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用法例说》PPT课件.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6567473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用法例说》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文言虚词用法例说》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文言虚词用法例说》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而 哉 乎 其 且 然 所 焉 也 以 因 矣 为 则 者 之 于 与 ( 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 多种关系 ( 2)代词。表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相 当于 “ 你的 ” , 偶尔也作主语 ( 3) 动词 , 如 , 如同 ( 4) 复音虚词 表示并列 , 相当于 “ 而且 ” 、 “ 又 ” 、 “ 和 ” 或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用心躁 也 。 ( 劝学 )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钳,除了蛇和鳝鱼的 洞穴就没有地方寄居托身,是因为心思浮躁啊。 表示递进关系 , 相当于 “ 而且 ” 、 “ 并且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 劝学 ) 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天天对照检查自己, 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 “ 就 ” 、 “ 接着 ” 或不 翻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 (把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打它,把 它打破了。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 “ 然而 ” 、 “ 可是 ” 、 “ 却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 色更青。 表示假设关系 , 连接主语和谓语 , 相当于 “ 如 果 ” 、 “ 假使 ” 诸君而有意 , 瞻予马首可也 。 ( 冯婉贞 ) 各位如果有这个意愿,看我的马头行事就可 以了。 表示因果关系 , 相当于 “ 因而 ” 遏其生气 , 以求重价 , 而江浙之梅皆病 。 ( 病 梅馆记 ) 阻碍它的生机,来谋求高价,因而江浙一带 的梅都成了病态的。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 词,相当于 “ 着 ” 、 “ 地 ” 等,或不 译 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促 织 ) 看到成名养的那只蟋蟀,就捂着 嘴吃吃地笑了起来。 而翁归 , 自与汝复算耳 ! ( 促织 ) 你父亲回来,自然会 跟你再算帐的! 溺死者千有余人 , 军惊而坏 都舍 。 ( 察今 ) 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 卒惊呼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 塌一样。 而已 , 放在句末 , 表示限止语气 , 相当于 “ 罢 了 ” 闻道有先后 , 术业有专攻 , 如是而已 。 ( 师 说 ) 懂得道理有早有晚,技艺和学问各有各的专 门研究,如此罢了。 而后 , 相当于 “ 才 ” , “ 方才 ” 如优孟摇头而歌 , 而后可以得志 。 ( 柳敬亭 传 ) 要像优孟那样摇着头唱歌,才能够达到自 己的目的。 而况,即 “ 何况 ” ,用反问的语气表 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 ) 现在把钟磬之类的东西放在水中, 即使再大的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 何况是石头呢? ( 1)语气助词 ( 2)介词。相当于 “ 于 ” 表示疑问语气 , 相当于 “ 吗 ” 、 “ 呢 ”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 ( 触龙说赵太后 ) 男子汉也疼爱她的小儿子吗? 表示测度语气 , 相当于 “ 吧 ” 圣人之所以为圣 , 愚人之所以为愚 , 其皆出于 此乎 ? ( 师说 ) 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 概都出于此吧?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 “ 吗 ” 、 “ 呢 ”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廉 颇蔺相如列传 ) 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 骗,何况大国呢? 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 “ 啊 ” 、 “ 呀 ”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 唉呀!燕雀怎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啊! 用在句中 , 表示停顿语气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 归去来兮辞 ) 为什么惶惶不安,想要到哪里去呢? 形容词词尾 , 有时相当于 “ 地 ”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 ( 五人墓碑 记 ) 所以如今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了。 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 在 , 从 生乎吾前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 师说 ) 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 我早。 表示动作涉及的对象 , 对 , 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 劝学 ) 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天天对照检查自 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子路、曾晳、 冉有、公西华侍坐 ) 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的中间。 表示比较,比,跟 相比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子路、曾 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 因为我比您们年龄大一点,不要因为我 (年龄大这一点就不说了)。 ( 1)代词 ( 2)副词 ( 3)连词 ( 4)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 翻译 用作第三人称 , 表示领属关系 , 相当于 “ 他 、 她 、 它 ( 们 ) 的 ” 郯子之徒 , 其贤不及孔子 。 ( 师说 ) 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才能赶不上孔子。 用作第三人称 , 一般代人 ,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 前 , 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 。 相当于 “ 他 、 她 、 它 ( 们 ) ” 秦王恐其破璧 , 乃辞谢 , 固请 。 ( 廉颇蔺相如 列传 ) 秦王怕他撞破宝玉,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 (蔺相如不要撞璧)。 活用作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 主语,相当于 “ 我(的) ” 、 “ 自己 (的)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游褒禅山记 ) 我也后悔自己跟随那些人出来, 以致没能尽享那出游的乐趣。 指示代词 , 表远指 , 作定语 , 可译为 “ 那 ”“ 那个 ”“ 那些 ”“ 那里 ” 问其深 ,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 游褒禅 山记 ) 问到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 也没能走到尽头。 指示代词 , 作定语 , 相当于 “ 其中 ”“ 其中的 ”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 石钟山记 ) 在乱石中间选择其中的一两块敲打。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 , 相当于 “ 难道 ” 、 “ 怎 么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可以无悔矣 , 其孰能讥之 乎 ? ( 游褒禅山记 ) 用尽了我的主观努力却不能达到,也可以无 所悔恨了,难道谁还能讥笑我吗? 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 , 相当于 “ 恐怕 ” 、 “ 或许 ” 、 “ 不概 ” 、 “ 可能 ” 王之好乐甚 , 则齐国其庶几乎 ? ( 庄暴见 孟子 ) 大王非常喜爱音乐的话,那么齐国大概 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吧? 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 , 相当于 “ 一定 ” 与尔三矢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 伶官传 序 ) 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意 愿 。 在句中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 , 相当于 “ 可 ”“ 还是 ” 攻之不克 , 围之不继 , 吾其还也 。 ( 殽之战 ) 攻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 我们还是回去吧。 表示选择关系 , 相当于 “ 是 还是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 马说 ) 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认 识(千里)马呢? 表示假设关系 , 相当于 “ 如果 ” 其业有不精 , 德有不成者 , 非天质之卑 , 则 心不若余之专耳 。 ( 送东阳马生序 ) 如果学业有不精通,道德有没形成的地 方,不是天生资质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专 注罢了。 霰雪纷其无垠兮 , 云霏霏其 承宇 。 ( 涉江 ) 大雪纷飞无边无际,乌云浓重 紧压着屋檐。 ( 1)连词 ( 2)副词 ( 3)助词,作用相当于 “ 夫 ” ,表示 以下要发表议论 连接两个形容词 , 表示并列关系 , “ 又 又 ” 河水清且涟猗 。 ( 伐檀 ) 河水又清又泛着一圈圈波纹。 连接两个动词 , 表示并列关系 , “ 一 边 一边 ”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 ( 石钟 山记 ) 又有像老人一样,在山谷中一边咳嗽 一边笑的。 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况且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而且因为一块宝玉的缘故违背 强大秦国的友好表示,这是不可以 的。 表示让步关系 , 相当于 “ 尚且 ” 臣死且不避 , 卮酒安足辞 ! ( 鸿门 宴 ) 我死尚且不逃避,一杯酒哪里值得 推辞呢? 表示承接关系 , 那么 闻姊家有阁子 , 且何谓阁子也 ? ( 项脊 轩志 ) 听说姐姐家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 呢?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状态 , 暂且 , 姑且 存者且偷生 , 死者长已矣 。 ( 石壕吏 ) 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去的人就算永 远完了。 表示动作行为即将出现 , 将 , 将要 以为且噬己也 , 甚恐 。 ( 黔之驴 ) 认为(这驴)将要咬自己呢,非常 害怕。 用于数词前 , 表示接近某一数字 , 将 近 , 大约 北山愚公者 , 年且九十 。 ( 愚公移 山 ) 北山的愚公,年龄将近九十岁了。 且庸人尚羞之 , 况于将相乎 ! ( 廉颇蔺相如 列传 ) 一个平庸的人尚且对这种情况感到羞耻, 更何况是将军宰相呢? 有时 “ 且夫 ” 连用 , 表示下文更进一步议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雍州之地 , 殽函之固 , 自 若也 。 ( 过秦论 ) 而且,天下并没有减小或削弱,雍州的地 势,殽山、函谷关的险固,还和原来一样。 ( 1)代词,这样 ( 2)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 “ 可是 ”“ 但 是 ”“ 然而 ” ( 3)助词,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副词之后,表示事物 或动作的状态,可译为 “ 地 ”“ 着 ”“ 的样子 ” 等 ( 4)副词,表示应对,常单独成句,可译作 “ 对 ”“ 是 ” 等 ( 5)形容词,正确,对 ( 6)动词,认为 正确 ( 7)复音虚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輮使之然也 。 ( 劝学 ) 即使又经过风吹日晒枯干了, 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輮制使它 这样 的啊。 然视其左右 , 来而记之者已少 。 ( 游褒禅山记 ) 然而看洞的左右 , 到这里来并 且留下标记的人已经减少了 。 大石侧立千尺 , 如猛兽奇鬼 , 森然欲搏 人 。 ( 石钟山记 ) 大石头侧立着有千尺高,像凶猛的 野兽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像要扑人。 公拆袄 , 出珠授之 , 封识宛然 。 ( 记 王忠肃公翱事 ) 忠肃公拆开大氅,拿出珍珠交给他 们,封口的记号还和原来一样。 然 , 诚有百姓者 。 ( 齐桓晋 文之事 ) 是的,确实有这样的百姓。 吴 广 以 为 然 。 乃 行 卜 。 ( 陈涉起义 ) 吴广认为他说得对,就 去进行占卜。 “不如自行搜觅 , 冀有万一之得 。 ” 成然之 。 ( 促织 ) “不如自己去寻找,或许能有万 一的收获。 ” 成名认为她说的对。 然后 , 相当于现代汉语 “ 然后 ” , “ 然后才 ” , 表示承接 权 , 然后知轻重;度 , 然后知长短 。 ( 齐桓晋 文之事 ) 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 知道长短。 然则 , 相当于现代汉语 “ 既然这样 , 那么 ”,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 齐桓晋文之事 ) 既然这样,那么您最想要得到的东西就可以 知道了。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 可是 ” 表示转折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 ) 老年人穿上丝织品的衣服,吃上肉食, 一般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却不能实现王道 的,没有听说过。 ( 1)助词 ( 2)名词,处所 ( 3) 表概数 ( 4)复音虚词,所以 “所 ” 作助词 , 只能与动词结合 , 构成一个名 词性的 “ 所 ” 字结构 ,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 的 ” 字结构 鱼 , 我所欲也;熊掌 , 亦我所欲也 。 ( 鱼我 所欲也 ) 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 与 “ 为 ” 相呼应 , 构成 “ 为 所 ” 格式 , 表示 被动 今不速往 , 恐为操所先 。 ( 赤壁之战 ) 如果不赶快前往,恐怕会被曹操抢先。 成反复自念 , 得无教我猎虫 所 耶 ? ( 促织 ) 成名自己反复思量,莫非是 指点我捕捉蟋蟀 的地方 吗? 将未到匈奴陈二里 所 , 止 。 ( 史 记 李将军列传 ) 到了距离匈奴阵地还不到二里 的地方,停下来。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 、 方法或依据 , 相当于 “ 用来 的方法 ”“ 是用来 的 ” 等 师者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师说 ) 老师,是靠他来传播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 的。 表示原因 , 相当于 “ 的原因 ( 缘故 ) ”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徒慕君之高义也 。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我们离开亲人来事奉您的原因,只不过是仰 慕您高尚的道义。 ( 1)动词 ( 2)介词,表示被动语气 ( 3)助词,放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反诘 等语气,可译为 “ 呢 ” 介词 做 , 干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 以旌其所 为 。 ( 五人 墓碑记 ) 并且在他们的坟墓前立了石碑,用来表 彰他们所 做 的事情。 担任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为 屯长 。 ( 陈涉世 家 ) 陈胜吴广都按照征发的次序被编在队伍 中, 担任 屯长。 成为 , 变成 卒相与欢 , 为 刎颈之交 。 ( 廉颇蔺相如列 传 ) 两人终于和好, 成为 誓同生死的朋友。 作为 , 当作 然后践华为城 , 因河 为 池 。 ( 过秦论 ) 然后凭着华山当作城墙,就着黄河 作为 护城河。 是 , 算是 如今人方 为 刀俎 , 我 为 鱼肉 , 何辞为 ? ( 鸿门宴 ) 现在人家 是 刀和砧板,我们 是 鱼和肉,还辞别什么 呢? 以为 , 认为 窃 为 大王不取也 ! ( 鸿门宴 ) 我私下 认为 您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啊! 身死人手 , 为 天下笑者 , 何也 ? ( 过秦论 ) 本人死在他人的手里, 被 天下 人耻笑的原因是什么呢?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 为 ? ( 屈原列传 ) 为什么要保持高洁美好的节 操志向使自己被放逐 呢 ?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 给 , 替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 质于齐 。 ( 触 龙说赵太后 ) 于是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送到 齐国做人质。 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 为 , 为了 愿为市鞍马 , 从此替爷征 。 ( 木兰 诗 ) 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今以 后替父亲去从军。 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 , 因为 百姓之不见保 , 为不用恩焉 。 ( 齐桓晋文之事 ) 百姓不能受到保护,是因为您 不肯使用您的恩惠啊。 表示动作行为的朝向 , 对 、 向 不足 为 外人道也 。 ( 桃花源记 ) 不值得 对 外人说啊。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 在 , 当 为 其来也 ,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 ( 晏 子使楚 ) 当 他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 您面前走过。 ( 1)语气助词 ( 2)代词 ( 3) 兼词 , 可理解为 “ 于是 ” , “ 是 ” 代人 、 事或处所 常用在句末 , 根据情况可译为 “ 啊 ”“ 呢 ”“ 了 ” 等 , 有时也可不译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 ( 爱莲说 ) 可以远看却不能轻慢戏耍它 啊 。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 则牛羊何择 焉 ? ( 齐桓晋文 之事 ) 您如果可怜它毫无罪过就走向受死的地方 , 那么宰 牛何宰羊又有什么区别 呢 ? 至丹以荆卿为计 , 始速祸 焉 。 ( 六国论 ) 到太子丹把荆轲刺秦王当作办法,才招致祸患了。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状态 , 相当 于 “ 然 ” 盘盘 焉 , 囷囷 焉 , 蜂房水涡 。 ( 阿房宫 赋 ) 那曲折盘结的,环绕回旋的,像蜂房, 像水涡。 用于句中 , 表示停顿 , 不翻译 句读之不知 , 惑之不解 , 或师 焉 , 或否 焉 。 不懂得句读,不能解答疑难,有的从师 学习,有的就不从师学习。 表第三人称 , 他 , 他们;它 , 它们 故为之说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 焉 。 ( 捕蛇者说 ) 所以我写了这篇说,用来等待那些 考察民情的官吏看到 它 。 表疑问 , 哪里 , 什么 , 怎么 且 焉 置土石 ? ( 愚公移山 ) 况且在 哪里 放置土石? 必死是间 , 余收尔骨 焉 。 ( 殽之 战 ) 你们一定会死在这一带,我 在这 里 收拾你们的尸骨。 语气助词,经常放在句末,表示 各种语气 表示判断语气 不战而屈人之兵 , 善之善者 也 。 ( 谋攻 ) 不用作战就是对方军队屈服,这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策略)。 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吾上恐负朝廷 , 下恐愧吾师也 。 ( 左忠毅公逸事 ) 我上惟恐辜负了朝廷,下恐怕对不起我的老师。 表示疑问语气 公子畏死邪 ? 何泣 也 ?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您怕死了吗?为什么哭泣 呢 ? 表示感叹语气 君美甚 , 徐公何能及君也 ! ( 邹忌讽齐王 纳谏 )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用在句中 , 表示舒缓语气 是说也 , 人常疑之 。 ( 石钟山记 ) 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 1)介词 ( 2)连词,和 “ 而 ” 有很多相似点,只 是不能表示转折 ( 3)副词,通 “ 已 ” ,已经 ( 4)复音虚词 ( 5)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 , 可译为 “ 把 ” 秦亦不 以 城予赵 , 赵亦终不予秦璧 。 ( 廉颇蔺相如列 传 ) 秦也不 把 城给赵国,赵也始终没有把宝玉给秦国。 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 , 可译为 “ 拿 ”“ 用 ” 等 必 以 长安君为质 , 兵乃出 。 ( 触龙说赵太后 ) 一定要 用 长安君作人质,救兵才会派出。 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身份 , 可译为 “ 凭借 ( 用 ) 身份 ” 于是辞相印不拜 , 以 资政殿学士行 。 ( 指南录后序 ) 于是辞去宰相的职务, 凭借 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 , 可译为 “ 因 ”“ 因为 ” 且 以 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 不可 。 ( 廉颇蔺相如 列传 ) 而且 因为 一块宝玉的缘故违背强大秦国的友好 表示,这是不可以的。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 可译为 “ 在 ” 余 以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 自京师 至于泰安 。 ( 登泰山记 ) 我 在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 到达泰 安。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 相当于 “ 而 ”“ 又 ”“ 而 且 ”“ 并且 ” 等 夫夷 以 近 , 则游者众;险 以 远 , 则至者少 。 ( 游褒 禅山记 ) 大凡(道路)平坦 而且 距离近(的地方),那么 游览的人就多;(道路)险要 而且 距离远(的地方), 那么到那里(游览)的人就少。 表示承接关系 , “ 以 ” 前的动作行为 , 往 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 可译为 “ 而 ” 或省去 余与四人拥火 以 入 。 ( 游褒禅山记 ) 我和四个人拿着火把进入(洞内)。 表示目的关系 , “ 以 ” 后的动作行为 , 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 可 译为 “ 而 ”“ 来 ”“ 用来 ”“ 以致 ” 等 东临碣石 , 以 观沧海 。 ( 观沧海 ) 登上东方的碣石山, 来 观看大海。 表示因果关系 , 常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前 , 可 译为 “ 因为 ” 诸侯 以 公子贤 , 多客 , 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诸侯 因为 公子有才能,又多门客,十几年不 敢派兵攻打魏国。 表示修饰关系 , 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 可译为 “ 而 ” 或省去 木欣欣 以 向荣 , 泉涓涓而始流 。 ( 归去来兮 辞 ) 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而流。 得鱼腹中书 , 固 以 怪之矣 。 ( 陈涉世 家 ) 发现与肚子里绸子上写的字,本来就 已经 觉得奇怪了。 “以是 ”“ 是以 ” 相当于 “ 因此 ” , 引出 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 。 ( 送东阳马生序 ) 因此 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 。 余 是以 记之 , 盖叹郦元之简 , 而笑李渤之 陋也 。 ( 石钟山记 ) 我 因此 记下它,慨叹郦道元的简陋, 并笑话李渤的浅薄。 “以为 ” , 相当于 “ 把 当作 ” ;有时也 可以作 “ 认为 ” 讲 , 动词 医之好治不病 以为 功 。 ( 扁鹊见蔡桓公 ) 医生就喜欢 把 病的人治病用来 当作 自己 的功劳 。 臣窃 以为 其人勇士 , 有智谋 , 宜可使 。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我私下 认为 这个人是勇士,有智谋,应 该可以出使。 用 忠不必用兮 , 贤不必 以 。 ( 涉江 ) 忠臣不一定被任用,贤臣也不一定 被 任用 。 以为 , 认为 老臣 以 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 ( 触龙说赵 太后 ) 我 认为 您替长安君打算的太短浅了。 语气词 用于陈述句末 , 相当于 “ 了 ” 郑穆公使视客馆 , 则束载 、 厉兵 、 秣马 矣 。 ( 殽之战 ) 郑穆公派人到客馆查看,(发觉他们) 已经装好车辆,磨锋利了武器,喂饱了战马 了 。 用于感叹句末 , 相当于 “ 啊 ”“ 呀 ”“ 啦 ” 等 甚 矣 , 汝之不惠 ! ( 愚公移山 ) 你太不聪明了 啊 ! 用于祈使句末 , 相当于 “ 吧 ” 公子勉之 矣 ! 老臣不能从 。 ( 信陵君窃符救 赵 ) 您努力吧!我不能跟随您前往 了 。 用于句中 , 多在分句末 , 表示停顿 吾尝终日而思 矣 ,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 劝 学 ) 我曾经一天到晚的沉思默想,不如在片刻 之内用功学习的收获大。 ( 1)用作介词 ( 2)连词,连接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 “ 因为 ” “ 由于 ” 等 ( 3)副词 ( 4)动词 ( 5)名词,机会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 , 相当于 “ 因为 ” 恩所加则思无 因 喜以谬赏 。 ( 谏太宗十思 疏 ) 施恩于人 , 就要考虑不要 因为 私心喜爱而 错误的奖赏 。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所借助的时机 , 可译为 “ 趁 着 ” 寿毕 , 请以剑舞 , 因 击沛公于坐 。 ( 鸿门宴 ) 敬酒过后,(你就)请求舞剑助兴, 趁机 在 座位上刺死刘邦。 表示动作行为所借助的事物 , 可译为 “ 凭 借 ”“ 依靠 ” 如楚 , 又 因 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 ( 屈原列传 ) 到了楚国,又 凭借 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 当权的大臣靳尚。 表示动作行为旁及的对象 , 可译为 “ 通 过 ”“ 经由 ” 廉颇闻之 , 肉袒负荆 , 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廉颇听到了这些话,就赤膊背着荆条, 通过 宾客领着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祥符中 , 因 造玉清宫 , 伐山取材 , 方 有人见之 。 ( 雁荡山 ) 祥符年间, 因为 建造玉清宫,到 山上砍伐木材,才有人见到了它。 表示两件事前后相承 , 可译为 “ 继续 ” 千乘之国 , 摄乎大国之间 , 加之以师旅 , 因 之以饥馑 。 ( 子路 、 曾皙 、 冉有 、 公西华 侍坐 ) 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的中间, 有别国的军队侵略它, 接连 下来国内又遇到 饥荒。 表示顺接上文 , 可译为 “ 于 是 ”“ 就 ” 因 拔刀斫前奏案 。 ( 赤壁之战 ) 于是 拔刀砍了面前放置奏章的几 案。 依靠 , 凭借 益州险塞 , 高祖 因 之以成帝业 。 ( 隆中 对 ) 益州有险要的关塞, 高祖 依靠 它而成 就了帝业。 遵循 , 沿袭 孝公既没 , 惠文 、 武 、 昭襄蒙故业 , 因 遗策 。 ( 过秦论 )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惠武王、昭襄王承接 已有的基业, 沿袭 前代的策略。 留待作遗施 , 于今无会因 。 ( 孔 雀东南飞 ) 留下给你做个纪念,从今以后 没有再见的 机会 了。 ( 2)复音虚词 “ 于是 ” ( 1)介词 ( 2 )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 可译为 “ 到 ”“ 在 ”“ 从 ” 等 缙绅 、 大夫 、 士萃 于 左丞相府 , 莫知计所出 。 ( 指南录后序 ) 大大小小的官员聚集 在 左丞相府,没有人知 道办法从哪里想出来。 ( 1 ) 介 进 动 作 行 为 发 生 的 时 间 , 可译为 “ 到 ”“ 在 ”“ 从 ” 等 留待作遗施 , 于 今无会因 。 ( 孔雀东南飞 ) 留下给你做个纪念, 从 今以后没有再见的机 会了。 ( 3) 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 可译为 “ 由 于 ” 业精 于 勤荒 于 嬉 。 ( 进学解 ) 学业精深是 由于 勤奋,荒废是 由于 玩乐。 ( 4) 介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 , 可 译 为 “ 和 ”“ 同 ”“ 跟 ” 等 莫若遣腹心自结 于 东 , 以共济世业 。 ( 赤壁之 战 ) 不如派亲信主动和东吴结盟,共同完成传世 的大业。 ( 5) 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 可译为 “ 对 ”“ 对于 ” 爱其子 , 择师而教之 , 于 其身也 , 则耻师焉 。 ( 师说 ) 疼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 对于 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 6) 介进动作行为旁及的对象 , 可译为 “ 向 ” 事急矣 , 请求救 于 孙将军 。 ( 赤壁之战 ) 事情很危急了,请允许我去 向 孙权将军求 救。 ( 8) 介进事物比较的对象 , 可译为 “ 比 ” 孔子曰: “ 苛政猛 于 虎也 。 ” ( 捕蛇者 说 ) 孔子说,残酷的政治压迫 比 老虎还要凶 猛。 ( 7) 介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地点 , 可译为 “ 到 ” 从径道亡 , 归璧 于 赵 。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从小路逃走,把宝玉送回 到 赵国。 ( 9) 介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 可译为 “ 被 ” 故内惑 于 郑袖 , 外欺 于 张仪 。 ( 屈原列 传 ) 所以在内 被 郑袖迷惑,在外 被 张仪欺骗。 放在句子开头 , 表示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 关系 , 和现代汉语的 “ 于是 ” 用法相同 吴之民方痛心焉 , 于是 乘其厉声以呵 , 则噪 而相逐 。 ( 五人墓碑记 ) 吴郡的百姓正在内心痛恨他, 于是 乘他 厉声呵斥的时候,就大声呼喊着追逐他。 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 , 作状语或补语 , 根据情况可译为 “ 在这时 ”“ 在这件事 上 ”“ 对此 ”“ 从此 ” 等 于是 秦王不怿 , 为一击缶 。 ( 廉颇蔺相如 列传 ) 在这种情况下 , 秦王才很不高兴的为赵 王敲了一下瓦盆 。 遂墨以葬文公 , 晋 于是 始墨 。 ( 殽之战 ) 于是穿着黑色的衣服埋葬了文公。晋国 从此 才开始穿黑色的丧服。 ( 1)介词,介绍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 “ 和 ”“ 同 ”“ 跟 ” 等 ( 2)连词,连接词与词,或词组与词组,表示并 列关系,可以为 “ 和 ” ( 3)通 “ 欤 ” ,语气词,可译为 “ 吗 ”“ 吧 ” 等。 此时 读 y ( 4)动词 陈涉少时 , 尝 与 人佣耕 。 ( 陈 涉世家 )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 跟 人 一起受雇佣耕田。 独卿 与 子敬与孤同耳 。 ( 赤壁 之战 ) 只有你 和 鲁肃跟我的想法一 样。 求 , 无乃尔是过 与 ? ( 季氏将伐 颛臾 ) 冉有,这恐怕是你的过错 吧 ? 给与 我持 玉斗一双 , 欲 与 亚父 。 ( 鸿门 宴 ) 我拿了 一双玉杯,想要 送给 亚父。 结交 失其所 与 , 不知 。 ( 烛之武退秦 师 ) 失去所 结交 的同盟者,不明智。 赞同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 屈原不 与 。 ( 屈 原列传 ) 上官大夫见到了想要改动(其中的内 容),屈原不 同意 。 参加 , 参与 , 此时读 y 蹇叔之子 与 师 。 ( 殽之战 ) 蹇叔的儿子也 参加 在这支队伍中。 语气词 表示反问语气 , 相当于 “ 吗 ”“ 呢 ” 人之立志 , 顾不如蜀鄙之僧 哉 ? ( 为 学 ) 人要是立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边 远偏僻地方的和尚 吗 ? 表示感叹语气 , 相当于 “ 啊 ”“ 呀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哉 ! ( 陈涉世家 ) 燕雀哪里懂得鸿鹄的志向 啊 ! 表示疑问语气 , 相当于 “ 呢 ”“ 啊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或异二者之为 , 何 哉 ? ( 岳阳楼记 ) 我曾经探求古时候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有的和这两种表现不一样,为什么 呢 ? 表示祈使语气 , 相当于 “ 吧 ”“ 啊 ” 为国者 , 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哉 ! ( 六国 论 )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敌人积累已久的 威势所胁迫 啊 ! ( 1)连词 ( 2)副词,用在判断句中,加强判断语气。可译 为 “ 就是 ” 表示承接关系 , 可译为 “ 就 ”“ 便 ”“ 原来 是 ”“ 已经是 ” 等 故木受绳 则 直 , 金就砺则利 。 ( 劝学 ) 所以木料用墨线量过 就 能使它更直,金属 的刀剑放在石头上去磨, 就 能使它更锋利。 表示假设关系 , 可译为 “ 如果 ”“ 那么 ” 竭诚 则 吴越为一体 , 傲物 则 骨肉为行路 。 ( 谏 太宗十思疏 ) 如果竭诚待人, 那么 即使吴越一样的仇敌也 能团结为一体;如果傲视他人, 那么 就算是至亲 骨肉也会成为陌生的路人。 表示并列关系 , 可译为 “ 就 ” 位卑 则 足羞 , 官盛 则 近谀 。 ( 师说 ) 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 就 值得 羞耻;向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学习, 就 近 于谄媚。 表示转折关系 , 可译为 “ 可 是 ”“ 却 ” 于其身也 , 则 耻师焉 。 ( 师说 ) 对于自身, 却 以从师学习为耻。 此 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 。 ( 岳阳楼 记 ) 这 就 是岳阳楼的宏伟景象。 助词 附在别的词或短语后面 , 组成名词性短语 , 相当于 “ 的 ( 人 、 事 、 情况 ) ” 将藏之于家 , 使来 者 读之 , 悲予志焉 。 ( 指南录后序 ) 打算把它保存在家里,让后 人 读到它, 能同情我的心志。 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面 , 起提顿作用 大阉之乱 ,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 者 , 四海之大 , 有 几人欤 ? ( 五人墓碑记 ) 大宦官魏忠贤作乱时,做官而又能不改变自 己志向的,全国这么大,能有几个人呢? 放在时间词后面 , 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今 者 项庄拔剑舞 , 其意常在沛公也 。 ( 鸿门 宴 ) 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心思常常在沛公身 上。 放在数词后面 , 可译为 “ 个 ”“ 样 ” 此数 者 用兵之患也 , 而操皆冒行之 。 ( 赤壁之 战 ) 这几 样 都是用兵的大忌讳啊,曹操却贸然地 这样做了。 放在主语之后 , 表示提顿或判断 , 往往构 成判断句 廉颇 者 , 赵之良将 也 。 ( 廉颇蔺相如列 传 ) 廉颇 , 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 与 “ 若 ”“ 似 ”“ 如 ” 等词语呼应 , 表示 “ 像 的样子 ” 言之 , 貌 若 甚戚 者 。 ( 捕蛇者说 ) 说这些话时,他的面容好 像 和悲伤 的样 子。 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 , 相当于 “ 的 ” 求人可使报秦 者 , 未得 。 ( 廉颇蔺相如列 传 ) 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 的 人,没有找到。 放在陈述句末 , 表示陈述结束 送之至湖口 , 因得观所谓石钟 者 。 ( 石钟山记 ) (我)送他到湖口,因此能够看到 所说的石钟山。 ( 1)代词 ( 2)助词 ( 3)动词,往,到 去 第三人称代词 , 一般作宾语 。 可代人 , 代 事 , 代物 我见相如 , 必辱 之 。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我见到蔺相如 , 一定要羞辱 他 。 阿母得闻 之 , 槌床便大怒 。 ( 孔雀东南 飞 ) 母亲听到 焦仲卿的话 之后 , 就很生气地 拍打着胡床 。 以刀劈狼首 , 数刀毙 之 。 ( 狼 ) 用刀砍狼的头,几刀就砍死了 它 。 指示代词 , 表近指 。 可译为 “ 这 ” 均 之 二策 , 宁许以负秦曲 。 ( 廉颇蔺相如 列传 ) 衡量 这 两种办法,宁肯答应下来,让秦 承担理亏(的责任)。 活用为第一人称 , 相当于 “ 我 ” 鄙贱 之 人 ,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 廉颇蔺 相如列传 ) ( 我 诗歌)粗野卑贱的人,不知道您宽容 我到了这样的地步啊。 结构助词 , 定语标志 。 相当于 “ 的 ” 小大 之 狱 , 虽不能察 , 必以情 。 ( 曹刿 论战 ) 大大小小 的 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 也一定要按照人情裁断。 结构助词 , 补语的标志 。 相当于 “ 得 ” 以其求思 之 深而无不在也 。 ( 游褒 禅山记 ) 因为他们探求思考 得 深入而且广 泛。 结构助词 , 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 之 不知 , 惑 之 不解 , 或师焉 , 或不焉 。 ( 师说 ) 不懂得断句 , 不理解疑难问题 , 有的从师 学习 , 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 结构助词 , 定语后置的标志 荆州 之 民附操者 , 逼兵势耳 。 ( 赤壁之 战 ) 归附曹操的荆州百姓,只不过是被武力 所逼迫罢了 放在主语谓语之间 , 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 之 不传也久矣 。 ( 师说 ) 从师 的 风尚不能流传已经很久了。 音节助词 , 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毛先生以三寸 之 舌 , 强于百万 之 师 。 ( 毛遂自荐 ) 毛先生凭着能言善辩的口才 , 比百万军队都强 。 吾欲 之 南海 , 何如 ? ( 为学 ) 我想要 到 南海 去 ,怎 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