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6597431 上传时间:2020-10-18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学习目标 掌握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基本 定义 掌握健康教育、卫生知识宣传、健康促 进的关系 熟悉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社会作用 熟悉健康教育的常用理论模式 讲授内容 健康 概念 影响因素 健康教育 概念 与卫生宣传的关系 健康促进 概念 策略 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健康教育相关理论 第一节 健康教育概述 一、何为 “ 健康 ” 早期人类社会 神灵自然医学模式 神灵所赐予 “血液、粘液、黄胆、黑胆”四种液体的平衡 实验医学时期 生物医学模式 无病和无伤残 病因、宿主和环境三因素的平衡上 20世纪中后期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平衡即三维健 康观 现代的“健康”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 出:“健康( health)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是指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良好状态” 1989年又将健康的概念调整为:“健康应包括躯 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WHO)于 2000年提出的 10条健康标准: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病痛,齿龈颜色正常,无 出血 头发光泽,无头屑; 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世界卫生组织 1999年躯体 “五快”的健康标准 吃饭快 这可以证明肠功能良好 排便快 一旦有便意,就能轻松、快速地解决问题。 入睡快 说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协调, 且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 说话快 表明头脑清楚,思维准确,且心肺功能正 常 走得快 行动敏捷、自如,精力充沛 世界卫生组织 1999年 心理、社会“三良好”的健康标准: 个性良好 具有温和的性格,坚强的意志 处世能力强,能客观看问题,自我控制能 力良好 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人际关系良好 有文明礼貌的举止,和善亲 切的语言。 亚健康(灰色健康) 亚健康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 生理功能低下 的特殊状态,机体尚无器质 性病变,但体力降低、反应能力下降、适 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人体免疫功 能低下, 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 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 亚健康状态又称为第三状态,也称为灰色 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 潜病期等。 亚健康发生情况 调查 2002中国调查 健康 15% 亚 健 75% 70% 康 疾病 20% 15% 你亚健康了吗 亚健康状态的转换 健康 亚健康 慢性疲劳综合征 疾病 过劳死 痊愈 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错 误地沿用了西方大医院的模 式, 忽视了公共卫生问题 , 给这些国家带来了许多健康 的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 我们认识到,高质量的健康水平是人 类生活的巨大财富,它有利于发展社会 经济,实现社会公平。 我们承认,促进健康和社会发展是 政 府的核心义务和职责,并由社会其他所 有部门共同分担 。 墨西哥健康促进部长宣言 健康是基本的人权,是生产力,是人人 应享有的平等权利 健康是社会的责任, 政府和人民应共同 承担维护健康的责任 世界卫生组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 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 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江泽民 案例: 一名出生在日本的女婴期望寿 命为 85岁,而出生在非洲塞拉 利昂的女婴期望寿命仅有 36岁, 为什么? 健康的决定因素 健康的基本条件和资源是和平、住房、 教育、食品、经济收入、稳定的生态环 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的公正与平等。 为改善健康,上述必要条件必须具有坚 实的基础。 渥太华宪章 影响健康的因素 图1 影响 健康的因素 遗传因素1 5 % 行为生活方式 60% 社会因素1 0 % 医疗因素 8% 气象因素 7% 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行为与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之一。 10位死因疾病中, 美国不良行为和生活方 式在致病因素中占 70, 中国占 44.7 美国冠心病的的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治标、昂贵) 冠状动脉搭桥(不能延长寿命、代价高) 例: 50名男性冠状动脉搭桥者,随机分两 组 甲组:戒烟、每天步行 情绪管理 按美国心脏协会冠心病 严格素食 饮食(脂肪含热量 30) 乙组:未戒烟、未每天步行 结果:一年后,甲组不仅降低了 LDL血清 胆固醇 37,且使 82的病人血管通畅, 而乙组未见改善,甚至更糟。 芬兰的 “ 北加里里曙光 ” 经济繁荣,国民生活富足,但冠心病年死亡 率却达 800/10 万,居世界之冠。 老师在课堂上问小学生,谁家因冠心病失去 了父母,竟有 1/3所孩子举起了手 10年后,男性烟民从 50下降到 33;吃黄 油的人从 90下降到 20左右。北加里里男、 女冠心病死亡率分别 下降了 24、 51。 我们 自毁于 自己创造 的 生活方式和行为, 我们 自毁于 自己创造 的环境污 染, 我们 自毁于 容许有 害的社会条件继续存在。 美国卫生总署 健康的人民 我们听任自己成为无所作为的旁观 者,不仅把医疗机构所胜任的责任 治愈创伤和严重疾病交给了他,而 且把 事实上只属于我们自己的责任 照顾自己健康和安适的责任也交给了他 。 我们把医生尊为我们社会的高级神父, 却抹煞了我们自己的直觉。反过来,医 疗机构则力求去满足我们那些本不该要 求的期望。他们把全部信赖寄托在依靠 药物和手术的现代巫术上,以行使其神 父职能,而我们竟深信不疑。 奈斯比特名著 大趋势 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 一、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二、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 三、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 统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 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 健康教育特征 健康教育追求的是使教育对象实现知识、 观念和行为改变的统一。 知、信、行 是表述健康教育最基本内涵的 “三字经 ” ,其核心是提倡有益健康的行为 和生活方式。 知识 基础 健康教育 信念 动力 行为 目标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异同 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提高群众的卫生知识,增强 保健意识,从而改变行为。 追求 知、信、行 三者的统一,是健康教育与卫 生宣传的根本区别。 卫生宣传 卫生知识的传播( 单向 ),是开展 健康教育的一种常用手段。 健康教育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 的教育活动过程( 双向 )。它强调的是健康教育者和 接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合作,需要广大群众的主动参 与,通过两者共同努力,达到健康的目的。 健康教育的目的 提高健康知识水平 改善对待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 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 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 形成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行为 和生活习惯 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 健康教育的例子 医生在门诊诊治高血压时,教育病人 不吸烟,少饮酒,保持适当体重,进行运 动,少吃高脂肪饮食。提高了病人的知识 水平,促进行为改变。 效果:有一定效果,但不理想。 ? 健康促进定义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 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渥太华宪章 健康促进的内涵 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 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 格林 .劳伦斯)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环境因素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行政手段 健康促进为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政策和环境的 支持,是一种宏观的战略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比较 健康教育: 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促使人们改善行为和生 活方式,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 主体: 医务人员 核心: 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善 主要任务: 动员个人为促进自己的健康改善行为 健康促进: 提高人们改善自身和他人健康能力的过程。 通过政府倡导、出台政策、改善环境、提供服务、社会动 员、健康教育、跨部门合作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 量 主体: 政府或政策制定者 核心: 支持性环境 主要任务: 社会动员 健康教育、卫生宣传 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卫生宣传 =知识普及 +宣传鼓动 健康教育 =知 +信 +行 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环境支持 三者的关系是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手段之一;健康教育是健 促进的基础;健康促进如不以健康教育为先导, 则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健康教育如不向 健康促进发展,其作用就会受到极大限制。 健康 遗传及 基因易 感性 社会人文环境 (文 化、政策、法规、 物质、社会心理 ) 人 类 生 物 学 因 素 环 境 因 素 卫 生 服 务 因 素 行 为 与 生 活 方 式 因 素 自然生态环境 (阳光、 土壤、水、病原体、 传染源 ) 44.7 % 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18.2 % 9.3 % 27.8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 制定可以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创造支持性环境 强化社区行动 发展个人技能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把健康问题提到了各个部门、各级领导的议事 日程上。 健康促进的政策由多样而互补的各方面而成, 它包括立法、财政措施、税收和组织的改变。 健康促进政策要适用于非卫生部门,并考虑在 执行过程的障碍及克服的方法。 领导的重视应体现在组织、政策和资源上。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政策开发实例 目的 :制定和实施全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地方法规 活动: 控烟试点活动 媒体 向人大代表游说,组织参观 提交议案 条例修改 市人大通过 基层实施:具体操作办法,培训,组织落实,媒体参与 评价 健康促进的策略 制定可以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创造支持性环境 强化社区行动 发展个人技能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创造支持性环境 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对健 康采取社会生态学方法的基础; 任何健康促进的政策必须提出:保护自然,创 造良好的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 健康促进在于创造一种安全、舒适、满意、愉 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健康促进的策略 制定可以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创造支持性环境 强化社区行动 发展个人技能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强化社区行动 赋予社区以当家作主,积极参与和主宰自己 命运的权力(社区赋权)。 社区开发在于利用社区现有人力、物力资源 以增进自我帮助和社会支持并形成灵活的体制, 促进公众参与卫生工作和指导卫生工作的开展。 形成以社区为主体,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 工作模式。 健康促进的策略 制定可以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创造支持性环境 强化社区行动 发展个人技能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发展个人的技能 通过提供信息、健康教育和提高生活技能 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促成群众终生学习,了解人生各个阶段和 处理慢性疾病和伤害是极为重要的 学校、家庭、工作场所和社区都有责任这 样做 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目前都站在标 记清晰的通往人类保健之路的十字路口上。 如果我们依赖医疗技术的道路,那么它将是一条崎岖 陡峭的路,它将越来越多地消耗我们的资源,而取得 的成就却越来越少,能够通过这条由于费用昂贵而日 趋狭窄的谷道的人也越来越少。 如果 我们选择的路是在群众中普及卫生科学知识,使 他们掌握自身健康的命运,那么,这条路就会越走越 宽广。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前执行主席 詹姆斯 格兰特 健康促进的策略 制定可以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创造支持性环境 强化社区行动 发展个人技能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卫生部门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临床和治疗服务 而 必须坚持健康促进的方向 卫生服务中的责任是要求个人、社区组织、卫 生专业人员、卫生服务机构和政府 共同承担 调整卫生服务方 向也要求更重视卫生研究及专 业教育与培训的转变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 中心、以初级卫生保健为方向。 卫生干预必须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 为中心,并且 必须将重点放在有利于健康 的工作上 ,作为人类发展的一部分。 在迎接 21世纪挑战的时候,两个 中心概念尤为重要: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 健康新地平线 世界各地的研究和个案调查提供了信 服的证据:健康促进是有效的。健康促 进策略能发展和改变生活方式以及决定 健康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 健康促 进是实现在健康方面更大平等的实践手 段。 健康新地平线 我们承认,促进健康和社会发展是政府的 核心义务和职责,并由社会其他所有部门共 同分担。 我们认识到,加强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之 间的协作,从社会、经济、环境全方位解决 卫生问题已迫在眉睫。 在地方、地区、国家和国际的卫生政策及 项目中 ,把促进健康摆在首要位置 . 卫生部部长宣言 (墨西哥 2000年 ) 健康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 20年代后,健康教育学科理论开始被引进我国。 陈志潜 1934年编译 健康教育原理 一书是我国最早 的健康教育专著 20世纪 80年代后,健康教育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1997年 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卫生改革与 发展的决定,指出:“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 要内容,要十分重视健康教育”。 1975年,该组织就提出要在 2000年实现“人人享有健 康”的战略目标, 1979年,又通过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在该宣言中, 健康教育被列为实施这一战略目标最重要的举措。 健康教育的内容将回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 不断被修改、完善。 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及其 改变模式 概念: 个人和团体的与健康或疾病有关联的行 为称为健康相关行为。 分类: 促进健康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 促进健康的行为 指个体或团体的 客观上 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有利性: 行为表现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 规律性: 行为表现规律有恒,不是偶然行为。 和谐性: 个体行为表现出个性,又能根据环境调整自身行为使 之与其所处的环境和谐。 一致性: 个体外显行为与其内在的心理情绪一致,无矛盾。 适宜性: 行为的强度能理性地控制。 促进健康的行为分类 基本健康行为 保健行为 避免有害环境行为 预警行为 遵医行为 危害健康的行为 危害健康的行为是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 健康的一组行为。 危害性; 明显性和稳定性 习得性 : “自我制造的危险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 致病性行为模式 不良疾病行为 违规行为 A型行为模式 C型行为模式 危害健康行为分类 健康行为转变的 理论和模式 知信行模式( nowledge, ttitude, Belief, Practice, KABP或 KAP) 相信信息 产生动机 行 信息传播 觉察信息 引起兴趣 感到需要 认真思考 尝试行动 态度坚决 动力定型 行为确立 知 信 知信行模式内涵 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改变,必须有知 (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有信念(正确的信 念和积极的态度)作为动力 知识(信息)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但知识 与信息不一定能直接导致行为的改变 态度反映行为倾向性,要转变行为需先转变态 度 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 ,HBM) 健康信念模式是基于信念可以改变行为 的逻辑推理。 1、对疾病威胁的认知: 对疾病 严重性 的 认知、对疾病 易感性 的认知; 2、对行为效果的期望: 认识到益处、认 识到障碍; 3、效能期望: 自我效能、提示因素、其 他因素。 健康信念模式 内容 HBM理论的操作过程 自觉疾病易感性 自觉问题的严重性 打算行动 自觉行动的好处 自觉行动的困难 行动的可能性 行为改变 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水平、个人特征、 社会经济地位、知识等因素 行动的引发物 : 教育 、 出现疾病的 一些症状 、 媒介效 应 自我效能 :有 信心进行该 行为 行为转变阶段模式 (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s of change ,TTM) 理论依据:人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 的、逐步推进的过程,在不同的行为阶段,每 个改变行为的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对目 标行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适用于 :戒烟、酒精及物质的滥用、慢性非传 染性疾病的人群干预工作(饮食失调及肥胖、 高脂肪饮食)、 AIDS的预防。 行为转变阶段模式案例 没有准备阶段:没有考虑要戒烟或是在接下来 的 6个月不会考虑的时期。 犹豫不决阶段:考虑在未来 6个月内倾向于戒 烟的时期。 准备阶段:即将改变的时期,一个月内。确立 目标,确定停止的时期,并且患者准备进行计 划。 行动阶段:戒烟开始直到 6个月。 维持阶段:持续戒烟至少 6个月。 日行一 万 步,夜眠八小 时 , 饮 食不超量,作息要 均衡 , 心中常喜 乐 ,口中 无 怨 声 , 此是 长 生道, 劝 君要 记 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