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布里亚特舞蹈的风格特征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67398486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布里亚特舞蹈的风格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布里亚特舞蹈的风格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布里亚特舞蹈的风格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布里亚特舞蹈的风格特征作者:杨晶晶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内蒙古大学 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摘 要:本文探讨了布里亚特舞蹈的风格特征,并分析了布里亚特舞蹈的起源和蕴含的民族 精神。布里亚特舞蹈风格保留萨满遗风,风格古朴,浑厚凝重。布里亚特舞蹈又被称之为“吆 呼儿”,有其独特的舞步,其中活泼潇洒的跑跳步、粗狂奔放的的跺步和优美舒缓的悠晃步是 其典型的代表。这种民间舞蹈通常是以游戏开始,由众多舞者手拉手,边歌边舞,形成变换奇 妙的舞阵。布里亚特舞蹈中蕴含了布里亚特人特有的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关键词:布里亚特;蒙古民间舞蹈;风格特点;萨满遗风;民族精神中图分类号:J7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3-0211-02布里亚特蒙古人一直散居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蒙古国的东部和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 贝尔市的伊敏河两岸。布里亚特人是蒙古民族的一部,以勤劳豪爽而著称,至今还保留着北方游 牧民族古老的风俗和传统。13世纪初,布里亚特人被已经成为游牧部落的“蒙古人”称之为 “林中百姓”。从13世纪到14世纪,布里亚特人传统的物质生产方式主要是以游猎为主,即 在贝加尔湖地区一带森林中以游猎为生。随着蒙元帝国的建立,布里亚特人结束了游猎的生产 方式,与其他蒙古部落一样进入到游牧的生产方式。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布里亚特人多 由游牧转为定居轮牧,以畜牧业为主,狩猎和捕鱼业只是其生产方式的补充部分。布里亚特人世代生息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也创造了自己富有民族特色 的舞蹈艺术。以布里亚特情韵、布里亚特婚礼舞、跺步舞为代表的布里亚特舞蹈 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构成了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其舞蹈风韵为东部蒙古族民间舞 蹈增添了丰富的内涵,成为内蒙古舞蹈艺术的又一奇葩。一、布里亚特舞蹈与萨满教和图腾崇拜文化萨满教是我国北方先民古代文化的聚合体几乎囊括了北方人类史前宗教、历史、经济、 哲学、婚姻制度、道德规范、文学、艺术、体育、民俗等方面的文化成就,甚至北方民族原始 的自然科学天文、地理、医学、以及采集、渔猎、游牧、农耕、航运、工艺等生产技术也在 萨满教中有所传承和发展,同时,萨满教也是传承北方先民童年时代舞蹈的艺术宝库1。布里亚特蒙古地区古代居民早在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了宗教信仰萌芽,信奉 原始的自然宗教萨满教。公元前三世纪前半期,驼鹿在布里亚特蒙古地区当地人的崇拜中 占居了主要位置,成为最早的图腾崇拜物。此外还有熊、狼、天鹅、牤牛、树木等。例如;布 里亚特人不许直接称呼“熊”,常用dbege(蒙语,意为祖先)、吧qairqan(蒙语,意为神圣的)、 ot og(蒙语,意为熊的另称)等词来称呼熊,他们在祷告中承认熊是他们的祖先,还会把熊当作 萨满来看待,有的地方把女萨满的灵魂比作四岁的母熊。布里亚特人的祖先和欧、亚、北美森 林地带各族,特别是阿尔泰语民族的祖先一样,都过熊节。波兰学者尼斡拉兹在西伯利亚各 民族的萨满一书中说鞑靼人主张昔日熊原系人,后因恶魔耶尔力克康(Rrlik Caan)之 希望,遂变形为熊。”布里亚特的熊舞,该书作过这样的描绘“布里亚特之萨满能模拟借宿与 各种动物体中之精灵,其模拟熊时动作即与熊完全一致,四足匍匐,而口嗅列席之人。全身气 力以手拟熊掌之叩击之状。若有人以布片拂其身,则可立激其怒而袭持布片之人,将该人按倒 于小舍入口之门槛上,作齿咬状。”古代蒙古布里亚特人这种由熊变人的说法,蕴含着图腾崇 拜的意味。如今布里亚特舞蹈中,萨满教的内容渐逝,原始宗教的特性减少,而民间舞蹈的自娱性渐 浓。尽管如此,在浑厚凝重的男性舞蹈中,依稀可见萨满教舞蹈的遗风,其中,吸收了原始宗 教舞蹈中动作大、动律小、回旋多的特点,又多了洒脱、大方的气质,少了神秘、狭义的境地, 不仅体现出民俗生活的气息,还增添了身体律动的美感。二、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布里亚特的民间舞蹈,有其古老的传统,风格古朴,游戏性强2。这种民间舞蹈又被称之 为“吆呼儿”,通常是以游戏开始,由众多舞者手拉手,边歌边舞,形成变换奇妙的舞阵。(一)布里亚特舞蹈的步法特征布里亚特舞蹈有其独特的舞步,其中活泼潇洒的跑跳步、粗狂奔放的的跺步和优美舒缓的 悠晃步是其典型的代表。在民间,每逢举行盛大的聚会、婚宴,在场的布里亚特人相互挽手相邀起舞,舞蹈高潮时 作快速地跑跳,他们双脚交替跳跃,自由地做原地、行进或旋转动作,步伐欢快而敏捷,气氛 热烈,极富感染力。跺步以剽悍、力量著称。舞者多为男性,双脚跺踏,体态沉稳中带有厚重之感。有两阵对 垒的场面,舞姿威武,气势雄壮,极具男性舞蹈的阳刚之气。从根源上说,布里亚特跺步舞蹈 与蒙古人树木图腾有关。蒙古族对树木的崇拜非常古老,关于树木图腾的神话故事在阿尔泰语 系各民族中流传较广。匈奴人祭祀先祖时亦围树而行3。突厥人的习俗中亦有这种典礼4。 作为蒙古族的一个分支,布里亚特人亦然。布里亚特萨满所唱的“天鹅先祖,桦树神杆”颂词 的后一句解释为天鹅母亲在桦树桩上被拴过,所以他们先祖的诞生和鸟、树都有关系。在蒙 古秘史等典籍中以及萨满的祭仪中均有明显表现与记载。如“蒙古各部和泰亦赤兀惕人在斡 难河谷聚会,推立忽图剌为蒙古部可汗。蒙古人好以歌舞、酒宴欢庆。推立忽图剌后,与众人 在河边川地的一棵大树下欢宴,舞得天旋地转,跳得地动山摇。”5由此可见,布里亚特舞蹈 中手拉手跺步起舞的形式与蒙古人的树木图腾崇拜密切相关。悠晃步通常出现在舞蹈的慢板,随着悠扬的歌声、缓慢的节奏,左右脚交替向旁迈步、向 内摆动,身体随步伐左右轻摆,摇曳多姿。有时舞者拉手起舞,有时手臂在身体两旁有韵律的 摆动,伴着膝部的上下起伏,舞姿曼妙而优美,无不表现出布里亚特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 往。(二)变换奇妙的布里亚特舞阵布里亚特舞蹈以“横摆”动作为特色,跑跳步、跺步和悠晃步为基础,队列方式多以圆圈 为主。有时个人原地转圆圈或双人绕圆起舞,有时众人围成一个圆圈共舞或形成圆中套圆、多 个圆圈的舞阵。这些舞阵会在流动与交叉中自由变化,还会出现直角线、直线和斜线等方式的 变换。慢板时动作悠长、舒展,快板时情绪热烈、奔放,场面多次变化与重复。三、布里亚特舞蹈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布里亚特舒展、奔放的舞蹈风格,表现出布里亚特人特有的民族精神,这是源于古老的布 里亚特蒙古先民几经搬迁,饱经沧桑,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培育出的团结合作和不畏艰难的乐观 的精神。每当节庆日或日常生活的快乐时刻,布里亚特人则一呼百应,共同起舞,用他们丰富 多彩的舞蹈表达出自己愉悦的情感。现如今创作的布里亚特群舞,布里亚特情韵、布里亚特婚礼舞、跺步舞等, 仍沿袭着传统舞蹈的特点,以身体的“横韵”、“圆韵”为动律,载歌载舞,淋漓尽致地展现 出布里亚特人勇敢坚毅、热爱生活和团结友爱的美德。如舞蹈布里亚特情韵,以简练的语 汇表达了生活中的布里亚特蒙古女性坚韧顽强的个性和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表达 了她们在党的政策温暖下过上富裕生活的喜悦。舞蹈在内敛含蓄中舒展着典雅端庄之美,在热 烈奔放中渲泄活泼洒脱之情,以优雅的舞姿,欢快的步法再现了布里亚特蒙古族的乐观向上的 民族精神。四、小结布里亚特人世代生息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艺术。布里亚特民 间舞蹈,又被称之为“吆呼儿”,通常是以游戏开始,由众多舞者手拉手,边歌边舞,形成变 换奇妙的舞阵。布里亚特舞蹈风格浑厚凝重,保留了萨满教舞蹈的遗风,舒展、奔放的舞蹈风 格,表现出布里亚特人特有的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参考文献:1王宏刚,荆文礼,于国华萨满教舞蹈及其象征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2斯琴塔日哈蒙古族舞蹈基本训练教程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3林干匈奴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4吕思勉中国民族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5特官布扎布、阿斯钢译著蒙古秘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17-18.责任编辑 徐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