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6560709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 : OSI参考模型( 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 统互连模型。 学习 OSI参考模型的意义: 虽然 O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 确对于理解网络 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 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国际标准组织 ( ISO) 制定了 OSI模型 。 这个 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 7层 ,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 络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最高层为应用层 , 面向 用户提供服务;最低层 为物理层 , 连接通信媒 体实现数据传输 。 1至 3 层被认为是低层 , 这些 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 。 第 4层被认为是中间层 。 5至 7层是高层 , 包含应 用程序级的数据 。 每一 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 , 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 层 。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如图:两个用户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进行通信时 , 除物理层之外 , 其余和对等 层之间不存在直接的通信关系 , 而是通过各对等层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4.2.1物理层 物理层位于 OSI参与模型的最低层,它直 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 (即信道 ) 。物理层的传输单位为比特。物理层是指在物 理媒体之上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原始比特流 的物理连接。 物理层协议规定了与建立、维持及断开物 理信道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的和程 性的特性。其作用是确保比特流能在物理信道 上传输。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 1)机械特性: 规定了物理连接时对插头和 插座的几何尺寸、插针或插孔芯数及排列方 式、锁定装置形式等。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 2)电气特性 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媒体上传输比特 流时信号电平的大小、数据的编码方式、阻 抗匹配、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限制等。 ()功能特性 规定了接口信号的来源、作用以及其它 信号之间的关系。 ()规程特性 规定了使用交换电路进行数据交换的控 制步骤,这些控制步骤的应用使得比特流传 输得以完成。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注意: 1、运行在物理层的设备有:网卡、集线器等。 2、运行在物理层的数据的单位为:比特或 位 4.2.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 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在物理 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数据链路 层的作用是对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的功能的加强, 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为逻辑上 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即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 错的链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是想网络层提供透 明的和可靠的数据传送服务。透明性是指该层上传输 的数据的内容、格式及编码没有限制,也没有必要解 释信息结构的意义;可靠的传输使用户免去对丢失信 息、干扰信息及顺序不正确等的担心。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 数据链路层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机网络 层来的数据可靠的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 网络层 。 为达到这一目的 , 数据链路层必须 具备一系列相应的功能 , 它们主要有:如何 将数据组合成数据块 , 在数据链路层中将这 种数据块称为 帧 , 帧是数据链路层的传送单 位; 如何控制帧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 , 包括 如何处理传输差错 , 如何调节发送速率以使 之与接收方相匹配;在两个网路实体之间提 供数据链路通路的建立 、 维持和释放管理 。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1) 帧同步功能 为了使传输中发生差错后只将出错的有限数 据进行重发 ,数据链路层将比特流组织成以帧为单 位传送。帧的组织结构必须设计成使接收方能够 明确的从物理层收到比特流中对其进行识别,即 能从比特流中区分出帧的起始与终止,这就是帧 同步要解决的问题。由于网络传输中很难保证计 时的正确和一致,所以不能采用依靠时间间隔关 系来确定一帧的起始与终止的方法。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 2)差错控制功能 通信系统必须具备发现 (即检测 )差错的能力,并采取措施 纠正之,使差错控制在所能允许的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这 就是差错控制过程,也是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之一。 ( 3)流量控制功能 说明一下,流量控制并不是数据链路层特有的功能,许多高 层协议中也提供流量控制功能,只不过流量控制的对象不 同而已。比如,对于数据链路层来说,控制的是相邻两节 点这间数据链路上的流量,而对于运输层来说,控制的则 是从源到最终目的之间端对端的流量。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由于收发双方各自使用的设备工作速率和缓冲存 储空间的差异,可能出现发送方发送能力大于接 收方接收能力的现象,若此时不对发送方的发送 速率(也即链路上的信息流量)做适当的限制, 前面来不及接收的帧将被后面不断发送来的帧 “淹没”,从而造成帧的丢失而出错。由此可见, 流量控制实际上是对发送方数据流量的控制,使 其发送速率不致超过接收方的速率。也即需要有 一些规则使得发送方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接着 发送下一帧,而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暂停发送,以 等待收到某种反馈信息后再继续发送。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 4)链路管理功能 链路管理功能主要用于面向连接的服务。在链路 两端的节点要进行通信前,必须首先确认对方已 处于就绪状态,并交换一些必要的 信息以对帧序 号初始化,然后才能建立连接。在传输过程中则 要维持该连接。如果出现差错,需要重新初始化, 重新自动建立连接。传输完毕后则要释放连接。 数据 链路层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就称做链路 管理。 在多个站点共享同一物理信道的情况下(例 如在局域网中),如何在要求通信的站点间分配 和管理信道也属于数据层链路管理的范畴。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2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举例 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也称链路通信规程,也就是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链路控制协 议可分为异步协议和同步协议两大类。同步协议 又可分为面向字符的同步协议、面向比特的同步 协议及面向字节计数的同步协议三种类型。 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的典型, 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是目前网络设计普遍使用 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8位 )标志字段 F地址字段 A(8/16位 )控制字段 C(8/16位 )信息字段 I(长度可变 )帧校验字段 FCS(16/32位 )标志字段 F(8位 )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是以帧为单位的, HDLC 的帧格式如图 4-4所示,其中标志字段 F是一个固 定的比特序列 01111110,用来表示一帧的开始和 结束;地址字段 A用来表示站点的物理地址;控 制字段 C用来表示帧的类型和功能、帧的编号等 控制信息;帧校验字段 FCS用来校验传输的帧是 否有错;信息字段 I是要传输的数据信息,长度通 常不大于 256字节。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8位 ) 标志字段 F 地址字段 A (8/16位 ) 控制字段 C (8/16位 ) 信息字段 I (长度可变 ) 帧校验字段 FCS (16/32位 ) 标志字段 F (8位 ) 注意 1、运行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有二层交换机等。 2、运行在物理层的数据的单位为:帧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4.2.3网络层 网络层是 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 ,介于传输 层和数据链中路层之间。它在数据路层提供的两 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上,进一步 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将数据设法从源端经过 若干个中间节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运输层提 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网络层关系 到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体现了网络应用环境中 资源子网访问通信子网的方式,是 OSI模型中面 向数据通信的低三层 (也即通信子网 )中最为复杂、 关键的一层。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1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网络层的目的是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 据透明传送,即为数据选择最佳路径传输 到目的主机,而网络用户不必关心网络的 拓扑结构和使用的通信介质。具体 功能 包 括 路由选择、流量控制、数据的传输与中 继、清除子网的质量差异。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 1)路由选择 通信子网为网络源节点和目的节点提供了多条传输路 径的可能性。网络节点在收到一个分组后后,要确定向下 一节点传送的路径,这就是 路由选择 。 要进行路由选择就得有路由算法,路由选择的算法很 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 静态路由算法 和 动态路由算法 两大 类。静态路由选择算法也叫做非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其 特点是简单和开销较小,但不能及时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 动态路由选择算法也称为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其特点是 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 销也比较大。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内部网关协议( IGP)、外部网关 协议( EGP)、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OSPF)等。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 2)流量控制 通信子网中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对进网的业务量不加 以控制,就会出现由于资源负荷过重造成拥塞现象。网络层的 流量控制是对进入通信子网的数据量加以控制,以防止拥塞现 象的出现,就象是一个城市的交通必须加以控制一样。 ( 3)数据的传输与中继 网络层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按照选定的路径进行实际的数据 传输。 ( 4)清除子网的质量差异 在现实的通信环境中,由于通信网的类型不同,所以通信质 量也存在差异,即使是类型相同的网络,也会因国家、地区的 不同而存在差异。网络层必须能够适应各种具体通信网,消除 各个通信子网的服务质量差异,使两端服务质量一致,也是网 络层的重要功能。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2网络层的服务 从 OSI/RM的角度看,网络层提供服务 有两大类: 面向连接的服务 和 无连接的服 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又称为虚电路服务, 无连接的服务又称为数据报服务。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注意: 1、运行在网络层的设备有:三层交换机、路由器等。 2、运行在网络层的数据的单位为:报文或分组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4.2.4传输层 OSI七层模型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 层和网络层是面向网络通信的低三层协议。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通信,既是七层模型 中负责数据通信的最高层,又是面向网络 通信的低三层和面向信息处里的高三层之 间的中间层。传输层位于网络层之上、会 话层之下,它利用网络层子系统提供给它 的服务去开发本层的功能,并实现本层对 会话层的服务。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传输层的地位和作用 传输层是 OSI七层模型中最重要、最关 键的一层,是唯一负责总体数据传输和控 制的一层。传输层的两个主要目的是:第 一,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第二,向 会话层提供独立于网络的运输服务。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传输层的地位和作用 ( 1)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 在互联网中,各个子网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往往是 不一样的。为了能使通信子网中的用户得到一个 统一的通信服务,就必须要设置一个传输层,它 弥补了各个通信子网提供的服务的差异和不足。 而在各个通信子网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传输层 又能利用本身的传输协议,增加服务功能,消除 网络层上的一些差错,保证端到端的通信是可靠 的。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传输层的地位和作用 ( 2)向会话层提供独立于网络的运输服务 传输服务是传输层向会话层提供的服务, 主要有寻址、建立连接、流量控制、崩溃 恢复和多路利用等服务。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传输层的协议分类 传输层的功能是要弥补从网络层获得的服务和拟 向传输服务用户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差距 ,它所担心 的是提高服务质量 ,包括优化成本。 运输层的功能按级别划分, OSI定义了五种协议 级别,即级别 0(简单级)、级别 1(基本差错恢 复级)、级别 2(多路复用级)、级别 3(差错恢 复和多路 复用级)和级别 4(差错检测和恢复 级)。服务质量划分的较高的网络,仅需要较简 单的协议级别;反之,服务质量划分的较低的网 络,仅需要较复杂的协议级别。 传输层的两个著名协议是 TCP和 UDP 。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4.2.5其他各层简介 1会话层 会话层在运输层提供的服务上,加强了会话管理、同步 和活动管理等功能。 ( 1)实现会话连接到运输连接的映射 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建立连接并有序传输数 据的一种方法,这种连接就叫作绘画 (Session)。 会话可以使一个远程终端登录到远地的计算机, 进行文件传输或进行其它的应用。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4.2.5其他各层简介 1会话层 会话连接建立的基础是建立传输连接,只有当传输连接 建立好之后,会话连接才能依赖于它而建立。会话与传输 层的连接有三种对应关系。一种是一对一的关系,即在会 话层建立会话时,必须建立一个传输连接,当会话结束时, 这个传输连接也被释放。另一种是多对一的关系,例如在 多顾客系统中,一个客户所建立的一次会话结束后,又有 另一顾客要求建立另一个会话,此时运载这些会话的传输 连接没有必要不停的建立和释放,但在同一时刻,一个传 输连接只能对应一个会话连接。第三种是一对多的关系, 若传输连接建立后中途失效,此时会话层可以重新建立一 个运输连接而不用废弃原有的会话,当新的运输连接建立 后,原来的会话可以继续下去。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4.2.5其他各层简介 1会话层 ( 2)会话连接的释放 会话连接的释放不同于传输连接的释放,它采用有序释放方 式,也即使用完全的握手,包括请求、指示、响应和确认 原语,只有双方同意,会话才终止。这种释放方式不会丢 失数据。对于异常原因,会话层也可以不经协商立即释放, 但这样可能会丢失数据。 ( 3)会话层管理 与其它各层一样,两个会话实体之间的交互活动都需要协调、 管理和控制。会话服务的获得是执行会话层协议的结果, 会话层协议支持并管理同等对接会话实体之间的数据交换。 由于会话层往往是由一系列交互对话组成的,所以对话的 次序、对化的进展情况必须加以控制和管理。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4.2.5其他各层简介 2表示层 OSI环境的低五层提供透明的数据传输,应用层负责处 理语义,而表示层则负责处理语法,由于各种计算机都可 能有各自的数据描述方法,所以不同类型计算机之间交换 的数据,一般需经过格式转换才能保证其意义不变。表示 层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描述数据结构并使之与具体的机器 无关,其作用是对原站内部的数据结构进行编码,使之形 成适合于传输的比特流,到了目的站再进行解码,转换成 用户所要求的格式。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有: ( 1)语法转换。将抽象语法转换成传输语法,并在对方实现 相反的转换。涉及的内容有代码转换、字符转换、数据格式的 修改,以及对数据结构操作的适应、数据压缩、加密等。 ( 2)语法协商。根据应用层的要求协商选用合适的上下文, 即确定传输语法并传送。 ( 3)连接管理。包括利用会话层服务建立表示连接,管理在 这个连接之上的数据传输和同步控制,以及正常或异常地终止 这个连接。 3应用层 应用层是 OSI/RM的最高层,它是计算机网络与最终用户间 的接口,它在下面 6层提供的数据传输和数据表示的基础上, 为网络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各种应用协议。常见的网络服务有: 文件服务、电子邮件服务、虚拟终端服务、目录服务等等。 应 用层的功能我们稍后将以 Internet网络为依托进行讲解。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注意: 1、运行在传输层的数据单位:报文 2、运行在会话层和表示层的数据的单位为 : 报文 3、 运行在应用层的数据单位:报文 4.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 参考模型 数据 段头 数据 段头 数据 信包头 帧头 段头 数据 信包头 帧尾 报文 段 信包 /分 组 帧 比特 电 /光脉 冲 011101000011000010100101111010110 数据多层封装 封装 拆封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ISO的中文名称是( ) A、国际认证 B、国际标准化组织 C、国际指标 D、国际经济组织 2、物理层的任务是实现网络内两个实体间的( ) A、物理连接 B、逻辑连接 C、两节点间 D、高级连接 3、( )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 A、网络层 B、传输层 C、应用层 D、会话层 4、表示出用户看的懂的数据格式,实现与数据表示有关的功能是( ) 层。 A、网络层 B、应用层 C、表示层 D、会话层 5、( )层向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 A、物理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6、在 OSI七层结构中,处于数据链路层和传输层之间的是 ( )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B A A B A B 7、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 OSI模型的(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8、 OSI参考模型的( )的建立、维护和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会 话。 A、传输层 B、会话层 C、应用层 D、表示层 9、 OSI参考模型的( )保证一个系统应用层发出的信息能被另 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读出。 A、传输层 B、会话层 C、表示层 D、应用层 10、 OSI参考模型的( )为处在两个不同地理位置上的网络系统 中和终端设备之间,提供连接和路径选择。 A、物理层 B、网络层 C、表示层 D、应用层 11、 OSI参考模型的( )为用户的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A、传输层 B、会话层 C、表示层 D、应用层 12、 OSI参考模型的上 4层分别是( ) A、数据链路层、会话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B、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C、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和物理层 D、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C B D B C D 二、填空题 1、 OSI参考模型从高到低分别是 、 、 、 、 、 、和 。 2、物理层协议规定了标准接口的机械连接特性、 特 性、 特性以及交换电路的规程特性。 3、网络中,物理层的数据单位是比特,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是 ,网络层的数据单位是报文或分组。 4、网络层的具体功能包括 、流量控制、 、 清除子网的质量差异。 5、网络层提供的服务有两大类: 和无连接的 服务。 6、传输层的两个主要目的是: ;向会话层 提供独立于网络的运输服务。 7、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有:语法转换;语法协商; 。 三、简答题 1、简述网络层的功能。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电气 功能 帧 路由选择 数据的传输与中继 面向连接的服务 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 连接管理 4.3局域网体系结构 4.3.1局域网参考模型 IEEE 802参考模型相当于 OSI模型的最低两层 4.3局域网体系结构 4.3.2 CSMA/CD和 IEEE802.3标准 4.3.3 与 IEEE802有关的其它网络协议 IEEE 802.1 概述、体系结构和网络互连,以及网络管理 和性能测量。 IEEE 802.2 逻辑链路控制 LLC。 IEEE 802.4 令牌总线网 IEEE 802.5 令牌环形网 IEEE 802.6 城域网 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 等 数据的实际传输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