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如何密切联系群众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6553411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如何密切联系群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如何密切联系群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如何密切联系群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如何密切联系群众 浅谈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如何密切联系群众浅谈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的新要求。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应如何密切联系群众,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基层战线上工作,天天与群众打交道,虽然对密切联系群众问题说不上有什么见解,但还是想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较为肤浅的看法。一、党组织应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制度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要充分总结和运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1、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功夫在平时,“干部平时不进群众的家门,群众有事就会堵党委、政府的大门。”要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注意调研成果运用,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层层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蹲点工作制度等,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促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特别是深入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帮助解决困难。2、健全民意表达制度。制定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的各项制度,让群众有说话、反映问题的地方,有敢说话的制度保证,把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真正实行政务公开、居务公开和村务公开,逐步推行党务公开,推广居民议事制度等做法。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帮助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对涉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要及时反馈意见。3、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健全便民服务机制,增加为民办实事项目,建立服务承诺、结对帮扶、法律援助、领导督办等各项服务群众制度和快捷有效的服务平台,健全各级便民服务网络,开展联动式便民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建立方便群众、了解民意的平台和载体,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探索开展领导负责、专项治理、挂牌督办、现场办公、一线工作法等破解难题方式,集中时间和精力,全力解决事关民生的难事、急事,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健全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考评机制,确保服务群众各项制度落实到位。4、健全维护群众权益制度。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利益关系,让发展带来的利益为大多数群众共享,使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群众得到合理补偿;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依靠基层组织,采取多种方法手段,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依法妥善处置各种矛盾事件,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坚持解决实际问题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二、党员干部自身应有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是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工作路线。党员干部本身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x,广泛深入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体察民情。与人民群众有没有感情,是衡量和检验一个党员干部政治上是否坚定的重要标准。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建立了鱼水深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很多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共同奋斗、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党的这些好传统、好作风不但不能丢,而且应当进一步发扬光大。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增进与群众感情的最好办法,也是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农村、企业和社区,与工农群众交朋友,关心基层和群众的困难,了解基层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做好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思想境界的需要。2、了解民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首先要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历史的经验一再表明,把各项决策和工作建立在了解、顺应、符合群众愿望和要求的基础之上,我们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无视、偏离、违背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因此,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任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切不可无视民意、违背民意、挫伤民意。3、集中民智。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是党员干部的力量源泉。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许许多多的伟大创造都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进行决策和推进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逐渐增大。党员干部只有真心真意地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摆正位置、放下架子、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善于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善于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更好地克难攻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4、珍惜民力。民力,毁之易,聚之难。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不体恤群众、不珍惜民力的事情在少数地方还时有发生,一定程度地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滥用民力,实际上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推进工作和事业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的原则,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三、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中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通过经济发展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应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改善民生问题,是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宗旨和首要任务。1、想方设法拓宽再就业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社会转型等因素,群众对就业岗位的需求非常迫切,我们要把就业列为“一号工程”,确定“四个抓”的举措:一抓政策扶持,落实资金用于促进就业;二抓党员参与,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做热心的“就业红娘”,要主动下基层、访企业,挖掘就业信息,寻找就业岗位;三抓培训提高,开设适应群众的各类就业培训班,使更多待业人员走上就业岗位;四抓难点突破,优先解决特困人员就业。同时成立劳务公司,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帮助下岗人员再就业。2、切实解决征地遗留问题。近年来,在各地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实践中,农村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由此也带来失地农民就业、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等新老问题,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被征地以后的无地、失土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开始凸显。如果对这部分困难群体关心不周、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我们基层干部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解决他们的困难问题,想方设法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征地遗留问题和农来农去、征地自谋出路、失水渔民等的生活保障问题,从而为这些群众彻底解决后顾之忧。3、进一步推进合作医疗体制改革。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群众关心的焦点从“衣食住行”变为“医食住行”,我们必须切实解决广大基层群众就医难、看病贵、保健差的问题。在加大合作医疗改革和医疗一体化探索中,我们可以促进优质医疗进家庭,建成一体化医疗点,建立详实的村民健康档案,使家庭医生、科学保健和优质医疗走入广大的普通群众家庭。4、为老年群体提供宽松的基本生活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老年群体数量激增。但是城乡老年人的生活差距大和乡镇老年人生活水平偏低,社会保障较差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基层干部必须解决乡镇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障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于部分经济薄弱的村居没有达到养老金最低标准的,基层财政应予以补贴,同时大力实施“星光计划”。通过一件件、一桩桩具体生动的实事,使广大基层群众得到实惠,让他们真正领会到我们党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为民谋利的用心所在,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为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事业更加充满信心。同时也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并促进社会和谐。四、探索“三个走进”体现优良工作作风以“三个走进”的方式作为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抓手,倡导广大党员干部走进群众中去,走进问题中去,情系群众,心系发展,直面困难,破解矛盾,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树立起“坚韧不拔、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廉洁高效”的党员干部崭新形象。1、走进群众中去察民情、办实事,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亲民为民的宗旨意识。“走进群众中”就是坚持党的x,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置于工作的首位,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办好一切实事的基础,也是每个党员干部躬身践行党的先进性的首要条件。要求党员干部既做到进村驻厂、入户到家和群众打成一片,又做到情真意切,成为群众的知心人,倾听群众呼声,理解群众怨声,设身处地站在普通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寻对策,才能真正明白群众的心思,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2、走进困难中去办实事、攻难点,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的务实意识。切实解决老百姓的日常困难和民生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落到实处,才能有效改变工作作风,反映党员干部工作的水平。基层党组织可以在深入开展“三个走进”活动中,把“走进困难中去”放在关键之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发现问题是成绩,解决问题是政绩”的主动进取精神,从群众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入手,不回避、不推诿,以迎难而上、排难而进的主动进取精神检验和提高各级干部的工作能力。3、走进矛盾中去谋突破、树形象,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勤政廉政的党性意识。在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阻碍和矛盾,“走进矛盾中去”,就是倡导广大党员干部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既突破“解决矛盾”促发展,又在各种矛盾比较集中的情况下,做到更加以身作则,更加廉洁自律,更加勤勤恳恳干事,更加清清白白做人,以朴实、务实、清廉的党员形象感召和凝聚群众团结一致、同心创业。通过开展“三个走进”活动,不仅可以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融洽。同时,也把新时期党员干部甘于奉献,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优良形象展现于广大群众面前,“党性”连“民心”,“官风”促“民风”,从而形成齐心协力,共促发展的合力。五、深入持久地开展“双在”、“四最”活动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出发,广泛开展以“群众在我心中,我在群众眼中”和着力解决群众“最盼”、“最愁”、“最忧”、“最怨”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双在”、“四最”主题活动,是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方法。1、突出重点,始终坚持从群众最“盼”处抓落实、暖民心。凝聚民心,首先要从了解民情开始。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勤下基层、上门访谈,切实了解本地区、本部门群众最“盼”什么,全力以赴地加以解决,把群众的愿望作为自身工作不竭的动力,使群众最“盼”愿望实现的过程成为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心系群众、倾心付出、攻坚克难、为民谋利的过程。2、坚定不移,始终坚持从群众最“愁”处快整改、悦民心。凝聚民心,最重要的是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多做换位思考,深入了解基层百姓当前生活和工作中最“愁”什么,并且雷厉风行地抓整改、出成效、悦民心。广大群众正是从这种最“愁”问题的快速、切实解决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真正被党员干部“放”在心中。3、情为民系,始终坚持从群众最“忧”处显党性、连民心。凝聚民心,关键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时时处处与群众心连心。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心中的所“忧”变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践过程中,党组织可统一印制“党员连心卡”的特殊卡片,印有发卡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内容。“党员连心卡”的发放对象主要是普通群众和需要帮助的困难人员,发放对象按“党员连心卡”的指引,可以24小时随时找到党员。4、榜样示范,始终坚持从群众最“怨”处改作风、赢民心、聚民心。针对少数党员干部工作不作为、作风浮躁、离实际的群众最“怨”问题,党组织应从抓干部、强作风入手,要求不务实的党员干部及时整改,重树新形象,真正体现出共产党员关键时刻“站得出”的优秀品质。通过开展“双在”、“四最”活动,能够促使各级干部设身处地站在普通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寻对策,真正明白群众的心思,倾听群众的呼声,理解群众的忧患,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并进一步了解群众“难”在何处,“忧”为何事。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可以得到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