 的分配具有权威性。从社会分配过程角度分析,公共管理是社会利益的再分配过 程。在一次分配注重效率的社会历史阶段,作为社会利益再分配过程的公共管理, 在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 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共同建 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一论述启示我们: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应该体现为社会和谐与人民共同享有;第二,我国的公共管理必须突出社会公平正 义,因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我国的公共管理应 该是使全体人民共同受益的公共管理,这是构建“全国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的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为了实现公平与正义,公共管理应该保证公共物品的 共享性,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尽可能地缩小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不同群体 之间和社会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地满足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主体 的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共同需求。3. 公共管理必须注重制度约束。制度约束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必要基础和前提, 是公共事业的管理方略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行动准则。然而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必须 从人文化的要求出发,服从和服务于公众的利益保障和行动便利等基本目标,进而 推动社会进步。某些行业以所谓制度规范出现的“霸王条款”片面维护行业自身 利益而损害公众利益,已经受到公众和媒体的谴责。一些地方职称评审与考核制 度由于过于强调科研成果,忽视教师多样性的人文化因素,使一些具有较高教学水 平和艺术修养的专家被排斥在高级职称行列之外,影响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 性。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人们对制度人文化的要求也日益增强。它要求管理 者积极更新理念,增加更多的人性化服务,努力适应社会经济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新 趋势,适应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人文化的公共管理体系。前一阶段出现的“杜 宝良事件”反映出我国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人文缺失”倾向。它从一个 侧面警示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完善服务,加强公共事业的人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公 共管理的工作水平和社会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