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弯矩和应力关系式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6374956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的弯矩和应力关系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梁的弯矩和应力关系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梁的弯矩和应力关系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ME舔冊皿呂删哑“淇哑咪h強掘 杰u粽第七章弯曲应力7-1纯弯曲正应力梁的横截面上同时存在剪力和弯矩时,这种弯曲称为横 弯曲。剪力Q是横截面切向分布内力的合力;弯矩M是横 截面法向分布内力的合力偶矩。所以横弯梁横截面上将同时 存在剪应力e和正应力b。实践和理论都证明,其中弯矩是 影响梁的强度和变形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先讨论Q = 0, M =常数的弯曲问题,这种弯曲称为纯弯曲。图6-1所示梁 的CD段为纯弯曲;其余部分则为横弯曲。与扭转相似,分析纯弯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同样需要 综合考虑变形、物理和静力三方面的关系。1 变形一一平面假设考察等截面直梁。加载前在梁表面上画上与轴线垂直的 横线,和与轴线平行的纵线,如图6-2a所示。然后在梁的 两端纵向对称面内施加一对力偶,使梁发生弯曲变形,如图 图6-2b所示。可以发现梁表面变形具有如下特征:(1)横线(m-m和n-n)仍是曲线,只是发生相对转 动,但仍与纵线(如a-a,b-b)正交。(2)纵线(a-a和b-b)弯曲成曲线,且梁的一侧伸长, 另一侧缩短。根据上述梁表面变形的特征,可以作出以下假设:梁变 形后,其横截面仍保持平面,并垂直于变形后梁的轴线,只 是绕着梁上某一轴转过一个角度。与扭转时相同,这一假设 也称平面假设此外,还假设:梁的各纵向层互不挤压,即梁的纵截 面上无正应力作用。根据上述假设,梁弯曲后,其纵向层一部分产生伸长变 形,另一部分则产生缩短变形,二者交界处存在既不伸长也 不缩短的一层,这一层称为中性层。如图6-3所示。中性层 与横截面的交线为截面的中性轴。横截面上位于中性轴两侧的各点分别S 6-3半面假玫时梁隔变形承受拉应力或压应力;中性轴上各点的应力为 零。下面根据平面假设找出纵向线应变沿截面 高度的变化规律。考察梁上相距为dx的微段(图6-4a),其 变形如图6-4b所示。其中x轴沿梁的轴线,y 轴与横截面的对称轴重合,z轴为中性轴。则距 中性轴为y处的纵向层a-a弯曲后的长度为 (p + y)d0,其纵向正应变为pd0a)_ (P + y) dO pdB_ y o p式(a)表明: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各点的纵向 线应变沿截面高度线性分布。2物理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梁横截面上各点只受正应力作用。再考虑到纵向层之间互不挤压的假设 所以纯弯梁各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对于线弹性材料,根据胡克定律G Eo于是有E、 一 - y(b)Pg(b)式中E、p均为常数,上式表明:纯弯梁横截面上 任一点处的正应力与该点到中性轴的垂直距离y成 正比。即正应力沿着截面高度按线性分布,如图6-4d 所示。图卜4崔裁而上的应变与应力分布式(b)还不能直接用以计算应力,因为中性层 的曲率半径p以及中性轴的位置尚未确定。这要 利用静力关系来解决。3静力关系弯矩M作用在x-y平面内。截面上坐标为y、z 的微面积dA上有作用力 dA。横截面上所有微面 积上的这些力将组成轴力N以及对y、z轴的力矩My 和 Mz:c)二 J zb dAd)=J yb dAe)A在纯弯情况下,梁横截面上只有弯矩M = M,而轴力N和M皆为零。 zy将式(b)代入式(c),因为N二0,故有J EPAN = ydA = ydA = S = 0PPA其中二 J ydAE称为截面对z轴的静矩。因为一丰0,P故有S = 0。这表明中性轴z通过截面形心。 z将式(b)代入式(d),有=J E yzdA = J yzdA = EI = 0 P PPAAyz其中I = J yzdAyzAy称为截面对y、z轴的惯性积。使I = 0的一对互相垂直的轴称为主轴。由于y轴为横截面yz的对称轴,对称轴必为主轴,而z轴又通过横截面形心,所以y、z轴为形心主轴。将式(b)代入式(e),有M = J y 2 dA = J y 2 dA = I zPA得到6-1)MTz其中I 二 J y 2 dAzA称为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El称为截面的抗弯刚度。式(6-1)表明,梁弯曲的曲率与弯矩z成正比,而与抗弯刚度成反比。将式(6-1)代入(b),得到纯弯情况下的正应力计算公式6-2)上式中正应力b的正负号与弯矩M及点的坐标y的正负号有关。实际计算中,可根据截面 上弯矩M的方向,直接判断中性轴的哪一侧产生拉应力,哪一侧产生压应力,而不必计及M 和7的正横弯曲正应力梁在横弯曲作用下,其横截面上不仅有正应力,还有剪应力。由于存在剪应力,横截面不再保持平面,而发生“翘曲”现象。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对于细长梁(例如矩形截面梁,h 5, l为梁长,h为截面高度),剪应力对正应力和弯曲变形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式(6-1) 和(6-2)仍然适用。当然式(6-1)和(6-2)只适用于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并且要求外力满足平 面弯曲的加力条件:对于横截面具有对称轴的梁,只要外力作用在对称平面内,梁便产生平面弯 曲;对于横截面无对称轴的梁,只要外力作用在形心主轴平面内,实心截面梁便产生平面弯曲。 (薄壁截面梁产生平面弯曲的加力条件见6-5) 上述公式是根据等截面直梁导出的。对于缓慢变化的变截面梁, 以及曲 率很小的曲梁(h/p0 0.2,p0为曲梁轴线的曲率半径)也可近似适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