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八章-语言ppt课件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语 言第八章01语言概述03语言的生成02语言的生理机制目 录CONTENT04语言的感知与理解语言概述第一节1.1 语言的概念及其结构n 语言是指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者通过书写符号、动作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也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进行思想交流的行为过程。n 语言的基本结构材料是词。词是一种符号,它标志着一定的事物。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在一起,就构成短语和句子,这些都是构成语言的要素。n 语言是按照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它的基本形式是句子。在句子的下面可分为短语、单词、语素和音素等不同层次,其中,音素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1.2 语言的基本特征(一)指代性语言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指代一定的事物或者抽象的概念。人们运用语言的符号系统来定义身边的一切存在,从而形成人类共享的沟通符号。例如,它可以指代一种物品(书、茶杯等),也可以指代一个动作(投、跑等),还可以指代一种特性(亮、强等)或者一个抽象的概念(公正、事业等)。1.2 语言的基本特征(二)意义性语言中的词素、短语甚至句子,都含有一定的意义,这种意义性是人们沟通交流的精髓。没有意义的语言组合不能传达人们之间的思想和情感,就不能算是正常的语言。语言的意义性与指代性是结合在一起的,同一语言系统中,一定的语言符号指代约定俗成的相应意义。但二者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同一意义可能由不同的语言符号来指代。1.2 语言的基本特征(三)规则性语言符号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系统存在的。即语言是不同层次的语言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建构起来的,只有以特定方式排列的语言才能表达相应的意义,不同的排列方式能产生不同的意义。不同的语言系统中,语言的建构规则不尽相同。人们在日常使用的语言系统中,只有遵循相应的语言规则,才能达到与人正常沟通的目的。1.2 语言的基本特征(四)创造性语言的创造性在生活中的表现随时可见,人们通过少量的词语,运用不同的组合规则,能创造出表达不同意思的无限量的句子。人的语言能力,即人对语言的创造是无限的,这种创造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掌握了一种语言(母语或者其他语言)的人,可以通过语言规则生成无限数量的语句,这些语句中有他从未说过也从未听别人说过的;二是对于同一种观点或者思想、情感,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语言模式来表达。人的一生接触到的词句数量有限,单靠模仿他人的语言进行交流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人们应当根据不同的语境,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符号来表达自己。1.2 语言的基本特征(五)个体性与社会性语言是个体运用语言符号在社会中进行交际的活动,它同时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双重特性。一方面,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个体独特的语言模式、语言习惯等,个体的语言都具有个人独特气质的烙印;另一方面,语言作为社会人之间的交际工具,人们必须遵循共同的语言规则,同时,语言的内容也会受他人的影响。语言受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形态的制约。1.2 语言的基本特征(六)动态性语言及语言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形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首先是词汇量的变化,有些词语会逐渐消失,新的词语会不断产生,如网络语言会根据社会的不同需求而备受冷落或者日趋繁盛;其次是语言规则的演变,如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则不同。1.3 语言的分类(一)外部语言 口头语言是指人凭借自己发出的语音表达思想的语言。对话语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直接进行交流时的语言,大多表现为聊天、座谈、辩论等形式。对话语言是最基本的语言形式,其他形式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是在对话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白语言:是指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语言。独白语言多表现为做报告、演讲、讲课等形式。1口头语言1.3 语言的分类 书面语言是指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通过阅读来接受别人语言的影响。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书面语言的出现要晚于口头语言。口头语言是人类一直使用的,而书面语言则是在文字出现之后才逐步为人类掌握和使用。2书面语言1.3 语言的分类(二)内部语言n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及自己思考时使用的语言活动,它是语言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与外部语言不同,内部语言是一种不出声也不显形的语言活动,它不直接参与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但它积极参与到调节外部语言活动的过程中。尤其是当人们在计划自己的外部语言时,内部语言常常起着重要作用。n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一方面,外部语言依赖内部语言的计划和调节,没有内部语言的预备,外部语言就不能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外部语言是内部语言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没有外部语言的发展,就不会有内部语言。1.4 语言的表征及研究语言的意义(一)语言的表征n 语言的表征是指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由于语言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语言的表征也具有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词语的表征,也可以是句子的表征,还可以是篇章的表征。n 语言具体以何种方式表征,目前还没有统一定论。n 在语言表征的研究过程中,人们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心理词典。n 在心理词典中,每个词条都包含音、形、义等多方面的信息,这种表征方式称为局部表征。近年来,人们又提出分布表征的概念。1.4 语言的表征及研究语言的意义(二)研究语言的意义研究语言是全面认识人类自身的重要环节。正是因为人类拥有语言交际的能力,使人的心理在本质上不同于动物的心理。人不仅会受到各种具体刺激物的影响,而且会受到语言的影响,进而形成抽象、逻辑的思维,形成意识与自我意识,并且通过内部语言自觉调节自我行为。因此,认识人类语言活动的规律,能真正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特点。1研究语言能够深入了解人的心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1.4 语言的表征及研究语言的意义语言活动是人类最重要、最频繁的活动之一,正确地表达和接受语言,是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对于个人来说,语言在个人成长尤其是儿童的智力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体知识经验的积累,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发展,元认知能力的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等,都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掌握人类的语言规律,对于指导个人行为、开发智力、提高人类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语言对于区别不同类型的失语症,指导病人的康复也有很大的作用。2从人类社会的实践看,研究语言能够指导人类各个领域的活动1.4 语言的表征及研究语言的意义当今时代,信息发展日新月异,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其交际功能逐渐从“人人”交往模式发展到“人机”模式甚至是“机机”模式。无论何种模式,都必须依赖于正确的语言规律来理解和表达,对人类自然语言的研究越深入、透彻,程序语言、智能语言的发展就会越科学、完善。3研究语言有助于人工智能语言的发展语言的生理机制第二节2.1 语言活动的发音机制n 语言发音的原动力是由呼吸器官产生的气流。呼吸器官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肺是空气的存储室。由于肺部的扩张和收缩,气流从外界经口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部,又由肺部循相反的方向排出体外。n 由于气流的出入在上述管道的某些部位发生冲击或摩擦而发出声音。语音一般在呼气时发出,只有少数语言(如非洲的某些语言)、某些语音是在吸气时产生的。(一)呼吸器官2.1 语言活动的发音机制n 喉头下连气管,上接咽部,是由几块软骨构成的一个精巧的小室。声带长在喉头里面,是主要的发音体。声带由附着在喉头上的两片黏膜构成,中间的缝隙称为声门。声带附着在可以自由活动的软骨上,可自由开合,也可形成不同的松、紧状态。当气流经过声门而引起声带振动时,就会发出乐音。它是人类发音器官中形成乐音的唯一的发音体。(二)喉头和声带2.1 语言活动的发音机制n 口腔、鼻腔和咽腔共同起共鸣器的作用,其中,作用最大的是口腔,它包括舌、唇、上下颚等部分。由于人嘴可自由开合,舌头可自由升降、伸缩,嘴唇可自由展平或撮圆,因而口腔可以形成不同形状的共鸣器,使气流通过时发出不同的声音。n 除口腔外,鼻腔、咽腔肌肉也参与发音器官的活动。鼻腔可以使声音通过时加上鼻音色彩,咽腔肌肉的收缩可使气流经过时发出噪音等。n 由于发音器官的协同活动,形成了人类语音的不同声调、音强和音色。(三)口腔、鼻腔和咽腔2.1 语言活动的发音机制n 简单地说,语音主要是由肺部呼出的空气流,经气管,通过声带、口腔(有时也经过鼻腔)而产生的。n 空气流动的速度快慢、声带的松紧程度等不同,产生的语音是不一样的。当声门紧闭、声带振动时,发出的是浊音;当声门打开、声带松弛时,发出的是清音。加上口腔、鼻腔等的共鸣作用,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语音。(四)语言的发音机制2.2 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一)语言运动中枢布洛卡区n 19世纪60年代,法国医生布洛卡(Broca)从两名失语症病人的尸体解剖中发现,病人左额叶部位的组织有严重病变。据此,他推测语言运动应该定位在第三额回后部,靠近大脑外侧裂处的小区。以后,这个区域就被命名为布洛卡区。布洛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患有这种失语症的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由于病人的发音器官完整无损、功能正常,因此,语言运动功能的障碍主要是由布洛卡区的损伤引起的。2.2 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n 苏联心理学家鲁利亚认为,布洛卡区能产生详细而协调的发音程序,这种程序被送到相邻的运动皮层的颜面区,从而激活嘴、咽、舌、唇和其他与语言动作有关的肌肉。若布洛卡区受到损伤,就会导致发音机制的破坏,进而产生语言发音的障碍。n 鲁利亚还认为,包括布洛卡区在内的大脑半球额叶,特别是前额部皮层,还和语言的动机和愿望的形成有关。当大脑额叶严重损伤时,病人会丧失说话的愿望,出现自发性主动语言障碍。他们不主动说话,对话时回答很简洁,而且具有模仿和被动的特征。n 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布洛卡区损伤的病人不仅产生语言运动的障碍,而且对语言的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2.2 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二)语言听觉中枢威尔尼克区n 威尔尼克区是与语言活动有关的另一个重要脑区,它是1874年由德国学者威尔尼克(Wernicke)发现并因此得名的。威尔尼克区位于大脑左半球颞叶颞上回处,其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词义,因而和语言的接受(或印入性语言)有密切的关系。n 威尔尼克区损坏会引起接受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言语失认症。2.2 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1.病人说话时,语音和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词盲是接受性失语症的一种较轻的表现,这种病人可以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构成语言的复杂声音模式,2.病人对语义作出错误的估计。这些病人能重复自己说过的单词,说明他们能知觉到声音机制的模式,但这些声音模式失去了原有的符号价值。有些病人能分辨个别单词,但对词语组合却莫名其妙。3.患有接受性失语症的病人谈吐自由、语流很快,但他们的话语没有意义,几乎不能提供任何信息。切断或损伤威尔尼克区与布洛卡区联系起来的神经纤维束弓形束,也将产生同样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布洛卡区仍在工作,但它没有接受来自威尔尼克区的信息,因而病人所说出的话在意义上发生畸变。威尔尼克区损伤所带来的失语症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特征:2.2 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三)语言视觉中枢角回n 角回在威尔尼克区上方、顶枕叶交界处,是大脑后部一个重要的联合区。角回的主要功能是负责书面语言和口语之间的相互转化,它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的关系,在这里实现着视觉和听觉的跨通道的联合。n 角回不仅将书面语言转换成口语,也将口语转换成书面语言。当看到一个单词时,词的视觉信号先从视觉初级区到达角回,然后转移成听觉的形式。同样,当听到一个单词时,由威尔尼克区所接受的听觉模式也将送到角回,再做处理。2.2 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n 鲁利亚曾指出,大脑左半球的顶枕以及颞顶部位密切参与相应的解码过程,若这些部位损伤,将破坏同时性的空间图式,因此,在语言(符号)水平上将引起一定的理解逻辑语法关系的破坏,出现语义性失语症。一些研究还表明,角回部位储存着语法和拼写的规则。n 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以及把它们联系起来的神经纤维束(弓形束)对语言的产生、表达和接受都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在各自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协同活动,共同执行着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2.2 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n 惠特克(Whitaker)于1972年提出了脑内语言代表区的模式图。该模式强调语言中枢系统的两个主要的解剖组织:一个包括威尔尼克区(部分)、弓形束、布洛卡区、运动皮层的声束区,它们是语言成分的基础;另一个是威尔尼克区(部分)、听觉联合皮质、缘上回和部分角回,它们是语义和句法成分的基础。脑内语言代表区的模式图2.2 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n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语言的加工不只局限于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而是可能分布在脑的更广泛的区域内。越来越多的心理语言学家和神经科学家都逐渐证实了这一观点。n 例如,欧杰曼(Ojeman)在医治癫痫病人时发现,在完成“命名任务”时,病人所涉及的脑区已经扩散到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之外;普赖斯(Priceetal)等人在一项研究中,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对比了复述词、听词和安静休息时大脑的活动过程,结果发现,与静息状态相比,词的复述引起了大脑左右半球额叶和颞叶的激活,而听词主要激活了颞叶的某些区域。语言的生成第三节3.1 语言生成的概念n 语言的生成是人们利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过程。n 语言的生成主要包括口语的生成和书面语言的生成。n 语言的生成是语言活动的前提,受个人认知系统的直接支配和调节。语言的生成受说话者动机和目的的影响,同时也受说话者对情境的分析及说话者自身素质的影响。(一)什么是概念3.2 口语生成的过程(一)构思阶段n 说话者根据自己的目的在头脑中产生所要表达的思想,确定说话的内容,古德曼称之为“说什么”的问题。n 口语生成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的基本目的是要获取信息、回答问题、发出指令影响别人等。为了达到这些目的,顺利完成交际的过程,说话者必须确定适当的说话内容。3.2 口语生成的过程(二)转换阶段n 说话者为了表达思想,必须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这就要对其头脑中的抽象命题进行语言编码,使它转化成语言信息。n 这一过程需要完成以下操作:一是为每一个成分选择适当的词汇项目,即词汇化;二是为每一成分规定语法范畴;三是为每一成分分配相对的位置,确定每一成分在将要说出的句子中应处的位置;四是引入单词的词缀和功能词,这主要是针对生成有单词形态变化的语言而言,如英语。经过这四项操作后,命题表征被转化成一个具有语法规则的词汇系列。n 最后,再将这一系列词汇转化成语音的形式,为语言产生的输出做准备。3.2 口语生成的过程(三)执行阶段n 在语言生成的最后阶段,系统要通过各个发音器官的运动,产生句子的声音。n 这一过程是通过另一种转化活动来完成的,即将语言信息的抽象语音表征转化成一套运动指令,由运动指令支配各个发音器官的运动,形成连续的肌肉运动,产生表达语言信息的声音序列。3.3 写作的过程及影响写作的心理因素(一)写作的过程n 写作是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过程,也是用书面语言影响别人的过程。由于文字符号及其组合规则的复杂性,同时,又由于写作过程中缺少对话情境和谈话对象等因素的支持,书面语言的生成活动比口语活动要困难得多。n 写作和口语表达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它们都是语言生成过程的具体表现形式。写作活动通常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构思阶段,即在头脑中产生所要表达的思想,选择所要写出的内容;第二阶段是转化阶段,即选择表达思想的语言形式,利用语法规则将要表达的思想转化为语言信息,存储于头脑之中;第三阶段是执行阶段,即把头脑中的语言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形成文章,这一阶段还包括文章写出后的修改、加工等润色过程。3.2 口语生成的过程(二)写作的影响因素1写作会受短时记忆的影响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需要对题目进行构思,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何处详写、何处略写,采用什么文体等,这些构思都存在于短时记忆中。但是,由于写作的速度慢于说话的速度,同时受篇幅的限制,短时记忆的信息很容易丧失。因此,有时写出来的东西不如说的具体、详细、有感染力。3.2 口语生成的过程2写作会受书面语言的机械要求的干扰 写作时,作者要想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必须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和词汇,并做到字迹清晰,以便使别人读懂所写内容。这些机械要求是书面语言不可忽视的部分,但是,它对写作过程可能造成干扰,会打断作者流畅的思路。例如,遇到不会写的字,等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找到正确的字后,原本构思好的句子或者其他部分的内容可能已被遗忘。3.2 口语生成的过程3写作会受口语表达执行系统的影响 在进行口语表达时,人们逐渐发展了一套执行系统,但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这种口语表达执行系统的影响。由于写作过程中缺少具体口语情境及对话者等线索的刺激及提示,其语言表达从单词的数量到质量上都会有差异。语言的感知与理解第四节4.1 语言的感知(一)口语的感知人们在知觉语音时,总是倾向于按照自己所熟知的音义去辨别。例如,在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没完没了中有一片段:旅行社老板阮大伟一次派了好几辆大巴去接一个旅游团,因为他从电话里知道这次的旅游团“人全到”,但当所接人来时才发现只有一个,而这个人的名字就叫“仁权”,阮老板在电话里听到的实际上是“仁权到”。在英语语音识别中同样存在此类问题。1语音规则及语音类似性4.1 语言的感知重音音节或语调的抑扬顿挫能为语音知觉提供很多附加信息。同样的音节结构,不同的重音音节,明显地影响到语音的知觉。例如,英语“subject”的重音在“u”和在“je”上分别表征了不同的词性。在汉语中,同样的字词句用不同的音调表达出来,能让人接收到不同的情感信息。2语音强度4.1 语言的感知有人研究发现,当给人们呈现由嘶嘶声、蜂音、元音及乐音所构成的声音系列时,如果速度快于每秒1.5个音段,人们不能够识别它们的顺序。语音信息并不是一个音位接着一个音位地串行传递的,而是并行传递的。也就是说,不能用任何物理手段将语音切分成单一的、只表示某一音位所有特征的音段,某一个音位的发音要视它前后比邻的音位而定,这虽然提高了传递的效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语音知觉的难度。语音产生的一些发音特征有时也会干扰语音知觉,引起不同语音混淆甚至错识现象。3语流速度及其特性4.1 语言的感知对某一语音的识别常常会受到前后邻近的语音的影响,尤其是在单词语音会发生变化的英语语境中,这种超前或续后的语音是以各种方式变化的,可能给语音识别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尚克维勒(DPShankweiler)等人的研究发现,有上下文的元音识别比没有上下文的元音识别更加准确,这说明上下文对元音的识别的影响并不一定是消极的。4上下文语境4.1 语言的感知早在20世纪50年代,米勒(GMiler)、海斯(GHeise)和利奇坦(WLichten)就做了这方面的实验。他们要求被试在不同噪声背景下识别词的语音。以两种方式呈现语音刺激:一种是五个单词组成的一些句子;另一种是单个词的语音刺激。后来,米勒和伊查德(SIsard)又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他们给被试呈现三种不同类型的“句子”:第一种是合乎句法的;第二种是不规则的句子;第三种是根本不符合句法的“单词串”。结果发现,不管噪声的水平如何,在语音识别的正确率方面,合乎句法的句子是最高的,不规则的句子次之,不符合句法的“单词串”最低。5语句法及语义规则(二)书面语言的感知 单词识别的心理机制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单词中的首字母与结尾字母在单词辨认中有重要作用,它们比其他部分的字母提供了更多识别信息。例如,结尾字母指明了单词的词性、数量和词类等。汉字是由基本笔画构成一定轮廓图形的表意文字。特定笔画和偏旁处在不同部位,在汉字辨别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周先庚曾用省略恢复法研究了半字对汉语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由半字写出正字的平均正确率为60%,保留汉字的上半部有利于汉字的识别。1单词的部位4.1 语言的感知 正字法是指文字的规范,即文字的形体标准和使用规则。正字法规则是使文字的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任何一种文字都有自己的正字法规则,不同类型文字的正字法规则有不同的重点。研究表明,正字法规则在字、词汇识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字法规则是人们识别字词时必须依靠的一种内隐知识,字词识别不仅要依靠对笔画、部件或字母的检测,而且要检测这些成分的结合规则。2正字法规则4.1 语言的感知 无论是拼音文字(如英语)还是由笔画构成的表意文字(如汉语),在使用频率相同的条件下,一个词所包含的字母越多,或构成笔画越多,人们对其识别的时间就越长。20世纪20年代,艾伟就发现,笔画少的汉字比笔画多的汉字容易辨认。20世纪60年代开始,很多研究也表明了笔画数效应的存在,即在快速呈现时,笔画少的汉字比笔画多的汉字容易识别。20世纪80年代以后,郑昭明、彭聃龄等人的研究表明,笔画数效应更应该在低频字中出现而不是在高频字中出现,高频字的识别过程可能是整字识别,而低频字的识别过程可能是从特征分析开始,最终达到整字的识别。3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4.1 语言的感知 教育心理学专家艾伟在一系列的研究中发现,除了笔画数量,字形结构对汉字识别也有重要影响。结果发现,左右结构的汉字较上下结构和独体结构的汉字,再认更容易。4字形结构4.1 语言的感知 关于字词的使用频率对单词识别效果的影响,人们有不同的解释。福斯特(Forest)认为,在心理词典中,词的基本组织原则是单词频率,使用频率高的单词在心理词典中处于“前面”的位置,因而容易被搜索到。而莫顿(Morton)认为,在心理词典中,都有一个对应的单词产生器。当单词出现的时候,它的特征激活了其对应的单词产生器,当产生器的激活水平达到阈限时,这个词就被识别了。库塞雷(Kucera)等人曾做过统计,在100万个单词的语言材料中,不同英文单词的出现频率有很大区别。对于汉语字词的使用频率,近年来也有很多研究成果。5字词的使用频率4.1 语言的感知 直通假设,这种假设认为,读者可以从单词的视觉信息(词形)中直接提取词义,语音在词义的获取过程中没有作用;语音中介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们要把输入的视觉信息转化成语音,然后由语音激活词义,语音在词义的获取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双通路假设,这种假设认为,由形达义和由音达义两条通路并存,但最终由哪条通路提取词义取决于两条通路的加工速度。语音对汉语的识别作用,在拼音文字中更明显。汉字是一种以笔画为主的表意文字,在字词识别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笔画结构特征,字形和字音的关系不如拼音文字那样密切。6语音的作用4.1 语言的感知 在词汇识别中,单个单词与在句子或课文语境中出现的单词,其识别阈限有差别。图尔温(Tulving)等人让被试试读一些句子,其中最后一个单词用快速呈现的方式,要求他们尽快认出这个目标词。彭聃龄等人研究了汉语语境对双字词识别的影响。他们按照语境与目标词语义联系的程度分成强语境(如牢房监狱)、弱语境(如田野碧绿)和无关语境(如软禁细菌),被试的任务是词汇判断。结果发现,语境对高频目标词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低频目标词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朱晓平对汉语句子语境的研究也发现,句子语境能够促进词汇的识别。7语境的作用4.1 语言的感知 语义的特征对词汇的识别也有影响。例如,詹姆斯(James)用词汇判断法研究发现,低频具体词的识别比低频抽象词的识别容易;黑诺(Hino)等人的研究发现,在词汇判断任务中,意义较多的词(多义词)较意义较少的词或单意词更容易识别。近年来,我国学者使用汉语材料的研究也发现,语义因素在字词识别中起着一定作用。8语义的作用4.1 语言的感知4.2 语言的理解(一)语言理解的概念和层次语言理解的概念1n 语言理解是指听者或读者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人脑为揭示语言的意义与作用,对语言进行能动的加工分析。n 根据语言形式的不同,语言理解可分为口语理解和阅读理解两部分,二者在语言加工的早期阶段有所不同。n 语言理解需要以正确感知语言为基础,但它并不是通过语音或字形把语义简单地移植在自己的头脑中。语言理解的层次2n 词是语言材料的最小意义单位,是各种复杂语义词句的基础。词汇识别就是对听觉或视觉形式呈现的语言刺激进行初步的编码。n 句子是表达思想的基本单位,句子的理解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首先,它要以语言的感知识别为基础,通过对字词的语音或字形进行编码,达到对字义的把握;其次,人们还要在口语感知或词汇再认的基础上,借助于句法和语义的知识对句子进行分析,有时还需要语境的帮助,以达到对句义的准确把握。在句子理解中,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是紧密结合、相互作用的,二者在语言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2 语言的理解n 对文章或话语的理解是语言理解的最高层次。当人们听到和阅读的不是单个孤立的句子,而是由一系列的句子连贯组成时,理解的加工水平就更加复杂。它要以词和句子的理解为基础,同时还要进行推理、整合、提取意义等更复杂的认知操作。同时,不同文章体裁的差异、不同句子结构的差异、不同语言习惯的人的表述差异等,这些都是语言理解中必须考虑的因素。4.2 语言的理解4.2 语言的理解(二)句子的理解句子的类型 从句法结构的角度看,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并使用到的句子不外乎肯定句、否定句、被动句、被动否定句等几种类型。不同的句子类型,在理解上的难易程度及深浅程度要求并不一致。一般来说,对否定句的理解要难于对肯定句的理解。汉语句子的验证时间模式和英语材料所得的结果一致,即验证句子的时间依次为:真肯定句假肯定句假否定句真否定句。心理学家猜测,人们对否定句的加工过程要难于对肯定句的加工,主要是由于否定句在句法上比肯定句复杂,否定句的加工阶段多于肯定句的加工阶段,否定句较肯定句有时含有更多意义,以及含义相对不明确等原因造成的。4.2 语言的理解词序 词序是表达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语言类型不同,词序也不完全一样。与拼音文字相比,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学的变化,因此,语序在句子理解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当词序颠倒时,人们就需要借助某些句法手段来帮助理解句子。例如,句子“妞妞骂洋洋”可以说成“妞妞把洋洋骂了”或者“洋洋被妞妞骂了”这两个句子,尽管是同一个意思,但原来的语序变了,这时可以通过“被动句”“把字句”等句法手段为正确理解语言提供线索,从而不至于误解甚至不懂语句的意义。4.2 语言的理解语境 在人们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不同的语境能为交流者提供各种背景知识,从而帮助人们更准确地理解语言。在口语交际中,语境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语境在课文理解中也很重要。句子的意义有时很含蓄,在字面意义当中还蕴含着某些深层的意义,一般称为句内意义。具体语境有助于理解一些存在歧义(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句子。4.2 语言的理解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的任务就是识别句子的句法结构,它决定着人们怎样对句子的组成进行切分。借助于句法分析,人们可以更恰当地理解话语中的词汇意义,同时还有利于人们发现词与词之间的句法逻辑关系。同一个句子,由于句法切分方式不同,其表达的意义可能截然不同。彭聃龄等人总结的常见策略有如下几种:(1)标准句策略;(2)功能词策略;(3)最小依附策略;(4)最晚终止策略。4.2 语言的理解语义分析 在语言理解中,单靠句法分析是不够的,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由于说话者的语速、语音等个性特征,可能会产生一些重复、不连贯、不完整的语句,这些语句不一定完全符合语法结构,这就需要借助于语义分析来解决。在句子理解的过程中,语义分析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句子中内容词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人们对各类句子的理解。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在语言理解过程中是共同作用的,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对语言理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4.2 语言的理解(三)话语理解n 在话语理解中,很多句子的意义大多数是句子字面上的意义,也就是由构成它的词或短语的意义所组成的句子的表层意义,称为字面意义。n 但有时话语中句子的意义还有字面以外的意义,即语境所赋予的言外之意,称为句外意义。句外意义是语境所赋予的特殊意义,不是词典中能找到的静态意义,脱离了特定的语境,句子的特殊意义也就不存在了。n 语境既包括文字形式,也包括图画等其他形式。1语境4.2 语言的理解n 推理在话语理解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话语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信息,或者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并通过整合新旧信息,在话语的不同成分之间建立起联结。n 很多情况下,语言与具体语境紧密结合,它不像专有名词或数字那样只需要被识别确认就可以了,而是需要进一步结合表述者的动机、情绪、态度、角色、社会心理、文化背景等,进一步揣摩表述者的目的,以更准确地把握语言的潜在语义。n 在话语理解的推理过程中,有很多线索给人们提示作用。2推理4.2 语言的理解n 图式是知识表征的心理组织形式,是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成的信息系统。n 语言理解的过程就是图式与具体语境相结合的过程。一般来说,符合图式的文本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并能更好地记忆或回忆。同时,大脑中已有的图式也会制约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而且并非储存的图式越多,阅读的效率就越高,而是符合文本内容的图式越多,阅读的效率越高。n 有研究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涉及三种图式: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为了提高话语理解能力,必须有意识地建立这三种图式,并根据需要及时激活相应的图式。3图式作用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