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案例

上传人:gp****x 文档编号:15962240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相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蜀相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蜀相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威第六中学课堂教学设计课型新教学授课班级高二(10)、()授课时数1授课形式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授课章节名 称蜀相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杜甫及其沉郁顿挫的诗风;、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能力目标:1、诵读诗歌的能力;2、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把握意象,体会意境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杜甫对英雄崇敬、仰慕、叹惋之情及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怀;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的能力;、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教学难点1、把握意象,体会意境的能力;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新、补充、删节内 容补充: 诵读方法的指导 比较阅读材料课外作业1、背诵这首诗.2、收集整理后人吟咏诸葛亮的诗词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蜀 相杜甫意 象:碧草 黄鹂意 境:冷落 凄凉形象:失败的英雄情 感:称颂,崇敬,仰慕;叹惋、感伤壮志未酬 忧国忧民课 堂 教学 安 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一)猜一猜(二)忆一忆(三)想一想(四)读一读(五)品一品(六)、议一议(七)背一背猜谜导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被誉为“诗史”,他被誉为“诗圣”2、他的诗歌名句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 我们初中学过他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请一组学生详细介绍杜甫,其它组补充,教师补充,旨在让学生对杜甫有个全面的了解,为课外鉴赏杜甫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杜甫(1-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杜甫被誉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杜甫一生的四个阶段:1、3岁以前,读书与漫游阶段代表作望岳2、35岁至4岁,长安十年蹉跎阶段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之前)代表作为五七言古体诗: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3、45岁至48岁,陷贼与为官阶段安史之乱开始后,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代表作: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9岁至59岁,漂泊西南阶段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代表作:咏怀古迹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副对联描写的是谁的事迹? 蜀相-诸葛亮介绍写作背景: 杜甫虽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760年春天,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 (1)学生试读、正音()把握基调,正确朗读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通常都是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的。所以,首先就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迅速浏览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是读得如奔流瀑布一泻千里,还是读得如百尺深潭潜流暗涌;是读得如“间关莺语花底滑,还是读得如“幽咽泉流冰下难”?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请一个学生读,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评,再集体朗读全诗. 刚才同学们诵读时很自然的注意到了诗句中的停顿。停顿在诵读时是非常重要的,古诗中的停顿和它的格律有关。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X一XX一一X和XX一XX一X一XX.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前四句记叙、写景蜀相祠堂的位置及周围的景色,后四句议论抒情写诸葛亮的才能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史实,歌颂其丰功伟绩。1、品味语言: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记叙兼描述思考:首联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特写镜头,由远而近,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内景思考:本句的诗眼是哪两个字,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自”与“空”两个字是这两句诗的诗眼两句的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绿色,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着树叶,传来黄鹂动听的歌声,可有谁听呢?五百年了,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自”与“空”两个字来写碧草和黄鹂意象,营造了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和意境,为诗末的感伤叹婉奠定感情基调 (板书:意象:碧草 黄鹂 意境:冷落 凄凉)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此联写丞相庙宇幽静、寂寞,先贤的功绩被人遗忘;诗人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者少,只有引古人为同调,这是何等寂寞的怀古之心啊!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 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 ,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 格 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诗人最为羡慕的是诸葛亮能与刘备的君臣际会,共创大业,一生才学得以施展。此联既是对诸葛亮的赞美,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抱负难施的隐衷。思考:颈联写刘备是为了什么?写刘备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抒写自己对诸葛亮一生遭际的沉痛感慨。英雄-应指千古仁人志士,为国为民而赴汤蹈火之人,尤其如杜甫这样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之人。此联隐含着诗人感时伤乱之意。1、颈联和尾联中塑造了诸葛亮怎样的人物形象?相关史实: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形 象:雄才大略、丰功伟绩、忠心报国、却出师未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失败的英雄形象2、有人说,杜甫写这首诗就是凭吊诸葛亮,你同意吗?为什么?怀古咏史常常是怀古伤今,杜甫写诸葛亮实际是抒发自己的情感颈联表达对诸葛亮的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尾联表达对诸葛亮的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板书)知人论世,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来到成都,凭吊蜀相诸葛亮,感慨万千一代蜀相诸葛亮有丰功伟绩,却也出师未捷身先死;自己要“致君尧舜,可是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只好寓居成都,壮志难酬思考: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分组竞赛,3分钟背诵文中如有不足,请您见谅!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