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6440321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专题【方法指导】1.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1)表现: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 文化。传统文化各种表现形式的比较含义或特点影响地位例子传统 习俗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 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 尚、礼节和习惯对人们的物质生 活和精神生活产 生持久影响传统文化的 基本形式之兀宵节赏花灯、吃汤圆,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传统 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 术在世界建筑史上 写下了光辉的一 页展现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宫殿、民居、寺庙、桥 梁、园林、城市建筑等, 如北京菊儿胡同传统 文艺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 精神的火炬有悠久的历史, 蕴藏了丰富的文 化内涵中华民族灿 烂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京剧、武术、诗歌、散 文、书法等传统 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 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 思想和道德观念等对今天中国人的 价值观念、生活 方式和中国的发 展道路,具有深 刻的影响中华文化中 一个非常重 要的组成部 分“大同”“天下为公”的 社会理想知识拓展: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在本质上属于 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 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 动力,先进文化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先进文化是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包含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 文化和传统文化中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文化。2)特点、影响易混提示: 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 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主要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借鉴与融合。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明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 承性;而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的角度来说明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2.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其二者的关系原因态度做法继 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 基。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 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 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 作用,分析其中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 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 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和剔 除。发 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 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 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推陈出新,革故 鼎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 继承,不断革除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 精神的新文化。关 系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冋一过程的两个方 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误区提示:“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这样的误区实质是割裂了二者的关 系,文化不是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是先后 两个过程,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3.正确区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区内涵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 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去时 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别实质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造,是创 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 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前后相继的一个过程坤论駐系:一旷的舒扌齐和0治 决龙一左的立化悝i它联尋:科学是丸化利一种 形式理论麻系:氏想活动杲种文 化活理论耽吞;穀育是文化的一种 JT3式5.全面认识教育的文化力量知识角度教育的文化力量文化的特点教育有利于提咼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 相互交融教育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文化与人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交流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 文化父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文化传承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建设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与综合国力关系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文化竞争力和综合 国力竞争能力。与现代化建设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与文化创新发展教育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和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启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 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6.本专题2016 年高考时政热点素备考之抢分必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扶持优秀产品创作生产,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 新型智库。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 典籍整理工程。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抢分必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加 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体现新的时 代精神,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经典例题】【例题 1】(2015 年广东卷)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 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 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 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 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 B. C. D.【答案】A【解析】题中比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得出共性的结论,说明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 一定的共性和规律,题中强调体现一脉相承的气质,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题中观点是通过比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得出共性的结论, 并没有涉及纵向上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同时本题通过比较,找出传统文化的共性,而不是 强调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应排除。本题答案选A。【难度】一般【例题2】(2015年浙江卷)祠堂是崇宗祭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 村也曾有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 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 W 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 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礼仪传习、 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 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省级示范村。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 W 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 的道理。【答案】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W 村礼堂文化的 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 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题目类型为体现类。问题指向 W 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包含的道理。本题虽然已经设定知识范围,但范围还是较为宽泛,没 有准确定位所运用的知识点,还需要进一步解读材料,题中材料信息很明确地提出了礼堂文 化的前身祠堂文化本身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在推进礼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发挥祠堂 文化等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同时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同时,不断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难度】较难【热点模拟】1. (2015年海南卷)中国珠算成功申遗( ) 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A. B. C. D.【答案】 D【解析】根据题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展示了 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隔离。符合题意入选;题意没有涉及创新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排除,本题答案选Do【难度】一般2. (2015年江苏卷)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 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A.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 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答案】B【解析】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 民族性特点,C错误;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 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专业以推 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D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本题 答案选 B。【难度】一般3. (2015 年山东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 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 2014 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 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A. 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B. 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C. 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D. 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答案】 D【解析】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 方便,这说明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D适合题意;科技影响文化的发展, 但不起决定作用,A是错误的;B材料没有体现;C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o【难度】一般4. (2015 年北京卷)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 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 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A. 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B.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C. 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D. 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答案】 C【解析】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 作了多款热销产品。故宫博物院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历史价值,人们以这种古建筑为 背景创新了热销产品。这说明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C正确且适合 题意;文化继承的核心主要是保存其文化价值,A说法不准确;本题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 应与时俱进而不是保持稳定,B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应排除;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 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而不能市场运作,D说法错误;本题答案选Co【难度】一般5.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多次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 而不和”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源泉, 显示出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这体现了() 中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追求 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中国传统文化能推动世界进步与发展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引领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A. B. C. D.【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中国传统思想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中 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符合题意;中国传统文化有先进和落 后之分,只有先进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推动世界发展和进步,观点错误;我们应坚持各 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中“引领”的说法错误。本题答案选Co【难度】一般6.2015 年 12 月 3 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就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指出,中国要创新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关键要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而人力资源很大程度上要靠科技引领,要靠教育支撑。这是因为()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引领、教育支撑”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B.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科技创新有利于大众传媒手段更新C. 科学技术与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往往催生社会变革D. 科技影响文化发展,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答案】 A【解析】“中国要创新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靠科技引领、靠教育支撑”这是因为文 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A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教 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中的“主要途径”的说法错误;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 C不选;材料没有体现科技对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作用,D不选。本题答案选Ao【难度】一般7下图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志。该标志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 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起来,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又顺势融入 2022,A. 文化只有在交流传播中才能不断发展B.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体现时代精神C.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D. 文化要进行传播手段、体制机制的创新【答案】 C【解析】标志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中国书法“冬”属于传统文化,标志的创造是对 传统文化的继承,C观点正确;材料未体现文化的交流传播,A不符合题意;B错误,文化 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实践;材料未体现文化传播手段与体制机制的创新,D排除。 本题答案选 Co难度】一般8.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 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以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的思 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B. 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 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有效信息。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以传统文化与 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发展思路谋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A观点 正确且符合题意;B说法太绝对,排除;题干材料没有凸显传统文化对诚实发展的作用,排 除 C; D 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A。【难度】一般9. 2015年8 月24日,中央民族乐团大型民族乐剧又见国乐走进呼和浩特,正常演出通 过全新的场景和故事编排,糅合了电影、戏剧、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运用纱幔投影舞美技 术,结合演奏艺术家的台词及肢体语言,让传统曲目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于舞台间拉开一幅 幅荡气回肠的大美音乐图景。又见国乐成功演出得益于( ) 复原并继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坚持了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用科学技术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A. B. C. D. 【答案】 C【解析】由“又见国乐融合了电影、戏剧、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运用纱幔投影舞美技 术”“让传统曲目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可以看出,又见国乐成功演出得益于坚持了文化民 族性与时代性的结合,用科学技术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在继承 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复原”的观点错误。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本题答案选Co【难度】一般10“洛阳水席”作为洛阳的地方特色,与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洛阳三绝”洛阳真不 同饭店在继承水席传统烹饪技艺的基础上,摒弃汤水过多、用材简单的做法,增加了海鲜、 甲鱼、蛇羹等原料,提升了水席的档次,并大胆融入牡丹元素,推出牡丹水席宴,使洛阳水 席焕发新的活力。这说明( ) 传统文化作为优秀民族文化,要继承和发扬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顺应时代变迁的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革故鼎新A. B. C. D. 【答案】 B【解析】洛阳真不同饭店在继承水席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大胆改进,并融入牡丹元素,说明 传统文化要顺应时代变迁,符合题意;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与题意不符。本题答案选 B。【难度】一般11. 截止 2 月 18 日(正月十一),2016 年铁路春运共发送旅客2.03 亿人次。春节过后,成 千上万的中国人要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已 被现代中国人抛在脑后。对这种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B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C. 文化也必须因时而变D. 传统思想已经成为时代的桎梏【答案】C【解析】交通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生产方式的变化也使人们的活动空间 变大,“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因此传统文化必须因时而变,C符 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地域性,A排除;B、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排除。本题答案 选 C。【难度】一般元代郭居敬编录的 -四孝 刃澎报亲鹿乳奉亲 百里负米+亲尝窗药 埋儿幸母.妻身葬父 巨卜冰求蜒+扼虎敕文 遷蚊柜lii*弃官寻母12. 新旧“二十四孝”内容的对比,说明( )全国老験办公室等部I发布 新版乜川孝”行为标准 教父毋学会上网; 籬當为父母柏照; 为父母购买合适的幄险; 立持单身疋母厲婚; 陪父母看一场老电齢 立足民族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不同时代对“孝”文化理解不同 对“孝”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发展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A. B. C. D. 【答案】 C【解析】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排除;新旧“二十四孝”的对比,说明传统文化具 有相对稳定性,没有说明民族性,排除。新旧“二十四孝”内容的对比,说明不同时代对“孝”文化理解不同,对“孝”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发展,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本题答 案选 C。【难度】一般13.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容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首乡愁,寄托 了台湾作家席慕蓉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这反映出( ) 故乡寄托了人们的乡思乡情,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故乡所蕴藏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髓纽带 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A. B. C. D. 【答案】 A【解析】乡愁寄托了台湾作家席慕蓉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这说明故乡寄托了人们的乡 思乡情,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反映出故乡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切题;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 气派,也未涉及传统文化是如何创造出来的,排除。本题答案选A。【难度】一般14.2015年8 月3 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研究分会、台湾鬼谷子学术研究会等单位共 同主办的 2015 海峡两岸鬼谷子文化交流大会在河南省鹤壁市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 者代表和鬼谷子文化研究会成员300余人参加了交流大会。举办这次海峡两岸鬼谷子文化交 流大会的意义在于( ) 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繁荣 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古为今用 诠释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 B. C. D.【答案】D【解析】我们应该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剔除其中的糟粕,中“全面”的说法错误;材 料强调的是海峡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不能诠释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排除; 是对两岸文化交流的意义的正确的认识,当选。本题答案选Do【难度】一般15.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加速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借助音视 频技术采集古书画装裱技术的图像资料,完整地记录了工艺流程、操作手法及技术细节,为 防止技术流失上了双保障。这说明() 科技、教育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A. B. C. D. 【答案】 C【解析】“借助音视频技术”“防止技术流失”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文化传承和发展 的重要性,符合题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说法错 误;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答案选Co【难度】一般16. 有学者认为,礼仪产生在文字之前,中国文化的传承不仅依靠语言、文字,还依靠礼仪。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礼”,应该( )A. 深入挖掘它的当代意义B. 鼓励中小学生掌握周朝的典章礼制C. 用原汁原味的“礼法”协调社会关系D. 在人际关系交往中简化过去的礼仪【答案】 A【解析】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 B、 C 做法不可行;题干说的是在中国文化的传承过 程中“礼仪”所起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Ao【难度】一般17. 互联网时代,年俗文化也在发生变化。春节期间的微信“抢红包”把传统年俗与现代化 生活结合起来,引发了人们对“红包文化”的进一步关注。这说明( )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互联网发展剔除了传统文化的糟粕 互联网应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说法本身错误, 另外,题干未涉及传统文化的糟粕问题,排除。正确且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o【难度】一般18. 在 2015 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了100 种优秀图书。此次推荐的优秀图书内容生动、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结构合理、覆盖面 广。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的数目中,中华传统美德图说一书倍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该书用图画的形式演绎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讲述的精忠报国、仁爱惠民、廉洁自律、刚正 不阿、尊师礼贤、诚实守信、勇敢坚毅、发奋自强、谦恭宽厚等中国传统美德在价值的意义 上形成中华民族道德人格的精髓和精魂,符合当代中国教育主旋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教 育意义。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说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中华传 统美德图说一书的意义。【答案】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中华传统美德图说既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传播,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发展,国 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该书有助于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美德。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图书能够让广大青少 年接受传统美德教育,有助于他们正确地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自觉地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享用者。【解析】文化的传承指的是文化的传播与继承,而文化的发展与继承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解答本题既要考虑传播和继承传统文化,也要考虑发展传统文化,考生从二者关系的角度组 织答案即可。【难度】一般19. (2015年福建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在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心系天 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材料一:2013 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 年 3 月,福 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 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 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材料三: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 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 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观点论据及论证过程观点一:经济先行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 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观点二:文化先行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 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参考材料一和材料三,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答案】 文化在交流与传播中发展,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共同繁荣; 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中不断创新,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解析】本题考查的角度是“文化发展”,即文化生活的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设 问指向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远景,实质是分析这样做的意义,可 以文化的多样性要求交流传播,提高软实力,继承发展并推动创新等角度概括和总结。 【难度】较难20. (2015年天津卷)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 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 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 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 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强大的生 命力。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能力。本题属于认识类的文化生活试题。解答认识类的试题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三个角度综合分析。本题知识限定范围是中华传统文化,可以首先回忆课本基础知识,传统 文化的表现、作用、特点、态度等知识,其次要联系材料确定最终理论分析点,把理论和材 料有机结合起来。根据题意主要分析的是春节,可以考虑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相对 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以及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等角度。【难度】较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