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软件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上传人:陈****2 文档编号:16440123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20 大小:17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治软件开发项目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0页
长治软件开发项目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0页
长治软件开发项目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长治软件开发项目实施方案长治软件开发项目实施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总论7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7二、 项目背景7三、 结论分析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第二章 发展规划11一、 公司发展规划11二、 保障措施12第三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15一、 行业特点15二、 体验营销的特征16三、 软件行业的总体情况17四、 电子政务行业的基本情况18五、 营销组织的设置原则21六、 电子政务软件行业的基本情况24七、 行业的发展趋势24八、 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7九、 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30十、 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32十一、 创建学习型企业34十二、 整合营销传播39第四章 经营战略分析42一、 企业目标市场与营销战略选择42二、 人才的激励49三、 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地位和实质55四、 企业投资方式的选择56五、 营销组合战略的类型58六、 市场定位战略62七、 融合战略的分类67第五章 企业文化管理70一、 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70二、 品牌文化的基本内容75三、 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93四、 企业文化投入与产出的特点97五、 企业文化的整合99六、 培养现代企业价值观104七、 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创新108八、 品牌文化的塑造110第六章 公司治理方案121一、 董事长及其职责121二、 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124三、 董事及其职责128四、 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133五、 监督机制135六、 监事会139七、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42八、 内部控制的种类145第七章 人力资源管理151一、 绩效考评标准及设计原则151二、 录用环节的评估156三、 薪酬体系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159四、 实施内部招募与外部招募的原则162五、 培训课程设计的程序163六、 企业劳动分工164第八章 SWOT分析说明168一、 优势分析(S)168二、 劣势分析(W)170三、 机会分析(O)170四、 威胁分析(T)171第九章 运营管理模式175一、 公司经营宗旨175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175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176四、 财务会计制度179第十章 投资方案分析185一、 建设投资估算185建设投资估算表186二、 建设期利息18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87三、 流动资金188流动资金估算表188四、 项目总投资18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89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9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90第十一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192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9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9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9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95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9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97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99四、 偿债能力分析19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200五、 经济评价结论201第十二章 财务管理202一、 分析与考核202二、 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202三、 计划与预算205四、 财务管理的内容207五、 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类型209六、 筹资管理的原则211七、 现金的日常管理212第十三章 总结说明218第一章 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长治软件开发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二、 项目背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国办发201845号)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一网),线下“只进一扇门”(一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紧紧抓住我市列为首批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重大机遇,狠抓转型项目建设,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70%。大力培育新兴产业,LED、光伏、生物医药产值分别占到全省的95%、53%、50%,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31.1%、5.6%。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长治海关正式开关,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60家,实现县区出口全覆盖,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7%。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4A级景区达到11家,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3%。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连续3年受到通报表扬。三、 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975.2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90.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0.57%;建设期利息14.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8%;流动资金370.1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7.96%。(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975.26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681.67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293.59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32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2441.49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556.26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43.37%。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51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969.58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该项目工艺技术方案先进合理,原材料国内市场供应充足,生产规模适宜,产品质量可靠,产品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该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抗风险能力强,盈利能力强。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可行的。(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975.261.1建设投资万元590.691.1.1工程费用万元435.251.1.2其他费用万元144.151.1.3预备费万元11.291.2建设期利息万元14.391.3流动资金万元370.182资金筹措万元975.262.1自筹资金万元681.672.2银行贷款万元293.593营业收入万元32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2441.495利润总额万元741.686净利润万元556.267所得税万元185.428增值税万元140.239税金及附加万元16.8310纳税总额万元342.4811盈亏平衡点万元969.58产值12回收期年4.5113内部收益率43.37%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413.63所得税后第二章 发展规划一、 公司发展规划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内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人员规模、资金运用规模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业务和规模的快速发展,公司的管理水平将面临较大的考验,尤其在公司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后,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将进一步复杂化,在战略规划、组织设计、资源配置、营销策略、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问题上都将面对新的挑战。另外,公司未来的迅速扩张将对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需进一步提高管理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业务发展目标。公司将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满足各项发展规划的资金需求。在未来融资方面,公司将根据资金、市场的具体情况,择时通过银行贷款、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合理安排制定融资方案,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筹集推动公司发展所需资金。公司将加快对各方面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公司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强员工培训,加快培育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对营销人员进行沟通与营销技巧方面的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教育。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外部人才。对于行业管理经验杰出的高端人才,要加大引进力度,保持核心人才的竞争力。其三,逐步建立、完善包括直接物质奖励、职业生涯规划、长期股权激励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公司将严格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公司的要求规范运作,持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决策和用人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在重大决策、选择经理人员等方面的作用。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内部决策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保证财务运作合理、合法、有效。公司将根据客观条件和自身业务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和促进公司的机制创新。二、 保障措施(一)加快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建立科学高效的用人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行业整体创造力与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加强行业职业技术培训,提高行业的技术应用能力。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依托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开展从业人员学历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区域重点高等学校开展高端人才培训。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在人才方面的优势,增强行业创新能力。(二)强化规划指导各地主管部门要遵循本地区功能区划定位,加强与相邻地区及相关规划的衔接,按照规划要求,制定和调整本地区发展规划,并报主管部门备案。将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年度计划,按规划要求审核投资项目,促进本地区行业平稳有序发展。(三)营造公平环境构建行业诚信体系,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四)完善配套政策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价格等相关政策衔接。研究提出重点支持的技术、产品、项目清单,实施有保有控的差别化扶持政策。支持各类资本通过提供并购贷款、并购票据、直接融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建材企业兼并重组。加强生产、施工等全产业专业人员培养和技术人员培训,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五)广泛开展规划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区域各主要媒体要大力宣传产业经济和产业事业规划,通过开展规划宣传、解读、跟踪报道等活动,强化规划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普遍关心产业、热爱产业、支持建设产业强市的舆论氛围。定期公布规划落实进展情况,强化重大决策和项目的公众参与,扩大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主动倾听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保障规划的顺利落实。(六)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全面落实本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完善规划监督考核机制,做好规划中期评估,促进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与各区、各产业功能区的沟通对接,进一步发挥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商会等的作用,健全规划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协调、监测分析预警工作体系。第三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一、 行业特点1、行业的经营性特点电子政务软件行业内的企业存在三种类型的经营模式:模式一:集成商总包,即由系统集成商直接与政府客户进行接触,经过招投标等形式承接总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拟建设的大部分模块对外分包,集成商自身定位为项目总协调和项目管理者。模式二:软件分项建设,即在政府层面就将政务服务平台拆分成各个不同的模块,并进行逐项招标,软件开发商根据自身的专长,参与竞标,承接并完成相应模块的建设。模式三:软件总包,即由一家软件开发商对平台建设项目进行总包,与模式一不同的是,该模式下,负责总包的软件开发商会自行开发自身较为擅长、经济效益最大的软件模块,并在综合考虑建设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的基础下,将其余模块外包。2、行业的季节性特点电子政务软件行业的最终用户多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该类客户通常实行预算管理和招投标制度,各级人大批准通常在一季度集中批准相关政务建设预算;预算计划通过后,安排进行相关招投标工作。受最终客户预算、招投标以及项目建设周期等因素影响,电子政务软件行业中的企业上半年销售收入一般低于下半年。同时,受春节等传统节假日的影响,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一般较低。因此,行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二、 体验营销的特征1、顾客参与在体验营销中,顾客是企业的“客人”,也是体验活动的“主人”,体验营销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引导顾客主动参与体验活动,使其融入你设定的情景当中,透过顾客的表面特征去挖掘、发现其心底真正的需求,甚至是一种朦胧的、自己都说不清楚的、等待别人来唤醒的需求,发现它、唤醒它,消费者就自然愿意和你产生互动。在企业与顾客的互动中,顾客的感知效果便是体验营销的效果。顾客参与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体验的效果。例如在采摘体验中,积极的参与者会获得比较丰富的体验。2、体验需求体验式营销感觉直观,形象生动,极易聚集人流、鼓舞人心,促使消费者即时做出购买决定,具有立竿见影的促销效果。但是体验营销的基本思想仍然是“顾客至上”,强调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企业不仅要从理性的角度开展营销活动,而且要考虑顾客情感的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全面满足顾客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在体验经济中,消费需求已出现多方面的变化:从消费结构看,情感需要的比重相对物质需要的比重增加;从消费的内容看,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增多;从价值目标看,消费者日益关注产品使用时所产生的感受,并且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等公益问题。在营销设计中,不仅要想到你能创造什么,更要想到顾客想要什么,力求提供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体验诉求的产品和服务。3、个性特征个性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在体验营销中,由于个性的差异性,精神追求个性化,并且每个人对同一刺激所产生的体验不尽相同,而体验又是个人所有的独一无二的感受,无法复制。因此,与传统的营销活动中,强调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要满足消费者大众化的需求有所不同,企业应加强与顾客的沟通,发掘其内心的渴望,从顾客体验的角度,在营销活动的设计中,体现较强的个性特征,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独具一格,别开生面,满足追求个性、讲究独特品位的顾客的需求。三、 软件行业的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总体保持平稳向好发展态势。根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公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软件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4,994亿元,同比增长17.7%,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5.5%。四、 电子政务行业的基本情况1、电子政务行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电子政务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40年的发展,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计算机化阶段、互联网化阶段和“互联网+”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划分都与技术的进步和政务业务需求的发展密切相关。计算机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和部分地方党政机关开展办公自动化工程。1993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启动了“三金工程”。该阶段电子政务最大特点是通过计算机代替部分人工进行数据和文档处理,政务办公逐步实现电算化。互联网化阶段:1999年1月,国务院40多个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政府上网工程”,以信息发布、网上办事、互动交流为目标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由此起步。这一时期,电子政务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运用,政府把互联网网站作为政务公开和政策宣传的重要窗口,更加注重政务业务和数据的联网。“互联网+”阶段:2015年7月,国务院于2015年7月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并首次提出“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2016年以来,我国全面启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战略,“互联网+政务服务”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电子政务行业的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子领域。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202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第十七章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中要求: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功能。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技术的推动下,电子政务进入“互联网+”阶段,并开始向推动公共服务改善、营商环境优化、社会治理改革和行政效能提升的“数字政府”方向发展。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电子政务行业的发展现状(1)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持续提高2020年7月10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了2020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世界排名不断靠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DGI)从2018年的0.6811提高到2020年的0.7948,2020年排名比2018年提升了20位,位列全球第45位,达到全球电子政务发展“非常高”的水平。其中,在衡量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核心指标的在线服务指数上,中国得分为0.9059,位列全球第9位,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2)我国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区域发展情况根据2021年5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省级政府方面,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四川、贵州8个省级政府的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为“非常高”,占比为25.00%。区域角度方面,华东地区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相对较高,平均值为90.54,保持领先地位;华南地区紧随期后,平均值为88.01;华中、西南和华北三个区域总体指数得分差距较小,均值分别为86.75、86.34和85.24;东北地区大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的增长幅度较大,平均值为82.80;西北地区的总体指数相对较低,平均值为77.04。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各区域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均得到快速提升,但受区位环境、发展基础、发展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区域间整体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点。3、我国电子政务行业市场整体规模情况2014年-2020年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逐年扩张,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21%。2019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保持较高增速增长,市场规模接近3,375亿元,较2018年增长10.29%。2020年电子政务市场规模约为3,682亿元,较2019年增长9.10%。随着我国政府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和基础设施集约化水平越来越高,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平稳增长,预计2021年至2026年每年增长率约为10%,2026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将达到6,523亿元。五、 营销组织的设置原则企业的具体情况各异,营销机构不可能、也无必要都按一种模式。但有一些共性原则需要注意和遵循:(一)整体协调和主导性原则协调是管理的主要功能之一。因此设置营销机构需要注意:(1)设置的营销机构能够协调企业与环境,尤其是和市场、顾客之间的关系。满足市场、创造满意的顾客,是企业最根本的宗旨和责任;能比竞争者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也是组建营销部门的基本目的。(2)设置的营销机构能够与企业内部其他机构相互协调,在服务顾客、创造顾客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3)营销部门的内部结构、层级设置和人员安排能够相互协调,充分发挥营销职能的整体效应。总之,营销职能部门应当面对市场、面对顾客时能代表企业,面对内部各部门、全体员工时能代表市场、代表顾客。同时内部具有相互适应的弹性,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是构建“现代营销企业”重要的组织基础。(二)精简以及适当的管理跨度与层级原则组织建设要“精兵简政”,切忌机构雁肿。一是防止因事设职、因职设人,人员要精干;二是内部层级不宜太多。内部层级少,信息流通快,还能密切员工之间关系,利于交流思想、沟通情感,提高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最佳的机构是既能完成任务,组织形式又最为简单的机构。这涉及管理跨度与层级问题。管理跨度又称管理宽度或管理幅度,指领导者能够有效地直接指挥的部门或员工数量,是一个“横向”的概念;管理层级又称管理梯度,指一个组织属下不同层级的数目,是一个“纵向”的概念。管理的职能、范围不变,一般来说,管理跨度与管理层级是互为反比关系的:管理跨度越大、层级越少,组织结构越扁平;反之,跨度越小,则管理的层级越多。通常情况下,管理层级过多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与传递过慢,可能影响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性;管理跨度过大,超出领导者能够管辖的限度,又会造成整个机构内部的不协调、不平衡。营销部门要真正做到精简,在设置机构时能否把握营销工作的性质和职能范围,是十分重要的前提。(三)有效性原则效率是衡量组织水平的重要标准。一个机构的效率高,说明结构合理、完善。直观地讲,“效率”是指一个组织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机构的效率表现在能否在必要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能否以最少的工作量,获取最大的成果;能否很好地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业务上不断创新;能否维持机构内部的协调,及时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六、 电子政务软件行业的基本情况我国电子政务行业可以分为硬件、网络设备、软件和服务四大细分行业,电子政务软件行业系电子政务的四大细分行业之一,也是近年来电子政务行业的一个快速增长点。2018年我国电子政务行业中硬件比重为33.02%,网络设备比重为13.00%,软件比重为23.66%,服务比重为30.32%。2016-2018年,我国电子政务软件行业市场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占整体市场规模比重逐年上涨。2018年我国电子政务软件行业市场规模为724亿元,同比增长11.24%,占总体市场规模比重为23.66%。初步估算2019年我国电子政务软件行业市场规模为809亿元,占整个电子政务行业市场规模的比重为24.04%。随着国家对电子政务软件的不断重视,我国电子政务软件行业市场规模比重逐年增长,占电子政务行业市场规模比重也随之增加。2020年电子政务软件行业市场规模为896亿元,占电子政务总体市场比重为24%;至2025年,电子政务软件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362亿元,占电子政务总体市场比重为26%。七、 行业的发展趋势1、“一网通办”和“跨省通办”趋势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探索推动服务为先的数字政府改革,将“一网通办”作为引领数字化时代政府改革与服务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办理上不断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简化办理程序,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是未来发展的方向。2、集约化建设趋势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平台建设集约化成为趋势,一方面,会带来数据和应用的中心化风险,服务高并发、海量数据存储、互联网应用安全、应用数据灾备等方面都将面临挑战。另一方面,架构的提升、技术的更新、开发的迭代、自动化运维和数据运营等新的服务模式不断地涌现,将形成更具规模化的新兴市场。3、服务端口上移与全渠道融合趋势政务服务的入口多元化和体验一致化,使得政务服务业务向端口归集上移,“掌上办”“指尖办”作为政府为公众提供政务服务的新途径,推动政务服务的手段飞跃式发展。目前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矩阵已经初具规模,未来将形成全国“多端一体化的移动政务服务”体系,在为公众提供多渠道服务方面具有较大发展空间。4、“服务下沉”“自下而上”的数据融合趋势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政务服务向着规范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更多服务向基层垂直延伸,“服务下沉”“协同共享”推动审批服务向基层充分授权,逐步形成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一网通办”联动体系,而基层政府也提供了更多、更广、更深入的政务服务。政务服务的“同城通办”“跨区域互认互通”的趋势形成更多的“一码管理、一门集中、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号连通、一证申办、一库共享、一体运行”的服务归集和数据融合,从区县到乡镇以服务场景为导向推动了政府各部门的数据开放与融合,实现“自下而上”激活。5、政府购买服务趋势随着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传统的项目开发模式也面临挑战。传统模式通常在项目验收后进入交付和技术保障阶段,不再进行开发工作,但“互联网+政务服务”项目的验收却是服务运营的开始,包括应用迭代、探索试错、用户拉新留存等。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持续迭代开发、长效运维和推广运营成为常态,也使得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模式成为趋势。6、基于中台的技术重构趋势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进使得政务服务面临整合和重构,从此前通过大厅提供服务发展为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通过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重构,实现数据汇集、数据治理和流程再造,并降低迭代开发和运行运维的成本,这使得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政务服务平台的中台化。快速增长的用户量和数据规模使得应用平台的稳定性、数据安全以及隐私保护等受到空前挑战,“互联网+政务服务”面临基于中台技术的大面积重构升级。7、服务数据化和数据服务化趋势“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通了不同政府部门的业务边界,使得数据的协同比对、挖掘分析和再利用成为可能。政府将更加注重数据的价值,并将其落实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政府决策体系建设以及政务效能评估体系建设等数字化建设中。八、 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面临的机遇(1)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政府的建设,将其作为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引擎。近年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202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该纲要“第十七章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要求:“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各级政府部门也正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完善社会治理、支撑数字决策、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为“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域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2)国家“放管服”改革的深入带动业务重构和行业升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国办发201845号)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一网),线下“只进一扇门”(一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3)自主可控趋势使行业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采用了大量国外厂商的各类软硬件信息化产品,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给我国网络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凸显。只有产品安全可信、自主可控,才能肩负起网络强国的使命。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进入美国实体清单反映出我国在核心技术及零部件国产化的不足,自主可控将加速落地,随着各级政府部门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的大批量国产替代,运行在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之上的应用软件也将批量国产化,这给二十年来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大汉软件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面临的挑战(1)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在国家加快数字政务的建设中,市场需求将持续不断的增长,相关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在市场前景看好的情况下,未来进入该领域的公司会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2)自主可控信创产业的发展道路仍将面临众多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中,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服务平台的安全性和自主可控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近年来国内基础软硬件厂商在国产替代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长期以来国内众多应用软件系统对国外系统软硬件依赖惯性,使得国产化基础软硬件在服务器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分布式数据库等方面,和国际先进水平仍然有一定差距。我国在去“IOE”、关键技术研发方面仍面临挑战;在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底层核心架构的安全、稳定和高性能等方面,仍有很多技术难关需要探索和攻克。九、 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管理观念,就是以企业利益为根本取向和最高目标来处理营销问题的观念。它包括以下几种。1、生产观念生产观念是一种最古老的营销管理观念。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总是接受任何他能买到的价格低廉的产品。因此,企业应当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低成本和大众分销。持生产观念的企业的典型口号是:“我们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生产观念在西方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工业化初期,市场需求旺盛,整个社会产品供应能力则相对不足。企业只要扩大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就能盈利,而不必过多关注市场需求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观念为众多企业所接受。除了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之外,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导致企业奉行生产观念。这就是某种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品,技术含量和生产成本很高,必须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来扩大市场。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的观念。在物资紧缺的年代也许能“创造辉煌”,但随着生产的发展、供求形势的变化,这种观念必然使企业陷入困境。2、产品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高性能和具有某些特色的产品。因此,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致力于生产优质产品,并不断精益求精。持产品观念的公司假设购买者欣赏精心制作的产品,相信他们能鉴别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并愿意出较高价格购买质量上乘的产品。这些公司的经理人员常迷恋自己生产的产品,而不太关注市场是否欢迎。他们在设计产品时只依赖工程技术人员而极少让消费者介人。产品观念和生产观念几乎在同一时期流行。与生产观念一样,产品观念也是典型的“以产定销”观念。由于过分重视产品而忽视顾客需求,这两种观念最终将导致“营销近视症”。如铁路行业以为顾客需要火车而非运输,忽略了航空、公共汽车、卡车以及管道运输的日益增长的竞争;计算尺制造商以为工程人员需要计算尺而非计算能力,忽视了袖珍计算器的挑战,其最终结果是产品被市场冷落,经营者陷入困境甚至破产。3、推销观念推销观念(或销售观念)认为,消费者通常有一种购买情性或抗衡心理,若听其自然,消费者就不会大量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因而营销管理的中心是积极销售和大力推广。执行推销观念的企业,称为推销导向企业。其口号是:“我们卖什么,就让人们买什么。”推销观念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这一时期,由于西方各国科学管理和大规模生产盛行,因此商品产量迅速增加,整个市场供过于求,卖主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1929年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前后历时5年,堆积如山的货物卖不出去,市场极度萧条。这种现实使许多企业家认识到,企业不能只顾生产,即使有物美价廉的产品,也要努力推销才能保证被人购买。在推销观念指导下,企业相信产品是“卖出去的”,而不是“被买去的”。他们致力于产品的推广和广告活动,进行无孔不入的促销信息“轰炸”,以求说服甚至强制消费者购买。与前两种观念一样,推销观念也是建立在以企业为中心,“以产定销”,而不是满足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基础上的。十、 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市场营销环境通过其内容的不断扩大及其自身各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市场营销环境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世纪初,西方企业仅将销售市场视为营销环境;30年代后,将政府、工会、竞争者等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也看作是环境因素;进入60年代,又把自然生态、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力度的加强,愈加重视对政治、法律环境的研究。环境因素由内向外的扩展,国外营销学者称之为“环境外界化”。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制约因素,营销活动依赖于这些环境才得以正常进行。这表现在:营销管理者虽可控制企业的大部分营销活动,但必须注意环境对营销决策的影响,不得超越环境的限制;营销管理者虽能分析、认识营销环境提供的机会,但无法控制所有有利因素的变化,更无法有效地控制竞争对手;由于营销决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营销管理者无法直接把握企业营销决策实施的最终结果。此外,企业营销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取得,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各种产品,也需要获得消费者或用户的认可与接纳。虽然企业营销活动必须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但营销活动绝非只能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营销管理者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动地去适应营销环境。就宏观环境而言,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来自环境的威胁,有效地把握市场机会。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运用自身的资源,积极影响和改变环境因素,创造更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空间。良好的企业营销行为会造就良好的营销环境,从而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企业营销行为,反之亦然。营销环境与企业的循环互动作用,使营销环境与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菲利普科特勒的“大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企业为成功地进入特定的市场,在策略上应协调地使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关系的手段,以博得外国的或地方的各有关方面的合作与支持,消除壁垒很高的封闭型或保护型市场存在的障碍,为企业从事营销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就微观环境而言,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事实上都是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按市场营销的双赢原则,企业营销活动的成功,应为顾客、供应商和营销中间商带来利益,并造福于社会公众。即使是竞争者,也存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因素,在竞争中,有时也会采取联合行动,甚至成为合作者。十一、 创建学习型企业彼得德鲁克在1988年就指出:“我们正在进入变革的第三阶段:从命令一控制型组织、分成许多部门与科室的组织,转变为以信息为基础、由知识专家组成的组织但是,我们还远没有做到真正建立起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这是将来会遇到的管理上的挑战。”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企业必须以知识作为决策及决策之后的资源分配工作的根据和基础。也就是说,企业要建立新的组织机制,使之懂得如何倾听市场的条件信号,从所听到的内容及其经验中学习,然后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自身能力,以其创造并满足顾客的产品和服务领先于他人。企业对倾听、学习和领先这三项挑战性工作做得如何,将决定其业务经营的成功或失败程度。(一)倾听倾听,或称探察,是指企业感知外部世界的所有活动。企业倾听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建立知识基础,以便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市场调研一直是企业常用的感知手段。但过分依赖市场调研部门,乃至完全依赖营销部门来倾听,并不能保证企业通过有效的倾听达到成功决策。通过相当狭小的感知渠道寻求众多对象的反映,调研机构和信息处理人员对信息的控制、保管和理解,都会成为企业有效倾听的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企业需要建立跨职能决策体系,设计出能促进信任、共享信息、积累知识和建立学习制度的各种决策方法。有效倾听必须保证企业能听取多种声音。这些声音主要来自与企业决策休戚相关的三,组群体:顾客、社区和企业。其中,顾客包括消费者和相关销售系统中的个人;社区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特殊利益集团和竞争者;企业除自身外,也包括供应商和投资者。倾听多种声音的目的是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多种声音往往会互相冲突,如洗衣粉生产商可能发现顾客想要含磷的洗衣粉洗出“更加洁白”的效果,而社区则要求禁止磷化物污染公共水源,使水“更加干净”。这时,企业(股东和员工)则要求生产一种既令顾客满意,又符合企业对环保的责任感,而且还能盈利的产品。企业的责任是,充分听取三大群体的意见,了解和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进行合作和造成冲突的可能性和条件,以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二)学习通过倾听取得的信息,需要转化为进行决策所需要的情报、知识、理解和智慧,否则就不会使企业得到任何改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企业的学习体系。企业欲在快速变化的复杂环境中获得成功,必须要求其每一个成员不断地学习、快速地学习,同时也必须要求这些个人学习有益于强化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环境所拥有的共同知识(即组织知识),促进个人行为与建立在组织知识之上的集体行动保持一致。组织知识是每一个组织成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与集体相关的知识中得到一致认可、共同拥有的那部分知识。组织知识不是所有人知识的总和,而是相关的和共同的知识,是个人知识的有机综合。它比任何个人知识丰富得多,而且为所有与之相关的人深刻理解和内部化。企业学习系统不仅要重视解决将个人学习和建立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共识)问题,而且要解决彼此独立的职能部门的组织知识与其他组织成员的共享问题,亦即将部门相对福狭的各自“共识”,转化为企业组织知识问题。为此,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相互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还必须将每一项业务程序视为学习过程,明确地将业务程序设计成鼓励学习并从中获得知识的程序。完成一项业务程序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状态。例如,在开发和设计一种新型汽车时,来自销售和服务、生产工艺、工程制造等部门和设计室的人需要有共同知识,以便能够共同明确规定设计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这个共享知识的过程应当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各自的知识状态,包括其根据经验获得的信息。这些人一致同意共享的信息就是该业务程序的组织知识状态。企业可以通过连续执行共同业务过程,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组织知识状态,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三)领先倾听和学习的结果,必须落实到做出更好的决策而实现“领先”上。这里的领先是指通过决策过程而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许多企业都有领先的追求。实践证明,达到领先不易,保持领先更难。能持续领先的企业,大都具有下列共性。(1)系统地倾听顾客和社区、竞争对手及企业内部的声音;(2)系统地学习上述声音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道理,以及把这些声音综合起来的方法;(3)拥有促进倾听和学习以及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共同业务程序;(4)企业要具备这些领先要素,就必须建立一个决策网络,把组织的战略方针同资源分配和许多为实行该方针必须做出的决策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的这种决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下面两点。(1)以资源分配来定义决策。即认为决策实质上是决定如何分配资金、信息、人员、时间及其他企业资源。这一认识将有利于决策的执行和分清责任。如提高市场占有率决策就是用具体的资源分配来降低价格、加强促销、改进产品特性等。这样定义决策,有利于经理执行并对其执行结果负责。另外,也有利于决策者明确地解决相关的各种冲突。如决定提高市场份额,就意味着用于其他业务单位的资源有可能减少。决策者必须预先解决这些冲突,否则,决策的执行就会受到干扰。(2)建立以市场为依据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是组织负责做决策和负责执行决策的两组人员进行有条理的对话。这两组人员共同学习、工作,建立起决策所依据的知识,在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即确定问题、提出备选方案、分析和建立联系)充分对话。企业决策网络最终使组织知识得以不断增加,并以此加强了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保证了企业能更好地实施市场(顾客)导向的营销观念。十二、 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1992年,全球第一部整合营销传播(IMC)专著整合营销传播在美国问世,其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及其合作者斯坦,利田纳本、罗伯特,劳特朋。唐E.舒尔茨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经营流程,用于长期规划、发展、执行并用于评估那些协调一致的、可衡量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是以消费者、客户、潜在客户和其他内外相关目标群体为受众的”。按照乔治贝尔奇和迈克尔贝尔奇对唐E.舒尔茨定义的理解,“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的商业流程,用来规划、开拓、执行和评估具备可协调、可测量、具有说服性和持续性的品牌传播(沟通)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与消费者、中间商、潜在消费者、雇员、合作伙伴及其他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的目标受众的沟通,产生短期的收益回报,并建立长期的品牌与股东价值”。美国广告公司协会(4As)定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的概念,是指在评估如大众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以及公共关系等多种传播工具的重要作用时,更充分认识到将这些工具综合运用所带来的附加价值,即整合运用后所带来的信息的清晰度、持续性和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可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内涵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综合、协调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信息,实现与消费者沟通,迅速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建立长期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的营销目标。亦即,整合营销传播是整合各种促销工具,如广告、人员推销、公关、销售促进、直复营销等,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的活动过程。(二)整合营销传播中受众接触的促销工具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营销企业必须了解各类沟通或促销工具,并知晓如何使用它们来传递公司或品牌信息。这就客观要求营销企业必须明晰每种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促销工具与目标受众沟通时的价值所在以及它们如何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结合各种促销组合要素,平衡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以产生最有效的传播计划。可以说,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实际上就是与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过程,包括策划、执行、评估和控制各种促销组合要素。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决定促销组合中各要素的角色和功能,为每种要素制定正确的策略,确定它们如何进行整合,为实施进行策划,考虑如何评估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营销传播只是整体营销计划和方案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能够融合其中。第四章 经营战略分析一、 企业目标市场与营销战略选择所谓目标市场,就是企业所选定的作为其主要服务对象的细分市场。市场细分揭示了企业所面临的细分市场的各种机会,但企业到底能否把握住这些市场机会,则有赖于对目标市场的选择。企业针对其目标市场,通过适当的营销组合,以满足该目标市场消费者的特定需求,进而达到企业期望的目标。目标市场选择主要包括两项工作,一是评价细分市场,二是选择目标市场。(一)评价细分市场企业进行市场细分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去获取利润,因此对目标市场的评价要围绕这一中心而展开。一般要考虑如下三个因素,即细分市场的规模与发展前景、细分市场的结构吸引力、企业的目标与资源。1. 细分市场的规模与发展前景只有具备一定规模的细分市场,才能保证企业进入后获得预期利润。在市场营销学中,市场=人口数量+购买能力+购买欲望。所以,考核细分市场的规模是否与企业能力相匹配,可主要从人口数量、购买能力与购买欲望三个方面进行。2. 细分市场的结构吸引力这里所讲的结构吸引力,主要指的是细分市场的构成能否使企业有足够的获利空间。种常见的观点是,当一个细分市场中存在众多的竞争对手而企业又缺乏足够的竞争优势时,这个细分市场就可被视为缺乏吸引力。3. 企业的目标与资源企业在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备选细分市场是否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长远利益相吻合。比如,“爱马仕”是高档皮包的代名词,如果发展低档产品,也可能会受市场欢迎并获取相应利润,但这样做需要以牺牲其已经树立的品牌形象为代价,因此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该从整体的角度综合权衡利弊,进而做出客观评价。(二)选择目标市场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具体的营销管理能力,选择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从事经营,这种选择过程就叫作“市场目标化”,即选择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市场时通常有五种模式:1. 单一市场集中化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模式,即企业只选择一个细分市场并只通过单一产品去满足该市场中某一类顾客的特定需求。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企业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细分市场的需求,从而在细分市场上树立良好信誉并巩固市场地位。同时,企业通过生产、销售和促销的专业化分工,也能实现其规模效益。但是,过分集中易出现较高的风险。2. 选择性专业化这是指企业有选择性地进入几个不同细分市场的模式。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分散企业的风险,即便其中一个细分市场丧失了吸引力,企业在其他细分市场上还可以赢利。不足之处是由于所选择的细分市场分散性比较强,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不够,企业难以共享自身的某些资源优势,甚至有可能造成资源过于分散,加剧经营风险。3. 产品专业化这是指企业同时向几个细分市场销售同类产品的模式。例如同一型号的电脑可以向机关、学校、家庭等不同的细分市场出售。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企业很容易在特定产品领域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信誉和市场地位。缺点是顾客需求出现偏转或出现其他品牌的替代品时,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效益危机。4. 市场专业化这是指企业向同一个细分市场销售多种产品的模式。如向居家老人提供所需的各种保健器材。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专门为某个顾客群体服务,可以在特定顾客群体中极立良好的品牌和企业形象,并可向这类顾客群推销新产品,成为有效的新产品销售渠道。缺点是一旦选定的细分市场出现波动,企业经营也要随之波动。5. 全面进入这是指企业力求为所有顾客群体提供其需要的各种产品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企业的实力与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相当高,所以通常只适用于大企业。如海尔集团不断开发新产品来扩充市场,以期满足所有顾客的不同消费需求。(三)目标市场营销战略选择1.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类型企业选择目标市场之后,就需要决定以何种战略进入该目标市场。一般来说,可供企业选择的目标市场营销战略主要有下列三种。(1)无差异性营销战略。这是指企业忽略细分市场之间的差别不予考虑,而是针对市场的整体共性,力求通过单一产品去获取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的战略。比如可口可乐公司早期推出的瓶装饮料,只具有单一规格和单一口味,并用它来满足所有顾客的需要。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的最大优点是成本低、经济性好。因为品种少可大批量生产、储存,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大大降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