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专题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16154770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5.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史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国教育史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国教育史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3/111中国教育史专题中国教育史专题 主讲人主讲人 蒋明宏教授蒋明宏教授2021/3/112第一章第一章 导论导论 一、课程安排一、课程安排w 1、总课时:、总课时:48;总学分:;总学分:3w 2、教学要点:基本要点与线索;特点与地位;得失启示。、教学要点:基本要点与线索;特点与地位;得失启示。w 3、考试方式:平时表现、考试方式:平时表现10;读书讨论;读书讨论40;闭卷;闭卷50。二、分期问题二、分期问题w 1、非形式化教育、非形式化教育w 2、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w 3、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 三、世界之最与民族之特三、世界之最与民族之特w 1、世界之最。介绍中国教育史的、世界之最。介绍中国教育史的5个世界之最。个世界之最。w 2、民族之特。如:官私学互补;教育与育士选官合一;德、民族之特。如:官私学互补;教育与育士选官合一;德育偏重伦理道德;诵经式致知方式,等等。育偏重伦理道德;诵经式致知方式,等等。2021/3/113第二章古代学制篇第二章古代学制篇 一、古代文教政策一、古代文教政策 1、变迁、变迁 (1 1)秦以前)秦以前 三代(三代(“奴隶奴隶”制时代):制时代):“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学在四夷百家争鸣,学在四夷”。介绍。介绍儒、法、道、墨儒、法、道、墨等数家。等数家。秦代(秦代(“封建封建”制初立):制初立):“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法为教”(2 2)两汉南北朝)两汉南北朝:“封建封建”文教政策确立与发展文教政策确立与发展 汉代:汉代:“兴儒倡学,官私并荣兴儒倡学,官私并荣”魏晋南北朝:文化教育的自发性魏晋南北朝:文化教育的自发性 (3 3)唐宋)唐宋:“封建封建”文教政策的完备化文教政策的完备化 唐代:唐代:“三教并用,教育鼎盛三教并用,教育鼎盛”宋代:宋代:“重文尊士,理学广传重文尊士,理学广传”(4 4)元明清)元明清:文教政策的专制性:文教政策的专制性 “思想控制,文教如网思想控制,文教如网”。2021/3/114 2、基本特点、基本特点 可以作为可以作为“民族之特民族之特”的补充参考的补充参考(1)政府重教,视为统治之道。)政府重教,视为统治之道。(2)文教政策有鲜明政治性,服务政治、德育)文教政策有鲜明政治性,服务政治、德育(人伦道德教育)为重。(人伦道德教育)为重。(3)重视官学(主要是大学),容纳私学,形成)重视官学(主要是大学),容纳私学,形成一定的互补性。一定的互补性。(4)学校教育与取士选官制度的合一。)学校教育与取士选官制度的合一。(5)贯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并重的精神。)贯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并重的精神。2021/3/115 二、官学制度二、官学制度 (一)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产生(一)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产生 1、教育的起源于原始社会、教育的起源于原始社会 原始教育的幼稚性及其特点。原始教育的幼稚性及其特点。2、学校产生于文明时代之初、学校产生于文明时代之初 (1)(1)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 (2)(2)学校的起源与产生途径学校的起源与产生途径 “庠庠”养(老)与教的合一养(老)与教的合一;“校校”、“序序”军体教育活动军体教育活动;“成均成均”音乐教育(与祭祀有关)。音乐教育(与祭祀有关)。(二)奠基时期的官学(二)奠基时期的官学 1、“奴隶奴隶”制时代官学及其代表:周代制时代官学及其代表:周代 2021/3/116w (1)学校系统)学校系统 西周官学系统示意图西周官学系统示意图w 南学(成均)南学(成均)w 天子设天子设北学(上庠)北学(上庠)w 大学大学 辟雍(太学)辟雍(太学)w 中央:国学中央:国学 诸侯设诸侯设 东学(东序)东学(东序)w (泮宫泮宫)西学(瞽宗)西学(瞽宗)w西周官学西周官学 小学小学 塾(闾设)塾(闾设)w 庠(党设)庠(党设)w 地方:乡学地方:乡学序(州设序(州设w 校(乡设)校(乡设)w (2 2)学生:修业、入学年龄与学生:修业、入学年龄与资格资格w (3)教育内容:德、行、)教育内容:德、行、艺(六艺)、艺(六艺)、仪仪w (4)教师:官师一体教师:官师一体w 2、“封建封建”官学的胚胎:官学的胚胎:战国战国“公室养士公室养士”(例齐国稷下学宫)(例齐国稷下学宫)(三)古代官学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三)古代官学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汉代的官学系统、汉代的官学系统 (1)“封建封建”及古代官学制度的确立及古代官学制度的确立 标志:标志:汉武帝兴官学(前汉武帝兴官学(前124年建太学)年建太学)2021/3/117 (2)官学系统(见示意图)官学系统(见示意图)大学:太学大学:太学w 中央中央特殊学校:鸿都门学(文艺专科学校)特殊学校:鸿都门学(文艺专科学校)w 小学:四姓小学(贵族学校)小学:四姓小学(贵族学校)汉代官学汉代官学 学(郡设)学(郡设)w w 校(道邑设)校(道邑设)w 地方地方 庠(乡设)庠(乡设)w (小学)(小学)w 序(聚设)序(聚设)w 2 2、汉代太学概况、汉代太学概况 学生;教授;学生;教授;课程;教学课程;教学(师法、家法师法、家法);考试。;考试。2021/3/118w(四)古代官学制度的完备:唐代(四)古代官学制度的完备:唐代w 、官学系统、官学系统w 类型:专修儒经;专门学校(含实科学校);类型:专修儒经;专门学校(含实科学校);w 、学校类型与分级、学校类型与分级特殊学校特殊学校w 分级:研究院;大学;专科;小学分级:研究院;大学;专科;小学w 、官学的各项制度、官学的各项制度 w (1)学生:入学资格;入学年龄与年限。)学生:入学资格;入学年龄与年限。(2)师生见面礼。师生见面礼。(3)考试。考试。(4)假期。假期。(5)修课规定修课规定。(6)学生学籍管理。学生学籍管理。(7)教师及其考核。教师及其考核。(8)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体制。国子监祭酒掌管教育国子监祭酒掌管教育w 4、唐代官学特点:、唐代官学特点:“封建封建”官学走向成熟的标志官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w(1)形成了完备的官学系统(类型、级别等)。)形成了完备的官学系统(类型、级别等)。w(2)各级教育行政和各种教学管理制度臻于完善)各级教育行政和各种教学管理制度臻于完善w(3)入学资格等级森严)入学资格等级森严w(4)形成了)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实科学校(其中医学特别发达)。世界上最早的实科学校(其中医学特别发达)。(5)学校与科举的关系十分密切。)学校与科举的关系十分密切。w(6)学校教育对外空前开放,周边国家纷纷前来留学。)学校教育对外空前开放,周边国家纷纷前来留学。2021/3/119w(五)古代官学制度的发展与衰落(五代(五)古代官学制度的发展与衰落(五代清)清)w、入学资格放宽,教育对象扩大。、入学资格放宽,教育对象扩大。w、学校类型与教学内容更加多样、丰富。、学校类型与教学内容更加多样、丰富。(1)学校类型上:)学校类型上:宋增画、武学,元增阴阳、社学,清增外文学馆宋增画、武学,元增阴阳、社学,清增外文学馆 (2)课程设置上:)课程设置上:明清国子监设置的课目大为扩大明清国子监设置的课目大为扩大 w、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的发展。、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的发展。(1)地方教育行政的出现:)地方教育行政的出现:诸路提举学事司的建立诸路提举学事司的建立 (2)学校经费的固定化)学校经费的固定化 (3)国子监职能的变化:)国子监职能的变化:具有管理和教学双重职能具有管理和教学双重职能w、日益成为科举的附庸、日益成为科举的附庸2021/3/1110 三、私学制度三、私学制度 中国古代私学包括私立蒙学、经师讲学、书院三大块。中国古代私学包括私立蒙学、经师讲学、书院三大块。(一)古代私学发展概述(一)古代私学发展概述 1 1、基本线索、基本线索 兴起兴起(春秋战国之交,诸子百家讲学)(春秋战国之交,诸子百家讲学)发展发展(两汉,出现蒙学层(两汉,出现蒙学层次的次的“书馆书馆”和大学层次的和大学层次的“经馆经馆”,即,即“经师讲学经师讲学”)繁荣繁荣(唐宋,(唐宋,经师讲学与书院的结合,私立蒙学的活跃)经师讲学与书院的结合,私立蒙学的活跃)衰落衰落(元明清,(元明清,书院官学书院官学化化、私立蒙学的新发展私立蒙学的新发展)。)。2 2、私学兴起与发展的原因与条件、私学兴起与发展的原因与条件 略略 经济下移与物质生产力的进步。经济下移与物质生产力的进步。民间经济的活跃民间经济的活跃 政治与学术下移。政治与学术下移。时代开放时代开放 一种是一种是“乱世乱世”的时代与社会开放,另一种是的时代与社会开放,另一种是“治世治世”的政治开明或的政治开明或政策扶持。政策扶持。入世风气与入世风气与“士士”的追求。的追求。知识分子追求知识分子追求 某些特殊时代条件的影响某些特殊时代条件的影响2021/3/1111 (二)经师讲学(二)经师讲学 1 1、两汉经师讲学的初兴、两汉经师讲学的初兴 名师讲学:名师讲学:西汉的西汉的董仲舒董仲舒、王充;东汉的、王充;东汉的郑玄郑玄、李膺。、李膺。学生情况:学生情况:及门弟子(亲受其学)、著录弟子(名录其门)。及门弟子(亲受其学)、著录弟子(名录其门)。教学:教学:不同于太学今文经学一统的情况,可以传授古文经学,也可以古不同于太学今文经学一统的情况,可以传授古文经学,也可以古文、今文经学综合,甚至超出经学范畴。文、今文经学综合,甚至超出经学范畴。2 2、宋代经师讲学的发达:、宋代经师讲学的发达:胡瑗胡瑗(安定)(安定)“苏湖教法苏湖教法”w (1 1)胡瑗其人:)胡瑗其人:北宋初期人,早年在吴中一带进行讲学。其教法有新北宋初期人,早年在吴中一带进行讲学。其教法有新意,为范仲淹所推重。意,为范仲淹所推重。w (2 2)苏湖教法要点)苏湖教法要点w教育宗旨:教育宗旨: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才。w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提倡提倡“明体达用明体达用”之学,重经义时务,一改只重辞赋章句的之学,重经义时务,一改只重辞赋章句的世风。世风。w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分斋教学分斋教学,分,分“经义斋经义斋”、“治事斋治事斋”二斋因材施教;提倡二斋因材施教;提倡实地考察实地考察,了解世情物态。,了解世情物态。(3 3)苏湖教法的历史启示:苏湖教法的历史启示:引入私学教学经验推动官学改革引入私学教学经验推动官学改革2021/3/1112 (三)书院制度兴衰(三)书院制度兴衰 1 1、书院起源(唐末五代的庐山国学)、书院起源(唐末五代的庐山国学)胡金平胡金平史纲史纲P113.P113.作作“封建社会后期特有封建社会后期特有”(1 1)书院概念。)书院概念。又称书舍、精舍等,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特又称书舍、精舍等,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特有的一种藏书、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组织。它以私人创办和主持为有的一种藏书、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组织。它以私人创办和主持为主,其程度高于一般私学。主,其程度高于一般私学。(2 2)书院起源。)书院起源。书院一词最早见于唐朝前期。但私人读书处的书书院一词最早见于唐朝前期。但私人读书处的书院已开始逐渐发展成为聚书建屋、学者讲学的教育机构,大约出现于唐院已开始逐渐发展成为聚书建屋、学者讲学的教育机构,大约出现于唐后期后期(公元公元8 8世纪左右世纪左右),先是由官方身份的国子学博士任洞主、讲学,先是由官方身份的国子学博士任洞主、讲学,逐渐转为私人讲学。逐渐转为私人讲学。胡金平持这一观点。但是也有不同观点胡金平持这一观点。但是也有不同观点。(3)书院兴起原因)书院兴起原因 w 官学衰废提供了外部条件。官学衰废提供了外部条件。启示:私学对官学的又一弥补。启示:私学对官学的又一弥补。w 社会经济基础新格局的产物。社会经济基础新格局的产物。w 统治者的扶持。统治者的扶持。w 印刷业发达和书籍的增多。印刷业发达和书籍的增多。唐宋以来雕版印刷推广利于印书。唐宋以来雕版印刷推广利于印书。w 宗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宗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2021/3/1113 2 2、书院兴衰基本线索(略)、书院兴衰基本线索(略)(1 1)北宋初年的发展)北宋初年的发展 北宋前期有六大书院:北宋前期有六大书院: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江西庐山)、应天府书应天府书院院(河南商丘)、(河南商丘)、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湖南长沙)、(湖南长沙)、石鼓书院石鼓书院(湖南衡阳)、(湖南衡阳)、嵩阳书院嵩阳书院(河南登封)、(河南登封)、茅山书院茅山书院(江苏茅山)。(江苏茅山)。(2 2)南宋的鼎盛)南宋的鼎盛 数量与规模发展数量与规模发展(远远超过北宋)(远远超过北宋)组织制度亦日益健全组织制度亦日益健全(修订学规教条)(修订学规教条)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充实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充实(朱熹创讲会制)(朱熹创讲会制)社会地位高社会地位高(超官学)(超官学)(3 3)元明清的衰落)元明清的衰落 朝廷严厉控制、官学化趋势朝廷严厉控制、官学化趋势2021/3/1114 3 3、书院在组织管理和教学上的特点、书院在组织管理和教学上的特点 (1 1)书院的组织管理。)书院的组织管理。专职管理人员少、分工较细、职责明确。专职管理人员少、分工较细、职责明确。(2 2)教学、研究、藏书与议政多功能的合一。)教学、研究、藏书与议政多功能的合一。丰富的藏丰富的藏书、众多的名家、独立的研究、以育才济世为己任。书、众多的名家、独立的研究、以育才济世为己任。(3 3)自修、问难和论辩会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自修、问难和论辩会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讲演论辩:讲演论辩:指指升堂讲说升堂讲说与与学派讲会学派讲会(会讲)。东林书院每月一次小(会讲)。东林书院每月一次小讲会,每年两次大讲会讲会,每年两次大讲会 。明代学者吕柟:。明代学者吕柟:“不同乃所以讲学。不同乃所以讲学。”(4 4)实行)实行“合天下为席合天下为席”的办学方针。的办学方针。“合天下为席合天下为席”是明是明代东林书院的办学方针。代东林书院的办学方针。(5 5)注重对学生进行志节和道德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志节和道德教育。(6 6)师生关系融洽。)师生关系融洽。高华之托、徐黄之交、徐缪联姻。高华之托、徐黄之交、徐缪联姻。欧阳修:欧阳修:小人小人“同利为朋,及其见利则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同利为朋,及其见利则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贼害”;君子;君子“同道为朋,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同道为朋,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朋党论朋党论)2021/3/111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在耳,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在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撰顾宪成撰2021/3/1116w脚迹得入依庸堂,人生一大幸事。w脚迹得入依庸堂脚迹得入依庸堂,人生一大幸事。人生一大幸事。2021/3/1117东林学风:东林学风:“实学,实用,实益。实学,实用,实益。”2021/3/1118东林天下雄东林天下雄2021/3/1119 四、蒙学教育(私立为主)四、蒙学教育(私立为主)1 1、蒙学的出现与变迁、蒙学的出现与变迁 (1 1)蒙学概念)蒙学概念 朱熹分段教育论:朱熹分段教育论:“小学小学”(“小子之学小子之学”,即,即蒙学蒙学)即以岁)即以岁岁阶段,即未成年孩童为教育对象的学校教育。因以私立为主,岁阶段,即未成年孩童为教育对象的学校教育。因以私立为主,所以通常列入私学。所以通常列入私学。(2 2)蒙学的出现与变迁)蒙学的出现与变迁 蒙学出现:蒙学出现:私立蒙学出现于汉代,即私立蒙学出现于汉代,即“书馆书馆”(周代出现官立蒙学(周代出现官立蒙学“小学小学”)。)。蒙学变迁:蒙学变迁:唐宋私立蒙学有唐宋私立蒙学有“村校村校”、“乡校乡校”、“小学小学”、“冬冬学学”、“家塾家塾”、“私塾私塾”、“蒙馆蒙馆”、“义学义学”等名称,由民间募资等名称,由民间募资或家族出资举办,数量远远超过官立蒙学,订有规条;明清时期蒙学进或家族出资举办,数量远远超过官立蒙学,订有规条;明清时期蒙学进一步发展,出现一步发展,出现“坐馆坐馆”、“祠塾祠塾”等新形式。等新形式。2021/3/1120 2 2、蒙学的教师、蒙学的教师 (1 1)身份。)身份。趋于低微。汉代有学者执教,汉以后变化,多落第秀才。趋于低微。汉代有学者执教,汉以后变化,多落第秀才。(2 2)地位。)地位。整体不如官学、大学。整体不如官学、大学。太平军领袖多塾师。太平军领袖多塾师。(3 3)特点。)特点。记诵教法闻名;记诵教法闻名;“小学小学”功底扎实。功底扎实。3 3、蒙学教育的内容和教材、蒙学教育的内容和教材 (1 1)蒙学教育内容。)蒙学教育内容。前期是前期是“教之以事教之以事”,然后是然后是“教之以文教之以文”(朱熹语),指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和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学习。(朱熹语),指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和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学习。葛兆光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谈中国蒙学数学教育与谈中国蒙学数学教育与“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2 2)蒙学教材。)蒙学教材。宋代最流行宋代最流行三字经三字经、百家姓百家姓、千字文千字文 (3 3)蒙学教材的编写特点)蒙学教材的编写特点 名家编写,编选名家。名家编写,编选名家。由此确保了教材质量与经典色彩。由此确保了教材质量与经典色彩。故事韵语,激趣易诵。故事韵语,激趣易诵。故事入文,符合儿童;琅琅上口,可歌易诵。故事入文,符合儿童;琅琅上口,可歌易诵。道德教化,渗透其中。道德教化,渗透其中。故事中蕴涵道德说教,如孟母教子、孔融让梨故事中蕴涵道德说教,如孟母教子、孔融让梨 科举基础,无不齐备。科举基础,无不齐备。把典故、成语、佳句、范文编入教材。把典故、成语、佳句、范文编入教材。2021/3/1121 4 4、蒙学教学原则与方法、蒙学教学原则与方法 (1 1)严格管理,以管促学)严格管理,以管促学 王充回忆、王充回忆、先生头脑太冬烘先生头脑太冬烘诗。诗。教材:教材:“重视用重视用学规学规、学则学则之类的形式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之类的形式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2 2)精编教材,激趣诵读)精编教材,激趣诵读 精编后的妙用精编后的妙用 (3 3)强调模仿,积练成学)强调模仿,积练成学 教学从模仿做起教学从模仿做起 临帖描红、诵读仿写、临摹绘画等临帖描红、诵读仿写、临摹绘画等 大量背诵、反复训练大量背诵、反复训练 “读书烂,秀才半读书烂,秀才半”“减负减负”的由来的由来 (4 4)注重分析,注重技巧)注重分析,注重技巧 也是科举的基本功也是科举的基本功 字句积累字句积累 蒙求蒙求:“唇亡齿寒,谓彼此之失依;足上首下,谓上唇亡齿寒,谓彼此之失依;足上首下,谓上下之颠倒。下之颠倒。”“”“所谓得意,曰吐气扬眉;待人诚心,曰推心置腹。所谓得意,曰吐气扬眉;待人诚心,曰推心置腹。”文章解构文章解构 明清的明清的 八股文八股文 分分8 8个部分,分别讲、练个部分,分别讲、练“整段成文整段成文”精于批改精于批改 古代推崇古代推崇“一字之师一字之师”缺缺“通感通感”、“欣赏欣赏”(5 5)蒙养合一,以养育德)蒙养合一,以养育德 德育为重,读书做人德育为重,读书做人 学生的二者合一学生的二者合一 亦师亦父,一身二任亦师亦父,一身二任 教师的二者合一教师的二者合一 (6 6)宗法社会,家校一体)宗法社会,家校一体 学校、社会、家庭的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合力”2021/3/1122课堂讨论选题w 一、蒙学教学传统特点扬弃思考。w 二、师生关系的思考。w 三、教师理论与当代教师思考。2021/3/1123第三章第三章 古代考试(取士)篇古代考试(取士)篇 一一 、早期任官取士制度述略、早期任官取士制度述略 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三代)(三代)养士制养士制(战国)(战国)军功授爵制军功授爵制(秦(秦代)代)察举、征辟、学校考试、门荫和任子制并举察举、征辟、学校考试、门荫和任子制并举(汉代)(汉代)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二、科举制(隋二、科举制(隋-清)清)(一)(一)科举制的产生科举制的产生 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考官取士制度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考官取士制度 1、产生原因、产生原因 (1)科举制特点:)科举制特点:相对规范、客观、全面、公平相对规范、客观、全面、公平 本是内在趋势,何以隋唐才产生?本是内在趋势,何以隋唐才产生?(2)产生原因:)产生原因:基础改变(基础改变(乌衣巷乌衣巷)、时代急需)、时代急需、选才趋势选才趋势 2、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创立(文帝开皇间、(文帝开皇间、炀帝大业间炀帝大业间、唐初、唐初约派种约派种观点)观点)详见刘海峰详见刘海峰中国科举史中国科举史P61P61页页2021/3/1124 (二)唐代的科举制(二)唐代的科举制 1 1、考生及报考步骤、考生及报考步骤 考生来源:考生来源:一是官学毕业生,称为一是官学毕业生,称为生徒生徒;二是一般读书人,称为二是一般读书人,称为乡贡乡贡,又称为又称为“常贡常贡”,是主要来源。,是主要来源。报考步骤:报考步骤:乡试乡试(仲冬,农历(仲冬,农历11月)月)省试省试(次春,农历(次春,农历3月。中央月。中央官学毕业生徒与乡贡)官学毕业生徒与乡贡)吏部试吏部试(省试及第者即参试授官)。(省试及第者即参试授官)。2 2、考试科目与方法、考试科目与方法 (1 1)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常科常科(即按时、按定制举行的考试科目,如秀才、(即按时、按定制举行的考试科目,如秀才、明经明经、进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明法、明字、明算等)、制科制科 (不定期考试科目,如贤(不定期考试科目,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良方正、直言极谏等 )真正常设者仅有真正常设者仅有明经、进士明经、进士两科。两科。因进士科难考(百里挑一)而更受因进士科难考(百里挑一)而更受重视,当时有重视,当时有“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之说。之说。(2 2)考试内容与方法)考试内容与方法 内容:内容:儒经儒经(孔颖达奉太宗之命而撰述的(孔颖达奉太宗之命而撰述的五经正义五经正义)、)、文学、时文学、时务。务。明经科主要考儒经,进士科则主要考文学和时务。明经科主要考儒经,进士科则主要考文学和时务。方法:方法:帖经、问义(口、墨义)、策论(帖经、问义(口、墨义)、策论(时务时务)、诗赋。)、诗赋。策论最难策论最难 2021/3/1125 3 3、投卷:、投卷:科举之外的自我推荐科举之外的自我推荐 “公卷公卷”(或(或“省卷省卷”):):考试前向礼部投献作品。考试前向礼部投献作品。“行卷行卷”:向达官贵人投献作品。向达官贵人投献作品。朱庆馀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种投献自己代表作的规定,具有积极与消极两面作用。这种投献自己代表作的规定,具有积极与消极两面作用。4 4、应试生涯、应试生涯 (1 1)举子之艰。)举子之艰。唐代进士考试很难。整个唐朝近唐代进士考试很难。整个唐朝近300年中进士者,据徐松年中进士者,据徐松登科记考登科记考记载仅有记载仅有6442人,孙培青人,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则称只有则称只有3000多人。多人。(2 2)应试场景。)应试场景。具保结。具保结。在礼部办理。在礼部办理。食宿于考场。食宿于考场。自备饮食、碗筷、凳子。自备饮食、碗筷、凳子。搜身入号舍。搜身入号舍。乡闱诗乡闱诗:“负凳提篮混似丐,过堂唱号直如囚。负凳提篮混似丐,过堂唱号直如囚。”封闭式考试。封闭式考试。号舍是考场,也是寝室、餐厅。有卫兵守卫,并有祭酒、号舍是考场,也是寝室、餐厅。有卫兵守卫,并有祭酒、主考等大员巡考。主考等大员巡考。(3 3)及第之荣。)及第之荣。黄榜报喜、曲江盛宴、雁塔题名等庆祝活动。黄榜报喜、曲江盛宴、雁塔题名等庆祝活动。2021/3/1126 5 5、唐代科举的作用与影响、唐代科举的作用与影响 (1 1)巩固中央集权。)巩固中央集权。铲除了铲除了“是非由爱憎是非由爱憎”的乱源;的乱源;打破官员打破官员出自豪门的遗风。出自豪门的遗风。(2 2)有利于文官政治推行。)有利于文官政治推行。症结在制度,科举制的建立解决了这症结在制度,科举制的建立解决了这一问题。一问题。(3 3)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提高了文化知识的地位;提高了文化知识的地位;使贵族使贵族子弟不能再坐享特权;子弟不能再坐享特权;有利于改进吏治风气。有利于改进吏治风气。(4)使选士制度趋于进步。)使选士制度趋于进步。体现出相对的规范、客观、全面和公体现出相对的规范、客观、全面和公平性。平性。(5)文学得到推广。)文学得到推广。要应试就要学习文学知识,就要学诗作文章。要应试就要学习文学知识,就要学诗作文章。(6)潜在消极影响:)潜在消极影响:应举成风,使学校教育功能萎缩;应举成风,使学校教育功能萎缩;重知轻重知轻行,人才不能做事;行,人才不能做事;教育功利化,人文性受侵蚀;教育功利化,人文性受侵蚀;导致束缚思想,导致束缚思想,一味诵读经书、练习诗赋格律而致;一味诵读经书、练习诗赋格律而致;导致文学逐渐工具化,损害其审导致文学逐渐工具化,损害其审美价值。美价值。2021/3/1127 三、宋代科举制的改革与发展三、宋代科举制的改革与发展 1 1、宋初科举制的发展、宋初科举制的发展 (1 1)严格考试。)严格考试。对高官和考官子弟加试;对高官和考官子弟加试;太宗开始改吏部试太宗开始改吏部试为殿试;为殿试;实行糊名、锁院、誊录等方式防止泄题。等等。实行糊名、锁院、誊录等方式防止泄题。等等。(2 2)增加各科取士名额。)增加各科取士名额。太宗起岁取进士太宗起岁取进士190190人(各科总计人(各科总计500500人),屡试不中的人也赐人),屡试不中的人也赐“同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黄巢黄巢“咏菊咏菊”诗。诗。(3 3)对科举出仕的规定。)对科举出仕的规定。宰相及高级朝官皆为进士出身。宰相及高级朝官皆为进士出身。(4 4)改岁举为三年一举。)改岁举为三年一举。神宗开始改,以前每年一举。神宗开始改,以前每年一举。2 2、王安石改革科举、王安石改革科举 (1 1)行)行“三舍法三舍法”激励学生。激励学生。太学按学生成绩划分为上、内、外三舍,每年一升舍;太学按学生成绩划分为上、内、外三舍,每年一升舍;毕业考试毕业考试位列上舍上等的免试授官,列中等者直升殿试而免省试,依此类推。位列上舍上等的免试授官,列中等者直升殿试而免省试,依此类推。(2 2)改革考试形式。)改革考试形式。废死记硬背的帖经和注重格律的诗赋;废死记硬背的帖经和注重格律的诗赋;三经新义三经新义本义为示范,但考生视为新的经典来背诵。本义为示范,但考生视为新的经典来背诵。王安石感王安石感叹:叹:“本欲变学究为秀才,不意变秀才为学究。本欲变学究为秀才,不意变秀才为学究。”2021/3/1128 四、明清科举制的八股化与没落四、明清科举制的八股化与没落 1、明清科举制的进一步完备、明清科举制的进一步完备(1 1)科举步骤:)科举步骤:将三级增为四级,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将三级增为四级,即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殿试 童生试:童生试:含院试、岁试和科试。科试列前三等者可参加乡含院试、岁试和科试。科试列前三等者可参加乡试。试。乡试:乡试:在各省城举行,三年一考。在各省城举行,三年一考。“秋闱秋闱”,考中者称考中者称“举人举人”,第一名称第一名称“解元解元”。会试:会试:决定性考试,于乡试次年由礼部主持进行。考期春决定性考试,于乡试次年由礼部主持进行。考期春二月,称二月,称“春闱春闱”。录取者称录取者称“贡士贡士”,第一名称第一名称“会会元元”。殿试:殿试:最高级考试,会试后即进行,以排贡士名次。分三最高级考试,会试后即进行,以排贡士名次。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即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即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三甲统称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三甲统称“进进士士”。2021/3/1129 (2 2)科目、内容与方法)科目、内容与方法 科目统一化:科目统一化:只设只设进士科进士科 内容有微调:内容有微调:经书、律令和策论经书、律令和策论(乡、会试都考;殿试考(乡、会试都考;殿试考策论)。策论)。方法:方法:简化,主要简化,主要考经书义考经书义(问义)和策论。(问义)和策论。2 2、明清科举的文体:、明清科举的文体:八股文八股文(1 1)八股文存在年代:)八股文存在年代:始于明太祖至宪宗间,始于明太祖至宪宗间,18981898年废止年废止 (2 2)八股文特点八股文特点:定格式。定格式。八句对偶句(起、中、后、束各二股)与八道程序(破八句对偶句(起、中、后、束各二股)与八道程序(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定题目。定题目。题目限于题目限于四书集注四书集注。定立言。定立言。议论要议论要“代圣人立言代圣人立言”。3 3、科举制的废除(、科举制的废除(19051905年)年)三年过渡三年过渡2021/3/1130第三章第三章 古代教育思想篇古代教育思想篇 一、孔子一、孔子 1 1、生平与教育活动、生平与教育活动 春秋末期鲁国人。春秋末期鲁国人。(1 1)最早办私学的教育家之一;)最早办私学的教育家之一;(2 2)提出一整套教育理论(也是政治主张)和教学方法;)提出一整套教育理论(也是政治主张)和教学方法;(3 3)编写一套影响深远的教材。)编写一套影响深远的教材。2 2、教育观、教育观 (1 1)教育作用论)教育作用论 个人修身作用:个人修身作用:一般人一般人“学而知之学而知之”。基本目标。基本目标“修己修己”。济世治国作用:济世治国作用:“王道王道”治国。治国。庶庶、富、教;、富、教;育贤士以育贤士以“安人安人”。(2 2)教育对象论:有教无类。)教育对象论:有教无类。“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夫子之门,何其杂也”(3 3)教育目的论:育)教育目的论:育“贤士贤士”子夏:子夏:“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路:子路:“不仕无义不仕无义”2021/3/1131 3、教育内容论:文、行、忠信、教育内容论:文、行、忠信 (1 1)忠信:思想道德教育)忠信:思想道德教育 “忠孝信义忠孝信义”(2 2)行:行为规范和技能训练。)行:行为规范和技能训练。行为规范训练。行为规范训练。立志乐道;克己内省;改过迁善;和而不同;立志乐道;克己内省;改过迁善;和而不同;推己及人,等等。推己及人,等等。技能训练。技能训练。“习射习射”与礼教。与礼教。(3 3)文:新)文:新“六艺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诗、书、礼、乐、易、春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还有,还有“鉴于史鉴于史”。(4 4)孔子不教:鬼怪、科技、兵战。)孔子不教:鬼怪、科技、兵战。4、主要教学原则与方法、主要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式(首创)启发式(首创)(1 1)启发诱导:)启发诱导:把握时机;把握时机;对症启发;对症启发;多方启发;多方启发;启而启而不达;不达;启发兴趣。启发兴趣。以以“述而不作述而不作”为前提。为前提。思考思考:孔子启发式与苏格拉底及西方启发式的差异。孔子启发式与苏格拉底及西方启发式的差异。2021/3/1132 (2 2)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程颐说:程颐说:“孔子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教人,各因其材。”设计人才。设计人才。子路、公西赤、冉求子路、公西赤、冉求 思考:快慢班与分层教育,哪个更符合孔子当年主张?思考:快慢班与分层教育,哪个更符合孔子当年主张?(3 3)学思行结合:)学思行结合:学思结合。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怠”;学行统一。学行统一。“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学而时习之,不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乐乎?”(4 4)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也”;不无端猜测、绝对化、固执己见和自以为是。不无端猜测、绝对化、固执己见和自以为是。“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毋必、毋固、毋我”;循序渐进。循序渐进。“过犹不及过犹不及”、“欲速则不欲速则不达达”;等等。等等。(5 5)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参见参见“行行”5、论教师和教学态度、论教师和教学态度 (1)就教师素质而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教师素质而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 2)就师德修养而言:以身作则,身正为范。)就师德修养而言:以身作则,身正为范。(3 3)就师生关系而言: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就师生关系而言:爱护学生,尊重学生。(4 4)就教师发展而言:教学相长,三人有师。)就教师发展而言:教学相长,三人有师。2021/3/1133 二、孟子与荀子二、孟子与荀子 1 1、生平与教育活动、生平与教育活动 孟子战国前期鲁国人;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人。孟子战国前期鲁国人;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人。(1 1)学习经历不同。)学习经历不同。少时少时“顽劣顽劣”或或“好学好学”,成年殊途同归。,成年殊途同归。(2 2)教育活动不同。)教育活动不同。孟子的人生三大孟子的人生三大“乐事乐事”:“父母俱存,兄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育之,三乐也。”荀子的荀子的“善为学善为学”声誉,晚年讲学之地山东兰陵被汉声誉,晚年讲学之地山东兰陵被汉代学者刘向誉为代学者刘向誉为“善为学之乡善为学之乡”。(3 3)教育成就不同。)教育成就不同。孟子突出德育理论,为后世孟子突出德育理论,为后世“心学心学”教育渊教育渊源;荀子突出集前人教育大成、引导教育走向政治化。孟子是孔子孙子源;荀子突出集前人教育大成、引导教育走向政治化。孟子是孔子孙子子思的学生、形成子思的学生、形成“思孟学派思孟学派”,荀子是韩非子与李斯等的老师。,荀子是韩非子与李斯等的老师。2 2、教育观、教育观 (1 1)教育作用论)教育作用论 孟子:孟子:“性善论性善论”与道德内发说。与道德内发说。a.a.个人修身:存心养性,求其放心。性善论与个人修身:存心养性,求其放心。性善论与“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为尧舜。”b.b.济世治国:济世治国:“以德服人以德服人”,德政治国。,德政治国。“制民之产制民之产”。荀子:荀子:“性恶论性恶论”与与“化性起伪化性起伪”说。说。a.a.个人修身作用:化性起伪、积学积善。个人修身作用:化性起伪、积学积善。b.b.济世治国作用:教育是济世治国作用:教育是“群居和一群居和一”之道。之道。“教诲之,调一之,则兵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强城固,敌国不敢撄(犯)也。强城固,敌国不敢撄(犯)也。”2021/3/1134 (2 2)教育目的论)教育目的论 孟子:孟子:培育有理想人格的培育有理想人格的“大丈夫大丈夫”(重(重“内圣内圣”、道、道德)。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志向远大、仁义慈爱、正直高尚、韧性执着是其四大特征。志向远大、仁义慈爱、正直高尚、韧性执着是其四大特征。三大乐事的倾向三大乐事的倾向 荀子:荀子:培育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重培育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重“外王外王”、治、治术)术)德才兼备是其主要特征。德才兼备是其主要特征。(3 3)教育内容论)教育内容论 孟子:孟子:“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包括,包括“四四德德”与与“五伦五伦”。荀子:荀子:学习学习“礼礼”与与“法法”。以礼为主,六经学习从读以礼为主,六经学习从读诗经诗经开始,到读开始,到读礼经礼经。兼学刑罚:。兼学刑罚:“严刑罚以戒其严刑罚以戒其心。心。”“”“严刑罚以防敌国。严刑罚以防敌国。”考研大纲强调考研大纲强调“学礼学礼”2021/3/1135 3 3、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则与方法 存养式(内发式)与积渐式(外铄式)的比较存养式(内发式)与积渐式(外铄式)的比较 (1 1)孟子)孟子 观点的基础是观点的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学而重思,自求自得。学而重思,自求自得。“心之官(功能)则思,不思则不得也。心之官(功能)则思,不思则不得也。”“尽尽信书不如无书。信书不如无书。”循序渐进,顺其自然。循序渐进,顺其自然。“盈科而进盈科而进”。“其进锐者,其退速。其进锐者,其退速。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存养(内发)之功,如逆水行舟,要持之以恒。存养(内发)之功,如逆水行舟,要持之以恒。重视启发,寓教于事。重视启发,寓教于事。对孔子启发式的继承。对孔子启发式的继承。强调内省的德育方法。强调内省的德育方法。存心寡欲、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意志磨练,等等存心寡欲、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意志磨练,等等 (2 2)荀子)荀子 观点的基础是观点的基础是“性恶论性恶论”思而重学,强调力行。思而重学,强调力行。思、行在学的基础上进行。思、行在学的基础上进行。“君子之学也,入乎耳,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著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与孟子的与孟子的“内发内发”、“存养存养”不同。不同。积学积善,循序渐进。积学积善,循序渐进。“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兴焉;积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兴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与孔子、孟子的与孔子、孟子的“循序渐进循序渐进”不同。不同。防邪近正,糅以为轮。防邪近正,糅以为轮。“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解蔽救偏,兼陈中衡。解蔽救偏,兼陈中衡。“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要揭示事物要揭示事物的各个方面,才能救性恶之弊。的各个方面,才能救性恶之弊。虚一而静,专心有恒。虚一而静,专心有恒。“虚心虚心”而而“专注专注”,才有利于积渐。,才有利于积渐。2021/3/1136 4 4、教师理论、教师理论 也受各自的人性论制约也受各自的人性论制约 (1 1)孟子:)孟子:“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2 2)荀子:)荀子:君师并称。君师并称。“国之兴,必贵师而重傅。国之兴,必贵师而重傅。国之衰,必贱师而国之衰,必贱师而轻傅。轻傅。”“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也。”师与天、地、君、亲都是本。师与天、地、君、亲都是本。尊师从师。尊师从师。“言而不称(依据)师,谓之畔(叛);教而不称师,言而不称(依据)师,谓之畔(叛);教而不称师,谓之倍(背)。倍畔(背叛)之人,涂之人不与言。谓之倍(背)。倍畔(背叛)之人,涂之人不与言。”强调师生之间应强调师生之间应当当“师云亦云师云亦云”、“智若师智若师”。与孔子教学相长、孟子与孔子教学相长、孟子“人之患在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好为人师”都不同,与亚历士多德都不同,与亚历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更迥异。更迥异。教师修养教师修养 “师术有四,博习不与焉。师术有四,博习不与焉。”博习。博习。这是先决条件;这是先决条件;有威严。有威严。“尊严而惮尊严而惮”;有德望。有德望。“耆艾耆艾而信而信”,60岁可为师;岁可为师;不违背师说。不违背师说。“诵说而不陵不犯诵说而不陵不犯”;讲经讲经精微、合乎礼法。精微、合乎礼法。“知微而论知微而论”。2021/3/1137 三、三、大学大学、中庸中庸与与学记学记(略)(略)1 1、大学大学:三纲领与八条目三纲领与八条目 2 2、中庸中庸:学、问、思、辨、行五环节。学、问、思、辨、行五环节。3 3、学记学记:教育价值;教学原则(启发诱导、教学相长、:教育价值;教学原则(启发诱导、教学相长、兼陈中衡、预时孙摩、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尊师重道等)兼陈中衡、预时孙摩、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尊师重道等)四、董仲舒(略)四、董仲舒(略)1 1、天人三策、天人三策 2 2、性三品说、性三品说 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宵(莦)之性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宵(莦)之性 3 3、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思想 五、王充五、王充 1 1、“人有知学,则有力矣人有知学,则有力矣”2 2、“问难问难”与与“距师距师”2021/3/1138 六、朱熹与王守仁六、朱熹与王守仁 理学两派代表理学两派代表 1 1、生平与教育活动、生平与教育活动 (1)学习经历不同。)学习经历不同。与与朱熹朱熹从小发愤治学不同,从小发愤治学不同,王守仁王守仁经历曲折:经历曲折:逃学偷仿圣人逃学偷仿圣人赴举出任乡试主考赴举出任乡试主考流放悟道而流放悟道而兴兴“心学心学”(2 2)教育活动不同)教育活动不同 朱熹:朱熹:当官不忘办学讲学;当官不忘办学讲学;执教诲人不倦;执教诲人不倦;形成一套教学法、读形成一套教学法、读书法和学规教条;书法和学规教条;编注编注四书集注四书集注;倡行书院讲会制。倡行书院讲会制。王守仁:王守仁:建书院传播建书院传播“心学心学”;但因传播但因传播“心学心学”而遭禁、流放。而遭禁、流放。2 2、教育观教育观 (1 1)教育作用论)教育作用论 朱熹:朱熹:“格物致知,明天理人伦格物致知,明天理人伦”。以。以“性(含理与气)即理性(含理与气)即理”、“理理一分殊一分殊”的人性论的人性论为基础,通过为基础,通过“格物格物”实现实现“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王守仁:王守仁:“去昏蔽,致良知去昏蔽,致良知”。以。以“心即理心即理”的人性论的人性论为基础,通过为基础,通过“学以去其昏蔽学以去其昏蔽”,达到,达到“致良知致良知”2021/3/1139 (2 2)教育内容论)教育内容论 朱熹分段教育论朱熹分段教育论 不同阶段的教育任务和学习内容不同不同阶段的教育任务和学习内容不同 小学教育(小学教育(815岁),岁),即童蒙教育(即童蒙教育(8 81515岁)阶段。岁)阶段。教育任务:打造教育任务:打造“圣贤坯璞圣贤坯璞”;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学其事学其事”、“学其文学其文”;教法:先入为主、生动活泼、严格训练。教法:先入为主、生动活泼、严格训练。大学教育(大学教育(15岁以后),岁以后),即青年和成人教育(即青年和成人教育(1515岁以后)岁以后)阶段。阶段。教育任务:培养圣贤之才;教育任务:培养圣贤之才;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穷其穷其理理”;教法:重视自学、学术交流。教法:重视自学、学术交流。朱熹说:朱熹说:“书用你自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形成读书法、讲会形成读书法、讲会制。制。王守仁教育内容论:王守仁教育内容论:“明心明心”之学。一方面,主张课程重之学。一方面,主张课程重“明心明心”,不拘泥于圣贤章句;另一方面,主张,不拘泥于圣贤章句;另一方面,主张“读书以明读书以明心心”的知识价值观。的知识价值观。2021/3/1140 3 3、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则与方法 (1 1)朱熹的教学经验与读书法)朱熹的教学经验与读书法 重教亦擅导学重教亦擅导学 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其学生把他有关读书方法的论述归结为循序渐进、其学生把他有关读书方法的论述归结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与他的教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与他的教学原则与方法可以形成对照:有许多地方是相通的。学原则与方法可以形成对照:有许多地方是相通的。(2 2)王守仁的)王守仁的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则与方法 “明心明心”式教学法。式教学法。读经重读经重“明心明心”而不拘泥于圣贤章句。反对而不拘泥于圣贤章句。反对为应举而死读经书、背诵章句。写字、弹琴、习射、学农圃、参加科考为应举而死读经书、背诵章句。写字、弹琴、习射、学农圃、参加科考等,也可起到等,也可起到“明心明心”的作用。的作用。鼓舞式蒙学教法鼓舞式蒙学教法 自求自得,独立思考。自求自得,独立思考。提出:提出:“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亦非孔子可得而私也。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亦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尔那一点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是非出于本心。是非出于本心。”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依据依据“致良知致良知”理论提出理论提出“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论。论。其一,其一,心知心知力行,知行并进。真知必能行;力行,知行并进。真知必能行;其二,其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胡金平见解:胡金平见解:“知行推移,循环无端。知行推移,循环无端。”认路与行路认路与行路2021/3/1141 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w 教学之道教学之道 读书之法读书之法 w(1)(1)专一有恒专一有恒 (1)(1)居敬持志居敬持志 (2)(2)着紧用力着紧用力w(2)(2)循序渐进循序渐进 (3)(3)循序渐进循序渐进 w(3)(3)明理力行明理力行 (4)(4)切己体察切己体察 w(4)(4)温故知新温故知新 (5)(5)熟读精思熟读精思 ww(5)(5)善于启发善于启发 (6)(6)虚心涵泳虚心涵泳 w(6)(6)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2021/3/1142王守仁的鼓舞式蒙学教法王守仁的鼓舞式蒙学教法w体现在体现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和和教约教约中,中,合称合称社学教条社学教条w提出教育顺应儿童的性情。主张顺应儿童的性情,提出教育顺应儿童的性情。主张顺应儿童的性情,鼓舞儿童的兴趣,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依据儿童特点鼓舞儿童的兴趣,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依据儿童特点进行。进行。w以诗、礼诱导开发儿童。以诗、礼诱导开发儿童。“诱之以歌诗诱之以歌诗”;“导导之以习礼之以习礼”。w教学留有余地,顾及儿童的接受能力。教学留有余地,顾及儿童的接受能力。2021/3/1143 4 4、王守仁的、王守仁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道德修养法(自学)道德修养法(自学)(1 1)立)立“为圣人之志为圣人之志”。(2 2)反求诸心。良知在人心,修养就必须)反求诸心。良知在人心,修养就必须“反求诸心反求诸心”。(3 3)事上磨练。致良知必须通过日常事务去实现。)事上磨练。致良知必须通过日常事务去实现。5 5、朱熹的、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教条白鹿洞书院教条(揭示揭示)(自学)(自学)(1 1)办学宗旨:)办学宗旨:“五教之目五教之目”。(2 2)教学步骤:)教学步骤:“学之序学之序”。“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行为重。”(3 3)修身原则:)修身原则:“修身之要修身之要”。(4 4)行事原则:)行事原则:“处事之要处事之要”。(5 5)交往原则:)交往原则:“接物之要接物之要”。2021/3/1144 七、王夫之与颜元七、王夫之与颜元 1 1、生平与教育活动、生平与教育活动 (1 1)生平)生平 都是明末清初的启蒙、实学思想家都是明末清初的启蒙、实学思想家 王夫之:柳暗花明。王夫之:柳暗花明。因明清鼎革之变而弃科举,成为大思想家、经因明清鼎革之变而弃科举,成为大思想家、经世实学重要代表人物。世实学重要代表人物。颜颜 元:突破程朱。元:突破程朱。因明代灭亡而痛定思痛:因明代灭亡而痛定思痛:“必破一分程朱,始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入一分孔孟。”(2 2)教育活动)教育活动 王夫之:王夫之:古代教育思想最高峰。古代教育思想最高峰。3333岁隐居,以著述讲学终其一生。岁隐居,以著述讲学终其一生。颜颜 元:元:以教育改革实践著名。以教育改革实践著名。6262岁时受聘主持肥乡漳南书院,全面岁时受聘主持肥乡漳南书院,全面推行新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推行新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2 2、教育观、教育观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