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张娟妮高起专.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651560 上传时间:2020-10-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张娟妮高起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张娟妮高起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张娟妮高起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 参考答案第一章 绪论一、选择题:1、C 2、C 3、B 4、A 5、B 6、B 7、B 8、E 9、C 10、A 11、B 12、D1、ABCD 2、ABCDE 3、ABCD 4、ABCDE二、名词解释:1、预防医学的定义:以人群为主要对象,研究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为制订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对策,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的科学。三、论述题1、预防医学研究的内容有:(1)环境与健康:研究环境中的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利用环境中有利因素促进健康,消除不利因素,保护健康,如清洁的大气、水、土壤等是有利于健康的,而受污染的空气如二氧化硫污染可刺激眼和呼吸道,可引起酸雨。 (2)食物和健康: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对机体健康的作用,如何达到平衡膳食满足机体健康的需要,防止营养性的疾病,如维生素缺乏症,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等。(3)流行病学研究: 从群体的角度研究健康与疾病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4)卫生统计:是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分析数据必不可少的手段,研究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变化与人体健康状况的相互关系时,用统计学的方法才能根据样本的一些统计特征正确推断出总体的情况。 (5)毒理学:研究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体损害机制,可为制定卫生标准和预防措施提供基本依据。如大气质量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药物的毒性作用等都依据毒理学的研究结果制定。2、护理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用途: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促使护理工作成为范围更广泛的独立专业。护士的职责扩大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护理工作的范围从个体扩大到社区人群,从对疾病护理扩大到全身心的整体护理,从临床治疗期扩大到预防、康复、保健。护士是预防保健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指导病人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指导他们合理营养,进行心理康复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2)在预防保健方面,树立预防疾病的意识,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宣传常见病的防治知识,当好防病知识的宣传者,保健知识的指导者。3)严格做好法定传染病、职业病、食物中毒、癌症确诊的登记报告卡及出生、死亡登记工作,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4)协助医生对新生儿和儿童按时做好计划免疫接种;对学校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对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进行治疗和预防,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卫生指导和监督。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一、选择题:单选题:1、A 2、C 3、A 4、C 5、A 6、B 7、C 8、A 9、C 10、B 11、D 12、A 13、D多选题:1、ABCDE 2、 ABCE 3、ABC 4、ABC 5、ABCDE二、填空题: 1、病因预防、三早预防、治疗和促进康复2、氯化消毒3、降水 地面水 地下水 4、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 5、太阳辐射、气温、气压、气湿、风速。6、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游离性余氯。7、混凝沉淀和过滤。8、物理消毒、化学消毒。三、名词解释:1、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2、次生环境:是在人为影响下形成的和人工改造了的环境。如风景区、居民点等。3、有效氯:指含氯消毒剂中化合价大于-1的氯原子具有杀菌作用。 4、游离性余氯:指饮水氯化消毒后,水中还剩下的一部分氯离子,可起到持续消毒作用。5、需氯量:指饮水消毒所消耗的氯化消毒剂的量。三、简答题:1、环境按物质属性可划分为:(1)生物因素:指存在于环境中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2)化学因素:指天然形成与人工合成的各种有机的和无机的化学成分。天然存在的有铁、锌、碘等;人工合成的物质有汞、铅、二噁英、有机氯等。(3)物理因素:指存在于环境中的小气候、声、光、热、电磁辐射等,如紫外线、红外线等,天然放射性元素所产生的电离辐射。(4)社会心理因素:指人的外界非物质的环境因素如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文化发展及人口特征的等。2、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要求:(1)流行病学上安全,以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2)化学组成对人体无害:饮水中应含有适量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3)感官性状良好:透明、无色、无味、无臭,且无任何肉眼可见物。(4)水量充足,取用方便。能满足居民饮用、个人卫生、洗涤等方面总的需要。第三章 环境污染A 1 型题1、B 2、D 3、B 4、D 5、A 6、D 7、E 8、D 9、A 10、A 11、E 12、A 13、B 14、A 15、B 16、D 17、B 18、E 19、A 20、A 21、D 22、C 23、E 24、E 25、D 26、E 27、D28、A 29、B 30、E 31、C 32、B 33、E 34、B 35、AB1 型选择题1、D,C,B 2、C,A,B 3、E,C 4、A,D 5、C,B,A 6、A,B二、名词解释1、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改变,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环境条件称之。2、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传递,逐级转移累积,造成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浓度逐级提高的作用称之。3、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环境的质量恶化和破坏。三、填空题1、废气 废水 废渣2、粪便 生活污水 垃圾3、太阳的紫外线 光化学 淡兰色的4、致畸胎 致癌 致突变四、简答题:1、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特异性影响主要有急性作用:是由于短时间内接触大量污染物引起的,通常损害表现快速、剧烈、呈明显中毒症状、疾病爆发、甚至死亡(如光化学烟雾具体见教材);慢性作用:由于低剂量的环境污染物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污染物在体内蓄积,其产生的损害不断累积,而造成特定的病理反应。慢性危害最常见,且影响广泛如(水俣病);远期作用:环境污染除侵犯一般器官组织,对接触人群当代或 个体本身直接引起急慢性危害外,更严重的是能损伤人体遗传机制 ,引起遗传基因改变,形成遗传性疾病,并诱发肿瘤、畸胎和出生缺陷如(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如射线-白血病、肺癌 、致畸作用)。第四章 物理因素与健康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B 2、B 3、C 4、D 5、E 6、B 7、B 8、D 9、B 10、C11、C 12、D 13、C 14、D 15、D 16、D 17、E 18、E 19、E 20、D 21、A 22、C 23、C 24、C 25、C 26、C 27、B (二)多选题1、A B C D E 2、A B C D E 3、A B C D E 4、ABCE 5、B C二、填空题:1、气象条件,劳动强度 2、汽车,飞机 3、职业史,生产环境现场调查,临床检查三、名词解释:1、 噪声:凡使人不喜欢或不需要的声音的总称。 2、热适应:人在热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产生的对这种不良气象条件的适应能力。3、听觉疲劳: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超过15dB甚至3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需较长时间如数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后听力才恢复。4、中暑先兆:高温作业工人,在工作过程中,有轻微的头晕、头痛、心悸、无力、体温升高、脉搏加快,但还能坚持工作者。四、问答题:1、答:(1)控制和消除噪声源。(2)控制噪声的传播。(3)个人防护:可用耳塞、防声棉、耳罩。 (4)执行各类噪声标准和管理规定。2、答:高温作业作业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1)热适应:人在热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产生的对这种不良气象条件的适应能力。(2)中暑:按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可分为以下:热射病:是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失调,引起机体蓄热所致。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热衰竭:头晕、头痛、面色苍白、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第五章 饮食与健康 一、名词解释1、食物中含有对人体有营养功能的有效成分称之。2、即将几种食物混合食用,必需氨基酸可互相补充,更接近人体需要,生物价值亦相应提高,这种称之。二、填空题1、供给热能 供给营养素 2、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消化率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3、单糖类 双糖类 多糖类 4、 A B1 B2 5、8 9 6、生物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7、传染病 寄生虫病 食物中毒 慢性中毒 远期危害三、选择题A1型选择题1、C 2、E 3、B 4、B 5、D 6、A 7、A 8、B 9、E 10、 D11、D 12、E 13、B 14、A 15、D 16、 A 17、 E 18、 C 19、 D 20、 C 21、 A 22、 B 23、 C 24、 B 25、E 26、B 27、A 28、A 29、A 30、E 31、B 32、E 33、 B 34、E 35、 A 36、E 37、B 38、B 39、A 40、D 41、A 42、E 43、E 44、DA3型选择题1、C,D,E 2、C,AB1型选择题1、C,E 2、D,A,B,E,C 3、A,B,C,D 4、B,A,E,C四、问答题1、满足人体的热能和营养需要 正确选配食物和科学烹调加工合理的膳食制度 保证食用安全 第六章 食物中毒一、填空题1、细菌性食物中毒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2、沙门氏菌属 大肠杆菌属 葡萄球菌 副溶血性弧菌 肉毒杆菌3、防止食品污染 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毒 食前彻底加热杀菌4、胃肠炎型 神经精神型 溶血型 肝损伤型。二、选择题A1 型选择题1、E 2、C 3、B 4、C 5、D 6、E 7、A 8、B 9、A 10、C 11、A 12、B 13、A 14、D 15、D 16、E 17、E 18、B 19、B 20、E 21、D 22、E 23、C 24、C 25、 A 26、A 27、C 28、A 29、A 30、E 31、D 32、D 33、B 34、E 35、C 36、D A2 型选择题1、D 2、B B1 型选择题1、B,A,E 2、B,D 三、问答题1、答:分类:细菌性、真菌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 (详见讲义) 调查:准备;现场调查;采样检验;取证第七章 地方病一、名词解释1、是指具有一定地区局限性和依存性的一大类疾病的统称。2、是因自然环境中化学元素过量、缺少或比例失调引起的疾病。也称化学元素性疾病。二、填空题1.鼠疫 布氏杆菌病 克山病 大骨节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氟中毒2、生物源性地方病 地球化学性地方病3、缺碘 长期食用碘盐4、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克汀病 亚克汀病5、环境中氟含量过高6、氟骨症 氟斑牙7、慢性砷中毒三、选择题A1 型选择题1、B 2、E 3、C 4、E 5、C 6、E 7、E 8、D 9、D 10、E11、D 12、D 13、C 14、B 15、A 16、D 17、C 18、A 19、A 20、E21、B 22、B B1 型选择题1、A,C 2、A,C,B,A四、问答题1、病因:环境缺碘预防:长期食用加碘食盐第八章 医学统计学一、最佳选择题答案1、A 2、C 3、A 4、A 5、D 6、B 7、D 8、C 9、B 10、B 11、C 12、A13、A 14、C 15、C 16、B 17、A 18、D二、是非题答案 - 表示正确 +表示错误1、- 2、- 3、- 4、+ 5、+ 6、- 7、- 8、- 9、- 10、- 11、-三、填空题:1、统计工作可分为: 统计设计、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2、统计分析包括: 统计描述 和 统计推断 。3、统计资料的类型可分为:计数资料 、计量资料 和 等级资料。 4、总体是指: 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所有同质观察单位某项变量值的集合 。 分为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5、随机事件的概率在 01之间;P越接近于 1 , 表明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P越接近 0 ,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习惯上当 P0.05或P0. 01 称为 小概率事件。6、频数分布有两个重要特征: 集中趋势 和 离散趋势 。7、资料的分布形式可分为 正态分布 和 偏态分布 两种类型。8、偏态分布为分为 正偏态 和 负偏态 两种情况。如果分布高峰偏向观察值较小的一侧,则该分布为 正偏态 ;而分布高峰偏向观察值较大的一侧,则该分布为 负偏态 。医学上的偏态分布资料以 正偏态 为多见。 9、应用百分位数法计算参考值范围时,若要计算肺活量的95%参考值范围,应计算 P5 ; 求尿铅的95%参考值范围,应计算 P95 ;而白细胞数95%参考值范围,应计算 P2.5和 P97.5 。10、血清抗体滴度或效价资料常用 几何均数 来表示其平均水平。11、描述正态分布或对称分布资料离散程度常用的指标是 标准差,而反映偏态分布资料离散程度用 四分位数间距 。12、常用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有 极差 、 四分位数间距 、方差 、标准差 和 变异系数 。13、几何均数常用于 呈等比级 的资料或呈 对数正态分布 的资料。14、中位数一般用于描述 偏态分布、分布型不明 或 开口资料 的平均水平。15、比较两组或多组数值变量资料的变异程度,在 度量衡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 时,应采用变异系数进行比较。16、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一是 位置参数 ,另一个是 变异度参数 。17、正态分布是以 为中心左右对称, 正态曲线在 均数 位置最高, 离中心越远,观察值分布越少 。18、正态分布和t分布都呈单峰和 对称 分布,但是曲线下相同的面积所对应的界值是不同的,t界值比u界值 大 ,而且自由度越 小,二者相差越大。19、参数估计可分为 点值估计 和 区间估计 。20、正态分布的形态由 决定,t分布的形态由 自由度 决定。21、对率进行标准化时,选择标准组有三种方法: 选有代表性的、较稳定的、数量较大的人群做标准 ; 将相互比较的各组数据合并作标准 ; 选择相互比较的各组中的一组作为标准 。22、率的标准化法的目的是 消除因内部构成不同对总率产生的影响,使标化率具有可比性 。23、欲反映120名20岁女大学生体重的频数分布资料,应绘制 直方图 。四、名词解释 1、变异:即同质的观察单位之间某项特征所存在的差异。 2、总 体: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某项变量值的集合。 3、样 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某项变量值的集合组成样本。 4、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用P表示,0P1。 5、中位数:将一组观察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 位次居中的观察值。 6、百分位数:将顺序排列的一组观察值分为一百等分,位于某百分位置上的数值,以Px表示,它是一种位置指标,理论上有x%的观察值比它小,有(100-X)%的观察值比它大。 7、变异系数:标准差S与均数X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公式是CV=S/ X100。 8、可信区间:在参数估计时,按一定可信度估计所得的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 9、抽样误差:由于总体中存在个体变异,随机抽样所得样本仅仅是总体的一部分,从而造成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称抽样误差10、P值:指由H0所规定的总体中作随机抽样,获得等于及大于( 或等于及小于)现有样本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11、假设检验:根据研究目的, 对样本所属总体特征提出一个假设, 然后用适当方法根据样本提供的信息, 推断此假设应当拒绝或不拒绝, 以使研究者了解在假设条件下,差异由抽样误差引起的可能性大小,便于比较分析。12、构成比: 又称构成指标。它说明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构成比=(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同一事物各组成的观察单位总数)100%。13、率:又称频率指标, 它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率=(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14、率的标准化法: 在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总率时,采用一个共同的内部构成标准,把两个或多个样本的不同内部构成调整为共同的内部构成标准, 以消除因内部构成不同对总率产生的影响,使算得的标准化率具有可比性。15、计量资料: 用定量方法对每个观察对象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16、计数资料: 先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然后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所得资料,称为计数资料。17、等级资料: 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 五、简答题 1、统计资料可以分成几类? 答: 根据变量值的性质,可将统计资料分为数值变量资料(计量资料),无序分类变量资料(计数资料),有序分类变量资料(等级资料或半定量资料)。用定量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资料,即为计量资料;将观察对象按属性或类别分组,然后清点各组人数所得的资料,即为计数资料;按观察对象某种属性或特征不同程度分组,清点各组人数所得资料称为等级资料。 2、频数分布有哪几种类型? 答: 频数分布有以下两种类型: 对称分布和偏态分布。对称分布: 指频数分布集中的位置居中,左右两侧频数分布大体对称;偏态分布: 指集中位置偏向一侧,频数分布不对称,根据集中位置和偏向不同,偏态分布又可分为: 正偏态分布和负偏态分布。正偏态分布是指集中位置偏向观察值小的一侧,长尾向观察值大的一侧延伸;负偏态分布是指集中位置偏向观察值大的一侧,长尾向观察值小的一侧延伸。不同分布类型的资料,要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来分析。 3、标准差有什么用途?答: 标准差是描述变量值离散程度常用的指标,主要用途如下: 描述变量值的离散程度。两组同类资料(总体或样本)均数相近,标准差大,说明变量值的变异度较大,即各变量值较分散,因而均数代表性较差;反之,标准差较小,说明变量异度较小,各变量值较集中在均数周围,因而均数的代表性较好。结合均数描述正态分布特征;结合均数计算变异系数CV;结合样本含量计算标准误。4、变异系数(CV)常用于哪几方面?答: 变异系数是变异指标之一,它常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比较均数相差悬殊的几组资料的变异度。如比较儿童的体重与成年人体重的变异度,应使用CV;比较度量衡单位不同的几组资料的变异度。如比较同性别,同年龄人群的身高和体重的变异度时,宜用CV。5、计量资料中常用的集中趋势指标及适用条件各是什么?答: 常用的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有: 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及中位数。算术均数,简称均数,反映一组观察值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适用于对称分布,尤其是正态分布资料;几何均数: 用G表示,也称倍数均数,反映变量值平均增减的倍数, 适用于等比资料,对数正态分布资料;中位数: 用M 表示,中位数是一组观察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置居中的那个观察值。它可用于任何分布类型的资料,但主要应用于偏态分布资料,分布不明资料或开口资料。6、标准差,标准误有何区别和联系?答: 标准差和标准误都是变异指标,但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 概念不同;标准差是描述观察值(个体值)之间的变异程度;标准误是描述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用途不同;标准差常用于表示变量值对均数波动的大小,与均数结合估计参考值范围,计算变异系数,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常用于表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数,样本率)对总体参数(总体均数,总体率)的波动情况,用于估计参数的可信区间,进行假设检验等。它们与样本含量的关系不同: 当样本含量 n 足够大时,标准差趋向稳定;而标准误随n的增大而减小,甚至趋于0 。联系: 标准差,标准误均为变异指标,如果把样本均数看作一个变量值,则样本均数的标准误可称为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当样本含量不变时,标准误与标准差成正比;两者均可与均数结合运用,但描述的内容各不相同。7、何谓假设检验?其一般步骤是什么?答: 所谓假设检验,就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样本所属总体特征提出一个假设,然后用适当方法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对所提出的假设作出拒绝或不拒绝的结论的过程。假设检验一般分为五个步骤: 建立假设:包括: H0,称无效假设;H1: 称备择假设; 确定检验水准:检验水准用表示,一般取0.05; 计算检验统计量:根据不同的检验方法,使用特定的公式计算;确定P值:通过统计量及相应的界值表来确定P值;推断结论:如P,则接受H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如P,则拒绝H0,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8、t检验和u检验的应用条件各是什么?答: (1) t检验的应用条件是: 样本取自正态总体,作两样本均数比较时还要求两总体方差相等;(2) u检验的条件是: 样本例数n 较大(如n100),或n虽小而总体标准差已知。9、X2检验有何用途? 答: X2检验有以下应用: 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率(或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检验两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检验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10、常用的统计图有哪几种?它们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答: 常用的统计图及适用条件是: 条图,适用于相互独立的资料,以表示其指标大小;百分条图及园图,适用于构成比资料,反映各组成部分的大小;普通线图: 适用于连续性资料,反映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的趋势,或某现象随另一现象变迁的情况。半对数线图,适用于连续性资料,反映事物发展速度(相对比)。直方图: 适用于连续性变量资料,反映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散点图: 适用于成对数据,反映散点分布的趋势。六、 分析题提示:不对。身高与体重的度量衡单位不同,不宜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变异度,应计算变异系数作比较。模拟题(一) 答案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1.B 2.B 3.C 4.A 5.C 6、B 7、B 8、D 9、B 10、C11.A 12.D 13.A 14.A 15.C 16.B 17.C 18.D 19.B 20.A21.C 22.C 23.D 24.B 25.C 26.B 27.D 28.B 29.B 30.D双项选择题:1.B.C 2.A.B 3.B.C 4.A.C 5.B.D 6.A.D 7.A.C 8.C.D 9.A.B 10.A.B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三、填空题:1. 生产性、生活性、交通运输2. 职业史、生产环境调查、病史及临床检查3. 设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4. 营养素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5. 几何均数、中位数6. 地区、时间、人群7. 闭气、静止用力四、名词解释: 1. 光化学烟雾是排入大气中的NOX和烃类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一种具有很强的氧化力和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其主要成分为臭氧,过氧酰基硝酸酯、醛类、酮类等。 2、是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3、广义的职业病泛指职业有害因素引起的特定疾病。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用法令的形式对职业病的泛围作出明确的规定,只在本国具有立法意义,称法定职业病。 4. 食物中毒是指进食被致病性细菌及其毒素,真菌毒素,化学毒物、新污染的食物,或误食含有自然毒素的动植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5. 医源性疾病为在诊治或预防疾病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各种言行,措施不当而造成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五、简答题:1. 合理利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严格规定农药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对致癌性农药应绝对禁止使用提倡综合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研究和推广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联合或交替应用的方法。2、(1)广泛性 (2)长期性 (3)多样性 (4)复杂性六、论述题:1. 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的肿块,尤其是逐渐增大的;身体任何部位如舌、颊、皮肤等处没有外伤而发生的溃疡,特别是经久不愈的;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如中年以上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分泌物增多;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或进行性加重的吞咽不顺;久治不愈的干咳,声音嘶哑或痰中带血;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又未找出明确原因的;大便习惯改变或有便血;鼻堵、鼻衄,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时;赘生物或黑痣的突然增大或有破溃,出血或原来有的毛发脱落的无痛性血尿七、计算题:身高 CV=(4.95/166.06)100%=2.99% 体重 CV=(4.96/53.72)100%=9.23% 根据变异系数可见某地男子体重的变异度大于身高的变异度。模拟题(二) 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C 2.C 3.A 4.B 5.D 6、B 7、D 8、D 9、D 10、B 11、C 12、D 13、D 14、A 15、D 16、A 17、C 18、B 19、A 20、B 21、A 22、A 23、C 24、C 25、A 26、C 27、A 28、D 29、C 30、A(二)双选题 1、A C 2、A B 3、A C 4、B C 5、C D(三)多选题 1、C D E 2、A B D E 3、B C D 4、A B C D E 5、A B D二、名词解释1、环境污染 因自然原因或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使大量的有害物质排入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造成资源破坏和经济损失的现象。2、当抽样研究时,只对样本进行观察研究,然后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由于样本只包含了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及变异的存在,因而,样本统计量往往不等于总体参数,这种由抽样引起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3、普查是指为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人的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全面调查或检查。4、食物中毒 是指进食被致病性细菌及细菌毒素、真菌毒素、化学毒物所污染的食物,或误食含有自然毒素的动、植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5、概率 是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常用P表示。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四、填空题 1、化学性污染物 物理性污染物 生物性污染物 2、致癌 致畸 致突变 3、率 构成比 相对比 4、直条图 直方图 普通线图 构成图 5、致病因子 宿主 环境 6、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膳食因素(或药物因素、 环境污染因素、职业因素等)五、简答题(简答要点)1、(1)防止食品被污染 (2)控制细菌繁殖和产生毒素(3)食前彻底加热,杀灭病原体2. 建立健全社区妇幼保健开展社区调查,了解妇女儿童健康状况,主要危险因素,及卫生保健要求提供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如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定期体检等建立非正式支持组织。六、计算题院内感染的发病率:= 108/1245100%院内感染的病死率:= 3/108100%七、论述题(要点) 1、第一级预防,针对病因着手预防(1)群体策略:改变人群的不良行为因素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自身的保健能力,控制群体心血管 病的危险因素水平。(2)高危人群策略:针对特殊危险性的个体采取预防措施。2、第二级预防,及早发现血压的异常变化,及时治疗。3、第三级预防,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加强康复训练 做到身心全面兼顾。-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