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小结要点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6739896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小结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测量学小结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测量学小结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学小结要点AW- Vt-第二章1、水准面,水准面的特性。2、大地水准面,及其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3、测量外业依据的基准线和基准面。4、地球参考椭球,总地球椭球。5、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及其定义。6、测量工作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异同,绘图说明。7、7、1949年以后,我国采用的三种大地坐标系。8、高斯投影,为何要分带,如何分带。9、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何建立。10、距离改化,方向改化。11、地球上某点的经度为东经112 21,求该点所在高斯投影6带和3带的带号, 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12、地面点P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值:x=3102467.28m, y=20792538.69m。问:(1)该坐标值是按几度带投影计算求得?(2)P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P点在该带中央子午线的哪 一侧?(3)在高斯投影平面上P点距离中央子午线和赤道各为多少米。13、绝对高程、相对高程。14、水准面曲率对水平距离、水平角及高差的影响。15、子午线收敛角,磁偏角。16、方位角,坐标方位角。习题:1、根据“ 1956年黄海高程系”算得地面上A点高程63.464米,B点高程44.529 米。若改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则A、B点高程分别为多少?2、已知A点的磁偏角为-1 35,子午线收敛角为-7 25, A点至B点的坐标 方位角为269 00,求A点至B点的磁方位角。第三章1. 误差产生的原因。2. 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3. 偶然误差的特性。4. 证明一,证明二,证明三(白塞尔公式)。5. 标准差,中误差,极限误差,相对误差,各适用于何场合。习题:1、相对误差与绝对误差有何区别?什么情况下用相对误差?什么情况下用绝对误 差?2、相同观测条件下,对同一个量进行了若干次观测,问:这些观测值的精度是否相 同?3、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同一个量进行了若干次观测,问:能否认为误差绝对值小 的观测值的精度,较误差绝对值大的观测值的精度要高?4、某三角网共有30个三角形,测算得各角度闭合差:0.5;0.6;0.8;1.0; 1.4;l.7;1.8;2.1;2.5;2.7;2.8;3.2;3.6;4.0; 4.2;4.8;5.3;5.9;6.1 ;6.8;7.5;7.9;8.5;9.1; 9.8;11.3;12.9;15.6;18.8;21.0,计算每个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 差。5、用检定过的钢尺多次丈量长度为29.9940m的标淮距离(此值可作为真值),得结 果为:29.990, 29.995, 29.991, 29.998, 29.996, 29.994, 29.993, 29.995, 29.999,29.991,(单位:m)试求一次丈量的中误差。6、已知X=L +L , Y= (L +L ) /2, Z=XY。L、L中误差为m,求X、Y、Z的中误1 2 1 2 1 2差。7、圆半径R=50.03m,中误差m =2.7mm。求圆周长的中误差。R8、观测某三角形a、B两个内角,测角中误差均为20,计算第三个内角Y的中9、量得某矩形建筑场地,长度a=80.240m 0.008m,宽度b=40.080m 0.004m,求面 积及其中误差。10、用钢尺丈量两段距离,S = 120.63m0.061m, S = 114.49m0.073m,求 S =+s,s =s -s的中误差和相对中误差。23 124l211、用直尺在1 : 500比例尺地形图上量取A、B两点间长度6次:57.8mm、57.4mm、 57.6mm、57.5mm、57.4mm、57.7mm。求:(1) AB长度的算术平均值。(2) 一次量取值的中误差。(3) AB长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4) 相应于AB线段的地面长及其中误差。12、今欲量测一线段AB的长,要求量测9次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m9W0.1mm。问一 次量测的中误差m应小于多少毫米?13、对某段距离进行了六次同精度丈量,其结果为: 133.643m、 133.640m、 133.648m、 133.652m、133.644m、133.655m,试求:(1) 该段距离的最或然值。(2) 观测值的中误差。(3) 该距离最或然值的中误差第四章1. 水准测量原理2. 视准轴3. 水准管轴4. 视距丝5. 视差6. 水准仪的使用习题: 1、试绘图说明水准测量的原理。2、将水准仪置于D、N两点之间,在D点尺上的读数d= 1585mm,在N点尺上的读数 n=0465mm,试求高差h,并说明d、n两值哪一个为后视读数。DN3、有AB两点,当高差hAB为负时,A、B两点哪点高?高差hAB为正时是哪点高?4、水准测量时,转点的作用是什么?尺垫有何作用?在哪些点上需要放置尺垫?哪 些点上不能放置尺垫?为什么?5、水准仪是如何获得水平视线的?水准仪上圆水准器和水准管有何作用?其水准轴 各在什么位置?7、何谓水准器的分划值?水准器分划值与水准器灵敏度有何关系?8、8试述三、四等水准测量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有哪些限差规定?9、9水准仪有哪几条主要轴线?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10、何谓水准仪的i角?用公式并绘图说明i角对读数和高差的影响。11、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后视与前视距离大致相等?12、交叉误差对高差的影响可否用前后视距离相等的方法消除,为什么?水准测量作业 时,若仪器旋转轴能严格竖直,观测高差中是否存在交叉误差的影响,为什么?13、三、四等水准测量中,为何要规定用“后、前、前、后”操作次序?14、施测一条水准测量路线时,为何要规定用偶数个测站?15、水准路线往返观测有何好处?能消除或减弱何误差影响?计算题: 已知水准仪i角值一6,当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视准轴是向上还是向下倾斜? 已知某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其i角值为+40。将仪器置于A点测定m、 n两点间的高差,A点至两点的距离分别为S =100m, S =80m。问:i角对高差h的影mAAnmn响为多少毫米? (算至 0.1mm) B两点相距80m,水准仪置于AB之中点,得A点尺上读数a= 1.246m, B点尺上读数b = 0.782m;将仪器移至AB延长线上的C点,BC长为10m,得A点尺上读数az =2.654m,B点尺上读数b =2.278m。试求:(1)该水准仪的i角值。(算至0.1)(2)水准仪在C点时,A点尺上的正确读数。(算至毫米) 某水准仪符合水准器水准管分划值为40。若气泡影象不符合的差距为0.6mm,问:这 将对相距100m水准尺上的读数带来多大的影响?(算至0.1mm) 经检定,某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在水平面上投影的交角为10,圆水准器分划值 为8。测量相距120m的AB两点间的高差,若安置仪器时,气泡偏离中心1mm,问: 由于交叉误差的影响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是多少 水准尺倾斜对水准尺读数有何影响?设水准尺竖立不直而对读数产生的影响不得超过0.5mm,问读数为lm,2m,3m时,水准尺倾斜的最大角度各为多少?(算至1.0) 设一测站前、后视水准尺均未竖直,倾斜角均为3。已知前视读数为1174mm,后视读 数为2364mm,问因水准尺未竖直而对所测高差有多大影响?(算至0.1mm) 设施测一条水准路线时水准尺未能竖直,其倾斜角的平均值为2。已知测得该水准路 线的高差为14m,试求在该高差中因水淮尺未竖直所产生的影响。(算至0.1mm) 若规定水准仪的i角应校正至20以下,问:这对前、后视距差为20m的一个测站, 在所测得的高差中有多大的影响? 今用水准仪对相距75m的A、B两点,用两次仪器高的方法测得两次高差,即h =a1AB 1b,h =a b。若欲使此两个高差之差不得超过3.0mm,试求每个高差的中误差1 2AB 22和各次读数(即aba2、b2的值)的中误差。第五章1、水平角,绘图说明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的原理。2、竖直角,为什么测竖直角时可只瞄准一个目标?3、经纬仪测角时,若照准同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的两目标点,其水平度盘读数是否相同? 若经纬仪架设高度不同,照准同一目标点,则该点的竖直角是否相同?4、何谓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观测时如何消除视差?5、安置经纬仪时,对中和整平的目的是什么?若用光学对中器应如何进行?6、角度测量为何要正、倒镜观测?7、简述测回法的观测步骤,及其各项限差要求。8、何谓竖盘指标差?如何计算和检验竖盘指标差?9、会计算表 5-2,表 5-5。10 、 水平角观测的误差有哪些?11、试述钢尺尺长方程式中各符号的意义。12、绘图说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何谓直觇?何谓反觇?13、普通视距测量计算公式中两个cos a的作用。14、今用同一钢尺丈量两段距离。一段距离的往测值为126.78m,返测值为126.68m。 另一段距离的往测值为357.23m,返测值为357.38m。试问这两段距离的测量精度是否 相同?若不相同,哪段距离的精度高?第七章1. 控制测量的目的是什么?2. 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3. 何谓控制点、控制网、控制测量?4. 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有哪些?5. 控制测量的一般作业步骤。6.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7. 何谓坐标正、反算?试写出计算公式。导线布设形式有哪几种?试比较它们的优缺 点。8. 何谓三联脚架法?它有何优点?其外业工作应如何进行?9. 经纬仪闭合导线近似平差过程,并指出附合导线近似平差过程的不同之处。10. 何谓交会定点?11. 常用的交会定点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情况?(前方交会、后方交会、侧方 交会、测边交会)12. 余切公式推导过程。13. 危险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