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总论08.8.24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6245029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5.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总论08.8.24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传染病学总论08.8.24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传染病学总论08.8.24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总 论,传染病流行的历史,传染病曾造成人类历史上巨大的灾难 医学科学发展,人类战胜传染病能力大大增强 人类早期 传染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传染病发现与发明,1546年,意大利医生费拉卡斯托罗提出,疾病可通过健康人直接与患者接触传播,也可间接传播。 1677年,荷兰显微镜专家虎克在显微镜下观测到细菌。 1786年,丹麦生物学家奥托.弗里德里希.米勒最早著书描写细菌。,1798年,英国医生琴纳发现接种牛痘,会对天花产生免疫力。 1867年,消毒外科手术开始普及。 1910年,德国细菌学家埃尔利希发现一种砷化合物能杀死梅毒螺旋体。 1921年,卡介苗问世。 1928年,第一种青霉素用于治疗。同年,百日咳疫苗诞生。,1932年,德国化学家吉哈德.多玛克发明硫元素化合物能杀死链球菌。 1935年,德国生物学家马克发现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 1939年,美国微生物学家迪博发现抗菌素的抗菌作用。 1944年,美国人发明链霉素。 1955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索尔克制成脊髓灰质炎疫苗。 最近30年新发传染病(见下表),天花于1977年在全球消灭 1980年5月8日,第33届世界卫生大会庄严宣告:全世界消灭了天花,1991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美洲消灭了脊髓灰质炎。 2000年9月和2002年6月西太平洋地区和欧洲先后宣布消灭本土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 2002年我国基本上消灭了脊髓灰质炎。 2005年全球最终消灭了脊髓灰质炎。,我国的传染病形势,(一)传染病流行概况 20世纪50年代初 急性传染病死亡位居死因第二位 20世纪70年代 已退出前十位死因,传染病发病率从解放初期2000/10万,降到200/10万左右。 传染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例由20%现降到不足1%。,呼吸道、肠道、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减少80%以上.但经血和经性传播的疾病逐年上升。 20世纪末传染病死因构成比由19世纪的50%-60%下降至10%以下,(二)中国传染病防治面临的挑战,尚未被控制的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等。 一些过去已经基本上控制了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 如淋病、梅毒、结核等。 1964 1980长达16年的时间里,淋病、梅毒等性病基本消灭。 新的传染和潜在传染病陆续出现,如艾滋病、O157:H7感染、SARS、H5N1、猪链球菌感染等。 西部大开发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影响。 生物恐怖的可能性及其防范。,2002年我国报告的前10位传染病发病例数,传染病 1 病毒性肝炎 2 结核病 3 腹泻病 4 淋病 5 麻疹 6 伤寒 7 梅毒 8 疟疾 9 出血热 10 猩红热,每年病例数 658 185 500 181 454 595 159 422 58 341 54 064 53 420 32 977 31 371 14 369,Chinese Health Statistical Digest 2002,摆在我们前面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在大讲卫生革命的同时,必须牢记传染病防治将始终占有其重要的地位。,世界传染病流行现状,虽然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和相应的预防措施,一些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在占世界人口约75%的发展中国家,传染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40种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995年全球死亡5200万人中,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占32%。,(一)原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如黄热病和登革热等。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非洲大陆,黄热病呈地方性流行的33个国家,每年发生黄热病20余万例。1996年全世界报告60余万例登革热,死亡2400例。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严重肆虐人类的传染病中,大致可分为4大类: (二)疾病本身早已存在,但在发现病原体后才被真正认识,如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等。,(四)疾病在人群中以往可能不存在,确实是新出现的传染病,如我国的艾滋病、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等。 (三)疾病本身早已被认识,但未被认为是传染病,如由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引起的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人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突发性玫瑰疹、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病等。,祖国医学对传染病的认识:称为“疫”、“瘟疫”、“疫疠”、“时行” “杂气”、“时气”、“乖妒之气”,外感病.,流感-未来最恐怖生物武器 忘掉炭疽、天花吧,科学家昨天宣布,下一种真正令人担忧的大规模杀伤性恐怖武器,不是别的,正是你我都很熟悉的流感病毒。与天花等感染原不同的是,流感病毒几乎垂手可得。“鸡感冒病毒”-H5N1再变异两次就可在人群中传播。-未来世界是病毒的?,残酷而浪漫的肺结核神话 人类疾病与文学艺术之间确实有着不可思议的关联,一方面肺结核让美丽凋谢,让生命远逝;另一方面肺结核则使整个世界浪漫高雅。 飘零的秋叶,鼠疫离我们有多远 在我国,许多人认为鼠疫已被消灭,以为鼠疫只是中世纪黑死病年代遥远的回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疾控中心发出警告:“鼠疫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仍然对我们构成严重威胁.”,“恐怖杀手”:霍乱恐惧 在古代,医学史家形容“霍乱骑着骆驼旅行”。它被描写为“曾摧毁地球的最可怕的瘟疫之一”。这种叫做霍乱弧菌的菱形细菌,通常通过不洁的饮用水传播,它能够寄存在肉类、牛奶、苹果等食物上数天。 -在我国铁路沿线发病!,世界抗击非洲疟疾 美国总统布什说:“疟疾(malaria)问题是非常悲剧性的,因为该疾病本身是高度可治、可防的。然而,这也是我们的机遇,因为我们知道大规模的行动能够在整个地区击败这一疾病。”,体虱-斑疹伤寒的病原 斑疹伤寒和伤寒不一样,可这两种疾病经常被混淆。斑疹伤寒病人的高热可持续两周,并伴有皮疹和出血点。斑疹伤寒病人在进入医院时都进行了洗浴、灭虱。他们的衣服也经过了消毒。难道是体虱传播了这种疾病?,出境旅游当防黄热病 目前,全世界对黄热病还没有特效性治疗办法。前往黄热病呈地方性流行国家的丛林地区或城市及其近郊的旅行者,感染黄热病的危险性很高,因为黄热病病毒存在的地区远远多于官方报告有黄热病流行的地区。,AIDS=边缘化+羞辱+隐匿? 对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给以心理救助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使他们拥有正常的权利,是中国社会正在面临的人道命题。而如何使他们大多数人走出地下状态,进入治疗程序,则与公共安全息息相关。,让我们记住这非凡的SARS日子 今天的北京人兴奋而激动。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人们在翻读历史时,将会把目光久久停留在这一天人们默默地诉说,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进步中获得补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受到重视,消灭脊髓灰质炎,1347-1351年 鼠疫导致2400万人死亡,1910年人类与鼠疫作斗争,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防治霍乱,河南省某村艾滋病病人-2003,疯牛病,儿童AIDS,SARS 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03年7月10日全球共诊断8437例,死亡812例我国至2003年6月确诊5327例,死亡348例.,概 述 传染病: 是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病原体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传染病学: 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方法 流行病学 预防措施,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一、感染概念: 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共生状态:寄生物与人体宿主和平共处,互相适应,互不损害状态。 机会性感染:平衡破坏,宿主损伤产生. 感染:病原体与人体宿主斗争过程中的各种不同表现。,感染与免疫,二、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一过性感染) 隐性感染(coaert infection)(亚临床感染)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 )(临床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 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隐性感染: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无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天然疫苗),显性性感染: 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还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冰山一角,病原携带状态: 包括带病毒者、带菌者和带虫者。携带病原在3-6个月之内为急性携带者,超过6个月为慢性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之后为恢复期携带;发生于隐性感染之后为健康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临床症状出现之前为潜伏期携带者。 共性:不出现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潜伏性感染: 机体免疫系统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下来,成为携带者。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者不排出病原体。,感染过程中的各种表现,病原体进入人体,隐性感染 covert infection 最常见 不出现任何症 状体征,免疫 学检查才发现,显性感染 overt infection 最低 出现症状 、体征、病理改变 免疫反应,病原携带状态 carrier state 次之 不出现症状、 能排除病原体,潜伏性感 atent infection 少 局限化、不能将病原体清除不引起显性感染,病原体被清除,定 居,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invasiveness) 毒力(virulence) 数量(quantity) 变异性(variability),感染与免疫,四、感染过程中机体 免疫应答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病 原 体,侵袭力,毒 力,数 量,变异性,免 疫 机 制,非特异免疫故有免疫,特异免疫 适应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菌毛、定植因子、黏附作用,外毒素、内毒素等,成正比 最低致病量不同,逃避免疫 制作疫苗,补体、细胞因子、 溶菌酶等,外部,内部,吞噬细胞等,Tcell,Bcell IgM IgG、IgA、IgE,致病及防御机制,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病原体的入侵部位 病原体在体内的定位 病原体的排出途径,二、机体组织损伤的机制 病原体的直接侵犯 病原体的毒素作用 机体的免疫反应,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 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 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患者 2、隐性感染者 3、病原携带者 4、受感染的动物,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传播途径 :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传播途径。 1、空气传播 2、水传播 3、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5、血液、体液传播 6、土壤传播 7、医源性传播,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易感人群: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 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一、基本特征: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性 有感染后免疫力,传染病的特征,二、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一)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1、潜伏期 2、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复发和再燃 后遗症,潜伏期 定义:是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 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意义:诊断、追溯传染源、确定检 疫期、 选择免疫方式 短潜伏期疾病:霍乱、菌痢、鼠疫 潜伏期13周:麻疹、乙脑、HFRS、破伤风 长潜伏期疾病:麻风、狂犬病、艾滋病,前驱期 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 前驱期的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如头痛、发热、乏力、肌肉关节痛等。起病急者无前驱期,症状明显期: 在此期间该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通常都获得充分表达,如具有特征性的皮疹、肝脾肿大和脑膜刺激征、黄疸、器官功能衰竭等。,恢复期: 机体免疫力增长到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临床上称为恢复期。,复发: 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次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发热症状再度出现,成为复发。 再燃: 有些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时,成为再燃。复发和再燃可见于伤寒、疟疾、菌痢等。,后遗症: 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仍长期未能复常者称为后遗症。多见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炎等。,(二)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1、 发热 2、 皮疹 3、 中毒症状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传染病的特征,发热,发热仅是发热性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反应之一。发热的高低和长短以及体温的形式,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和治疗(抗菌药物、解热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等)的影响,因此未经治疗的典型病例,才可能有典型的热型。,驰张热,波浪热,稽留热,间歇热,多见伤寒,见于疟疾、败血症,多见于伤寒缓解期、HFRS,见于回归热,皮 疹,出疹时间水、红、花、麻、斑、伤 第一天 水痘、风疹 第四天 麻疹 第二天 腥红热 第五天 斑疹伤寒 第三天 天花 第六天 伤寒 形态 斑丘疹:见于麻疹、风疹 出血疹:见于出血热、流脑 疱疹、脓疱疹:见于水痘、天花 荨麻疹:见于血清病,发生皮疹的主要传染病,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特征,发生皮疹的主要传染病,斑丘疹,传染病的特征,搔抓样出血点,传染病的特征,瘀点、瘀斑,传染病的特征,疱疹,传染病的特征,脓疱疹,传染病的特征,麻疹,伤寒(玫瑰疹),毒血症症状: 病原体的代谢产物、细菌毒素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如乏力、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关节、骨骼疼痛、多器官功能衰竭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 临床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三)临床类型 1、按病情轻重分型: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爆发型; 2、按病程分型:急性、亚急性、慢性 3、按临床类型分型:典型及非典型,传染病的特征,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一、临床资料: 二、流行病学资料: 三、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指方位) 2、病原学检查(确诊) 3、分子生物学检测(补漏) 4、免疫学检查(发展方向) 5、其他检查(重要参考),第六节传染病的治疗,一、治疗原则: 综合治疗,即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 二、治疗方法: 1、一般及支持治疗:隔离、护理和心理治疗 2、病原或特效疗法:为根治和控制传染源 3、对症治疗 4、康复疗法,传染病的治疗,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的预防是社区卫生服务重要的组成部分,及时报告和隔离患者就成为医生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管理传染源1、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甲6、12,乙12、24,丙24h填卡)2、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 离、早治疗(5早) 3、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应进行检疫,医学观察,药物预防和应急接种。 4、对病原携带者应随访,给予治疗、管理、观察并适当调整工作。 5、对患者或带菌动物,给予隔离治疗、检疫、捕杀。有害动物坚决捕杀。,二、切断传播途径1、消化道传染病: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加强饮食、水源及粪便管理。2、呼吸道传染病:搞好居室卫生并保持空气流通。3、消灭动物媒介:消灭苍蝇、蟑螂、蚊子及灭虱、灭蚤。4、消毒: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5、消灭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三、保护易感人群1、加强健康教育、卫生宣传,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2、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如饮食营养、住房生活环境、讲究卫生、锻炼身体。 3、提高特异性免疫力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非常重要的措施。 特异性主动免疫:接种疫苗、菌苗或类毒素。 特异性被动免疫:接种抗毒素或特异性高效价免疫球蛋白。4、药物预防。,处理疫情三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早期原因不明情况下要求: 边调查,边处理; 控制疫情蔓延; 减少死亡; 探讨病因:流行病学病因 病原学病因,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永无止境!,思考题: 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传染病的流行条件和影响因素是什么? 3、感染的过程和表现是什么? 4、传染病有早期诊断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 5、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6、感染、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定义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