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千年的尘埃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68020575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穿过千年的尘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穿过千年的尘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穿过千年的尘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穿过千年的尘埃之五十四:向秀最早知道向秀的名字,源于鲁迅先生的那篇为了忘却 的纪念:“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 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而文 中,为夫子所感慨的那篇欲言又止的思旧赋,便是竹林 七贤之一,向秀的经典代表作。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 北徂。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 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 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 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 寄余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 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这篇堪称文版之广陵,晋赋之 绝唱的思旧赋,成稿于嵇康被杀,七贤散体之后。这一 年,由于司马政权对竹林人士的高压逼迫,包括极尽能事之 诱惑,拉拢,原本矢志于终身隐逸的七贤之一向秀,最终不 得不屈服于朝庭的黑暗势力,抱着仕其位而不谋其事的态度, 走出书斋,奔赴洛阳。这是一个读书人的悲哀,这也是一个 时代的悲哀。这一年,奔赴官道的向秀,在途经山阳旧友嵇 康的故居,恰日薄虞渊之际,忽闻林中有吹笛者,笛声寥亮, 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缠绵悱恻的笛音令他忽然忆起故友, 忆起优游旧事,如今旧地重游。二友已为奸人所害,林中夕 阳残照,满目萧瑟,寒风刺骨,虽屋宇残存,却物是人非, 一时悲不自胜,遂提笔写下了这样一篇怆感满怀,沉郁悲凉, 动容千古的悼亡之赋思旧赋。这是一首经典名赋, 一度被收入昭明文选。在这首词赋里,除了对亡友的伤 悼之情之外,更于欲言又止的哀悼中,隐晦的揭露了嵇康被 迫之死的真相,从而曲折地表达了对当权者的不满,对血腥 政治痛心疾首的愤慨与厌恶。也难怪一千多年以后的鲁迅先 生,在一个子弹横飞的恐怖年代,在失去往日知交,并且遭 遇到相同黑暗的政治迫害之后,会对这篇深沉隐晦的思旧 赋,那样地体会真切,那样地感同身受。向秀,字子期, 河内怀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志趣相投,曾长期往来于 嵇康山阳居所。嵇康打铁,向秀鼓风,那一回,嵇康柳下戏 钟会,向秀就有幸成为当仁不让的第二主角。向秀学问好, 善解音律,与嵇康可谓最知己的铁哥们儿。后来又来了个吕 安,吕安因仰慕嵇康,在嵇康铁匠铺不远的地方弄了一片菜 园子,于是,三个好朋友工作之余,常常聚集在嵇康家的柳 树下探讨养生学,清谈玄学,一时高山流水会知音,其情其 景,实在是肆意酣畅,其乐融融。一直以来,人们似乎往往 有个认知误区,那就是七贤集团里,向秀不怎么显山露水, 因而理所当然的被人忽视。甚至很多史书上提到向秀,也只 是凑份子似的匆匆一笔带过,仿佛他就是个小跟班,跟在大 帅哥大学士嵇康的后面拉拉风箱,打打下手。其实不然,向 秀虽有没什么文集传世,但是,向秀凭就他的一赋(思旧 赋),一论(难养生论),一注(庄子注),完全有资格 挤身于当时文化金字塔的顶尖。 世说新语。文学里有 这么一则关于向秀的典故。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 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 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 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为己注,乃自注 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 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东汉末 年,随着儒家经学的式微,党锢诸名士遭到政治暴力的摧残 与压迫,一变其具体评议朝廷人物任用的当否,即所谓清议, 而为抽象玄理的钻研与讨论,这就形成了魏晋之交著名的玄 学之风。就象如今网络里兴起的这股草根解历史的风气一样, 那时候,由于追随庄子者众,理论注释者也众,但一直 没有一个人对庄子的真正要义形成最权威的解说。世 说新语里载,向秀乃是继何宴、王弼、夏侯玄之后,“振起 玄风”第一人。庄子系经向秀精妙释义之后,方才令读者 群,超然心悟,并促使一时之间玄学大畅,蔚然成风。只是 非常可惜的是,向秀在注释完大部分庄子,独剩秋水、 至乐两篇尚没来得及完成,便匆匆离世。尔后又由于向 秀后人们保存不慎,释稿最终落入郭象之手,郭象本来也属 于西晋最权威最著名的玄学家,只是郭象其人文品欠奉,他 在得到向秀的释稿之后,除了将秋水、至乐二篇补注 完成之外,竟将前辈向秀的作品通通霸据,窃为己有。这是 一段持续了 1000 多年的公案,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著作 侵权案,当然,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早已莫衷一是。不过, 关于向秀先于郭象而注释庄子在前,我们也可以通过晋 书。向秀里下面的一段小插曲来证明。始,秀欲注,嵇康 曰:“此书讵复须注,正是妨人作乐耳。”及成,示康曰:“殊 复胜不?”向秀早慧。早年,向秀经由山涛的引荐,与嵇康, 阮籍等人相识,并得以进入竹林参与优游。七贤之中,向秀 素与嵇康知交。但是二人相交最初,嵇康对眼前这个性格温 婉的年轻人的才华似乎并不十分肯定,因而,那一年,当嵇 康听这个年轻人说,欲与注释庄子,嵇康,包括当时在 场的吕安,均不以为然。毕竟文章恣肆纵横,灵性散逸,遣 人顿悟,而注本画地为牢,僵滞无比,不如不注。可是,向 秀对学术研究的态度却相当执着。向秀没有介意两位好友的 轻视,而是毅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着手于对庄子的注 释工作。不久,当向秀把自己的部分完成稿,出乎意料的捧 到到嵇,吕二人面前的时候,嵇康读完释稿,果然大吃一惊, 他没想到向秀的注解会是这样的高妙玄远,见解超凡。而吕 安也在捧读了向秀的注解之后,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竟情 不自禁大赞:有向秀,庄周不死也。由此可见,向秀的庄 子注,早在魏晋之交,便已然形成了强大的观点,并得到 了竹林内外学界人士们的广泛认同。总体来看,向秀给人的 印象属于比较文质彬彬,温和散漫的贤士之流。向秀与六贤 志趣相投,性灵相交,但却始终保持着自己极高的自由思想, 以及完整独立的人格,决不盲从。而这些宝贵的个人品质, 不妨从他与嵇康一“难”一“答”的辩论中去领悟。嵇康是向秀最 亲密的知交。嵇康好老庄。文学,音乐造诣,具为时代之高 标。嵇康曾撰文养生论,并公然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 “审贵贱而通物情”。向秀有不同观点,却并不因为康为师友, 隐而不宣。竹林优游时期,向秀曾公然以难养生论为题, 与嵇康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口思五味,目思五色”是“自然之 理”、“天地之情”,更主张“开之自然,不得相外也”,又认为 必须“节之以礼”,“求之以事,不苟非义”,由此推及人的社会 心理和欲求,如名利富贵等,从而强调合“自然”与“名教”为一。 这是历史上最激烈的一场辩论,也是竹林学士之间最引人注 目的一场辩论,虽难分高下,却不伤和气。这也是酒气弥漫, 任涎狂放的竹林贤士能够令天下士人学子们倾心向往之风 度的一种。(想一想竹林前辈们何等的自由,雅量,豪迈, 再看看如今网络里,一些大知识份子,大教授,大师们,那 么卑鄙无耻的“文人”相轻,是不是会羞愧汗颜呢?)可惜, 这样蒸蒸日上的浪漫团体,很快就伴随着政治高压的迫害迅 速解体了。向秀的故事不多,留下来的著作也就是前面所提 到的,一赋,一论,一注。向秀的故事我只用了两天就看完 了。然而向秀的故事里却充满了令人悲凉的心酸,尤其是在 读到他与杀友仇人司马昭,那一席充满了战战兢兢的妥协的 对话之后,那种苍凉,尤如雪天冷风,直侵人骨髓深处。 嵇 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 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 王大咨嗟。在干掉竹林首脑之后,朝廷监视的目光,强人司 马昭的目光开始集中到了向秀身上。嵇康死后,竹林七贤的 优游岁月戛然而止。随着往日团体的分崩离析,原本沉默寡 言的向秀,越发意冷心灰。他的心随着故人的无辜被害,彻 底的破碎了、撕裂了、麻木了。哀莫大于心死,他变得迷茫, 孤独,困惑,怯懦。孤掌难鸣的向秀,他着实惶恐了,也怕 了,这种惶恐和害怕均是逼于无奈的,是心酸的,是令人落 泪的,但不可耻。不久,朝廷别有用心的派人向他递来了橄 榄枝,毕竟,他也是竹林品牌的一份子。如果说镇压嵇康, 算是杀鸡骇猴的一种,那么屈复向秀等人,又何尝不是屈复 天下文人士子的心。尽管那时候,向秀仍沉浸在痛失知交的 绝望中,但他没有反抗,也没法反抗,政治环境危险,不合 作就得死,嵇康之死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所以,向秀最终以 怯懦的步伐走出了竹林,走进了官场。以分裂的人格,颓废 的身影,走完了短暂的煎熬的余生。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 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这是鲁迅 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里的一首小诗,昨天再读这首小 诗,它令我想起了千年前的那个寒冰凄然的黄昏,想起了山 阳萧瑟林中的那个孤独而彷徨的身影,向秀的身影。什么样 的苍凉才会令人欲言又止?什么样的悲观绝望才会令人“吟 罢低眉无写处”,欲哭无泪呢?可是后世的陈寅恪先生却说向 秀“在嵇康被杀后,完全改节自图。”。我想,这其实不是 真的,一定不是。改节自图不是真的,消极妥协是真的,却 也是最无奈的。这就是炼狱时代里文人们最普遍的悲哀,是 百无一用的书生们的悲哀。这种懦弱与悲哀,我们于一千多 年以后,在读鲁迅先生的时候,不难从那个被鲜血层层淤积 起来的小孔中,从那些延口残喘的微若生命气息中,再一次 深刻的,深刻并痛苦的,领会。 2011.01.30 午后于广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