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020学年x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模拟(三模)数学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6593371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2020学年x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模拟(三模)数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x-2020学年x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模拟(三模)数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x-2020学年x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模拟(三模)数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2020学年x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模拟(三模)数学试题(解析版)x-2020学年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模拟(三模)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若集合则“”是“”的( )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化简A,B,根据,列出不等式,解得,然后根据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即可 详解 , 要使,解得, ,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充要条件的判定,正确把握充要条件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2实数a,b满足ab0且ab,由a、b、按一定顺序构成的数列()A.可能是等差数列,也可能是等比数列 B.可能是等差数列,但不可能是等比数列 C.不可能是等差数列,但可能是等比数列 D.不可能是等差数列,也不可能是等比数列 答案B 解析由实数a,b满足ab0且ab,分a,b0和a,b0,两种情况分析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和等比数列的定义,讨论a、b、按一定顺序构成等差(比)数列时,是否有满足条件的a,b的值,最后综合讨论结果,可得答案 详解 (1)若ab0 则有ab 若能构成等差数列,则a+b=+,得=2, 解得a=b(舍),即此时无法构成等差数列 若能构成等比数列,则ab=,得, 解得a=b(舍),即此时无法构成等比数列 (2)若ba0, 则有 若能构成等差数列,则,得2=3a-b 于是b3a 4ab=9a2-6ab+b2 得b=9a,或b=a(舍)当b=9a时这四个数为-3a,a,5a,9a,成等差数列 于是b=9a0,满足题意 但此时b0,a0,不可能相等,故仍无法构成等比数列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等差数列的确定和等比数列的确定,熟练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3已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与抛物线()的准线分别交于、两点,为坐标原点,若,的面积为,则( )A.1 B. C.2 D.3 答案C 解析求出双曲线的渐近线,利用三角形面积建立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由,即渐近线为,与抛物线的准线交于,所以的面积为, 解得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抛物线,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属于基础题型 4若函数f(x)满足:f(|x|)|f(x)|,则称f(x)为“对等函数”,给出以下三个命题:定义域为R的“对等函数”,其图象一定过原点;两个定义域相同的“对等函数”的乘积一定是“对等函数”;若定义域是D的函数yf(x)是“对等函数”,则y|yf(x),xDy|y0;在上述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0 B.1 C.2 D.3 答案B 解析由对等函数的定义可判断,举反例说明错误 详解 定义域为R的“对等函数”,可令x0,即f(0)|f(0)|, 解得f(0)0,或f(0)1,故错误;两个定义域相同的“对等函数”,设yf(x)和yg(x)均为“对等函数”, 可得f(|x|)|f(x)|,g(|x|)|g(x)|, 设F(x)f(x)g(x),即有F(|x|)f(|x|)g(|x|)|f(x)g(x)|F(x)|, 则乘积一定是“对等函数,故正确”;若定义域是D的函数yf(x)是“对等函数”,可得f(|x|)|f(x)|, 可取f(x)x|x|,xR,可得x0时,f(x)0;x0时,f(x)0,故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的新定义问题,理解题意是关键,是基础题 二、填空题 5若复数z满足1+2i,则z等于_ 答案1+i 解析由题得iz+i1+2i,利用复数的乘除运算化简即可 详解 iz+i iz+i1+2i z1+i 故答案为:1+i 点睛 本题考查行列式,复数的运算,准确计算是关键,是基础题 6计算:_ 答案 解析由二项式定理得,再求极限即可 详解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极限,考查二项式定理,是基础题 7某人5次上班途中所花的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x,y,10,11,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的值为 . 答案 解析详解 因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 所以x+y20,(x10)2+(y10)28, 解得则x2+y2208, 故答案为:208 8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的增广矩阵为若Dx5,则实数m_ 答案-2 解析由题意,Dx5,即可求出m的值 详解 由题意,Dx5,m-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x,y的二元一次方程的增广矩阵,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基础 9已知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则的取值范围是_ 答案 解析画出不等式对应的平面区域,利用线性规划的知识,利用w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 的几何意义为阴影部分的动点(x,y)到定点P(1,1)连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由图象可知当点与OB平行时,直线的斜率最大, 当点位于A时,直线的斜率最小,由A(1,0),AP的斜率k 又OB的斜率k1 w1 则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利用数形结合是解决线性规划题目的常用方法 10在展开式中,含x的负整数指数幂的项共有_项 答案4 解析先写出展开式的通项:由0r10及5为负整数,可求r的值,即可求解 详解 展开式的通项为其中r0,1,210 要使x的指数为负整数有r4,6,8,10 故含x的负整数指数幂的项共有4项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通项及r的范围确定r的值 11一个圆柱的轴截面是正方形,其侧面积与一个球的表面积相等,那么这个圆柱的体积与这个球的体积之比为_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设圆柱的高为2,由题意圆柱的侧面积为22=4,圆柱的体积为,则球的表面积为4,故球的半径为1;球的体积为,这个圆柱的体积与这个球的体积之比为,故填 考点本题考查了球与圆柱的体积、表面积公式 点评:此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正确利用题目条件,面积相等关系,挖掘题设中的条件,解题才能得心应手 12连续投骰子两次得到的点数分别为m,n,作向量(m,n),则与(1,1)的夹角成为直角三角形内角的概率是_ 答案 解析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可以得到试验发生包含的所有事件数,满足条件的事件数通过列举得到即可求解 详解 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古典概型, 试验发生包含的所有事件数66, m0,n0, (m,n)与(1,1)不可能同向 夹角0 (0, 0, mn0, 即mn 当m6时,n6,5,4,3,2,1;当m5时,n5,4,3,2,1;当m4时,n4,3,2,1;当m3时,n3,2,1;当m2时,n2,1;当m1时,n1 满足条件的事件数6+5+4+3+2+1 概率P 故答案为:点睛 本题考查古典概型,考查向量数量积,考查分类讨论思想,准确计算是关键 13已知集合A(x,y)|xa|+|y1|1,B(x,y)|(x1)2+(y1)21,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 答案1,3 解析先分别画出集合A(x,y)|xa|+|y1|1,B(x,y)|(x1)2+(y1)21,表示的平面图形,集合A表示是一个正方形,集合B表示一个圆再结合题设条件,欲使得AB,只须A或B点在圆内即可,将点的坐标代入圆的方程建立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 分别画出集合A(x,y)|xa|+|y1|1,B(x,y)|(x1)2+(y1)21,表示的平面图形,集合A表示是一个正方形,集合B表示一个圆如图所示 其中A(a+1,1),B(a1,1), 欲使得AB,只须A或B点在圆内即可, (a+11)2+(11)21或(a11)2+(11)21, 解得:1a1或1a3, 即1a3 故答案为:1,3 点睛 本小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集合关系中的参数取值问题、不等式的解法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 14在中,以为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为直角顶点,两点在直线的两侧),当变化时,线段长的最大值为_ 答案3 解析详解 设,则在三角形BCD中,由余弦定理可知,在三角形ABC中,由余弦定理可知,可得,所以,令,则, 所以,线段长的最大值为3. 15如图,B是AC的中点,P是平行四边形BCDE内(含边界)的一点,且有以下结论:当x0时,y2,3;当P是线段CE的中点时,;若x+y为定值1,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轨迹是一条线段;xy的最大值为1;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所有结论的序号为_ 答案 解析利用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判断出错,对;利用向量的运算法则求出,求出x,y判断出对,利用三点共线解得对 详解 对于当,据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得到P在线段BE上,故1y3,故错 对于当P是线段CE的中点时, 故对 对于x+y为定值1时,A,B,P三点共线,又P是平行四边形BCDE内(含边界)的一点,故P的轨迹是线段,故对 对,令,则,当共线,则,当平移到过B时,xy的最大值为1,故对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向量的运算法则、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考查推理能力,是中档题 16对任意和,恒有,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 答案或 解析利用的形式进行放缩,最终化简为或,利用函数单调性,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最值 详解 先给出公式:,证明如下, 即 则原式可变形为 即, 或, 由得或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所以的最小值为, , 显然当为减函数(由对勾函数性质可得),由此可得,即 综上所述:或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恒成立问题,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最值问题是常规处理方式,本题解题关键在于通过对不等式的等价变形去掉,变形为关于的恒等式进行处理 三、解答题 17在中,角对应的三边长分别为,若, (1)求的值;(2)求函数的值域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化简,再利用余弦定理列出关系式,将化简结果及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的值;(2)由基本不等式求出的范围,根据,得出,进而利用余弦函数的性质求出角的范围,再化简,即可求出的值域 试题解析:(1)因为,所以, 由余弦定理得 因为,所以 (2)因为,所以, 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 由于,所以 所以的值域为 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18如图,三棱锥PABC中,PC平面ABC,PCAC2,ABBC,D是PB上一点,且CD平面PAB (1)求证:AB平面PCB;(2)求二面角CPAB的大小的余弦值 答案(1)详见解析;(2). 解析( 1)由题设条件,易证得PCAB,CDAB,故可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AB平面PCB;(2)由图形知,取AP的中点O,连接CO、DO,可证得COD为二面角CPAB的平面角,在CDO中求COD即可 详解 (1)证明:PC平面ABC,AB平面ABC, PCAB CD平面PAB,AB平面PAB, CDAB又PCCDC,AB平面PCB (2)取AP的中点O,连接CO、DO PCAC2,COPA,CO, CD平面PAB,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DOPA COD为二面角CPAB的平面角 由(1)AB平面PCB,ABBC, 又ABBC,AC2,求得BC PB,CD cosCOD 点睛 本题考查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垂直,求二面角,空间角解决的关键是做角,由图形的结构及题设条件正确作出平面角,是求角的关键 19某环线地铁按内、外环线同时运行,内、外环线的长均为30千米(忽略内、外环线长度差异) (1)当9列列车同时在内环线上运行时,要使内环线乘客最长候车时间为10分钟,求内环线列车的最小平均速度;(2)新调整的方案要求内环线列车平均速度为25千米/小时,外环线列车平均速度为30千米/小时现内、外环线共有18列列车全部投入运行,要使内外环线乘客的最长候车时间之差不超过1分钟,向内、外环线应各投入几列列车运行? 答案(1)20千米/小时;(2)内环线投入10列列车运行,外环线投入8列列车. 解析(1)设内环线列车的平均速度为v千米/小时,根据内环线乘客最长候车时间为10分钟,可得,从而可求内环线列车的最小平均速度;(2)设内环线投入x列列车运行,则外环线投入(18x)列列车运行,分别求出内、外环线乘客最长候车时间,根据,解不等式,即可求得结论 详解 (1)设内环线列车的平均速度为v千米/小时,则要使内环线乘客最长候车时间为10分钟,可得 v20 要使内环线乘客最长候车时间为10分钟,内环线列车的最小平均速度是20千米/小时;(2)设内环线投入x列列车运行,则外环线投入(18x)列列车运行,内、外环线乘客最长候车时间分别为t1,t2分钟, 则, xN+,x10 当内环线投入10列列车运行,外环线投入8列列车时,内外环线乘客的最长候车时间之差不超过1分钟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模型的构建,考查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求出乘客最长候车时间 20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轴正半轴上,点到其准线的距离等于 ()求抛物线的方程;()如图,过抛物线的焦点的直线从左到右依次与抛物线及圆交于、四点,试证明为定值. ()过、分别作抛物的切线、,且、交于点,求与面积之和的最小值 答案();()见解析;(). 解析()设抛物线的方程为,根据已知条件得出的值,可得出抛物线的方程;()解法一:求出抛物线的焦点的坐标,设直线的方程为,设点、,将直线的方程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并列出韦达定理,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并结合韦达定理证明出是定值;解法二:设直线的方程为,设点、,将直线的方程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并列出韦达定理,并利用弦长公式并结合韦达定理证明是定值;()利用导数求出切线、的方程,并将两切线方程联立得出交点的坐标,并计算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可计算出和的面积和,换元,利用导数法求出和的面积和的最小值. 详解 ()设抛物线方程为,由题意得,得,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解法一:抛物线的焦点与的圆心重合,即为. 设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方程为,设点、, 将直线的方程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消去并整理得, ,由韦达定理得,.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 ,即为定值; 解法二:设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方程为,设点、, 不妨设,. 将直线的方程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消去并整理得, ,由韦达定理得,. , , 即为定值;(), 所以切线的方程为,即, 同理可得,切线的方程为, 联立两切线方程,解得,即点, 所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设 , 令,则, 所以在上是增函数, 当时,即当时,即和面积之和的最小值为. 点睛 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方程的求解、抛物线中弦长的计算以及三角形面积和的最值问题,常用的方程就是将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法求解,在求最值时,则需建立某个变量的函数来求解,难点在于计算量大,容易出错. 21已知数列是以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数列是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1)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求整数的值;(2)若,试问数列中是否存在一项,使得恰好可以表示为该数列中连续项的和?请说明理由;(3)若,(其中,且是的约数),求证:数列中每一项都是数列中的项. 答案(1);(2)不存在,理由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 解析(1)由等差等比数列的表达式an=2n,bn=2qn-1,代入S3a1003+5b2-x直接求解即得到答案 (2)可以先假设数列bn中存在一项bk,满足bk=bm+bm+1+bm+2+bm+p-1,再根据已知的条件去验证,看是否能找出矛盾如果没有矛盾即存在,否则这样的项bk不存在;(3)由已知条件b1=ar,得b2=b1q=arq=as=ar+(s-r)d,结合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证数列中每一项是否都是数列中的项 详解 (1)由题意知,an=2n,bn=2qn-1, 由S3a1003+5b2-x, 可得到b1+b2+b3a1003+5b2-xb1-4b2+b3x-xq2-4q+30 解得1q3, 又q为整数, q=2 (2)假设数列bn中存在一项bk,满足bk=bm+bm+1+bm+2+bm+p-1, bn=2n, bkbm+p-12k2m+p-1km+p-1km+p 又 =2m+p-2m2m+p, km+p,此与式矛盾 这样的项bk不存在;(3)由b1=ar,得b2=b1q=arq=as=ar+(s-r)d, 则 又, 从而, asarb1b2, q1,又ar0, 故 又tsr,且(s-r)是(t-r)的约数, q是整数,且q2, 对于数列中任一项bi(这里只要讨论i3的情形), 有bi=arqi-1=ar+ar(qi-1-1) =ar+ar(q-1)(1+q+q2+qi-2) =ar+d(s-r)(1+q+q2+qi-2) =ar+(s-r)(1+q+q2+qi-2)+1)-1d, 由于(s-r)(1+q+q2+qi-2)+1是正整数, bi一定是数列的项 故得证 点睛 本题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的应用,反证法的应用,题目信息量大,需要一步一步的分析求解,计算量要求较高,属于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