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验版第十一册第8单元

上传人:xue****ang 文档编号:166983198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实验版第十一册第8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语文实验版第十一册第8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语文实验版第十一册第8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实验版第十一册第8单元单元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将相和一个这样的老师,两篇略读课文艾尔比的水彩笔父亲的麦芽糖以及“语文实践活动8”。教学目标:1学会13个生字以及新词,认读12个生字。继续进行积累词语的训练。2本单元教材具有以写人为主的特点,教学中突出这一特点,充分感受、理解人物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人物,体会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3把理解课文与默读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4复述或表演故事,体会文章的内部结构,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5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的情感。6.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培养学生边读边做批注的能力、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7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增进学生对长辈的了解,懂得感恩和关爱他人,完成一篇写人的作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8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品质,受到爱的洗礼,懂得感恩。教学重点:1. 本单元教材具有以写人为主的特点,教学中突出这一特点,充分感受、理解人物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人物,体会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2.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与特点,体会人物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爱的洗礼,懂得感恩和关爱他人。3.把理解课文内容与默读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边读边做批注的能力,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的结构,划分段落,概括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2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3体会句子的丰富内涵。4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增进学生对长辈的了解,懂得感恩和关爱他人,完成一篇写人的作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安排:单元整合课 1课时29.将相和 3课时30一个这样的老师 2 课时31*艾尔比 的水彩笔 1课时32*父亲的麦芽糖 1课时语文实践活动8 6课时 单元整合课提前几个晚上分别布置本单元的预习任务。 29课预习任务: 1预习生字词,达到会读、记字形、理解意思。 2查阅有关战国七雄的资料,尤其是有关秦国与赵国的情况。 3读课文,自己准备讲将相和的三个故事。30课预习任务: 1预习生字词,达到会读、记字形、理解意思。 2读课文,自己准备讲讲课文的内容。31课预习任务: 1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自己查字典。 2准备讲课文的内容。32课预习任务: 1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自己查字典。 2准备讲本课的故事。语文实践活动8中的短文: 1自己读短文,不认识的自己查字典。 2准备讲短文的故事。综合实践活动: 1调查了解。 可先设计一个调查表,了解老师、父母及其他长辈的职业、工作单位等基本情况,也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相应的调查项目。2重点采访。 选择几个重点采访对象,了解他们对工作的看法以及他们的工作情况等,注意收集他们的典型事例。可以自己单独去去采访,也可以和几个同学一起去采访。一、说说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这一单元有哪些课文?分别是什么?二、分别讲一讲各篇文章的内容 讲各篇文章的内容时,能简说就简单说,如不能简单说可详细说,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高。 综合实践活动要说情干什么就可以了。三、老师总结: 本单元教材具有以写人为主的特点,教学中我一定突出这一特点,使同学们充分感受、理解人物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人物,体会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再来综合实践活动的调查任务从现在就开始进行。 29将相和【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林祥入的活动为线索,通过记叙“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写出了蔺相如在秦赵两国矛盾冲突中为赵国立下的功劳,以及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过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凸现了蔺相如、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美德。【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含3个多音字“答 d”、“便pin”、“削xu”)以及新词,认读2个字感受人物形象,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体会他们的爱国思想,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3学习评价课文中的人物。4给3个故事加小标题,了解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体会过渡句的作用。5复述或表演其中一个故事。【教学重点】感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结构的独特。【教学方法】讲读法、自学法【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本课书的教案时,依据新课标的要求,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的联系。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的平台。指导学生给三个小故事加小标题,是一种概括能力的训练。学生按课文中已出现的“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概括当然可以,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的其他概括方法也应肯定,关键是要学生讲出概括的理由。至于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只要学生能说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不必要求过高。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完璧归赵”的结果是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这是他在“渑池会”后晋升为上卿的前提,而蔺相如晋升为上卿,是将相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将相之间的矛盾才有了解决矛盾的“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有关战国七雄的资料。课件的制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2初读课文,了解时代背景3理清课文脉络,给3个小故事加上合适的小标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1师:今天我们学习29课,大家齐读课题。生读。2师:“将”是多音字,在这里读“jing”,指的是谁?(廉颇)“颇”读音是“p”,师板书:廉颇。3师:“相”也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xing”,指的是谁?(蔺相如)“蔺”的读音是“ln”,领学生带拼音读两遍。师板书,学生跟着书空。4“和”依然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和睦、和好)5把题目连起来读一遍,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将、相和好了。)6理解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没有?(将、相为什么和好了?他们是怎样和好的?他们为什么不和的?)7师:同学们提的非常好,“学贵知疑”做学问最宝贵的是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怎么办?对我们要解决问题。怎样解决问题?那就要带着问题读书,现在我请同学来读课文。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检查课文是否读的正确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注意订正一些字音。 着急(zho) 召集(zhoj) 不答应(d) 为难(nn)强逼(qing) 撞(zhung) 上大夫(d)师:大夫是一种官职,分为上、中、下三级,“上大夫”是最高的一级。上卿:“卿”是一种官职,分为上卿、中卿、下卿。上卿是廉颇在赵惠文王年时,因伐齐有功,被提升为上卿。如今蔺相如也封了上卿。由于是文官,上朝集会时,位置站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削弱(xu) 乘机(chng)2读了一遍课文,你解决了什么问题?(找同学说一说)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在继续的学习中我们一定会解决的。三、学习本课的生字词1“璧”本课组词什么?(和氏璧)什么是璧?师: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所以这个字是“玉”字旁。“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氏发现的一种玉制成的璧,因其珍奇且来历不凡,被公认为世间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用15座城为诱饵骗取它的原因。璧的形近字有“碧”(板书),“碧”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1)青绿色的玉石。(2)青绿色。如:碧草、金碧辉煌。还有“避”躲避。“壁”墙壁的“壁”为什么是“土”字旁? 2“答”多音字,组词 d(答应) d(回答)3“渑”本课组词“渑池”一个地名,在今河南省渑池县境内。形近字是“绳”绳子。4“廉”的形近字是“谦”、“歉”,分别组词。5“颇”的形近字是“领”组词。6“御”中间的写法要注意。 Pin(便宜)7“便”多音字组词 便 bin(方便) 8“削”多音字组词 xu(削弱) xio(削铅笔)9在课文中有那些不理解的词语?示弱:表示比对方弱,不敢较量。瑟: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鼓瑟,就是弹瑟。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多少钱也买不到。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四、读课文,简介时代背景,了解三个故事,加小标题。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几个小故事?2指名说?(3个故事)3从哪到哪写的是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如果用一个词给这个故事加一个小标题你觉得应该是什么?(完璧归赵)把这个词圈起来。老师板书。4从哪到哪写的是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如果也用一个词给这个故事加一个小标题你觉得应该是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渑池会见”,教师要给与肯定,再进一步说可以用“渑池之会”这个词来概括。)教师板书,让学生也记在书上。5从哪到哪写的是第三个小故事?(16-18自然段)如果也用一个词给这个故事加一个小标题你觉得应该是什么?(负荆请罪)教师板书,学生在书上把这个词圈出来。 6师:自然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书上标出记号。 7谁知道故事发生的背景吗?让学生说一说。教师适当的补充: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上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并用具体事例来说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体会他们的爱国思想,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2写出对蔺相如和廉颇的评价。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叙述顺序,知道这篇课文通过讲“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记叙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这节课我们一起深入地来学习这篇课文。二、自学课文1你觉得蔺相如和廉颇各是怎样的人?你喜欢哪个小故事就学哪个故事,边读边思考,抓住重点内容在旁边简单做一做批注。2学同一个故事的同学可以在一起交流交流。三、集体交流(一)交流“完璧归赵”的故事。(l)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说明蔺相如很自信,已心有成竹,通过“一定”这个词可以看出来。(2)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璧交给了蔺相如。 说明蔺相如非常机智,(请同学们批注“机智”)他察觉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但璧在秦王手里,硬夺的话,既失礼又很难如愿;如直斥秦王之非,则非但不能要回宝玉,反会遭秦王责难。蔺相如抓住了秦王对和氏璧的好奇心理,以宝玉有点儿小毛病为由,轻松地要回宝玉。(3)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你并不想交换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说明蔺相如英勇无畏。同学们在这几句话的旁边注上“英勇无畏、应变很快”几个字。一个“撞”说明了什么?秦王怕撞坏了什么?师:蔺相如正是抓住了秦王的心理,以此举逼迫秦王就范,说明蔺相如非常聪明,而且对秦王毫不畏惧。我们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就要把蔺相如的大义凛然和勇敢机智的精神读出来。自由读,指读。(4)“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典礼的日期。”这时蔺相如是真的要把宝玉交给秦王吗?那他为什么与秦王约定交接日起?(为了赢得巴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表现了蔺相如考虑事情周密,处事果断。)想一想这里批注什么?(5)这件事的结果是什么?(完璧归赵)现在谁来说说“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原意是巴和氏璧完好的送回赵国,现在比喻把东西完整无损地归还原主。)(6)朗读描写秦王的三句话师:蔺相如的言谈举止,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他的随机应变和敢作敢为。而他的勇敢机智也让因贪婪而理亏的秦王处处表现得很被动,总是被蔺相如牵着鼻子走。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秦王无可奈何的句子,再读一读,相信你能读得很好。自由读指名说(出示)指名读男女分读齐读 秦王怕撞碎了璧,连忙把他劝住,说一切好商量,还叫人拿出地图,把给赵国的十五个城指给他看。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国。师:作者通过描写秦王处处受制于蔺相如来表现蔺相如勇敢机智的写作方法叫做,(引生齐说:侧面描写)过渡: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尊严,蔺相如铤而走险与秦王进行了机智勇敢的斗争,既做到了完璧归赵,又使秦王处于被动的局面,为赵国立了大功,受到了赵王的重用,封他为上大夫。我们看看蔺相如在几年之后的渑池之会上有什么表现?(二)交流“渑池之会”。1秦王让赵王鼓瑟,并叫人记下来,这是干什么?(意在显示秦王可以随意之会赵王,无形中把赵王降到了臣下,附属国的地位,这无疑是对赵国、赵王的侮辱。)蔺相如非常生气,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师:一个“拼”字说明了什么?(一个“拼”字凸现了蔺相如誓死维护赵国尊严的决心与勇气。)在这里你想批注什么?最后秦王被逼无奈,只好为赵王击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了下来,说在渑地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2同学们想一想,渑池之会这场政治斗争秦赵两国是打成了平局,还是决出了胜负?为什么?(如果学生争执不下时,老师可作两点提示:一、秦国比赵国力量强大;二是秦王是一国之王,而蔺相如则是赵国的一名大臣。)教师补充:“瑟”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声音悦耳动听。“缶”是古代的一种打节奏的乐器,形状像个瓦罐子,声音单调。这两种乐器比起来,秦王显得更丢人。3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能认真读书,积极思考,很好。的确,渑池会上的斗争是赵国占了上风。那么这场斗争的胜利应该归功于谁?过渡:蔺相如机智勇敢地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又一次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为赵国立下了大功。可见蔺相如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蔺相如在这场斗争之后,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廉颇和蔺相如开始不和,也就引出了课文的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三)“负荆请罪”1你觉得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为什么? 英勇善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勇于改错(负荆请罪)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负荆请罪)师:但他认为蔺相如就凭一张嘴是不对的,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蔺相如都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也是出生入死的。2你觉得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为什么?蔺相如对下人说的话。说明什么?(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不计较个人荣辱的宽广胸怀和高尚情操。)你批注什么?3谁来说说“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自己犯了错误,主动请求责罚,赔礼道歉。)四、蔺相如和廉颇各是什么人?写出你对这两个人的评价。五、指名读自己写的。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各部分内容及小标题,进一步明确各部分间,各部分与整篇的关系。2复述或表演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教学过程:一、复习个部分内容及小标题。二、课文中的几个小故事有什么联系?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体会它们的作用?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全文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大故事。三、自己或与同学合作,复述或表演一个小故事。四、集体交流。五、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29将相和 蔺相如 完璧归赵 廉颇 机智勇敢 渑池之会 英勇善战 不畏强暴 负荆请罪 勇于改错顾全大局,识大体 以国家利益为重教学小结:学生对课文中讲的故事应该有所耳闻,但对当时的历史了解得不会很清楚,对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也许弄的不是很明白,对当时的各国利害关系学生也不会很清楚,所以建议老师、学生查一些历史资料,了解战国七雄的情况,清楚当时各国的利害关系。30.一个这样的老师【教材分析】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独具一格的老师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与学生常见的文章有所不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文中既有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对“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教育效果的侧面描写。二者相互结合,怀特森老师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能够结合正侧面描写来了解人物的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这种侧面描写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教学目标】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教学重点】了解任务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教学方法】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法。【教学理念】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在三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交流中丰满人物形象,达到立体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2能说出课文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1师:你们常见的老师是什么类型的?(温柔型、知识渊博型、严厉型)你喜欢什么类型的?2今天我们学习30课,大家齐读课题。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预计学生可能提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个老师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同?等)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按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注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订正字音。2读了课文谁能用几句话概括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在这里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高。)(这篇课文写的是,怀特森老师把一个不存在的凯蒂旺普斯介绍给我们,我们没有怀疑,结果在考试是我们都不及格。这件事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3提出并解决不理解的词语。解决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后,提出:(1)面面相觑,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同学们为什么会面面相觑?“觑”在写时应注意什么?(2)冰川期,你们知道冰川期是什么时期吗?(地质上的一个时期,在新生代的第四季,当时气候非常寒冷,欧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盖,也叫冰河时代。)(3)胸有成竹,文中说我做什么胸有成竹?(4)郑重其事,怀特森老师是怎样郑重其事地讲“凯蒂旺普斯”的?(5)狡黠是什么意思?(狡诈)“黠”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怀特森老师眼里为什么闪过狡黠的光芒?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1自己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大段?2指名说,注意本课可以有几种分段的方法:第一种分段方法: 第一部分:(110自然段)在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种他编造的动物,并进行了测试,结果“我们”都得了零分。 第二部分(11)写怀特森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 第三部分(1214自然段)写怀特森老师的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深远影响。第二种分段方法: 第一部分(111自然段)写怀特森老师怎样给我们上科学课。 第二部分(1214自然段)写怀特森老师教育的结果。第三种分段方法: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写怀特森老师是怎样教会我们“新怀疑主义”的。第二部分(1314自然段)写我们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学习、生活的。四、自学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1自学: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想知道的?在书上做个标记。2汇报:(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略)(2)提出不懂的问题:存疑置后处理的问题预计有:我们测验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新怀疑主义”指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新怀疑主义”的?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问?文中两次提到“正视”有什么含义?表达了“我们”“我“什么样的心情?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呢?五、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1你觉得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2下一步我们深入学习什么呢?首先看看学习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对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还要解决我们不懂的问题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问?3拟定进一步学习的方案:学生自拟后师生交流,形成建议性学习方案和自拟学习方案。(此处略,见第二课时)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2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0课一个这样的老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你们是从哪儿得到这么多地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样把一个“这样”的老师展现给我们的呢?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二、依学案自主探究,因需交流。学案:怀特森老师是一个( )的老师。思路1:默读课文,看看怀特森老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一想怀特森老师是一个( )的老师。思路2:默读课文,思考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和行为有了哪些变化,“我”认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 )的老师。学生自学。三、共议交流 (一)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板书:与众不同)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新怀疑主义”的老师。板书:学会质疑 (学生也可能认为是博学的、有趣的、特殊的、不寻常的、不可思议的、惹学生生气的、狡黠的、戏弄学生的、让学生学到了探索精神的、让学生明白书上写的老师说的都是不一定正确的、用特殊方法纠正学错误的、)在“凯蒂旺普森”事件中,预计学生对怀特森老师最初的认识可能是零散的,如:他们会认为怀特森老师是博学的、戏弄学生的、教会我们怀疑的教学时可依照学生的发言顺序教学,而后进行整合提升。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博学的老师。(如果学生先谈到略处理)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解释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师:你从怀特森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的凯蒂旺普森身上觉得他是一个博学的老师。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戏弄学生的老师。“很简单,”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师:狡黠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了?(引导学生理解怀特森老师的本意不是去捉弄孩子们。而是让他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怀疑的老师。怀特森老师摆摆手,让大家平静下来:“难道你们自己没有想过吗?既然是绝迹了,那就什么也没留下。我向你们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1)怀特森老师认为我们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不是知识性的,而是没有对老师说的话做认真的考虑,发现其中的疑点。)(2)我们再看看怀特森老师向我们介绍的凯蒂旺普斯,看看我们该不该起疑心?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解释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引导学生把冰川期绝迹和动物头骨结合起来考虑,体会到在冰川期绝迹的动物留下来的应该是化石而绝不是头骨。)追问:还能从哪感受到怀特森老师要教会我们怀疑?(3)从考试成绩登记在册教会我们必须学会怀疑。过渡:在这次“凯蒂旺普斯”事件中“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我”眼中的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 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喜欢)可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吃惊)“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愤怒)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领回良苦用心)我的心情是这样变化的:(喜欢吃惊愤怒领会良苦用心)师:读读这些句子,结合上下文谈谈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怀特森老师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会怀疑,学会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新怀疑主义。这也是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小结:一个莫须有的凯蒂旺普斯,让我们懂得了要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书本上的内容和老师说的,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先也提出了一些观点,大家打开书190页,读一读着几句话:1不能则学,疑责问。2学贵心悟,守旧无功。3悟从疑生,乐自苦生。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5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6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你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吗?过渡:你还能从哪感受到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2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探索的老师。板书:学会探索 (略处理)师: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说这是不寻常的探索?(引导学生从“小汽车”事件体会怀特森老师是一位教我们学会探索的老师)(二)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怀特森老师即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方式有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1师: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质疑,也教会了我们探索。那么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科学课之前和之后,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引导学生结合“我们”行为的变化过程:不习惯质疑学会了新怀疑主义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我们的生活,感受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对我们影响深远的老师)相机出示:逐渐的,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师:你们觉的什么是“新怀疑主义”?(引导学生从这一段中感受到怀特森老师教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掌握了一种学习的方法,培养了我们坚持真理的毅力。)2怀特森老师对我们的影响还有什么?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所改变,也说明怀特森老师的教育是成功的)师: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怀特森老师,作者不仅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即正面描写。还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以及怀特森老师对我们的影响,加深了我们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这种通过对有关的人、事、景、物的描述,渲染气氛,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叫侧面描写。本文在写法上有一个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三)师生总结。1说一说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写出你对他的看法。2指名读自己写的东西。四、拓展延伸是呀,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这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试想如果他在少年时代没有遇到怀特森老师,那么他还是今天的大卫.欧文吗五、作业必做:采用本文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你认为独特的人。选做:试着把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带到你的学习生活中去。板书设计:25 一个这样的老师与众不同:学会质疑学会探索影响深远: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课后小结: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是一种“冲突”。首先是视觉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别具一格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是心理上的冲突:他们没想到怀特森老师会“戏弄”自己的学生,这让他们的心里有些受不了。再次是思维方式上的冲突:现在的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教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是对他们多年来一种思考方式的挑战。最后是生活习惯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学习,也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这些冲突有的源自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但更多的是源自于怀特森老师与其他老师的与众不同。 31* 艾尔比的水彩笔【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休息日,“我”接到一个打错的电话,说“儿子”艾尔比偷拿了文具店的水彩笔。“我”以母亲的身份巧妙地给孩子解了围,并把水彩笔送给了他。12年后,已成为美术系大学生的艾尔比突然充满感激地站到了“我”的面前。 课文以一个“意外”的电话为开头,又以12年后艾尔比“意外”地站在“我”的面前为结束,令读者感动惊喜之余不由得感叹:爱的力量真是无法估量!有时一个小小的善举,只是一点点温暖的关怀,就可能改变人的一生,使他拥有光明的未来。【教学目标】1. 认读本课4个生字。 2. 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3. 了解“母亲”温暖宽容而充满智慧的爱对艾尔比产生的巨大影响,懂得爱的付出与回报都能带给人幸福快乐。【教学重点】通过自学,体会“母亲”对艾尔比的感情及影响。【教学难点】给课文划分段落。【学情分析】教育学生懂得感恩。诚然,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但这却是课文传达出的一个信息。不可否认,感恩,目前已经是我们社会比较稀缺的品质,尤其是孩子,他们把别人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的事。其实,没有什么是生来就该如此的。我们生活在世上,蓝天绿树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能够健康成长是家人、师长对我们的付出,不断进步发展是占有社会资源和财富的结果,我们的生命都和别人的付出息息相关。得到与付出促成了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而感恩是这循环的动力。就像艾尔比,“我”无私地帮助了他,并不求回报,但他以自己的快乐成长、突然出现让“母亲”喜极而泣,相信艾尔比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像“母亲”一样对待他人。教学时,应该让孩子对此有所领悟,用这盒美丽的“水彩笔”为孩子的道德修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也是本课的人文性所在。【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的过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1师:今天我们学习31课,大家齐读课题。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读正确。2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个休息日,“我”接到一个打错的电话,说“儿子”艾尔比偷拿了文具店的水彩笔。“我”以母亲的身份巧妙地给孩子解了围,并把水彩笔送给了他。12年后,已成为美术系大学生的艾尔比突然充满感激地站到了“我”的面前。)3理解词语的意思。悻悻然怨恨愤怒的样子。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话茬儿方言,话头的意思。 欢呼雀跃欢快地呼喊,像雀儿一样跳跃,形容高兴的样子或欢乐的情景。 豁达性格开朗,气量大。 爽朗开朗,直爽。 冒昧(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做谦辞)。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1自由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2指名说。学生说老师要注意引导。本文有两种分段的方法: 第一种分法: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我”接到一个打错的电话,说“儿子”艾尔比偷拿了文具店的水彩笔。 第二部分(38自然段)写“我”以母亲的身份巧妙的帮艾尔比摆脱了窘境,艾尔比抱着“我”送给他的水彩笔开心地回家了。 第三部分(910自然段)写12年后,已成为美术系大学生的艾尔比又站到了“我”的面前,称“我”为“亲爱的的妈妈“。第二种分法: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12年前,一个打错的电话,让“我”以“母亲”的身份帮助了艾尔比,使他免去了“小偷”的嫌疑。 第二部分(第9、10自然段):12年后,已是大学生的艾尔比突然充满感激地站到了“我”的面前。 四、自学课文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在旁边做简单批注。五、集体交流 1“我”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妈妈。(板书:善良或有爱心) 她对索不相识小男孩油然而生怜悯之心,自认为是艾尔比的母亲,承受着别人的责难,特意赶去给孩子解围,而且她并不认为自己那么做有多伟大。 2“我”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母亲。(板书:智慧) 她的一番温柔的话,巧妙的打消了人们认为艾尔比是小偷的想法,一下子就把小艾尔比从猜忌鄙夷的围观中解救出来,使孩子有了自尊、自信。(板书:自尊 自信) 3“我”是一个宽容豁达的母亲。(板书:宽容) 小艾尔比犯了错误,“我”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斥责他“偷”,而是“宁愿相信,他这么做仅仅是因为想要一盒水彩笔来描绘它严重美丽的风景”。她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了这种做法,一母亲的胸怀宽容了孩子,使孩子自己姓武(板书:自悟)4思考:假如“我”只是告诉对方打错了电话,假如“我”也像老奶奶那样斥责他,艾尔比的人生将会怎样?5“这个妈妈用一盒水彩笔指引了我的整个人生”艾尔比为什么这样说?板书:自强六、你觉得艾尔比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成功说明了什么?爱的力量真是无法估量!有时一个小小的善举,只是一点点温暖的关怀,就可能改变人的一生,使他拥有光明的未来。给予别人爱,接受别人的爱,回报别人的爱都是幸福的。七、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板书: 31*艾尔比的水彩笔 善良 自尊 宽容 自信 智慧 自悟 自强 开心、幸福 32* 父亲的麦芽糖【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台湾作家的作品,讲述了一个阿德的男孩子,从小在父亲的疼爱下长大,却始终讨厌他们赖以为生的麦芽糖,并因此离开了家乡。在父亲的一次次交通意外后,阿德才真正理解了父亲,第一次主动吃爸爸做的麦芽糖。课文表现了老李对阿德深厚而含辛茹苦的父爱,以及阿德对父爱的理解、感恩之情,【教学目标】1. 认读本课4个生字。 2.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阿德情感的变化。 3. 默读课文,了解老李对阿德深厚的父爱,懂得珍惜亲情。【教学重点】了解老李对阿德深厚的父爱。【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的丰富内涵。【学情分析】默读能力作为一种语文基本功,在高年级教学中越来越重要,本单元的4篇课文中均有这一要求。本课篇幅较长,内容不难理解,很适宜采用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学生通过默读、浏览,感知文章大意;然后根据课后第1题,找到相关段落(如第4、9、10自然段),边默读边思考边批注,了解阿德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教学理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师:上一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妈妈给予孩子的爱,这节课我们再去感受一下那深深的父爱。大家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 2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讲述了一个阿德的男孩子,从小在父亲的疼爱下长大,却始终讨厌他们赖以为生的麦芽糖,并因此离开了家乡。在父亲的一次次交通意外后,阿德才真正理解了父亲,第一次主动吃爸爸做的麦芽糖。)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自卑轻视自己,认为不如别人。 绰号外号。 果腹吃饱肚子。 郁郁寡欢闷闷不乐。 脚踏车台湾地区对“自行车”的说法。 体面光荣;光彩。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自己读课文,划分段落,试着概括段落大意。 2指名说,教师要注意引导。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老李赖以为生的麦芽糖,赢得了全镇所有人的喜欢,唯独儿子例外。 第二部分(3、4自然段)谢老李省吃俭用的抚养儿子,克阿德却因为父亲工作的卑微、家境的贫穷并不领情。 第三部分(5、6自然段)谢老里继续叫卖他的麦芽糖来供养儿子,儿子不回家,他只好把爱寄托在镇上的孩子们的身上。 第四部分(710自然段)写父亲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后,阿德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苍老,理解了父亲,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第次主动吃父亲的麦芽糖。四、自学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爱及儿子的情 1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感受到老李对儿子的爱? 2阿德对父亲的态度有哪些变化?五、集体交流 1你从哪感受到老李对儿子的爱? (1)老李很疼爱他,甚至还有点儿宠他,因为阿德从小没了母亲,所以老李总是尽可能的满足他的要求。 (2)为了多省下一些钱给阿德用,老李甚至舍不得中午买一盒盒饭吃,只是随便啃个馒头了事。 (3)从那天起,老李就开始孤零零的过日子。每天早上,他还是骑着脚踏车,沿街叫卖他的麦芽糖,中午依旧靠啃馒头果腹。他不断地把攒下来的钱寄给上大学的儿子。 (4)老李兴奋地抬起打着石膏的腿,艰难地爬下床,撑着拐杖,一步步吃力地走向儿子。 (5)“阿德,你还没有吃饭吧。来,我帮你下碗面。”说着,老李转身一拐一拐地走向厨房。(6)老李熟练地拿起一张脆饼,抹上麦芽糖,撒上梅子粉和花生粉,再合上另一张脆饼,递给身边的阿德。师:从这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老李对儿子深深的爱,那含辛茹苦的爱,那只要你细细体味就为之动容的爱)2阿德对父亲的态度有哪些变化?不喜欢 讨厌 离开、不回家 感动、自责、悔恨、幸福 (1)他总觉得爸爸的工作让他很没面子,他下决心用工读书,长大后找一份很体面的工作。 结合实际你体会一下阿德的心情。 阿德自卑、虚荣,觉得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 (2)“爸”阿德看着呆呆地愣住了。结合课文内容你体会一下阿德的心情,此时阿德会想些什么? (3)阿德张大嘴咬了一口,脆脆的、酸酸的、甜甜的。 你体会一下此时阿德的心情,他会想些什么?六、升华本书的作者在开篇中这样写道:“生命如此难以捉摸,所以需要一份真挚的感情,去把生命照亮;生命之旅因情而灿烂,生命之树缘爱而常情!在人生的旅途中,是那些深如海的亲情、醇如酒的友情,还有那些擦肩而过的感动给了我们走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感谢生活吧,是它让我们看到美,让我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出示上面的一段话,让学生读一读。七、作业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让你感动的人或事?有没有让你感动的亲情、有情?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一写。附板书设计: 32*父亲的麦芽糖 深沉、含辛茹苦的爱课后小结: 语文实践活动8第1课时 【单元回顾总结】 一、回忆一下,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将相和一个这样的老师,两篇略读课文艾尔比的水彩笔父亲的麦芽糖。二、通过这四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1自己回忆总结一下。2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意见。3全班交流,教师进行疏导。(可从以下及点进行总结,仅供参考。)(1)这四篇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课文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细细地品位,我们会受到爱的洗礼,我们会感受到世间那浓浓的情意。我们在学习中认识到哪些人物呢?(2)将相和中的蔺相如是一位怎样的人?(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热爱自己的国家。)文中的廉颇英勇无敌,也能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勇于改过,也是非常可爱的。(3)一个这样的老师中的怀特森是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独具一格的老师形象(4)艾尔比的水彩笔中的:“我”是一个一个善良、充满爱心、宽容而又很聪明的妈妈,就是她的一个善举,使一个过早就失去母亲的孩子得到了母爱,改变了他的一生。(5)父亲的麦芽糖中的劳力虽然只是一个靠卖麦芽糖为生的小贩,但他给予儿子的是深厚而又含辛茹苦的爱。(6)在这四篇课文中的人物都是那么鲜明,作者又是怎样刻画出这些人物的呢?首先刻画人物离不开事件,四篇文章都记叙了感人至深的事件,在事件中人物的形象就凸现出来了。其次作者对人物都进行了细致的正面描写,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方面的描写非常细致入微。如对蔺相如语言、动作的描写突出了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品质。再次通过对有关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特征的侧面描写的方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独立阅读实践】第五题:阅读短文,按要求做。1.读通短文。(1)默读短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同学。(2)指名读短文,订正字音。(3)自己练习读通句子。 (4)谁知道张大千是什么人? 张大千,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近代著名美术理论家籍教育家、书法家、文学家、收藏家、旅行家、美食家。他以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文化名人。他的卓越成就与他渊博的学术修养和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广结师友都是密不可分。2摘录文中的成语,再说说它们的意思。 拐弯抹角在文中比喻讲话不直截了当。 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勃勃而饶有风趣。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句话就说定,说了就不再反悔。 汗马功劳泛指很大的功劳。 达官贵人身居高位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平易近人形容性情平和,态度可亲,使人容易接近。3把文中画线的几句话分为三层,在写出第二层的主要意思。 第二层的层意:张大千觉得那两位青年对她照顾得非常周到,从心底感谢他们,所以为他们作画。4写出短文的主要意思: 应酒店的茶房所请,张大千特意为他们作画以示谢意,并因此拒绝了别人买画的请求。5想想短文表现了张大千先生的什么品质? 文章表现了张大千先生不分贵贱、平等待人的品质。(平易近人、没有架子的品质。)第2、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 你了解他们吗 同学们的老师、父母及其他长辈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辛勤的工作者。你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吗?你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的辛苦与快乐吗?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增进对老师、父母及其他长辈的了解。1调查了解。 可先设计一个调查表,了解老师、父母及其他长辈的职业、工作单位等基本情况,也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相应的调查项目。2重点采访。 选择几个重点采访对象,了解他们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