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后反思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6059076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的姿势》教后反思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后的姿势?教后反思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读书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之前的课前预习反应练习册1-4题中,反映孩子对文章内容掌握较好。在此根底上,确定这篇课文按古人提倡的读书法来教与学。学习单中预设了一个“生疑的环节B1与 A2,实际上要完成A2,孩子们交流时要说服别人,不能只交流怎么分段,关键就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段,即自己分段的依据。而只有孩子解决了本文“以一典型事写人问题,才有可能运用归并法把第二段3-10归为一段,否那么必然众说纷纭。同样,老师此时介入交流就能很好的点拨,沟通,得到认可,孩子们就真有所得。同时,到这里,可继续激疑:一二节是否可略去?更好的问法是:一二节是否可有可无?它们起到什么作用?同样的手法,文章中在第二段典型事时也进行了运用,找出来。这样要求也就水到渠成。再由此,提出一个更有挑战性的问题,在“以一典型事写人时,如何给读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从而在读者的心目中塑造出有血有肉的真实的英雄形象?除一二段外,第三段有一个信息也自然显得重要: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充满活力。想必孩子们自然能拎出来。最后仍可激疑:第三节中谭老师的课正巧讲的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他言行一致,前后照应。可相机追问,因为有点拔高:真这么巧?可理解为一种写作技巧:合理、可信“真实而未必是现实的一种理解。到了这里,引导孩子归纳:谭千秋老师小提醒:“为什么用“谭千秋老师而不说是“谭千秋?“也是一个极有价值的小问题形象。你是怎么感受到的:人物的言行-平时的点点滴滴生活细节、工作表现侧面描写、特殊事件中的表现(伟人小事,凡人伟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