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课标18个文言文虚词解析.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893317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317 大小:4.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新课标18个文言文虚词解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7页
广东新课标18个文言文虚词解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7页
广东新课标18个文言文虚词解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文言文虚词复习,惠来一中,积累古 文语法,常见实词,常见虚词,句式和用法,第一课时,文言虚词包括副词 、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 词和代词。,常见虚词,一、熟悉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见的文言虚词。 18个: 而、何、乎、乃、其、且、 若、所、为、焉、也、以、 因、于、与、则、者、之。 二、对这18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应有所了解,并结合课文例句,比较它们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虚 词,1、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和虚化而来的,许多词既可作虚词用也可作实词用。例如,“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中的“以”字. 如果按虚词“把”或“用”来解释显然不合情理,只有依据语境讲成“率领”才符合当时诸侯之间的实情。,2、辨明词义和用法。 虚词大多是多义的,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前后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但前一个应翻译为“在”,后一个应翻译为“比”。,3、通晓古今。 有的文言虚词虽然在形式上被保留了下来,出现在现代汉语里,但其意义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 “所以”在文言文里表示原因、依据,现在则用来表示结果。再如“于是”在古文里更多的是两个单词,现在则是一个双音词。因此,只有通晓古今,才可避免“以今释古”。,虚词的特点,1、同一用法的虚词,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虚词的一义多词) 例如, 同一个范围副词“都”,在文言文中可写作“皆、悉、举、咸”等不同形式; 同一个否定副词“不”,可以用“否、弗、未、勿、无、亡、非、匪、靡、微”等来表示。,2、多数虚词,一个词可以当现代汉语好几个虚词用。(虚词的一词多义),A、得复见将军于此。 在 B、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向 C、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到 D、青,出之于蓝。 从 E、故燕王欲结于君。 与 F、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对 G、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给 H、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比 I、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1、了解古今变化,2、关注代词,3、辨明意义用法,4、注意特殊情况,1、了解古今变化,文言虚词的古今变化情况大致有以下四种:,(1)有的消失了。,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 ,则至者少。 “夫”作为 发语词,现在已经不用了。,用作发语词的“夫、盖”,起停顿作用的“者”,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等。,(2)少数沿用下来。,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现在还用。,(3)有的用 法发生了变化。如“所以”在文言中表原因和凭借,现在则表结果;“也”在文言里作助词,表陈述、判断、停顿等语气,现作副词,表同样、并且等意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也”是语气助词 ,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而现代汉语的 “ 也 ”是表示重复的副词。,(4)有的已被别的词所代替。如语气助词“矣”现在改用“了”;“乎”一般改用“吗、呢”;“于”则分别被“在、向、对、到、同、比、被”等介词代替。,如:无能为也矣。,助词“矣”已被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了”(“呢”、“啊”)所代替。,2、关注代词,对于代词以外的文言虚词的词性,特别是一些不 典型的或很难区分的词的词性,如果不能分辨,不要 纠缠,因为高考不考文言词的词性这类专门的语言学 知识。,当然,对于一些典型的比较容易辩识的并且与理解文句关系比较密切的虚词的词性 ,如能区分,对答题还是有帮助的 ,因为正确分辨词性,有助于把握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词在虚词中比较特殊 ,因为它毕竟有比较实在的意思 ,容易被选来命题。,2、关注代词,例,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C,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广”。,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称代前文的李 广。,称代前文的“饮食”,3、辨明意义用法,高考试题中往往是“意义和用法”并提,考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较多。,意义是指词义,主要是指某个虚词相当于现代汉 语的什么词。,用法包含内容较多,词性、在句中表示的各种关 系 、词语在句中担当的成分 、词类活用、“之”字取消 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之”字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一些 虚词作为发语词等等,均属用法的范畴。,在用法中,只考一般用法,不考特殊用法。,2004广东卷文言虚词题,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于)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勾践说于国人曰 B(之)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则)善则善矣 此则国人之罪也 D(其)舜不穷其民力 樊哙侧其盾一撞,【答案】C【解析】A中的都是介词,可译为“对”。B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的作用。C中前面的“则”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后面的“则”是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D中的“其”都是代词,指代前面的人物。,1、有些虚词在句中只是用来代替标点符号。 “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夫”作为 发语词,现在已经无意义了。 文心雕龙章句刘勰 2、有些虚词在句中用来作兼词。 所谓兼词,是指那些形式上是一个单音词,而从内容上看,却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词语。 如:穆公访诸蹇叔。(诸=之于)“诸”是“之”和“于”的合音。 如: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焉=于此),4、注意特殊情况,文言虚词中的特殊情况主要指以下几类:,4、注意特殊情况,3、虚词连用。,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4、双音单音。,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焉”、“耳”、“矣”三个语气词连用,起到了加强语气 的作用 ,语气的重点落在最后一个“矣”上。,“因为”是两个词,“因”解为“于是”,“为”解为“写”。,5、古今用法和意义都有差别的虚词。 “因”现代汉语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在先秦两汉主要作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相当于“于是、就”。 如:相如因持璧却立。 作介词,表示“凭借、趁着、通过”等 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复习方法,(一)分类整理,同义归纳 对同类虚词进行分类整理: 表程度的副词 表范围的副词 表时间的副词 表肯定的副词 表否定的副词 表反诘的副词 表谦敬副词 用于句首和句末的语气词,常见虚词归类,1、表程度的副词: A、最、极、至、殊、尤 B、益、弥、滋(兹) C、稍、颇 2、表范围的副词: A、悉、皆、咸、尽、毕、并、具(俱)、举、凡 B、唯(惟)、但、特、徒、独、直、弟(第),3、表时间的副词: A、既、已、尝 B、素、雅 C、方、适 D、将、且、行将、方且 E、立、即、遂、亟 F、亟、骤、数 G、旋、寻 H、终、卒、竟,4、表肯定的副词: A、表坚决肯定:“必、诚、信、固”等 B、表委婉肯定:“殆、盖”等 5、表否定的副词: A、不、弗、罔、靡、非 B、毋、勿、莫 C、未、未尝,6、表反诘的副词:岂、宁、讵j、独等 7、谦敬副词: A、请、敬、谨 B、幸、惠、辱 C、敢、窃、伏,8、常见介词:于(於)、以、为、与 9、常见连词: 而、以、则、虽、虽然、然、然而、然则 10、常见语气词: A、者、也 B、矣、耳、焉 C、乎、邪(耶)、欤(与) D、哉 E、其、夫 11、常见兼词: 诸(之乎、之于) 盍(何不) 焉(于此) 叵 (不可),1. 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余、予、朕 例: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12、文言代词,、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例: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汝识之乎? 若毒之乎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注:在古代,第二人称代词常被某些名词或短语所代替,如“子,夫子、陛下、足下、王、公、君、卿、先生”等。 例:君何以知燕王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这些词不能看作代词,3.第三人称代词 其、之,例:备南走,肃径迎之 臣从其计,大王亦赦臣,他(刘备),他的(蔺相如的),“其”往往作定语,极少做主语; “之”主要用作宾语,此、斯、是、兹、之、彼、夫、其,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有似于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非独贤者有是心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之”很少当指示代词用 例:之子于归,“彼”有时也是人称代词 例:彼与彼年相若也 译:他跟他年纪差不多,、指示代词,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吾与徐公孰美 豫州今欲何至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谁、孰、何、曷、胡、奚、焉、安、恶,孰:哪一个,哪一样 孰与:与比,哪一个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曷,何:什么,胡:什么,为什么,、疑问代词,或、莫,、不定代词,者、所,、特殊代词,复习方法,(二)分组比较,强化记忆 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2005广东卷文言虚词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B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D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详解:A都为介词,“和”、“与”之意。B分别是副词,“将要”;连词,“就”。C都是连词,“因为”。D连词,表转折。,命题规律,【规律总结】 1句子选材:每个选项中,课内课外各选一句。 2考查范围:只考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 3难度设置:考查虚词的一般用法和主要用法。 4设题方法:比较两句中同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5考查频率:一般上一年考过虚词下一年不考。,命题规律,2004年:于、之、则、其 2005年:与、且、以、而 2006年:以、因、乃、为 2007年:而、以、所、于 2008年:与、因、以、于 2009年:以、其、乃、之 2010年:之、为、所、于 2011年:其、以、之、且,常见文言虚词十八个例析,辨明意义用法,高考试题中往往是“意义和用法”并提,考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较多。,意义是指词义,主要是指某个虚词相当于现代汉 语的什么词。,用法包含内容较多,词性、在句中表示的各种关 系 、词语在句中担当的成分 、词类活用。如“之”字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之”字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一些虚词作为发语词等等,均属用法的范畴。,1连词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而,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又有两只大钳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2.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译文:剑阁高峻崎岖而且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3.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向北解救赵国,向西击退秦国,这是如同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 4.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h之禄(陈情表) 译文:因此我离开你接着寄食于长安,来寻求微薄的俸禄。 5.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译文:放在地上,拔出剑接着砍碎了它。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能够没有疑难问题呢? 斛h: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7.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译文:我正心惊想要回去,接着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3)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多次检查反省。 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 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10.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译文: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11.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s乎(祭十二郎文)。 译文:确实,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吗? 嗣:s 1. 接续,继承: 2. 子孙,12.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译文: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 1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译文: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14.“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译文:“大宦官魏忠贤作乱时,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官吏,中国这么大,能有几人呢!缙绅: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士大夫或做官,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 1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译文:诸位如果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通俗说就是听从我来指挥)就好了。,16.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廉颇閵相如传。 译文:秦国用城池来求换和氏璧如果赵国不应许,理屈(的一方)在于赵国。,6)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 17.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译文: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来,因而不能尽情享受那种游览的乐趣。 18.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译文:刘表妒忌他的才能因而不能重用(他)。,19.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 译文:美玉藏在山中因而使草木丰茂,明珠藏在渊中因而使崖岸不枯。,7)表修饰,今译为:着、地。 20.吾尝 【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译文:我曾经踮着(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2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咚咚地敲起战鼓(填:象声词,形容鼓声),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著兵器逃跑。 之:音节助词。,2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译文:它奋起地飞,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2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译文:想起天地的无穷无尽,我就感伤得独自流下泪来。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8)表示目的关系。 25.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译文:(她们)久久地伫立着,远远地眺望,希望皇帝能宠幸她们。 26.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译文:登记官吏,人民的户籍,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9)表方位,今译为:以。 27.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问说 译文:三代以后,有“学”却没有提问的。 28.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 译文:从孔子以来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2)代词 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 1.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译文:老太太常对我说:“某个地方,你母亲站在这里。” 2.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译文:“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3.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勾践灭吴。 译文:哪有像我们这样的国君,你们哪能不愿战死在疆场上呢? 蚤缫而绪,蚤织而缕种树郭橐驼传。 译文:早些煮你们的蚕抽你们的丝,早些织你们的布。 “蚤”通“早” 缕:l1. 线:千丝万。不绝如。 2. 泛指线状物。,2)近指代词,今译为:此、这样。 4.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译文:哪里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逼迫,你这样我也这样。,3)用作动词,译为“如、好像、像”。 5.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表:设立标记) 译文:澭水突然暴涨,楚国人不知道,仍然照着设立标志在深夜中涉渡。 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卒惊呼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塌一样。 循表夜涉不知时异 刻舟求剑不知地异 引婴投江不知人异,察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 (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形容一见如故或偶然的接触) 译文:双方相识已久,虽头发都白了仍如刚认识的一样,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故交一样。这是为什么呢?相知还是不相知。,4)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 6.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若敖鬼馁: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馁:饿。若敖氏的鬼受饿了。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译文:若敖氏以后没有子孙供饭,鬼魂都要挨饿了,5)通“耐”、“能”,今译为:能够、才能。 7.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译文: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给一个官职,品行可以适合一乡人的心意,道德符合一个君主的心意,才能取信于一国的,他们看待自己,也象小雀这样自视很高 。,(3)与“而”有关的复合虚词。 【而已】:罢了 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译文: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艺和学问各有专门的研究,如此罢了。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译文;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树、檀树之类的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罢了。,3.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而后成。,【而况】:何况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译文: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既而】:不久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译文:不久(后来)以“吴地民众暴乱”事由向朝廷报告,查察诛杀了这五个人。,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译文:不久从井中打捞上来尸体,(那些人)才转怒为悲,开始哭天抢地,伤心欲绝。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译文:不久(后来)我把这情况告诉了公婆,公婆溺爱自己的儿子,管束不住他。,(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为什么呢?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何,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 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译文:齐国人从没有贿赂秦国,但最后还是在五国灭亡之后被消灭了,为什么呢?,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4.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译文:刘备现在想去什么地方。 5.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大王来的时候拿来什么。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C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 何为只若是行遣,6.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万一你百年之后,长安君又凭什么在赵国自立? 7.阁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阁序 译文:高阁中的滕王李元婴如今在哪里呢?,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8.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译文: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9.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10丞相祠堂何处寻?蜀相,(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11.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译文: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12.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13.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译文: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14.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译文: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这样的衰败呢!,15.作计何不量孔雀东南飞。 作计:决定、打算。 译文:你作这样打算怎么不好好考虑! 16.入门两眼何悲凉贫士叹,(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17.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译文: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 (四)何:通“呵”,喝问。 18.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译文:忠心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何如】【奈何】【若何】:怎么办、怎么样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 译文;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怎么样?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视:比、比较) 译文:他们这种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之别到底怎么样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刘邦大惊,说:“对这件事怎么办?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译文: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何以】:凭什么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不去做和没有能力做到的这种情形有什么不一样呢?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译文: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凭什么能够在此奏乐呢?,【无何】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不久) 自:由來 译文: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凭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何乃】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怎么能) 何乃太区区 区区:见识小 感君区区怀 区区: (诚挚) 【何必】“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不必,【何许】“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何处、什么地方 【何其】“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多么、怎么这样,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译文:孩子冷吗?想吃东西了么? 2.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盖,通“盍”:何。 译文: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3.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安所归即所归安,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4.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鸿门宴) 译文: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大国呢?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译文:我学习的是知识道理,又何必理会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6.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译文:然而在刘豫州败仗后,怎么能顶得住此次劫难呢? 7.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译文:事情如果不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是根据主观臆想而判断它到底是不是真实的,(你觉得)可行么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8.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译文:大王非常喜爱音乐的话,那么齐国大概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吧? (庶几大概几乎、差不多;表可能或期望。或许、也许) 9.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此吧?,10.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1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译文:现在逃跑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12.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如果一定要说,请让我谈谈实行王道统一中国的道理吧!,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13.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应该啊,百姓认为我很吝啬。 是一个主谓倒装句。 14.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译文;长剑啊,咱们回去吧!我们连车都没有。 5)用在形容词后,含有赞叹意味。 15.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论语泰伯。 译文:“舜和禹真是崇高得很呀!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一点也不为自己!”,1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译:向西望见夏口,向东望见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 缪:通“缭”,缭绕,纠结。形容山与河流相互交错。 6)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17.秦于是乎输粟于晋左传僖公十五年。,(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1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 于:在、在中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19.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译文: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乡邻已经是要晚了,2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译文: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21.吾尝疑乎是。 译文:我曾经怀疑过这话。 2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 23.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译文:难怪对于天下他们当作私有。,24.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乎;比 译文:(已经)比技术进了一层。 25.以吾一日长乎尔。 译文:因为我比您们年龄大一点,(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26.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译文: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27.浩浩乎如冯(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译文:浩浩荡荡地像腾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要飞向何方;我们轻快地飘起啊,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的神仙。,乃(廼、迺)nai(古代汉语常用字典) 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汉书翟义传:“今欲发之,一肯从我乎?”(发:发兵。)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翁:父亲。) 副词。于是,这才。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柳宗元三戒黔之 驴:“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尽:吃尽。) 副词。却,竟然。史记吴王濞传:“乃益骄溢”,副词,只,仅仅,仅。吕氏春秋义赏:“天下胜者众而霸者乃五。” 副词。是,就是。史记张仪传:“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语气词,尚书大禹谟:“乃武乃文。” 【乃尔】如此。三国志蜀书吕凯传:“臣不意永昌风俗敦直乃尔。”(意:料想。永昌地名。敦直:淳朴。)今有熟语“何其相似乃尔”。,4.【乃】本义阐析:乃字和“汝”、“尔”、“若”、“而”等字同源,都可以充当第二人称代词,属于假借义。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这才”“于是”“就”等。 1.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这才敢献上和氏璧。,2.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译文:(曹操)就命令体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这才得以通过。 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译文:请(你)估计我回到了军营,你这才进去(见项王)。 4.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译文:问(他们)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译文: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译文:知识浅薄的人,竟然用斧头去敲击(湖岸边水下有空穴的石头)去考证石钟的来由。 8.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赵国强而燕国弱,可您又被赵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去投靠燕国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9.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译文:项王就又带领士兵往东而去,到了东城,只有28个骑士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10.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译文: 如果事情不成功,这便是天意了 。,11.(侯)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侯嬴是东门的守门人。 12.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没有关系!这也是仁术,是因为看见了牛发抖的样子却没有看见羊发抖的样子啊 13.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译文:人们所说的华山洞,是因为它在华山南面来命名的。,(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1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译文: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意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1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3)还可作连词用,表衔接或转折,解释为“至于”“如果”等。 17.非独政(聂政)能也,乃其姊亦烈也史记刺客列传。 译文:不单是聂政能这样,至于他姐姐也是烈性女子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莫非” 18.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译文: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这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19.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恐怕要责备你吧 20.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l谬乎(报任安书) 译文:如今少卿却教导我推荐贤能之士,难道不是和我的本意相违背吗 亦作“剌缪”:违背;悖谬。,【乃尔】译为“这样”。 21.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译文: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我按照他的办法去做,大王果然赦免了我的罪。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译文: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其,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3.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怕他撞破宝玉, 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5.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译文:现在我鲁肃投降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一个)低级的从事。,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我也后悔自己跟随那些人出来,以致没能尽享那出游的乐趣。 7.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老臣认为太后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认为你爱他不如爱燕后(深). 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8.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9.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如今曹操占领了荆州,并且拥有块区域 10.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不嫁给这样仁义的公子,那往后你打算怎么办?,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11.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12.今存其本不忍废。,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例:2002年翻译题 其李将军之谓也! (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宾语前置) 其夫子之谓也! (这)大概说的是夫子您吧! (宾语前置),(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一定”“还是”。 1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15.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攻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16.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译文: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意愿。,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17.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18.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译文:大王非常喜爱音乐的话,那么齐国大概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吧? 其:大概,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19.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0.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译文:用尽了我的主观努力却不能达到,也可以无所悔恨了,难道谁还能讥笑我吗? 2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2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译文: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呢? 23.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译文:确实是这样吗?是梦吗?还是传说的不像它真实的样子啊?,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2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译文: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心思不像我那样专注罢了。,25.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沛然:充盛貌;盛大貌。 译文:只要天上黑油油地涌起乌云,哗啦啦地下起大雨,禾苗便又蓬勃生长起来了。国君如果能这样,又有谁能抵御他呢?,(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26.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7.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译文:我的佩饰如花团锦簇五彩缤纷,吐出令人心醉的清香。章:显著(好闻) 【何其】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多么,(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1.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2.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 3.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且,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5.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6.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7.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让步关系,尚且,还。 8.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译文:我死尚且不逃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 9.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边,一边。 A.连接两个形容词:又又 10.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1.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直:手脚硬朗,B.连接两个动词:一边,一边。 1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又有像老人一样,在山谷中一边咳嗽一边笑的。 13.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5)表选择关系,译为“还是,或者”。 14.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战国策齐策 (二)用作副词。 1)表示动作行为即将出现:将,将要。 15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16.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17.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2)用于数词前,表示接近某一个数:将近、大约。 18.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3)表示动作行为时间状态:暂且,姑且。 1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20.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2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2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23.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译文:再说奴隶婢妾尚且懂得自杀,何况像我到了这样不得已的地步!,【且如】:就像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一)动词,像,好像。 1)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2.吾不忍其觳觫hs ,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我不忍心看它惊惧哆嗦的样子,像这么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若,3.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动词,及,比得上。 5.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作代词。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6.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8.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9.予我千金,吾生若狱中杂记。,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10.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11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12.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 13.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14.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带领一万人或者一个郡投降的,封为万户侯,3)连词,至,至于。 15.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像一般人,只要失去了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就会动摇一贯向善的思想。 4)表并列,译为“和”、“与”。 16.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17.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1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 ,他还仰赖什么呢!,【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指挥若定。(赤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车后若干递送夫。,【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译文:又暗中让吴广到戍卒们停留的处所旁的祠堂中 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译文:这莫非是指给捉蟋蟀的地方吗 3.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4.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6.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译文: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7.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8.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9.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10.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11.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我因为多说了几句话遭到了这次灾祸,深深地被故乡人耻笑,侮辱了祖先。,【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12.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 1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 )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1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17.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伶官传序 译文:推究庄宗得天下的原因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古诗文背诵篇目新增加4篇文言文,6首诗词曲,但2010高考不作考查要求。 文言文(4篇) 8、兰亭集序王羲之 10、归去 来兮辞陶潜 12、滕王阁序王勃 18、六国论苏洵 诗词曲(6首) 7、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潜 9、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12、山居秋暝王维 20、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 高适 34、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41、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天地不仁爱,把万物看作“刍狗”;国君也不仁爱,把卿大夫看作“刍狗”, “刍狗”是古代祭祀时使用所用茅草扎成的狗,祭后则弃去。,【所谓】所说的。 1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19.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所在】1.到处。2.所在之处,处所。 20.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1.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 22.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为】 (一)动词。(wi)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做,干 2.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作为,当作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成为,变成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制成 5.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演奏 6.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为难,7.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划成 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引申为“治理”“管理”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为积威”,被积威。 引申为“治理”“管理” 10.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有 1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做,2)动词:以为、认为 12.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1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动词:是 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15.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二)介词。 1)表被动,读wi,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16.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17.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18.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1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0.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 蹈藉:践踏。,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21.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译文: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 (你和她)贵溅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 2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23.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 2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25.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26.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27.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译文:请让我给君王谈谈关于欣赏音乐的事吧。,4)表示动作行为的朝向:对,向。 28.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29.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30.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译文: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您面前走过。,(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3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3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33.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使自己被放逐呢? (见:被),【焉】 (一)兼词。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4.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代词:哪里) 5.见贤思齐焉。,例:风雨兴焉。 (于彼:在哪里) 必有我师焉。 (于此:在这里) 见贤思齐焉。 (于之:向(对)他),(二)代词。 1 )相当于“之”。 6.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7.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8.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2 )哪里,怎么。 9.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哪里有仁爱的人坐朝,却做出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 10.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割鸡焉用牛刀(论语),(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1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译文:到太子丹把荆轲刺秦王当作办法,才招致祸患了。 12.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13.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那么宰牛与宰羊又有什么区别呢?,2 )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1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15.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四)助词,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1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译文:那曲折盘结的,环绕回旋的,像蜂房,像水涡。 17.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kng硿焉(石钟山记) 译文:在乱石中间选其中的一两块来敲打,发出硿硿的响声。,【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3.即不忍其觳觫hs,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我不忍心看它惊惧哆嗦的样子,像这么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 4.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5.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6.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7.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8.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9.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10.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译文:(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1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12.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13.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14.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说的就是啊(吧)”。 15.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16.其李将军之谓也!(高考翻译题) 其李将军之谓也! 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宾语前置) 其夫子之谓也! 这大概说的是夫子您吧! (宾语前置),【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16.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 17.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18.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也欤】表疑问,相当“么”。 1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也夫】表肯定兼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20.“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3.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 到了现在,我只用精神去接触而不是用眼睛去看,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4.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5.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6.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3)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身份:凭身份 7.以资政殿学士行。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