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16256579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课堂还给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把课堂还给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把课堂还给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学法教给学生 澄城县城关二小 王改玲概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舞台,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乐园是实施课改精神的重要举措。本文作者从自身体验谈起,论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具体做法,主要是: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走进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实现自我,在有效的探索中体验成功,在宽松的氛围中增强自信。其内在实质是让教师通过实例感受课堂教学教师、学生之间主体地位巨大变革带来的教学效果。关键词:课堂、学生、兴趣、情景、探索、氛围、体现自我正 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因此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因此,教师要确立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学法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法教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真真正正充当课堂学习的小主人,教师还学生于时间、空间、主权,让学生有个性张扬的时间、探究知识的空间、自主发展的权利,亲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历程,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会学、学会的良好习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 “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单向、沉闷、压抑的课堂环境,由此而产生教师照本宣科,为教书而教学的被动课堂教学局面以及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不断弱化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教的针对性、“学”的独立性,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而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法教给学生正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挑战,它注重的是师生在课堂中相互探究知识,实现自我发展的感受和参与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近年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把课堂还归学生、把学法教给学生的:一、在浓厚的兴趣中走进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一个人不断进步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及内驱力,先有兴趣,后有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兴趣行为大于意志行为,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起来,才能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自主地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拓展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就是利用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的。在低年级教学中,可以借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来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师戴着“奥特曼”头饰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宇宙超人奥特曼,今天来和大家比一比,看看谁是最聪明的人,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获得比赛的胜利呀?”教师摘下头饰适时地补问:“同学们有信心吗?”小同学都好表现自己,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这样的课堂引领,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积极主动。对于中高年级的同学,我因教势利导,借题发挥,有时采用课文引趣、故事激趣、榜样激励、CAI课件、找朋友、你问我答、智力大转盘等多种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快,课堂效果事半功倍。二、在真实的情境中实现自我保加利亚情景教学的倡导者罗扎诺夫认为,情景对于人的心里具有明显的暗示作用。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与情境之间发生种种信息交流,能极大的开发人的潜力,使人茅塞顿开,产生顿悟,似有聪慧之神启开心扉,记忆的仓库打开了,联想的脉络疏通了,想象力张开翅膀腾飞到了“蓦然回首,那人你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特别是问题情境,既有情境的吸引,又有任务的驱动,前边拉,后边推,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如在教学分类时,我利用课件创设了一个刚刚开业的新商店情景,货物摆放混乱。我及时提出问题:如果让你来当这家商店的经理,你准备怎样做?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这样老师把问题交给了学生,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自主地进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了学习的主人。又如在教学了人民币的认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换钱”的游戏:老师手中有一元钱,想和你们换角币,怎样换才能使双方都不吃亏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组纷纷汇报自己的想法有的用10个1角,有的用5个2角,还有的有的用可见正是由于教师创设了好的教学情境,学生的个性以及对事物、对事实的独特感受与见解在课堂中得到很好的展示,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的探究欲、求知欲得到了同步提升。当然,许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对于情景的创设可以多种多样,提供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新知识,也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动手设计、制作和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课程中,每个知识点基本贯穿在一个现实情境中,教师只要注意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和知识探究过程,最大化地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以及学习过程活动化,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唤醒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三、在有效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又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为了利用前面学习的平移、割补之法,我课前让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以备课堂学习之用,教学中我首先组织学生对两个梯形量一量、拼一拼,然后再利用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我再设计以下问题:(1)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下底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3)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4)梯形的面积应怎样算?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导出后,为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我又问: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这样有效地提问指明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方向,学习中,学生可以少走弯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去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本质,从而寻找到共同点,顺利地实现了自我构建和知识创新的机会。可见,开发课堂的潜能,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思考、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操作、思考、质疑、讨论、练习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四、在宽松的氛围中增强自信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于是,“精神放松,形体自由,活而有序”成为我努力追求的课堂景观。要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必须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在行动上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与学生开展交流、合作。对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每一次热情参与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对学生每一个错误和失败,都要给予耐心的引导和帮助,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索营造良好的氛围。老师的关注、信任与赏识,是每个学生的渴望,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和增强,影响深远,不可低估。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在学生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后,我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应该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他们都有四条边。”等他刚一说完,另外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应该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条线段都叫做边。”“他们还都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 我在一旁微笑地听着,并尽最大的努力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辩论、去取伪纯真,最后说:“嗯,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那时间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非常投入,其他的学生受其影响,上课发言也变得非常积极。可见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总之,把课堂还归学生,把学法教给学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作为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为他们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使学生参与到教与学之中,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就会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对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课改方向,教育的春天一定会早日到来!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作者:万荣运 2、有关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作者:余文森 3、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作者:蔡林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