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6590196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好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把握好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把握好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盐都区教育局教研室 杨万扣 2009年 3月 10日于龙冈初中 把握好初中语文课堂 有效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 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教学 ” , 广义当指凡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有效果 、 有效率 、 有效益的所有教学活动 。 具体 可定义为: 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 以尽可能少 的时间 、 精力和物力投入 , 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 效果 , 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 满足社会和个 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 “有效”的标准 所谓“有效”,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教学之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无效益,不是 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 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即: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 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 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标准的三个维度 1有效果: 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 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 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沿 用经济学概念,可将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效率 =教学产出 (效果) /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时间 /实际教学时 间 100%; 3有效益: 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具体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 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的规定, “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有效教学设计 有效课堂提问 有效当堂训练 有效媒体使用 有效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 单一目标方能确保课课有得,过于求全往往实际收获无几 紧盯文本方能体现学科特点,过于拓展只会使课华而不实 关注学法方能真正激发主体,过于主导往往出现事与愿违 弹性预设方能激发动态生成,过于封闭只会束缚师生手脚 一、 有效 的 教学设计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 要善提“ 真问题 ”,因为无思维价值的“伪问题”白白地 浪费课堂时间,反而降低学生的思维质量。 要锤炼“ 主问题 ”,因为浅层次的“碎问碎答”最容易耗 费课堂时间,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主问题” 教学策略 “主问题” 指 课堂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 或问题。 它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 而言。对“主问题”的研究实质上是 对课堂教学最关键技术问题的 研究。 “主问题”例举: 我的叔叔于勒 :试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讨论每个部分的表达作用。 三峡 :请同学们从 “ 画面之美 ” 的角度积累本文的佳词美句。 松鼠 :假如请你介绍我 让你更多地认识我 请你也来帮助我 1、在课文预习阶段,往往用一两个问题牵动对全篇 课文的深刻理解,提高预读质量,加深思维层次。 2、在教学进行阶段,往往用最为精粹的问题形成课 堂教学的主要结构,拉出课文教学明晰线条。 3、在教学深化阶段,往往用一两个重要问题引发讨 论,深化理解,形成波澜。 “主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三、有效的当堂训练 “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 事。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 有效的方法 ,循序渐进 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 经常练,尤其是 奏功收效 的关键。” 叶圣陶 有效课堂训练的标志 有标的训练 有序的训练 有法的训练 有度的训练 有变的训练 四、有效的媒体运用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媒体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课件限制教学流程,只能按预设“圈套”展开教学各环节。 围绕 课件操作、演示、讲解,按部就班程式化,想方设法将课堂进程限制在 课件中,千方百计引学生“入套”或“上钩”。 2 课件信息容量过多,不断点击鼠标向学生“狂轰滥炸”。 将与课 文内容有关的材料尽数罗列,直接影响学生对所需内容的理解、接受 (“信息太多反而会排挤观念,使人在空洞零散的事实面前六神无 主”)。 3 以屏幕画面诠释文本内容,以音频视频替代学生阅读。 原本内涵 丰富、意味隽永的语言文本变成了呆板肤浅的声像展示,剥夺了学生自 己感悟语言文字的机会,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过于追求华美形式,花哨信息干扰教学对话。 凡与教学内容沾边 的图像、录音、彩色背景、立体文字、三维动画全部拿来,分散了学生 的感官注意力,抑制了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 5、过于轻忽传统媒体,黑板、讲义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一堂课下 来,黑板上空空如也,教学重点、难点不着一字;课件展示完毕,学生 对教学内容如过眼烟云,难留深刻印象。 1 正确认识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势,设计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 增强课件 的交互性及界面的人性化,让教师能按自己组织教学的需要,并针对学生不同 的反馈信息,灵活调用各模块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表现教学风格。 2 用心选择适量适度课件信息,引导学生运用信息达成学习目标。 有效课堂一要 精心选择内容适量的有效信息,二要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能对所获得的 信息加以消化吸收。 3 正确处理影音材料与文本的关系,着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文字描绘 蕴含着巨大的想象空间,任何其它视觉手段无法替代。如 “ 行者见罗敷,下担 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 罗敷之美只能让学生在阅读想象中体味,决不能用图像视频取 代。 4 以追求最佳效果为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媒体资源。 不该用时坚决不用 (朗读与录音);该用时一定要用(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比较阅读,专题复 习中知识联系与拓展迁移);使用中要简明实用,减少虚空花哨的无效信息; 使用中要注意多类媒体之间的互补(计算机与黑板、小黑板、学案等) “用心”用好现有教学媒体 五、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关键词 : 教学事实行为;批判性思考。 教学反思写作要点 : 形成参照 捕捉问题 综合分析 系统思考 整体性教学反思 一堂课后,教师可以分析自己教学中的以下行为: 1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果说达到了,标志是什 么 ?如果说没有达到,标志又是什么 ? 2这堂课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 ?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 后续教学的打算有哪些 ? 3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 ?我在课上是如 何处理这些差距的 ?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 ? 4这堂课上发生了哪些令我印象至深的事件 ?这些事件对我来说 意味着什么 ?我以后需要关注什么 ? 专题性教学反思 这样,一节课就被“滑”掉了。 这节外生枝的一节课,我曾一度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它既谈 不上有“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也无所谓“重点”“难点”“知 识点”;况且在目前,以学生考试分数高低决定教、学双方成败荣辱 的评价机制下,这节课弄成这个样子,实在是被学生“要挟”着不得 已而为之。但过了些日子,按素质教育理念细细回味起来,肯定的因 素竟越来越占上风。首先,这节课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包容性、 民主化原则。其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人文 底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再次,传递了有关文学名著的信息, 激发起了学生阅读的乐趣。从课后所收的 林 文的作业来看,学生 普遍做得很认真,这说明在实现课内外的衔接这方面也收到了间接的 效果。 (虞亦生: 其事悠悠其味长 , 语文教学通讯 2002年第 3期 (B)) 即时性教学反思 一天下午语文课开课不久,我发现有个学生已经将头伏在课桌上。由于不想 打断教学进程,我没有过多在意。可是没过一会儿,伏案的同学渐渐增多,其中 个别学生已有鼾声传来,引得其他学生寻声窃笑,然后竞哄堂大笑起来。到底为 什么学生提不起精神,瞌睡泛滥 ?或者说为什么语文课变成了催眠课 ? 课后,我找到了那些伏在桌子上的学生,询问他们为何不能坐直听课,他们 垂着头述说的理由大多是昨天睡得晚,很累。看着他们耷拉着脑袋等待着挨批的 样子,我总觉得原因没那么简单。 趁休息时间我与这个班级其他课任教师交流了情况,得知理科教师上课时普 遍没有此类现象。我提到的几位伏案学生有的还思维活跃,反应快捷。这样看来 身体因素并 非主要原因,也或许不是原因。很多时候教师被学生蒙蔽了,往往以 批评教育学生而告终,没有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调查研究,反思自我。 于是,我想通过本周的随笔来了解学生对语文课的看法。因此,我不失时机 地布置了随笔作业,题为 我眼中的语文课 。从作业反馈的情况我了解了诸多 学生的真实想法,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就是文言文上课形式与学生的精 神状态直接有关。的确,回想以往,文言文教学时,课堂气氛总是沉闷不堪,死 水一潭,愈演愈烈也就发生了哄堂大笑的一幕。 (上海通河中学 施晓莺 ) 延时性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年级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 就越少,进入高中后几乎没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在课 堂上常常无 奈地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方式提问。这加重了学生对回答 问题的逆反心理。一些学生也承认自己有心理障碍,手就是举不起来。那么,如 何改变这一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 围绕这一问题,我结合新课程的学习觉得学生在课堂上应该享有一定的权利。 首先,他们应该有犯错误的权利。在以前的课堂提问中,我一般都比较重视纠正 学生的错 误,忽视了学生所应享有的犯错误的权利。其次,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 利,即有选择回答教师提问的权利,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问题他可以不回答或拒 绝回答。而在 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我的提问,学生是没有这样的选择权的。 再次,学生应该有评价权。过去学生回答问题主要是由我进行评价,而作为主体 的学生是没有评价权的。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亟待改变。 (上海大境中学奚晓晶 ) 谢谢各位 ! 欢迎交流 邮 箱: 博 客: 电 话: 13851078886 重视审题训练(学生最易在此环节出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组合答案,形成答题要点(学生思考不 充分,即仓促地指名一、两个学生回答,达不到训练大多 数学生思维的目的) 随机抽样,投影学生答题要点(了解学生对此题解答的实 况,清楚他们的解题能力的现状) 投示教者预设的参考答案并加以比较评析(明确提升空间) 对原题进行变式设问并求答(拓展迁移、举一反三) “好题要在课上练,重抓反馈出实效” 课堂训练讲评的重心,要由展示参考答案向展示学 生答案偏移。要大力强化学生典型答案(答卷)的展示, 通过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答案的直观的展示、评析、修 改,有助于学生强化感官刺激,积累经验教训,进而形 成或提升实际的答题能力。 “ 批 挑 展 评 改 ” ,这是中考专题复习教学 中的重要环节,一定要突出抓好。这五个环节如能一一 落实,初三语文课堂训练必能提高实效。 “让一两个学生的教训变为全班同学的教训, 将对个别学生的面批扩大为对全班学生的面批” “操练式训练”与“探索性训练” 操练式训练 目的体现在 “ 熟 ” 上,其效果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基本技 能。 探索性训练 目的是发展学生高层次的创新思维,其效果是有助于学 生解决开放性的问题。 如果说在不良情况下过度训练 (比如让某个学生抄写 1000遍 ),就会 产生负面效果 使学生不喜欢学习甚至厌倦学习。这样不但没有 达到 “ 熟能生巧 ” ,反而让学生 “ 熟能生厌 ” ,甚至于 “ 熟能生 笨 ” 。这种训练当然不是有效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