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保护规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161351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景观保护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乡村景观保护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乡村景观保护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景观保护规划 作者:olisure【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乡村文化不再是单一的刀耕火种,乡土建筑渐渐的被钢筋水泥取替,失去了原有的乡村真实性。乡村的景观特色逐渐消失,村民走向城市大众化已成趋势。为了保护乡村景观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对传统乡村景观构成基本要素的分析,提出了保护与规划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的基本原则,进而探讨传统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的研究思路,从而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特色,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人居环境。【关键词】:乡村景观,基本要素、乡村聚落、乡土建筑正文: 一、乡村景观的定义村落是大地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依据景观科学对景观含义的描述、结合景观地理学、景观建筑学和景观生态学的景观定义、乡村景观首先一种格局、这种格局是历史过程中不同文化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的记录,景观最主要的表现是反映现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而历史的记录则成为乡村景观遗产、成为景观中最有历史价值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 从地域范围开看。乡村景观石泛指城市景观以外的景观空间、包括了从都市乡村、城市郊区景观道野生地域的景观范围。2) 从景观构成来看。乡村景观是由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经济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整体。3) 从景观特征上来看。乡村景观是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人类的干扰强度较低、景观的自然属性较强、自然环境在景观中占主题。景观具有深远性和宽广性。4) 乡村景观区别于其他景观的关键在于乡村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其次乡村景观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景观环境保护的宝贵资产。乡村景观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发挥乡村的优势、摆脱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成为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和城乡景观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传统乡村聚落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1. 物质构成方面。乡村景观的自然环境要素、乡村聚落形态、乡土建筑等。 2. 精神文化构成方面民俗文化、居民生活方式,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优美的田园景观。1.1乡村景观的自然环境要素自然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是区域景观的基底、是城市景观的大背景、是乡村景观的核心景观特征。乡村景观所具有的自然环境要素对乡村景观的形成具有不同的作用成为乡村景观构成的有机组成要素。自然环境景观要素组成见表1 乡村景观的自然环境要素 表1景观要素景观要素分异地形 地貌大地形单元:山地(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平原、沟谷、盆地和高原;景观分异要素:坡向和坡度土壤地带性土壤类型;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异;微地貌土壤分异;人类对土壤微域的干扰;土壤侵蚀;土壤堆积;植被地带性植被类型;植被在高度作用下的垂直地带性;植被群落(乔木灌木草本)原始植被天然次生植被人工林;人工农田植被;农田林网、聚落绿地、道旁林地;城镇绿地系统水体天然水体:河流、湖泊、瀑布、湿地、滩涂、沼泽、人工水体、运河、人工湖泊、水井等动物动物群落特征气候太阳辐射与地面温度的地带性分异;太阳辐射的四季分异;水分因素的地带性分异;高度对水、热的再分异;海陆关系;水陆关系与局部气候;1.2乡村聚落形态乡村聚落形态是指乡村聚落的平面展布方式,即组成乡村聚落的民宅、仓库、圈棚、晒场、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商业服务、文教等公用设施的布局。一般有集聚型和散漫型两种。,多数住宅集聚在一起,不同聚落的规模相差极大,从数千人的大村到仅一二十人的小村不等。根据聚落延展形式的不同,分为3种:团状(或块状)村。房屋比较集中,平面形态呈近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多以道路交叉点、泉水或寺院等为中心集聚众多住宅自然形成,位于平原和盆地地区;带状(或列状)村。沿河流、山谷、交通线或为避免洪水浸淹而沿高地成条带状分布的村落,有时若干村首尾相接成串珠状聚落;环状村。山区沿山麓以及湖塘区沿岸的聚落常呈环状分布,实际上也是带状或串珠状聚落的一种。散漫型村落也称散村,住宅零星分布,其间距因地而异。聚落形态受自然、社会经济及风俗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乡村聚落形态体现了人类生产、生活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1.3乡土建筑乡土建筑指在从历史时期到现在的人工干扰自然环境景观的全过程中、在自然环境景观的基底上塑造和建设的可视景观要素。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也表明了人类干扰自然景观的景观利用性、景观的保护性、景观的适应性、景观塑造的协调性、建设的合理性、以及人造景观的创造性。乡土建筑具体包括 建筑物、交通道路、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设施等。 2.1精神文化构成方面精神文化构成方面、即乡村文化是居民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在了解自然、认知自然、感受自然、利用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创造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乡村环境观念、乡村生活观念、乡村道德观念、乡村生产观念、乡村风土民情、宗教信仰、乡村财富分配形式等涉及乡村社会、经济、宗教、政治和乡村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社会价值观。 精神文化构成方面的景观要素景观要素景观要素分异与特征乡村环境观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对自然环境有绝对的依赖性、环境提供居住和食物的来源。乡村生活观传统的乡村生活观具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节律特征,传统的乡村人的生活以“温饱”为中心、人们的欲望较低、对现状比较满足;现代乡村的生活观念正经历城市生活观念的冲击、城市生活方式正在乡村快速发展扩散乡村道德观乡村道德观不是落后、也不是保守、但具有较强的秉承性;与城市现代、时尚、流行的道德观念有较大的差异、城市道德观具有引进性、而传统乡村道德观念则具有历史的文化根基、受冲击变化差异大。乡村生产关观在自然经济时代、乡村生产以满足自我需求为中心、是为生存而生产、在传统的经济时代、乡村生产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扩大生产规模、通过交换获得自己不能生产的东西;在现代经济时期、乡村进入市场化生产、乡村生产由农业生产扩展到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乡村的风土民情风土民情是乡村地方文化的集中反映、主要体现在地方节庆活动、丰收庆典等是构成乡村景观的重要要素。宗教信仰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中西宗教,民间各种祭祀活动。乡村财富分配具有“粮食观”、“土地观”、“房产观”等。 三、 乡村景观的保护规划原则 乡村景观是大地景观中重要的景观类型、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景观并改造自然的直接方式之一。1.乡村土地利用的保护规划 乡村土地利用不同于城市土地利用体系和格局。乡村以农业和其他农村经济为主体、乡村土地利用主要划分为耕地,园地、草地、居民点、道理、水域等例如道真县周边某农业茶叶经济区道真县城1.1土地利用的集中与分散 土地利用的集中与分散不仅取决于土地的适应性、地形特征、农作物种植方式;而且还取决于农作物的特征。完整的而平坦的土地适宜于集中和规划利用、而山地破碎的土地则适宜于分散和小规模的利用。适宜性相近的土地适用于集中规模利用、而生境和立地条件复杂的土地则适宜于分散小规模利用。道真县城周边某农业茶叶经济区域,经有关专业人员考察、山茶对当地域带土壤的适应程度、适合山茶的种植、充分利用该地域的土壤适合栽培山茶的优势、在现实土地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且该地的山茶为县城提供有效的经济来源之一、由于地形的不完整性和石漠化的严重性导致山茶规模的局限性。1.2乡村水域的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服务业、农业都需要能源的提供才能正常的运行,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剧增、城市规模的不断向外膨胀、导致了能源的稀缺严重化,有不少沿海投资商将索取能源的手伸向传统乡村景观自然要素中、其中有对乡村道路没规律没质量保证修建道路,再对自然矿产的无节律开采和乡村自然水域的利用筑坝修建电站、严重的破了传统农村与自然和谐的恬静生活。例如、旧城镇鱼塘水电站的修建、鱼塘水电站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旧城镇,是芙蓉江梯级开发中的第七级水电站,坝址距道真县城35km。坝址控制流域面积533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08立方米/秒。水库正常蓄水位465.00m,总库容1.224亿立方米,为周调节水库。鱼塘水电站的修建造成上游可耕地淹没面积不可统计和许多农户的搬迁数量不可统计,电站的下游没有了正常的水流量、造成下游大量水生动物不能正常的繁衍,严重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鱼塘电站下游旧城镇鱼塘电站 2.乡村人居环境与乡土建筑的保护规划 2.1乡村生态社区规划生态社区是一个舒适、健康、文明、高效益、高自然度的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社区。乡村生态社区要综合考虑聚落布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适宜的规模和完善的庭院生态体系以及完善的生活服务系统与适宜的公共活动空间。道真县民族广场沿着河道都是绿树一片,尹真雕像这里给居民提供了幽静漫步的场所。尹真雕像立于生态绿化中给安静带来一份历史严肃的氛围,为居民提供观景散心。实现了生态社区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绿化、环保、建筑、日照、通风等各项的要求。生态社区中的绿地系统建设,综合考虑了绿化的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和生物多样性。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划进程。 2.2乡土建筑保护规划在现代社会文化建筑的冲击下,乡土建筑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乡土建筑正面临退化或消失的趋势。乡土建筑是传统乡村文化的历史结晶、是具体的乡村实体文化景观,为了进一步了解与保护乡土建筑,笔者在以下就例分析;插旗山一角 道真插旗山位于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旧城镇土城关村和槐坪村交界处,巍峨绵亘,峰峦叠翠、悬岩壁立。正安知州彭焯撰文赞插旗山;“四时朝拜、不让峨眉;诸佛凭依、何殊衡岳”。称翠飞阁“上冲青云、下悬无地”。翠飞阁占地约13平方米,条石作基、木瓦结构,重檐攒尖顶、通高7米、两层。底层高4米,腰檐六翼角飞翘,上层斗形,四翼角。阁基距悬岩边仅40厘米,四周悬岩峭壁仅一仄径可通,登阁远眺、山飞翠微、蔚为壮观。古寺己少为人知,而翠飞阁仍名闻遐迩、历来为游览胜地。每年古历六月十九,正安、道真、务川、彭水、武隆、南川等地的善男信女来此赶庙会者络绎不绝。对这样的民间少有的建筑和民俗节日我们在乡村规划中要进行保护。插旗山下的槐坪村从图中可以看到,插旗山下还保留着传统乡村的建筑,在一些零星中我们又不难看到现代建筑的慢慢崛起,进而取代传统建筑,因此建立相应的措施保护传统乡土建筑是必须的,有于当地许多村民出外打工挣钱、回家都吧自家的房子建,由于建房成本高,所以村民们建房多不盖瓦,近年来政府发布一项政策,就是谁家盖房盖瓦的就有相应的补贴,并且外墙有粉刷成农村样式的都有相应的补贴,这样远处看去的确有了农村的味道,但是失去了乡村建筑景观原有的真实性。我们所为的农村是在乡村历史底蕴的发展中形成的,而不是现代钢筋水泥建筑的外壳上装饰成的。总结: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传统乡村景观不再是以往所谓的孤岛,而是成为了城市物质输入和资源索取的对象,传统的乡村景观正在快速演变,在演变中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参考文献】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王云才.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