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 诗三首 教案

上传人:xuey****n398 文档编号:15980784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 诗三首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 诗三首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 诗三首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贺龙中学高一语文备课教案主备人:何吉明 审核: 审批:7 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4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 诗三首 教案导语设计情景导入 什么样的情感是让人黯然销魂的呢?当远方的游子采摘这些花草想借以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心情由欢欣转为失落这样的叹息让人遗撼而悲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真实的心情记录一一一涉江采芙蓉。诗词导入 古代著名文学理论家钟嵘诗品说:“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句话评价的是什么吗? 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让我们一起来体味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文本解读知识积累 基础积累 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 “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2“古诗”的原意是占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信息筛选 汉代五言诗的兴起与发展介绍(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集体交流)。合作探究 学生齐读诗歌全文三遍(包括诗题、作者、内容)。请学生站起来示范朗读。(注意断句)方法点拨 五言诗朗读指导。 明确: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五言诗在断句上一般构成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字格式。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诵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能力提升一、疏通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 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个人朗读 4、学生尝试用现代语言表达诗歌内容,最好翻译成为现代诗。 二、逐句解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师生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下面的环节)1、解读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扩展提问:这两句诗作为正式诗歌的起首,有何特色? 2、解读第三、四句。 扩展提问:第三、四句的语气如何?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3、解读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扩展提问:第五、六句中,“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并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解读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扩展提问:最后两句有何特色? 规律总结 一、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请举例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二、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 拓展探究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谈谈这首诗和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责,但感别经时。诗歌解说: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课堂小结 相爱却不能相守,让人有“忧伤以终老”的担忧,黯然的心情令人销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感觉距离产生美。本诗最后两句,除了表达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情感。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涉江采芙蓉全文。并准备默写。2、预习曹操的短歌行,收集曹操相关的资料。第二课时短歌行导语设计 身处动乱时代,壮志未酬、抱负不得伸展的文人常常会感叹人生的短暂,有的便随波逐流,不思进取,甚而有的归隐田园山林,消极避世。然而世上还真的有不惮于前驱的真的猛士的存在。他们珍惜岁月,发奋努力,拓展出了人生的一片新天地。试看,身处动乱时代的曹操是怎样奋发图强、拓展人生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名作短歌行。文本解读知识积累1、曹操简介曹操( 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州人),是三国时候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年二十举孝廉,以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他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有魏武帝集传世。2背景简介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信息筛选学生思考并讨论诗歌的内容层次。 分析鉴赏l提问: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2提问: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合作探究 讨论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课堂小结历史上的曹操能文善武,文章风格清俊,简约严明。诗歌方面,既吸收了民歌的营养又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尤其擅长四言诗。短歌行虽有感慨时光之易逝、去日苦多的消极。但洋溢全诗的是作者要求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时代主旋律。作业设计 背诵全诗,阅读曹操的其他诗歌。第三课时导语设计情景导入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很多诗人写过描绘田园风光的诗篇,在他们当中有一位诗人被后人视为无法逾越的高峰,他在诗的题材上进行了前无古人的开拓,诗的语言上达到了后无来者的高度以致盛唐山水诗人不得不有所回避,他是谁呢?他就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今天我们将通过对他的作品归园田居的学习,感受他独特的魅力的同时提高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能力。故事导入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而且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推进新课知识积累1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静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l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2、字词解析少:指少年时代。 通:适应、迎合。 俗:世俗。 韵:本性、气质。 性本爱丘山: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性,天性、本性。 尘网:尘世的罗网,这里指仕途。 一去三十年:这里的“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有人疑为“十三年”,因诗人自太元十八年(393)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405)辞彭泽县令,是十三个年头。羁鸟:笼中鸟。 池鱼:池中鱼。 故渊:鱼原来生活的水潭。 守拙归园田:守住自己的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守拙,守住愚拙,这里是谦虚的说法。 暖暖(ai):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墟里:村落。户庭:门庭。 尘杂:世俗的杂事。 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樊笼:比喻官场生活。 自然:指田园生活,又指自然的本性。信息筛选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合作探究一、“归”的意思是返回,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答案。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探讨“从哪里返回”这个问题。 (l)“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2)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探讨“为什么要返回”这个问题。 (1)那么,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2)哪一句是点题句? (3)归西圈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 3.探讨“回到哪里去”这个问题。(1)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2)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能力提升请学生自由阅读全文,按照顺序解读全诗内容。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淡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树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规律总结学生讨论并归纳写景的特点。 明确:诗中的景物普通:草屋、榆柳、鸡鸣、狗吠等。层次分明:诗中的景有远近,有动静,有图有声。色彩淡雅、冷色为背景,缀以暖色。学生讨论并总结诗人是采用何种手法表达感情的。明确:叙事抒情,写景抒情,言志抒情。 分析鉴赏分析鉴赏本诗的写作特点。一、用白描的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二、情景交融。“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境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渊明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三、比喻生动形象,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场的人比作“羁鸟”“池鱼”,不仅形象贴切,而且蕴涵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四、语言朴素自然。如:“狗吠深巷中”,随手写来,明白如话。课堂小结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气,鄙弃官场,厌恶功名的高洁情怀,他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诗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独特艺术个性及伟大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作业设计1、背诵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2、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并尝试翻译鉴赏。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