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丘脑的神经解剖,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1、背侧丘脑 2、上丘脑 3、后丘脑 4、底丘脑 5、下丘脑 6、第三脑室,间脑的组成,背侧丘脑,1)形态,3)内部结构,4)纤维联系和功能,通常简称丘脑,2)位置,是一对卵圆形 灰质团块,1)形态,丘脑枕,丘脑间粘合,丘脑前结节,第三脑室,丘脑枕,背侧丘脑,2)位置,占间脑背侧部,内侧面参与构成第三脑室侧壁,位于中脑上方,前下方连下丘脑,丘脑间粘合,2)位置,占间脑背侧部,内侧面参与构成第三脑室侧壁,位于中脑上方,前下方连下丘脑,背侧,丘脑,位于第三脑室两侧,上面构成侧脑室下壁,外侧面邻内囊,被内髓板分成3个核群,前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3)内部结构,内侧核群,前核群,腹前核,腹中间核,腹后核,腹后内侧核,腹侧部,腹后外侧核,外侧核群,背侧部,腹后核,4)纤维联系和功能,腹中间核,和腹前核,接受小脑齿状核发来的纤维,发出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运动区,是小脑大脑,投射的中继核,与运动调节有关,背侧丘脑和后丘脑的特异性中继核团,丘脑症侯群,1、对侧半身感觉障碍(腹后核受损) (1)各种感觉均障碍 (2)肢体及躯干的感觉障碍重于面部 (3)深感觉及触觉重于浅感觉(痛、温觉)障碍 (4)实体觉障碍(由深、浅感觉障碍所致) (5)对侧半身感觉过敏和感觉过度,面部痛温觉和粗触觉通路,触觉纤维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痛温觉纤维沿三叉神经脊束下降口周纤维止于核上部,面部纤维止于核下部,三叉神经脊束核,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部的下1/3区,面部感受器 面肌、眼外肌、三叉神经支配肌,周围突经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三叉神经节(I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运动支,深感觉纤维经三叉神经节不换元直接止于,三叉神经中脑核,丘脑腹后内侧核,此二核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三叉丘系,躯干痛温觉和粗触觉通路,周围突经脊神经,躯干、四肢皮肤的感受器,粗触觉和压触觉纤维经白质前联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前束,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上部及旁中央小叶后部,丘脑腹后外侧核 (III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痛温觉纤维经白质前联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侧束,脊髓后根神经节 (I级神经元),脊髓后角固有核 (II级神经元),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上升1-2个节段,深感觉和精细触觉,周围突经脊神经,中枢突经后根进入后索组成薄束、楔束,内侧丘系交叉,丘脑腹后外侧核 (III级神经元),中央后回中上部及旁中央小叶后部,肌肉、肌腱、关节骨膜本体感受器和皮肤精细触觉感受器,脊髓后根神经节 (I级神经元),延髓薄束、楔束核 (II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丘脑症侯群,2、对侧半身持续性自发性疼痛 内髓板核、中央核受损害所致 (1)疼痛部位不固定:较弥散 (2)疼痛性质不固定:烧灼感、冷感、难以描述的疼痛感; (3)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血压、血糖升高 (4)止痛剂无效,抗癫痫药物有效。,丘脑症侯群,3、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 锥体外系统的诸神经核的反射径路中断 (1)强哭强笑时,病灶对侧面部表情丧失; (2)随意动作时,面肌无瘫痪;,参与锥体外系环路,运动感觉区,皮质纹状体纤维,新纹状体,纹状体苍白球纤维,苍白球,苍白球丘脑纤维,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躯体运动区,黑质,中脑顶盖,纹状体黑质纤维,丘脑症侯群,4、对侧肢体不自主运动、意向性震颤、共济失调 (1)过度不随意运动或舞蹈样运动或手足徐动 (2)运动减少,额、顶、颞、枕皮质,脑桥核,皮质脑桥纤维,脑桥小脑束(脑桥臂)交叉,小脑皮质(新小脑)为主,齿状核红核丘脑束,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躯体运动区,脊髓前角细胞,红核,红核脊髓束,参与共济环路,交叉,丘脑背内侧核与额叶皮质有联系,涉及意识性活动和记忆,影响心境和情感调节。,下丘脑乳头体,乳头丘脑束,丘脑前核,扣带回、穹隆、海马,5、丘脑痴呆及情感障碍 丘脑性痴呆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顺行性、逆行性遗忘,虚构及定向障碍。,丘脑症候群,丘脑症候群,6、意识障碍 丘脑中央核群还接受来自脑干网状结构传入纤维,再发出丘脑皮质纤维弥散投射至皮质广泛区域。其受累时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