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6440123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事业, 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 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教育思想使我备受启迪。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知道语文学 科不仅关系着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关系着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它是学生学好各科 的前提。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而且对学生 的综合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多年来,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着他的教育思想, 努力让语文教学更加生活化,让生活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一、师生关系生活化要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必定要构建生活化的师生关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师生 关系的生活化就没有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如今的学生民主平等意识普遍增强,陈腐的教师权 威已然不再适应新的形势,因此构建生活化的师生关系成了真正教书育人的前提。作为教师,一要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在校表现、兴趣爱好及、家庭情况及内心世 界等。现在大多数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几代人宠着,七八个人围着,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 主”,那么他们的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我们那一代人相比定会有所不如,这就要求我们 不能苛求,用成人的心理和眼光对待他们,保持一颗童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样 才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是构建生活化师生关系的基础。二要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表 现在一言一行中,教师的点滴言行都会影射在学生的心里,通过和老师的接触,学生能深切 地感受到老师是否关注自己,尊重自己。“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从古自今对人们的影响就很大, 如今看来不免有简单粗暴之嫌,往往不知不觉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对老师的教 育产生反感。三要宽容学生,青春期的初中生生理心理发育还没完全成熟,犯错在所难免。 学生犯错正是教师施行教育的最佳时机,但得注意方式方法,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 而且宽容往往比惩罚更有收获。当然,遇到原则性问题一定要做到宽而有度,这样才能让学 生刻骨铭心,进而更加尊重老师。二、教学内容生活化“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内涵十分丰富,强调的是教育以生 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语文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随 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教学内容要不断补充、更新,加入一些新鲜时文 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初中语文课本中涉及到的很多人和事和学生有着一定的时空距离,这就会导致学生对文 本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偏差的后果。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 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开辟广阔的生活渠道,使语文 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回到自然与生活中去,让丰富多彩的生 活再现于语文课堂。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6 课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向读者 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过程。这篇文章是 以第三人称进行写作的,且小说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 障碍。Zh他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就是教学生自己会 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使我备受启迪.多年来,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陶行 知这一教育思想,增强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走进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 能力.、用“严”和“爱”相结合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从古至今对人们的影响都 很大。我在刚参加工作时也惟“严师出高徒”而信之。因此在工作中,我也用一个“严师”的姿 态来管理学生,对学生总是扳着个脸,一脸的严肃。学生上课只要不认真听讲,我就大声训 斥;作业做错了不问青红皂白就撕去重做,我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怕我,认真的学习。 可一段时间下来,我变成了“孤家寡人”,学生见到我就跑,向班干部了解情况,报喜不报忧。 怎么会这样?难道我做错了吗?我可是按流传了很多年的古训来做的。我深深的反省自己, 怎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心里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意见和要求?于是我找来我的数学课代表 询问为什么同学们见到我就跑,对我躲躲闪闪的,有什么话也不和我说。一开始,数学课代 表支支吾吾,后来她说:“老师,我们总是看不到你的笑容,总怕说错或做错了什么,怕你发 火。”我惊呆了,在学生心目中,我就总是“阴天。”难道“严”错了吗?我该如何做?第二天,我 早早来到学校,诚心的找过去那些受过严厉批评的学生谈心,让他们放下包袱。当天的班会 课,我让同学们给我提意见和建议,我老老实实地坐在下面认真地听和记笔记,开始只有偶 尔的议论声,慢慢地发言激烈起来。对于同学们给我提的意见和建议我当面承诺一定虚心接 受,并请同学们监督。在以后的工作中,同学们有什么事情,不再对我躲躲闪闪,也愿意和 我商量。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我首先肯定他的优点和长处,并且让他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给 他指明他的努力方向。经过工作中的反思和改进,我和学生的关系也更融洽了。现在我也深 深的体会到,只有“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严”和“爱”结合在一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 会得以构建。二、真情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 学的顺利进行有很大促进作用。要构建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 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待学习上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鼓励,多关 心,多引导,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他的真情对 待老师,师生的关系才融洽。就如我们班有个叫陈连运的学生,脑子很聪明,基础也不差, 但就是不认真学习。每次作业、单元检测都做得不是结果忘了点小数点,就是运算过程中运 算符号抄错。对于这一切又总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破罐子破摔,同学们也瞧不起他。为了 鼓励他,使他有进步,每当他做对题目的时候我总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同学们也认 同。这样他在学习上有了自信心。并且做题也越来越细心了,更令人高兴的是他在一次单元 检测的时候得了优,在发试卷的时候,我故意大声说:“陈连运优。”当同学们听到陈连运同 学得了一个优时,都不约而同得发出“好”的声音。我趁势问全班的学生“ 你们认为陈连运同 学有进步吗?全班同学齐声回答“有”。当把试卷发到他手中的时候,我问陈连运:“自己感觉 怎么样,有进步吗?”他激动得说:“有”。从这以后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看不到那种 拖拖拉拉的样子。对于不懂的问题也问老师和同学,和同学老师交流的也多了。同学们也改 变了以往对他的看法。三、对学生充满信心,相信学生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德国教育家第斯 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唤醒、激励、鼓舞。”如果教师对学生点滴的成功、小小的优点 给予赞美,可以使他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他的成就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作为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是有发 展前途的,可以获得成功的。 我在课堂上很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 和引导。我相信,教师对学生的信心,是学生不断发展的源泉。因此,我在对待今年刚接手 的一名学生就是充分相信了他,才使他有了不断的发展进步。他叫王仕杰,很调皮捣蛋,教这个班的每个老师都拿他没办法,特别在课上,无视班级纪律,班干部根本管不住他,甚至 连我刚开始时都拿他没办法。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很不合群,并且他对自己也 没有什么自信心。我发现后,深感内疚,作为他的班主任,面对一名后进生,就束手无策, 放任自流,很不应该。从此以后我逐渐地改变自己对他的看法,开始关注他,发现以往的大 声批评不仅不能改变他,而且还会使他越来越产生对老师和同学的敌对情绪。我为此问题思 考了很久,认为这样的学生应该用鼓励、引导可能效果更好。在后来的课上我不但没有轻视 他,而且时常鼓励他,对他取得一点点的进步,我都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经过一段时间后, 他慢慢地开始变了。我尝试地让他当值日组的组长,起先很多同学不服,怎么让一名调皮捣 蛋的学生当组长,很不服气,但我还是坚持我的做法,效果是出人意料的好,不仅他自己值 日做得好,整组都管理的不错,并且学习也有了进步。一段时间过后,同学们开始喜欢他了, 老师们也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他自己也日渐开朗自信了。 往往做为老师只注重学生不 够成熟的一面而忽视了学生具有成人不所知的丰富的世界这个事实,所以老师对学生的批评 往往是多于表扬的。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我批评学生是为了他好,是为了能让他及时发 现自己的错误,但常常因没有了解学生的特殊心态而一味地批评指责,结果常适得其反,造 成学生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是自暴自弃。我班里有个学生对于学 校的生活反应非常冷漠,教他的所有的老师都认为他厌学,上课他只是一味的在制作一些东 西,下课也很少和同学交往,回到家,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置之不理,在老师们的轮番教育、 批评声中他变得越来越无所谓,父母已经心灰意冷,许多老师也决定放弃。就在一次课间, 科学老师拿着他自制的一盏小台灯给我展示,虽然很简陋,但是这使我的眼前一亮,我想这 一个小制作就足以证明他对生活、学习还是充满了希望的。针对他爱好小制作这一点,我请 科学老师与我合作一起来辅导他的动手能力,并且我们约定对于他任何微小的进步都给予及 时的表扬。果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的小制作也越来越好,在一次全镇的科技创新制作比赛中他获得了一等奖,我抓住机会在班级里好好的表扬了他一番,在和他的交流中鼓励他不 放弃其他文化科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最后的升初中考试中,他以令人满意的成绩升入 初中,真正找回了自信和自尊。而我,在适时的表扬中博得了他对我的信任,我们之间可以 说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 有人说:批评一百次,不如表扬一次,表扬一百次,不 如给他一次成功的体验。我们相信成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重要的是能让学生重新 认识到生活的可贵,真正意识到自己责任的所在,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同时更促进了他们形成 积极的独立的人生态度。四、教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教师是学生 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知识的装载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是建立在互 动性的交往过程中,通过师生情感沟通,使教师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这样师生关系会得以升华。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给予学生足 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自由想象,踊跃发言,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非常活跃。 我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五年级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应用题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进 行程序式的讲解,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分析、解答应用题,并 且以相互比赛的形式看谁做的又对又快,我只是起一个指导的作用。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竞争参与意识。不多时候,已经有大部 分的学生独立的、正确的解答完了。站在我的角度,我认为这堂课应该说是成功的,我一步 步的地放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掌握了新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展现 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这样师生关系将不断得到的升华。 五、教师要 不断完善自我,展现当代教师的风采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就得不断的充实自我, 完善自我。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在工作期间,我经常在空余的时间, 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和年轻的老师交流教学和管理的心得。还时常阅读心理学、教 育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书籍,用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陶冶情操;我也时常浏 览小学数学教育、滨州教育等报刊,借以丰富自己的业务水平,业余时间我还常常上 网,关注新的教育观念、借鉴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成为教学中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在工作期 间,我利用寒暑假参加了教育学本科段的学习,自觉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扩展知识视野,提 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通过我自身的不断完善,我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有了大的提 高,和学生的关系也更加和谐融洽了。 心灵之门只能用心灵的钥匙来开启,情感之火只能 用情感的火种来点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核心理念。要让这一理 念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现实,教师应努力创造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使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真正焕发出绚丽的光彩,成为新课程实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联系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如陶行知主张的:人们应积极投入到生活中 去,在生活的矛盾中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 科学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 择和组织,要从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出发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应避免过去从知识体系出发的做法。一、关于生活教育理论与科学课程的认识。1、关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从定 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 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 正的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 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2、关于科学课程的认识。科学教育要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 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是世界各国科学课程改革的潮流。 因此,新课标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 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 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二、生活教育理论对科学课程改革的启示。(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内涵十分丰富,强调的是教育以生 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联系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的教学 应如陶行知主张的:人们应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中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 前向上”的“好生活。” 科学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从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出发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避免过去从知识体系出发的做法。(二)“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 问题上的具体化。陶行知先生认为: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已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 响就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各不相谋的的过程。同时,教学做合一是 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教的方法根据学生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结合新课标 的新观念,新思想,这对科学教育也具有有益的启示:1、科学教育要求“在劳力上劳心”让学生自主探究。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 科学教育中教师应着眼于调陶行知诗丁聪画 母鸡下鸡蛋陶行知诗丁聪画 母鸡下鸡蛋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创设情景。 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其在观察、实验、 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预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 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作准备。(1)在探究活动中习得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让学 生进行实验等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创设引导发现概念、定理、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以实 验为主要手段,辅以查阅资料(阅读课本、查阅工具书等),参预探究问题的全过程,得出结 论,用结论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不仅学到了适用于这些问题的新知识,而且还可 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让其探究能力得到发展。(2)在交流研讨中习得知识。抓住问题争论点、认知关键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师生交流研讨,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 又一突破点。通过互相交流、补充、启发,甚至形成争辩,使学生认识事物,从具体事物中 抽象出概念来,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例如:教学沉和浮时,通过让学生在实验 中观察铝块在空气中和水中时弹簧称读数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适时质疑问难适度点拔,让学生从中悟出原因,明白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2、科学教育要求“有教先学”。“有教先学”即“以教人者教已,” 或者说教人者先教自己。这对当前新课程改革出具有现实 意义。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面临的是全新的思想和内容,要贯彻落实 好新课标教师得先做好学生,教人者要“为教而学,” 即先明了所教对象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教师首先要通过学习与比较,明白新课标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这与过 去我们一贯的做法本质区别是什么?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实践新课标,在行动中 贯彻落实好新课标。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非本文所能道尽。本文,根据 笔者对生活教育理论和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肤浅认识作一番阐述,以求对推动新课程改革作些 有益的探索。目的论编辑毛泽东同志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 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他 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众教 育”,为生活的教育。陆一定曾将陶行知为人民解放、为民族解放、为生活解放的生活教育思 想称为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目的论十分明确,他的小先生制,教 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观正是其教育目的论的 明证。 教育为人民、为民族,这其实也不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石。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 制改革的决定、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文件中提出,基础教育的任 务是“提高民族的素质”,“提高国民素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每个学生、 每个教育对象都无一例外地要受到良好的教育,亦即柳斌副主任所说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国 民素质为目标、”“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搞素质教育首先要有一个普及教育,”“要淡 化选拔意识”,“要做一个园丁,培育好每一朵花。”那种只把眼睛盯在尖子生、录取率、得奖 数的做法和思想,既与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也与陶行知教育思想风马牛不相及。方法论编辑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首先,教育教学方法是灵活的,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做” 的内容特点及教的规律、学的规律来决定。 陶行知极其重视实践,他由提出“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的口号而改“知行”之名为“行知”。在教育方法论上,他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 用,解决了长期纠缠于中国教育史的“劳心”和“劳力”的问题。他说:“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 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并由此得出学习方法的论断:运用知识, “用心以制力,就是一件重要想如何可以把这件事做好,如何运用书本,如何运用别人的经 验,如何改造用得着的一切工具,使这件事和别事相互影响。”柳斌同志说:“只有让学生主动 发展,人才会有多样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展,那将来都是一个模子。”提倡的是个性。 陶行知把腐朽思想称为“裹头巾,” 提出“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继续创造。”号召人 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具体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 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素质教育讲的也是个性、创造,一切陈腐的、机械的、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是错误 的、有害的,必须坚决抵制。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他从社会和政治的高度研究中国的教育,其生活 教育理论的内涵是丰富而博大的,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搞好教改实践的理论宝库, 是我们在各种教育思潮中站稳脚跟的强大思想武器。重要性编辑苏联的心理学家 Vygotsky 认为:人类自出生的婴儿期开始,就生长在由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衣食住行、社会制度等构成人类生活的文化世界中,所以影响儿童生活中各项表 现的,并非只有学校生活教育,尚包括家庭生活教育、社会生活教育等项目众多的生活教育。故生活教育的实施时程应涵盖人一出生到无法学习为止,其内容并约略划归成家庭、学校、 社会三大领域。【生活教育的重要性】生活是完整的,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而有趣的变化。我 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生活中自然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 下乡 下乡内容。我们所实施的新课程就是“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丰富和积累孩子的生活经 验。如我们在小班时,对孩子进行了好吃的食品主题活动,就是课程生活化的很好例证。 生活中处处有吃的东西,孩子从出生到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与食品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 系。我们把孩子生活中极其熟悉又喜爱的水果作为切入口,我们带领孩子参观水果店,孩子 们对水果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带着疑问,我们和孩子一起收集了各 种各样的水果,一起观察、比较、分享、品尝、数数在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着对水果 的经验和想法,最后延伸到各种各样的好吃的食品,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尝试涂色、撕纸、粘 贴、制作各种食品,与老师一起建构“食品商店”,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自然地融合了多 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但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学习,他们只感到自己置身在愉快的生活 游戏之中,这样的整合是水乳交融,自然天成的。智慧学理论在不知不觉中就运用到孩子的 生活、学习中。 当然,培养幼儿的智力智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平时,我们除了以朗朗上 口的儿歌、有趣的情境表演等方式引导幼儿探究穿脱、折叠衣物的方法,了解喝水的重要性, 体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等,更多的是为幼儿提供在真实的情景中自己动手练习,来获取 成功。如:小班的孩子在学习自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吃饭时满地饭粒、洗手时弄湿衣袖 等,此时老师不是急于求成,不是因孩子做不好而包办代替,剥夺孩子的自主发展权,而是 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实景练习、个别引导等,让孩子反复实践,慢慢习得,从而积累生活的经验。 经验告诉我们:“会自理的孩子是做出来的,不会自理的孩子是宠出来的。”因此, 我们要正确认识生活教育,把握好孩子的年龄特点,注重日常生活中生活环境、孩子动手实 践环境的创设,促进每个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生活教育理论区别联系编辑教育与生活的区别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有三种含义:第一种是狭义的生活世界概念,即日常生活世界; 第二种是特殊的生活世界概念,指人们各自的实践活动领域所构成的特殊世界;第三种重生活教育学做家务重生活教育学做家务是广义的生活世界概念,指与人有关的一切世界。总体来看,“生活世界”只有直观性、 自在性、重复性、经验性、朴实性、实用性等特点。而教育是师生以理解为中心建构的借助 行为表现出的,并从感情、认知与行为等方面筹划的师生生命可能性的内在场域,具有内在 性、理解性、工具性、建构性、学术性等特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者是有严格区别的, 这也决定了教育不能完全回归于“生活世界”。否则,既有生活,为何还要教育?“独特的历史 使命决定了教学世界应该借鉴和联系生活世界,但决不可回归生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 只是一种理念倡导,倡导的是以一种“过生活”的方式进行教育,倡导的是对学生现实生活状 态的关照,但它决不是简单地将教育等同于生活,特别是日常生活。所以,教育“回归”生活 世界,并不否认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合理张力,相反,它是以承认教育与生活有一定的区别为 前提的。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远远地丢在校门之外,怀着纯而又纯的学习愿望来受教育。教育来源于人与其相关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联。教育 与生活的联系是本然的。现代社会提倡构建“学习社会,” 倡导“终身学习,” 从另一方面反映了 现代生活对教育的迫切呼唤。杜威“教育即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主张都向我们阐明了 生活与教育是互相融通的。缺乏教育的生活是盲目的、迷失的、低层次的生活;缺乏生活的 教育,是无根的、脆弱的、干涸的教育。所以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这不仅 表现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更表现为教育原本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是生活本身,而不仅仅是 生活的手段。教育在生活世界中发生,但生活世界不是教育的背景,而是教育的场域。然而, 如前所述,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是制度化的、规范化的,它有可能因过于制度化和规 范化而远离真正的生活。所以,在教育生活中,重要的是要有回归生活世界的意识与人文关 怀,使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让学生的生命得到自然展现。只有恰当运用“回归生活世界”的 理念来关照教育,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育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完全释放。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充分说明了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那么数学教学就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遵循数学“源 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 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